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夏养号|李国峰 申铁军:山西太行一号景观旅游公路设计特点

2023-06-22 23:18 山东交通科技杂志  主页 > 关注 > 气候经济 > 夏养号 >

打印 放大 缩小

形象点睛:夏养号   署书推介: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组长
栏头拓制:乔杨         插播荐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李新宇
下文版权归原作者



山西太行一号景观旅游公路设计特点

 
山东交通科技杂志 2021年5期 

 

李国峰 ,申铁军

(1.山西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临汾 041000;2.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引言

旅游景观公路建设应按照 “绿色公路”节约资源的发展理念,凡是利用旧路走廊带进行改扩建的,应对利用旧路方案和改线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比较论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公路资源。旅游公路规划应依托既有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网优先利用、改造。旅游公路应连接旅游景区(景点),构建“内联网,外联通”“景景通,城景通”旅游公路网络体系,给游客提供快旅慢游深体验的条件。

1 山西省旅游景观公路设计总体理念

山西省旅游公路设计树立全寿命周期理念,统筹建设、管理、运营、维护全过程成本控制原则,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科学确定建设标准、按需求分阶段实施。旅游公路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原则,技术指标合理,工程结构安全,安保设施完善。旅游公路规划应与全域旅游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带动沿线旅游业及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

2 太行一号旅游景观公路设计理念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设计树立交旅融合发展理念,注重旅游公路自身景观营造,为游客提供舒适、愉悦的旅游交通服务。旅游公路坚持 “环境友好、贴近自然,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3 旅游景观公路设计特点

3.1 路线设计特点

(1)旅游公路选线应坚持地形、地质、生态、环保选线的原则,力争做到零弃方、少借方、土石方填挖平衡,减少水土流失。(2)路线布设时,在地形地质条件受限地段可适当采用极限指标,应结合路线平面、纵面、横面设计进行比选,尽量优化,做到路线指标连续、均衡[2]。(3)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可采用螺旋线、回头曲线、C 形曲线等展线方式,但应进行充分论证比选。(4)旅游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最大纵坡应根据设计速度选用。一般情况下,应大于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地形、地质和建设环境条件特殊受限路段可采用极限值,当圆曲线半径<250 m时设置加宽,见表1~表3。

表1 旅游景观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

表2 旅游景观公路最大纵坡

表3 旅游景观公路双车道路面加宽

3.2 路基设计特点

(1)倡导 “宽容性设计” 理念。在有条件的地方宜设置路侧净区;将低填方路基边坡能缓则缓;利用废弃土石方放缓填方路基边坡,结合通道绿化时放缓填方路基边坡[3]。(2)根据地质条件,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黄土挖方边坡宜采用宽平台、陡边坡的阶梯形,边坡宽平台宜设置在边坡中部,黄土挖方边坡分级高度宜为6 m。

3.3 路面设计特点

3.3.1 结构类型

旅游公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骑行道以及主线、支线急弯处前30 m、隧道进出口路段可采用彩色路面。彩色路面可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彩色微表处层。

3.3.2 路面结构

(1)路面结构应根据旅游交通量,结合地方材料,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计算确定。初步设计阶段应提供路面结构计算书及交通量组成。(2)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间应设置黏层;在沥青结合料类材料与其他层间应设置封层,设置透层阻止降水掺入路面结构层。(3)改扩建项目应结合旧路结构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同时考虑原有旧路面废料的再生利用。路面现场调查应包括路面的结构形式,结构层厚度,使用情况、平整度、弯沉值等。根据现行部颁标准进行路面承载力及技术状况综合分析评价,对可利用程度提出建议,能利用的应该全部利用。既有路挖除货或铣刨废料应合理处治,以防污染。

3.4 桥涵设计特点

旅游公路一般不设置大型桥梁,因地形受限确需设置的,需经技术经济比选论证后方可设置。(1)旅游公路邻近4A级及以上景区,宜依据地形条件及周边景色,合理选择桥型结构,使桥梁融入自然,体现当地文化特色。(2)桥涵改扩建应符合规定;改扩建工程应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合理利用既有桥梁。(3)涵洞设置跨径不宜<1.0 m2。

