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江连洲教授
作者:王喜波
《大豆科技》杂志 2017年4期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江连洲教授
他是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农业部现代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龙江学者”特聘教授、AOCS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他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大豆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第一线上,为我国大豆科技与产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他是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首席专家,带领科研团队研发建立生物法同步制取植物油脂与蛋白技术体系,开辟了油脂绿色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持完成的“生物酶法联产植物油脂及蛋白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创新”项目荣获2016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委员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为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殚心竭力,2010—2011年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他就是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江连洲教授,30多年来倾心致力于大豆加工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主持和完成联合国UNDP、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40余项,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豆加工工程技术体系,多项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提升我国大豆产业工程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做出了杰出贡献,是该领域公认的专家。
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57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科技奖励18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长特别奖2项、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突出贡献奖1项、中国食品科技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等;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2项;主持完成教改项目1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大豆不仅是我国食用油和蛋白食品的主要原料,更是畜牧业的重要饲料来源。我国40%的食用油和60%的蛋白均源自大豆,是保障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物资,在国家食品安全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我国大豆产业长期以油脂和豆粕粗加工为主,存在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产品功能性差、品种单一、资源利用率低等诸多瓶颈问题,一些加工关键技术一度被美国ADM、法国DUPONT等跨国公司所垄断。江连洲教授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基本扭转了我国大豆产业技术被动落后的局面。
自1996年开始,江连洲教授带领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团队与其他单位通力合作,通过“九五”至“十二五”国家、省部级近40个课题的支持,开展了大豆蛋白生物改性、醇法连续浸提浓缩蛋白、功能肽生物制备、乳清废水动态膜超滤、油脂酶法精炼及功能因子开发等一系列研究与应用,突破了大豆精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了提质增效和技术创新,为我国大豆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与理论支撑,显著提升了我国大豆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大豆磷脂深加工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和“大豆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但江连洲教授并不满足,最近这些年,他又开始致力于研发绿色安全、营养健康、高效环保的食用油制取新技术。他说,“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主要以压榨法和浸出法为主,普遍存在加工条件低劣、油料资源利用率低、化学试剂残留及附加值不高等突出问题,作为一个大豆研究者,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在“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支持下,以我国主要油料(大豆、花生等)为研究对象,江连洲教授主持完成了“生物酶法联产植物油脂与蛋白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油料生物解离同步提取功能蛋白等关键技术,首次提出蛋白质柔性加工理论概念,破解油料生物解离机制,建立起生物法同步制取植物油脂与蛋白技术体系,开辟了油脂绿色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2项,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江连洲教授和他的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新技术装备已在全国18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建立生产线45条,包括高唐蓝山集团总公司、谷神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万得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北大荒绿色健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公司等,累计创经济效益64亿元,其中9家企业近三年新增利税7.1亿元,创汇2.1亿美元,节支4600万元。团队集成采用现代生物加工技术,针对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大豆高值化应用,生产高附加值大豆产品,摆脱粗加工,实现大豆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延伸。通过这种产业链上的综合技术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大豆产业市场适应力不强、竞争力弱的落后现状。并针对目前大豆产品市场上高端大豆产品种类少、功能营养性差及副产物利用程度低等问题,采用绿色高新技术研发高端产品,提高加工水平,增强我省大豆产品的竞争力,带动我省食品产业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文/王喜波,编辑/杨秋萍)
TS214.2
E
1674-3547(2017)04-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