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网 “学习用典”
栏目合作:北京典院(用典读书院筹备组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19号大院)
主持人:陈宗泰
栏头署书: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李新宇、李浩、张杨
学讲话·品典故 |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讲话原文】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忙碌了一年,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享受的是天伦之乐、生活之美。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19年2月3日)
【原典】
守岁唐·李世民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释义】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唐代的这首古诗,讲述了中国除夕夜守岁的传统。
这首《守岁》作于贞观之治年间。彼时国家繁荣强大,正是除夕守岁时,面对皇宫里里外外一片辞旧迎新的繁华景象,唐太宗李世民便作此诗,描述了除夕夜人们共度良宵,守夜同欢,辞去旧岁,喜迎新春的景象,以新春佳节家与国都沉醉在喜庆与希望之中,祈愿新年新气象,家国愈昌隆。
正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春节是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也是亲人团聚的幸福时刻。春节团圆,过年回家,年文化所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家文化。今天,虽然电话、网络拉近了时空距离,虽然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只争朝夕,但“回家过年”依然是每个游子心头最大的期盼。在长时间的分离之后,能一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喝点守岁酒,看看父母掩不住的苍老容颜,听听亲人说不完的家长里短,诉说诉说思乡的衷肠,畅想一下未来的日子, 用欢声笑语带走疲惫、亲情乡情抚慰心灵,这就是年的味道。
“小家”之外,春节更是连接“大家”感情的纽带。每当春节时,最打动人心、最温暖人心、最激荡人心的,一定是浓浓的家国情。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家与国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是沦肌浃髓、代代传承的强大基因。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家出发;在各个地方为梦想打拼,向家抵达。年年岁岁的轮回之间,形成了从家到国的情怀升华。由己而家,由家而国,我们心中,“年”早不再是那个传说中的怪兽,也不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个,而是张扬家国情怀、凝聚家风共识、承续文明传统的节点。祭灶、守岁、拜年、逛庙会……这些丰富多彩的习俗,不仅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传承与接续中让我们对家的深情、对国的热爱得到尽情的释放和抒写。春节把个人、家庭、祖国紧紧连缀在一起,好似一面镜子,既映照出“小家”的其乐融融、幸福满溢,也投射出“大家”的日渐繁荣、蒸蒸日上。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用奋斗定义人生,在奔跑中去向远方,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这里奋斗与奔跑,既包含对家的守护,更寓意对国的奉献。一年之计在于春。过年的意义,除了圆一个共享天伦、慰藉乡愁的亲情之约,还是辞旧迎新、重新出发的象征。节日总是短暂的,奋斗才是长久的。今天的休憩,是为明天积蓄力量和希望;和家人的团聚,是更让人懂得肩上担着的责任。对家庭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是我们追梦圆梦的力量源泉。每一个看似普通的岗位上,每一分看似平凡的奉献中,都既有大国的远望,也有小家的期待。有了家庭的温暖与期盼,美好愿景更有奔头;有了民族的团结与奋斗,伟大梦想更有指望。
春节之所以被中国人视为“百节之首”,就在于它承载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盼和向往。例如,理发,是要“从头再来”;新衣,是要“整装待发”;一句“心想事成”,既是美好的祝福,更是为彼此鼓劲加油。春节即将过去,春天扑面而来,节日里的情怀与感触,节日里的誓言与坚守,在接下来的每一天,都会绽放成最踏实、最持久的光与亮--家国在心,追梦有恒。(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