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凝心聚力 勇担历史使命
闪光的历史源于奋斗,幸福的未来还需创造。
攻坚克难 中国最大现代化国有农场群崛起
71年前的荒野沼泽冰雪荒原成为现在的产粮沃土,成为守护中国人饭碗的“中华大粮仓”,成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国有农场群,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呢?有人会说是机械化的更新使用,是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几代北大荒人不怕苦不服输的奋斗精神。
记者:启腾这里是友谊农场建厂的升旗旧址,1954年的12月21号,友谊农场第一任场长王操犁在这里将一面五星红旗升上了荒原的上空。
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奔赴北纬46度,东经131度,在莽原上支起了小马架,启动了开荒机械。从此,这片“荒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友谊农场”。而且当年就开荒土地39.3万亩,播种小麦5.27万亩。
农垦友谊农场建场初期苏联专家翻译 蒋建平:“苏联专家说像这气候,我们是不会在野外工作的,但是为了完成友谊农场的勘测任务,我们必须按时完成,而且保质保量”。
中国第一位女收割机手 刘瑛:“困到什么程度呢,就在被窝里就解决小便问题了,不知道,第二天早上一看呢,把炕尿了,裤子也尿了,但是也没有换的,就还得那么顶着,出去干活去,结果呢,很多人都落下了肾炎的毛病”。从棍插手播,到引进机械再到自主研发改装,目前,北大荒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8.8%以上,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肩。
农垦友谊农场农机户 于伟健:“我家的播种机现在可以调株距,我要它17(公分)就17,要它20(公分)就20,现在比人工刨埯都要准。像我现在用的是北斗导航,像播种啊,一天500多亩地轻松,它呢可以实时全程监控,深度啊,质量啊还有速度啊都可以,而且还有手机输出终端,它可以让我看到我车在随时随地的一种状态”。
每逢北大荒的秋收季,千万亩金灿灿的水稻都会迎来无数慕名的游客,而这稻田千万亩,亩产超千斤、我们每个人吃到的那碗越来越香糯的米饭的背后,是无数个农业科研人员终生奉献、默默的付出。
北大荒寒地水稻之父徐一戎:这个(水稻)跟我二三十年了,今年我88岁,扎到水稻里不想走,你这么个老头子万一出点事儿,就给农场添麻烦了,所以我在兜里写了个纸条,我说我是自己来的,不给农场添累赘。
垦区水稻育种专家林秀华:品种从它做杂交到选育推广,要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水稻育种)这期间我们在泥里头还不能动,就是有蚊子了叮了你也得挺一会儿,一天手上就一层包)农民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也圆了我多年的一个梦想。
如果说每个人的幸福来自于创造和奋斗,那么几代北大荒人的集体创造和奋斗则给中国亿万农民带来了幸福,为中国农业创造了最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而且这种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断奋进的精气神儿是一代传一代,从未停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北大荒成为绿色“大粮仓” 健康“大厨房”
2017年,北大荒粮食总产实现十四连丰,稳定在年400亿斤以上。让国人吃饱已经成为现实,北大荒又把目标加上了一项,那就是为近14亿人口提供绿色的健康食材。
农垦鸭绿河农场水稻种植户:“今年又选择了三江六号优质稻米品种,而且还是用去年的鸭稻种植方式进行种植”。
农垦鸭绿河农场水稻种植户 肖方:“今年我种植的水稻品种啊,在产量啊,不占优势,但是呢,口感特别好,在稻田里呢,养殖鸭子,还能帮助吃一些害虫,农药呢,用量自然减少了,它的粪便呢,还可以当肥料,化肥用量也就减少了,去年我种植的水稻啊,照普通水稻多卖了将近6万多块钱”。
说起去年的效益,现在正在忙着生产大米的江川农场职工尹新华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去年秋天,他利用网络直播竞拍北大荒新米,一公斤米卖上了88元的好价钱,现如今,他生产的大米成了“网红”后订单不断。
农垦江川农场种植户 尹新华:“一般刚割下来的水稻,通过晾晒烘干再加工,两天就变成新米上市啦,现在生活水平好啦,谁不想尝个鲜儿吃点好米啊,能不值钱嘛”。
米、面、油、乳、肉、药、种,各类特色经济作物、山珍、果饮、蔬菜......目前,北大荒的基地上种植的是消费者需要的各类绿色、有机的作物, 而围绕着各个基地建起来的工厂里迅速加工的则是市场上紧俏的各类食材,北大荒这艘农业巨轮正在以市场为航标调整航向。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锡文:“第一个矛盾就是有市场需求你产不出来,第二个呢,产出来了,成本价格太高,你卖不出去,这个是我们的结构性矛盾,那么怎么去解决结构性矛盾,我相信农垦通过改革进一步焕发生机一定能够在推进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给全国农业做出榜样来”。
坚定信心 北大荒走进新时代
