政论文献用典英译的异化策略与中国英语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
郭璐璐,范 旭
(辽宁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囊括了诸多习近平总书记运用的古代典故、经典名句等,总是给人以思想启迪。其英译本也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和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性读本。针对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对外传播,应该多采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如何让读者在准确理解用典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保留中国文化内容,同时规避不规范的“中国式英语”,通过异化策略把规范的“中国英语”传递给世界,是现阶段我们应该加以提倡的翻译理念。
一、文化翻译观概述
“文化翻译”这一术语最初源于人类学[1],但在苏珊·巴斯奈特与安德烈·勒菲韦尔提出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2]之后,受到了学者们的更多关注。当然,对其理解也存在分歧。廖七一认为,“归化的翻译方法与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在实质上是一致的。”[3]379例如,英语中的“pig might fly”通过归化翻译为“太阳从西边出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是归化译法的延伸”[3]381。换言之,廖认为文化翻译观是对源语文化的一种“转换”,并非对源语文化的“保留”。然而杨仕章则主张,“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信息传递,是译者用译语重现原作的文化活动;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文化交融。”[4]67可见,杨理解的文化翻译观是以异化策略为主,是对源语文化的“保留”而非“转换”。实质上文化翻译中“保留”与“转换”的矛盾可以追踪到翻译的基本矛盾,直译还是意译,归化还是异化,这场“官司”一直是翻译界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5]。我们认为,既然文化翻译观是以传播和交流文化为目的,那么它应该更忠于源语文化,以“保留”源语文化内容为基本原则,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用典的英译,要尽可能地让目标读者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涵与“原汁原味”。正如王克非、王颖冲所言,“既然以推广中华文化为目的,译者就应该尽可能保留中国特色文化词汇中的文化意象,而不是使用同义词、有限世界化、绝对世界化、同化、删除和自创等‘替换’的方法,否则相当于是对强势文化的再加强,导致目标语读者对中国文化的误解。”[6]
二、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文化空缺,甚至“文化休克”现象。面对这种情况,“中国英语”应运而生。早在1980年,葛传槼先生首次将“中国英语”作为一个严肃的概念提出,并把Chinese English 和China English区别开来。葛先生认为,China English 主要是指英语中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表达方式[7]。例如“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四书”(Four Books)“进士”(jinshi)等。文中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英语的定义,具体理解为: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8]。中国式英语(Chinglish),具体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ibid)。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出现不规范和错误的英语表达方式。无论如何,我们认为,中国英语是世界英语的一部分,不仅有利于“中西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也“有利于西方学者对中国哲学的发掘和探讨,从而有利于包括中国哲学在内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9]。中国英语是语言创新形式的体现,“没有中国英语的英语是不完整的英语。”[10]总之,谈及翻译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时,如何正确地理解原文含义,规避“中国式英语”,保存源语文化的文化内容和“异国情调”,把规范的“中国英语”传递到世界文化中,值得研究及推广。
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用典英译
本文选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其英译本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中习总书记用典为研究语料。《辞海》将用典定义为“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11]。有鉴于此,根据对语料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将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分为四字成语、诗词古文和谚语等。例如,四字成语有反映中国为人事处的“和而不同”“与人为善”,也有映衬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国泰民安”,还有体现中国人民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竭泽而渔”等。诗词古文包含了强调修身立德的“吾日三省吾身”,重视学习提升自我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展现中国大国担当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计利当计天下利”等。谚语包括了展现中国人民注重实践的“摸着石头过河”,也有提倡包容与多样性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等。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蕴含着源远流长的五千年中国文化,对用典的研究可以加强中国文化自信建设,对其英译研究有助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宝库“走出去”。本文以文化翻译观为研究视角,分类讨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英译的异化策略和中国英语,以期促进中国优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
(一)四字成语用典的英译
例1:“竭泽而渔”[12]337
译文:“draining the pond to catch the fish”[13]370
根据《中华成语典故》(上卷),“竭泽而渔”出自《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14]132“竭泽”指的是把池塘里的水抽干;“渔”指捉鱼。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抽干池塘的水去抓鱼,这无疑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比喻做事只图眼前利益,丝毫不留余地,没有长远打算,也作“涸泽而渔”。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中讲到,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长远发展问题,我们要远近兼顾,谋求可持续发展,不能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模式。在英译本中,译者将其翻译为“draining the pond to catch the fish”,很明显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保留了汉语中的文化意象:抽掉池塘的水和抓鱼,即“drain the pond”和“catch the fish”。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用典中原有的汉语文化内容,丰富了中国英语,又不失其交流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例2:“霸王别姬”[12]370
译文:“Farewell My Concubine”[13]407
Notes:One of the final episodes in the life of rebellious warlord Xiang Yu during the late Qin Dynasty (221-206BC).Xiang,the self-proclaimed“Overlord of Western Chu” could not tolerate different opinions,and his flawed personality finally resulted in his downfall following the siege of Gaixia.Xiang drank his final toasts with Concubine Yu,and sang lyrics of heroism and lament.Concubine Yu danced for Xiang one last time,took his sword and committed suicide.Xiang broke out of the siege and fled to the banks of the Wujiang River,where he committed suicide by slitting his throat with his sword.Farewell My Concubineis a metaphor for final downfall resulting from arbitrary conduct and losing touch with the people.[13]408,409
