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文化桥 秦绪谦:塔尔——巴基斯坦东南部沙漠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022-10-18 19:34 外交部网站  主页 > 趣旨 > 强国符号 > 大国外交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  文化桥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点睛导读)





塔尔——巴基斯坦东南部沙漠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来源:驻卡拉奇总领馆 秦绪谦    2021-03-22 22:26
[字体:  ]      打印本页

  “层云密布,电闪雷鸣,

  让我们携手并肩;

  雨季来临,生机孕育,

  让我们携手并肩;

  群山耸翠,孔雀蹁跹,

  请忘却低啜的痛苦,

  祈祷雨水流淌在大地的每个角落;

  请高唱哈马尔科,拥抱我们挚爱的亲人朋友,

  让我们携手并肩,让我们携手并肩……”

  ——《哈马尔科》节选

  这是一首在巴基斯坦塔尔地区广为传唱的古老民歌。每年11月份雨季来临时,地里的杂草便随着雨势生长起来。要保证庄稼的丰收,除草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这里的农民没有现代化的农机设备和农药,仅靠家庭成员的努力是远远赶不上杂草的生长速度的。

  好在单打独斗从来都不是塔尔人的行事准则,还有亲戚、邻居、朋友。大家互帮互助、分工协作,一边唱着哈马尔科,一边将手锄挥舞地飞快,从日出到日落,年复一年,步履不停。

  人们习惯把这项雨季来临时的集体劳动称作阿巴斯(Aabath)。在当地人看来,阿巴斯不仅是一项劳动,而更像一种仪式和节日,每年此时,邻里亲朋团聚在一起,通过诗歌颂扬团结协作、相互扶持的理念,彰显家庭和友情的真谛所在。哈马尔科歌词传递的,是根植于塔尔人内心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深沉向往。

  塔尔在建项目鸟瞰图

  一、 黄沙掩映的古老文明

  塔尔地区位于巴基斯信德省南部,绵延20000平方公里,几乎被沙漠完全覆盖;塔尔的名字源自thul和parker,即“沙漠”和“穿越”之意。在成书于公元前300年的印度梵语史诗《罗摩衍那》中,这一地区曾被称作Lavanasagara(盐海),相传罗摩为了进攻斯里兰卡,曾用火器将盐海的水抽干。这是神话故事中关于塔尔沙漠成因的一种解释。

  每年6到8月份是塔尔地区最热的季节,没有降水,而12月到次年1月降水相对较多,天气凉爽。塔尔地区的首府位于米提市;整个塔尔分布着大大小小共200多个村落,150万人口中有90%的人都生活于此,其中半数左右为儿童。这里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和印度教,教徒数量分别占59%和41%,这里也是全巴最大的印度教徒聚居区。教众们和平相处数百年。团结、和睦是塔尔人一直遵循和奉守的准则。

  早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塔尔地区是一片丰饶富庶之地,印度河的支流流经于此,有历史学家认为,《吠陀经》中提到的圣河之一Sarasvati曾是该地区的母亲河。后来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地区逐渐沙漠化。

  在印度河流域文明式微之后,该地区先后被索姆拉王朝、萨玛斯王朝、塔尔普尔王朝等所统治。直到1843年,英国人征服南亚次大陆之后,塔尔地区被划归到海得拉巴管辖范围,1882年,塔尔重新成为独立的地区,1906年,地区首府由阿马尔科特搬到米尔布尔哈斯,上世纪90年代,米尔布尔哈斯从塔尔地区分离,塔尔地区的首府变成了现在的米提市。

  在塔尔,至今还留存许多寺庙、城堡和防御工事,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繁华与纷争。

  塔尔南部的纳加帕卡曾经是耆那教的聚居区,耆那教与佛教同属印度传统宗教,讲求“三宝”,即正信、正知、正行,和“五戒”,即不伤生、不诳语、不偷盗、不奸淫、不贪财,在王公贵族和平民中信奉者众多,曾在该地区占据重要地位。纳加帕卡附近目前还留存有大大小小近十个耆那教寺庙的遗迹,这些寺庙的建造时间最早可追溯到13世纪,多用纯白大理石构筑而成,寺庙外墙和立柱上均雕刻有繁复的宗教图案,内部也有以雕塑或者壁画的形式表现的宗教传说故事。虽然经历数百年风雨侵蚀,这些寺庙的遗迹早已斑驳倾颓,尽失往日风采;但从尚存的工艺细腻栩栩如生的石雕中,仍能窥见这片地区曾经的繁华。

