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网 “学习用典”
栏目合作:北京典院(用典读书院筹备组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19号大院)
主持人:陈宗泰
栏头署书: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李新宇、李浩、张杨
《习近平用典》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
■罗 萍 王 琼 谢晨霞/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展过程的主站力,承担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方向与目标,因此,从各面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创造有利条件成为当务之急。
《习近平用典》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关注与欢迎,新华社评价它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读本”,报纸评论该书为“治国之用,理政之典”。不少读者建议将其作为大学必读书目或重要参考教材。德国奥利佛图书网创办人,奥利佛·埃文斯曾表示:“《习近平用典》通过广泛阐释典故背景,分析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深刻意义,将历史典故同当代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是一本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书籍。” 将典故与当代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正是这本书为当下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的最好范本。
一、意识形态教育的概念界定与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特点
对于“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有助于理解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现代汉语词典》中“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法律、艺术、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它也叫观念形态。”可见,意识形态是一种系统的看法与见解,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代表一定社会群体的利益追求与价值取向。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中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之分,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思想理论体系,我国现阶段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政治利益的、自觉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因此,对意识形态的考察与研究必须立足于其产生的社会存在。系统的看法与见解不会天然地进入到人们头脑之中,只有通过一定形式才能变成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的力量”,对人们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正是促成这一转变的实践手段与具体途径。
“意识形态教育”是指运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对异质对立的意识形态进行分化,对相近而分散的意识形态进行统合。因此,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质在于对与其对立的思想观念进行分化,而不去考证那种思想观念本身是否科学。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观念、思想与信仰层面凝聚人心,为阶级政治统治服务,由此可见,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鲜明阶级性,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必然具有政治性与阶级性,围绕着政治统治的利益而展开。在政治统治中之所以强调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在于意识形态教育能够集中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为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加强政治统治思想引导作用,在意识形态领域抑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分化异己、敌对思想,对保证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发挥着积极作用。
意识形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审美能力等全方位的影响与重塑。在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最高目标;以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支持党中央的权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现实目标;以明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切入点,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转化为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动力。
为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步骤、有规划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精神文明建设势在必行。由此决定了当下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必然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理论基础,充分保障社会事业的发展方向。必然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教育渠道,以理论灌输是主要教育方法,通过学校组织教育活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灌输给学生,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增强其社会主义理论素养。
同时,对于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必然也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所宣传的是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与经验总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即以获取统治阶级及其社会集团的政治合法性为旨归。
二、《习近平用典》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新范本与新时尚
《习近平用典》一书的责任编辑赖凌丽介绍:该书一二辑设计风格淡雅柔和,封面与背面各竖排8则典故,将书名字体放大竖排,既让读者一目了然又凸显了图书的古典文化气息。 第一辑中的每一则典故以及相关内容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前的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精选而来,最能体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理念。全书由135则典故编撰而成的,分为敬民篇、为政篇、立德篇、修身篇、笃行篇、劝学篇、任贤篇、天下篇、廉政篇、信念篇、创新篇、法治篇、辩证篇13个篇章。其中的每一篇章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各项活动与出席会议发表讲话时所引用的经典名句,在经典智慧回答当我们面临困难与挑战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刘云山同志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在《习近平用典》中,以习近平引用的典故为主干,结合讲话或文章的时代背景队典故进行时代解读,辅之以原典的历史意义对典故进行全面的阐释。其先解读后阐释的行文风格体现了在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借鉴古人方案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德国图宾根大学汉学系巴斯提的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演讲中的古典引用和成语用法”。他的导师闵道安认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成语典故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政治哲学、政策理念。 “政治+文学”新型著作体例,体现了立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经典进行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读,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了解、借鉴古人思想智慧,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经典学习结合起来,一举两得。
随着《习近平用典》的畅销,“习式风格”逐渐成为引领中华文化发展的新时尚,运用古风实足、韵味深远的诗词典章传情达意成为大学生间日常交流交往的新风尚,对大学意识形态教育必须跟上这种新风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为意识形态教育增加新形式与活力。书中对典故的解读直接引入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文稿以及社会政治背景,运用当今时代政治来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拉进政治思想教育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让大学生在美文学中了解国家形势与政治,既是大学生了解当下政治形势的范本,也是大学生提高古典文化修养的教材。
三、《习近平用典》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新形式与新标准
《习近平用典》之“敬民篇”简介中有这么一句话:中国共产党90多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使我们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充分解释了敬民是何意,为何须敬民,如何是敬民等问题。在意识形态教育中不可避免要回答类似问题,不仅为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惟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中把大学生思想与观念吸引到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内容上来,而不至让学生认为意识形态教育只是理论的宣教,只是强制性的“洗脑”。从整本书的内容的编排来看,意在呈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隐性教育法,丰富了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习近平用典》一书有近90%的内容是看似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工作要求与品性修养目标,实则都可以作为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我们知道,当前的大学生群体的许多人或早或晚会加入到公务员的队伍中或承担类似公务员的工作,让他们了解与认清公务员的奉公守法职责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是非常必要的。
《习近平用典》充分发掘出了中国传统经典的现代价值,使其为当下意识形态教育服务,既能激励大学生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斗志,又能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的方案。在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引入经句典故,将传承千年的政治智慧与修为境界投射到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之中,不仅丰富了当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也是中华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现实体现。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等都引用了大量的古典名句,让原本充满现代社会正式意味的内容,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清新质朴的语言代入,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习式风格”。用这种独树一帜的风格编排而出的新作,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而且也成为海外学者用来了解和研究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典范,更加激励我们要“用好中国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用典》是承载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经典读物,无形之中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更丰富有效的教育方法、更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更新颖又紧贴时代的教育内容。我们对“习式风格”相关书籍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展开学习,而且对其进行的深入学习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无疑也有着重要意义。
注释:
①张稚丹.习近平用典:政治、历史和文化结合[N].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②张稚丹.习近平用典:政治、历史和文化结合[N].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③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④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
⑤林玲.新世纪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7(1):19.
⑥林玲.新世纪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成都:子科技大学,2017(1):35.
⑦张稚丹.习近平用典:政治、历史和文化结合[N].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⑧张稚丹.习近平用典:政治、历史和文化结合[N].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⑨张稚丹.习近平用典:政治、历史和文化结合[N].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⑩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