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三牛号
署书: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国土名片网总编辑)
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李浩、张杨
践行“三牛”精神的政协委员范春泉
■ 翁玉军
塞罕坝因生态文明建设而享誉全世界,塞罕坝脚下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棋盘山镇因棋盘山大牲畜交易市场而全国远近闻名。这家交易市场的主人叫范春泉,是围场奇旺农牧产品经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名片上还有另外一个更引以为自豪的职务——围场政协委员,他在工作中大力践行“三牛”精神。
为民服务,甘为“孺子牛”
范春泉曾经是当地一家大型流通企业的总经理兼董事,算得上是名利双收的成功人士。但作为一名从农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他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别样情怀。2014年,经过慎重考虑,他毅然辞去待遇优厚的企业职务,返回了老家农村。
棋盘山镇有人口6000 户、2.4万人,贫困户一度达到1700 多户、近8000 口人,是塞罕坝下较为贫困的乡镇之一。经过调研,范春泉发现,镇里牛存栏量达到5 万头,有部分养牛大户已经迈向小康,可还有很多贫困户因缺少资金、技术、市场等原因只能望“牛”兴叹。在责任和使命的驱使下,他把发展扩大牛产业作为自己重要的履职实践。首先,通过成立合作社,帮助贫困户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其次,通过改良品种、引进优种,解决传统品种退化问题;第三,通过拓展销售渠道,打通商品牛价格低、输出难的瓶颈问题;第四,充分利用县政府给予养殖圈舍补贴政策,引导农户发展牛产业。
目前,镇里养殖户达到2200户,其中有约1000 户贫困户从事肉牛养殖,养殖量达到7000 头,每头牛纯利润达到5000 元,为增加贫困户收入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创新发展,勇当“拓荒牛”
在发展牛产业实践中,范春泉敏锐地意识到,农民即便有了养牛的积极性,却很难卖个好价钱。如果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肉牛交易市场,利用塞罕坝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很容易形成当地品牌效应。
棋盘山大牲畜交易市场最初是自发形成的农民交易场所,后隶属于县商务局,由于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秩序混乱等问题,该市场在肉牛交易、检疫防疫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信息采集利用、客商服务维权等意识严重缺失。
在范春泉的积极推动下,棋盘山大牲畜交易市场于2014年进行了改制。他注册了奇旺农牧产品经销有限公司,投资3000 万元进行了迁建,占地100 余亩,健全市场运营的各项机制规则,改造成一个按市场化运营的民营企业。他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交易市场进行功能提升和设施完善,目前已经形成养殖、收购、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年经营额持续上升,现在年交易额达到20 多亿元,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牛产业发展。他的公司被市政府确定为重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在全国自强流通企业评比活动中名列第九名。
艰苦奋斗,愿做“老黄牛”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些年来,范春泉注册了希望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东兴肉牛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肉牛经济人488 人,运输车辆600 辆,餐饮宾馆58 家,共安排各类岗位工作人员2000 余人就业。畜牧业的发展,间接地带动了周边高产玉米饲料种植户,全镇种植亩数达到了5 万亩,亩纯收入达到了1200 元。
作为县政协委员,范春泉会协商、善议政,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他的提案、建议、反映社情民意总是金点子频出。同时,他又是一名有爱心、有担当的委员,乐于结交穷亲、探望孤寡、资助学子。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第一个捐款2 万元给疫区人民,表达同心战疫的决心。
范春泉说:“我将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牛’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铆足‘牛’劲加油干,以崭新的姿态展现一名基层政协委员在乡村振兴中的新担当、新作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