  耆那教寺庙

  瑙科特堡(Naukot Fort)位于米提市往西3公里左右的沙漠边缘地带,据说是由英国殖民地时期地区行政长官米尔·卡拉姆·阿里·汗(Mir Karam Ali Khan)于1814年建造,为的是巩固统治者在这一地区势力,在行政边界地区实施有效的税收征管。堡垒由烧制砖块和灰泥修筑而成,长约113m,宽约98m。堡垒南侧的另一座方形建筑(尺寸为15m ×13m)中隐藏着城堡唯一的入口,狭窄的入口通过一条弯曲的通道与堡垒内部相连通,通道由两个巨型的半圆棱堡围成,棱堡高约9.5m,底部直径约42m。瑙科特堡共有9个半圆形的棱堡,除了主入口处的两个外,在四个拐角处和北、南和西墙的中间都各有一个。

  瑙科特堡

  堡垒内有一些房间的遗迹和残骸,表明以前曾有军队或者政府工作人员在此驻扎;在城堡地下还有一些类似地牢的建筑,既可以用来关押犯人,也可以用于储存弹药。如今的瑙科特堡已弃置不用,静默而巍然地耸立在枯草和黄沙中,见证过历史,也凝望着未来。

  二、 塔尔人的生存困境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斗转星移,繁华落尽,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愈加显现,塔尔发展的脚步变得迟滞而缓慢。近些年来,塔尔地区往往伴随着贫困、人口增长过快、清洁水源缺乏、高失业率、高文盲率等关键词见诸报端。这里80%的地区没有可供通行的公路,大部分人都住在草房子里;460万头牲畜(包括驴、骆驼、羊、牛、骡子等)是塔尔地区民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整个地区仅有12名兽医,牲畜死亡率居高不下;用于耕种的农田因缺乏稳定充足的灌溉水源连年歉收……摆在塔尔人面前的生存考验是多种多样的。

  除草的塔尔人

  用水问题是困扰塔尔人民的一大难题。由于地处沙漠地区降水量稀少,且没有河流流经,这里的村民每天都要步行六七公里,赶着骡子到水井取水。虽然在当地政府和一些民间组织的资助下开挖了许多水井,但由于降雨量稀少且蓄水困难,这些水井要么很快干涸,要么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根本不适宜饮用;布局输水管线的计划也一直没有付诸行动,直接导致许多人一生有一半时间都花在外出取水上。干净水源的缺乏造成当地人均寿命偏低,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

  教育问题则是塔尔人面临的另一个困境。生活在这里民众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和畜牧业,收入微薄,加上教育基础设施十分匮乏,该地区识字率不足20%,女性识字率只有6.9%,75万儿童中只有16.5万接受过教育,其中3万接受过初级以上的教育,上过大学的只有350人。虽然号称有4000多所学校,但其中有90%是初级学校,教师仅有5000余人;在乡村地区,学校还在陆续关闭,入学率不断走低使得很多学校成为“空壳学校”或者“影子学校”。教育水平限制了塔尔人走出沙漠,往更广阔的空间寻求发展的机会,也把他们的视野禁锢在眼前细碎的琐事上,无力谋求生活方式的突破和改变。

  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与亟待提升的人口素质互相牵制,似乎成了掣肘塔尔地区发展的一个死循环。

  三、 吹尽黄沙始到金

  好在广袤的塔尔沙漠带来的不全然是贫瘠和风沙。还有深埋地下的褐煤矿。塔尔煤田矿区面积达900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750亿吨,占巴基斯坦煤炭总储量的98%,位居世界第7位。

  自上世纪90年代塔尔煤田被发现以来,人们一直寄希望塔尔地区贫穷落后的命运能够得以改变。然而直到2014年11月8日,在中巴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两国政府官员签署了《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合作的协议》,事情才开始有了真正的转机。