“霸王别姬”语出《史记·项羽本纪》[15],指秦末反秦将领项羽性格独断,听不进不同意见,导致在楚汉之争中失败,被困于垓下。项羽对妃子虞姬慷慨悲歌:“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举袂作舞,拔剑自刎。项羽引兵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霸王别姬”在这里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到了“霸王别姬”来警示党员干部要警醒起来,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能脱离群众。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文化,很难在英语中有对应的表达方式,也注定了译文必须通过异化的翻译策略,用中国英语加以阐释,才能再现出历史人物和文化背景。当然,为了不阻碍读者阅读的连贯性,译者借助了注释的补偿方式,最终将其异化为“Farewell My Concubine”和文后注释的形式。综上,对于四字成语中的用典,在中西文化缺位的情况下,通过中国英语传播汉语成语中的文化内容,采取“异化+注释”的翻译策略也不失为一种促进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可见,异化翻译是中国英语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各种阐释进行补偿来消除文化缺位,在中国作者和国际读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16]。
(二)诗词古文用典的英译
例3:“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12]98
译文:“The roc soars lithely not merely because of the lightness of one of its feathers; the steed runs fast not merely because of the strength of one of its legs.”[13]109,110
根据《中国名言大辞典》,“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出自汉代王符的《潜夫论·释难》[17]。指大鹏鸟直上九天,不是因为一只翅膀轻轻用劲;千里马跑得很快,不只靠一只脚的力量。比喻事物相辅相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一部分讲话内容,其中他提到的第六点要求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总书记引用了汉代王符的这句话,实际上想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不是靠个别因素或者单枪匹马的力量,而是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或者整体的力量才能完成。清楚地表达出中国要像“大鹏”一样飞得高、要像“骏马”一样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近13 多亿人民的磅礴力量。译著保留了汉语中原有的“大鹏”(the roc)“骐骥”(the steed)等文化意象,用言简意赅的英语阐释了该用典的精髓。可见,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采用异化策略再现中国文化,辅以阐释性话语是完全可行的。当然,我们也看到在此处的原文已经有了相应的解释,这种语内连贯性更有利于将中国英语推介到西方文化中。
例4:“四维不张,国乃灭亡。”[12]168
译文:“propriety,righteousness,honesty and a sense of shame-the four anchors of our moral foundation,and a question of life and death for the country.”[13]187,188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出自《管子·牧民·国颂》[18],意思是国有四维:礼、义、廉、耻,这是维系国家的四项道德准则。如果不能被推行,国家就要灭亡。这里的“礼”即礼节,“义”表达的是正气、正义,“廉”指代廉洁方正,“耻”表示知耻之心。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译者仍然采用异化+释义的翻译策略,通过中国英语保留了汉语典故中的“礼”(propriety)、“义”(righteousness)、“廉”(honesty)、“耻”(a sense of shame)四个文化意象,辅以释义,即这“四维”是关乎“我国生死存亡”(a question of life and death for the country)的大事,让读者在不失理解原文的前提下,也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避免了文化“失真”,有效地达到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目的。
(三)谚语用典的英译
例5:“按下葫芦起了瓢”[12]251
译文:“Just when you press the gourd into the water,there floats the gourd ladle.”[13]275
Notes:A traditional Chinese saying that means“tackling one problem only to find another emerging.”(ibid)
根据《中国俗语大辞典》,“按下葫芦起了瓢”是指“刚把葫芦摁入水里,瓢又浮了起来。比喻问题一个接一个,刚解决一个,另一个又冒了出来,使人应接不暇。”[19]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典指出,“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译著中,译者保留了汉语中的文化意象“葫芦”(gourd)和“瓢”(gourd ladle),将读者向源语靠拢,拉近了中国文化与读者的距离。但恐于这种中国英语未达到“交际翻译”的目的,又加了注释阐释该用典的寓意,即“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冒出一个新的问题。”(tackling one problem only to find another emerging)可见,这种异化+注释的翻译策略能够比较有效地帮助读者消除由“文化传真”带来的理解冲击,实现了文化输出与语言交际的双层目的。
例6:“滴水可以穿石”[12]174
译文:“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13]194
这个典故出自《汉书·枚乘传》的故事。[14]42意思是指水滴不止,必能将石板滴穿。后来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办成大事。该用典出现在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多下功夫。其中第四条就是要笃实。青年要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件小事,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成功就在前方。在英译本中,译者将其译为“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字面意思是“小斧子砍倒大橡树”。其寓意是“Great things can be achieved in small stages,or with persistent effort.”[20]
显然,译者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借用英语中的常用谚语表达出“只有坚韧不拔地做好每件小事,才能取得成功”,非常贴切地传递出了习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希望。
四、结语
研究发现,从宏观角度来看,译著在处理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时候,多采取异化策略。当然,有些用典也采用了归化,甚至是多种翻译策略相结合的方式。毕竟从译作的表现形式上看,应当承认,没有哪本译作是绝对归化或绝对异化的结果。不管译者朝哪个方向努力,其译作总是归化与异化的混合物[4]69。微观方面,针对四字成语和诗词古文中用典的英译,译者多采用了以异化为主、释义和加注为辅的翻译策略;对谚语用典的英译,选择归化还是异化需要根据翻译目的做出权衡。综上所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针对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英译应该多采取以异化为主,释义、加注等补偿策略为辅的方式,促进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丰富中国英语,加强文化自信建设。当然,在中国英语“走出去”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切忌生搬硬套,为了异化“文化因子”而异化,使译文生硬晦涩,难以理解。在追求忠实“中国英语文化因子”的同时,也一定要均衡考量语际和语内的连贯性。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华文化这张金质名片会通过中国英语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