3.5 隧道设计特点

旅游公路一般不设置中长隧道,因地形受限确需设置的,需经技术经济比选论证后方可设置。当地形、地质条件受限、展线路线长导致环境破坏严重时,可设置中长隧道。(1)旅游公路隧道采用双车道隧道,洞门设置与沿线景观、旅游景点、地域特色等相互协调。(2)隧道建筑限界净高应为5.0 m,对原有隧道改造时,三级公路净高可为4.5 m。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时,净高应为4.5 m。(3)隧道改扩建时,对新建隧道、改造隧道的方案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因素论证。

3.6 防护排水设计特点

3.6.1 防护设计特点

(1)旅游公路路基防护采用柔性+植物防护、污工+植物防护、植物防护等绿色防护形式。(2)支挡结构及防撞安全设施等砌体工程设计应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墙体表面宜采用仿木仿石等多种形式设计,贴近自然体现本地特色文化。(3)应加强弃渣场的防护排水设计并进行复耕或绿化,防止产生次生灾害。应对取弃土场进行生态恢复。

3.6.2 排水设计特点

(1)考虑地形地质条件、降雨量和旅游公路的特点,设置完善的综合排水系统。(2)挖方路段设置浅碟型生态边沟。条件受限时采用矩形边沟,并加设盖板。(3)经过有暗排系统的乡镇路段,公路排水设计宜采用暗排形式。城镇化地区有条件的路段宜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平交路口排水应顺畅。

3.7 平面交叉设计特点

(1)旅游公路根据被交公路的等级,合理选用立体交叉或平面交叉方式。(2)旅游公路与等级公路平面交叉宜正交。斜交时,锐角不应<45 °。(3)旅游公路平面交叉应根据公路功能 、技术等级、行车安全等因素,保持合理的间距,短距离内存在多处交叉路口时,合并设置平面交叉并进行渠化设计。(4)平面交叉设计范围应不小于平面交叉功能区范围。平面交叉功能区是指交叉口物理区及其上游区域。

3.8 交通安全设计特点

3.8.1 交通安全设施

利用既有公路时,应对原有交通安全设施进行详细调查和检测评价,合理利用。

3.8.2 交通标志设置

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结构安全,位置合理,版面布局应清晰、美观,易于识别、便于视认,视线诱导设施设置间距见表4。

表4 视线诱导设施设置间距

3.8.3 交通标线

(1)骑行道应划车道边缘白色实线,线宽为 10 cm,骑行道≥2条时,施划分界线,同向车道分界线宜为白色虚线,对向车道分界线宜为黄色虚线、分界线线段及间隔长分别为200 cm和400 cm,线宽为10 cm。(2)骑行道、步行道路面上应设置自行车(行人)图案和箭头。骑行道、步行道从起点开始,宜每隔1 km在路面上设置一处里程图案标识,可采用蓝色衬底、白色数字和字母。

3.8.4 安全护栏

旅游公路护栏按照现行规定合理设置,满足防撞要求,形式宜外观自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1)设置骑行道时,应通过硬隔离设置将骑行道与行车道进行隔离。(2)路侧有深沟、临水、临崖等路段,以及急弯或连续急弯、长直线尽头的小半径曲线外侧、陡坡路段平曲线外侧、曲线外侧较近范围内有居民、上跨其它道路或铁路需要设置护栏时,设置混凝土护栏。

4 结语

旅游景观公路设计要对既有路基主体的使用情况、路基支挡结构、防护主程、排水系统实际状况等内容进行调查,对承载力、稳定性等技术状况,做出定性或定量评价,对既有路基的可利用程度提出建议,路基填筑材料应尽可能利用满足要求的废弃固料。利用旧路进行改扩建的工程应进行旧路使用情况调查,查明旧路修建时间、技术等级、路线技术指标等基础数据,对目前技术情况作出评价,为下一步利用提出建议。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