  《协议》中,塔尔煤田一区块煤电一体化项目和塔尔煤田二区块煤电一体化项目被列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塔尔煤田的商业开发正式扬帆起航。目前,一区块项目煤矿完成了基建期总剥离量的40%,预计今年10月底见煤,电站1号机组进入厂房设备安装阶段;二区块项目电站部分2019年7月进入商业运行,正源源不断地向巴国家电网输送电力,煤矿项目目前全面进入运行测试阶段。

  塔尔在建项目鸟瞰图

  项目的建设成果显而易见,毋庸赘言,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塔尔地区普通民众时,则更容易发现项目给当地人生活带来的变化。

  在塔尔煤田二区块褐煤露天矿项目,有这样一群土生土长的塔尔人,他们在项目建设前是一群“放羊娃”。仅仅一两年时间,“放羊娃”成长为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成为自己家庭的依靠甚至村镇的骄傲。每次提起来,他们都会开心地笑着,翘着大拇指说:“因为我的中国师傅,棒!”古尔纳瓦兹便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家里世代放羊为生,非常贫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焊修,然后来到了CMEC塔尔煤矿项目工作。古尔纳瓦兹是个踏实肯干的人,在中国师傅的倾力传授和指导下,古尔纳瓦兹的努力也很快得到了回报,现在他的收入是村里最多的,相当于几个家庭收入的总和。他用自己赚的钱建了一个大房子,引来村里人的羡慕。他说:“这一切都要感谢CMEC,感谢我的师傅”!古尔纳瓦兹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努力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

  塔尔项目也为当地妇女提供了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机会。

  4月的塔尔沙漠气温已经飙升到45摄氏度左右,暴烈的阳光炙烤着整个塔尔。努斯拉特·巴伊戴着头巾,身穿按巴基斯坦传统长衫设计的工作服。身高一米六左右的她颇费了些功夫才爬进了一辆重型翻斗车的驾驶舱。系安全带、调整后视镜,挂挡启动,驾驶这辆能载重60吨的翻斗车对努斯拉特来说却是易如反掌。

  在成为塔尔煤田二区块一名重型翻斗车司机之前,努斯拉特在巴格尔县做裁缝,每月只有2000卢比(1美元约合142卢比)左右的收入,与丈夫加起来月收入也不超过8000卢比。经过一年的培训,她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现在,努斯拉特每月的薪酬是25000到30000卢比。“我现在是县里少数能买得起牛奶、水果和好衣服的人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简直难以用话语来形容我的幸福”!

  塔尔女翻斗车司机

  现在项目上一共有26名女翻斗车司机,接受过培训的不下百人。她们和项目上其他1000多名巴基斯坦当地雇员一起参与项目建设,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生活面貌。

  好的收入让这些妇女在家里有了话语权,她们决定送孩子去上学,决定穿好衣服,决定通过努力工作让自己的生活更好。“现在通过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我们能够为当地人带来教育、医疗保健、洁净的饮用水和就业岗位。可以说,塔尔地区的一代人都将因中巴经济走廊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亲眼见证了这一巨变”,项目联营体企业社会责任部总经理纳赛尔·梅蒙说。

  四、 拨云见日向未来

  塔尔项目自开工以来,与当地政府和业主通力合作,开放招聘条件,提供学习环境,帮扶当地弱势群体,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提高当地经济建设,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赞誉,让当地人民看到了未来。

  自从塔尔煤田开发以来,塔尔地区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脱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经济状况的改善只是第一步,如何从教育、医疗、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塔尔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接下来地区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两个电站项目已经协助建起了学校、医院、海水淡化厂等,并针对紧急突发性事件给予专项支持。去年巴基斯坦连续遭受疫情和洪灾的影响,塔尔煤田一区块发电公司积极组织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疫救灾工作,充分展现了深厚的中巴友谊和国际互助精神,有力支持了巴铁兄弟的抗疫和救灾工作。塔尔人团结协作的底色被中巴两国的劳动者和建设者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塔尔地区正在见证着中巴友谊的新发展;在这里辛勤劳动,默默奉献的两国人民,更是勇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潮头的奋斗楷模。

  中方援建学校中的塔尔少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里正在发生的一切,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等待塔尔人民的,定会像《哈马尔科》里面畅想的那样,群山耸翠,孔雀翩跹,挚爱亲朋围坐一起,共同唱起对新生活的赞歌。

  注:文章第三节事例摘编自国机集团和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微信公众平台。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