今天的北大荒正走在改革的路上,改革就是为了解决经营体制不活等问题,实现轻装上阵,激发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使企业核心竞争力迸发出新的活力。尽管船大难调头,但北大荒人却有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主观能动性。了解了为什么改,知道了怎么改,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并期待北大荒的又一次更华丽的转身!
自农垦改革拉开序幕,垦区各层级管理者拥抱市场的理念增强了,垦区上下在建设“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的过程中,查短板找不足,拿出了骄人的业绩,北大荒勇担新时代新使命的气魄与决心更吸引了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的关注。
2018年1月,北大荒集团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北大荒集团农业资源优势和京东集团在互联网领域的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共同打造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传统农业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做强北大荒农产品无界零售。5月,全国第一家京东智慧农业稻花香大米生产基地正式落户黑龙江农垦闫家岗农场,两大集团的强强联手,开花结果。6月,北大荒电商孵化基地揭牌,与京东集团携手打造的京东云仓项目落地。
2018年4月,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与中信现代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现代农业战略研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金融、数字农业发展以及人才交流等方面全面开展战略合作。与此同时,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也纷纷向北大荒集团伸出了橄榄枝。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刘强东:“能够去销售更多优质品牌,把它卖到全国各地去,第二我们可以跟(北大荒)进行无人机的植保合作”。
先正达公司首席执行官 傅文德:“现在我们是中国央企的一员,所以以后在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上我们会更加聚焦中国市场,争取能够更快的把高科技产品引进黑龙江农垦,能够让黑龙江农垦的农业和农民从中受益”。
京东东北区物流公司区域副总经理 孙学征:“北大荒还有一个优势是我们所看重的,乳、肉、蛋这类(农产品)方面是非常丰富的,包括他有一些先进的农业设施、设备,这都是京东需要引进的,所以,我们很看好这次和北大荒集团的合作”。
哈拉海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 蒿万青:“通过这次改革,哈拉海首先人的思想观念在发生变化,其次是经营理念,市场意识在增强,作为我们当领导的话,也是这方面在做提高”。
北大荒集团新体制运行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产业组组长 唐浩:“我们跟京东、浪潮以及其他大企业联合主要是为了补我们的短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边际成本,那么通过产品思维向产业思维转变,对中国农业的赋能,我们把垦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向外延展,相信北大荒一定能引领中国农业率先进入大数据时代”。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营销学教授 斯蒂芬·沃格:“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对中国的产品有一个误解,那就是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是不过关的,特别是食品和农产品,所以我认为北大荒有责任也有能力去用自身的产品来扭转国外对于中国产品的看法,并为自己在海外市场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 王玉升:“从去年的12月开始,我们率先在集团这个层面实现改革破冰,推动了模拟化运行北大荒集团,特别是在 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突出我们优势的主导产业,扩大我们对外招商合作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这些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可以说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文章来源:微观北大荒
------------------------------------------
美丽国土北大荒 黑土农业特色垦区 美学农业名片 (天下口碑数据库插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