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彝文与世界古文字比较研究》课题成果发布十周年

2019-07-11 01:34 天下口碑数据库  主页 > 名片 > 世界美丽名片 > 中外记忆遗产 > 古彝文渊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古彝文家乡中国贵州毕节

2015-07-09  今天327   阅 1676  转 6
 
       天下口碑网按: 2007年,被誉为走遍全球第一人的香港学者在香港古玩市场,购得一本珍贵的文革末期手刻油印本《彝族字典》,从而引发港台和大陆学者共同发起古彝文与世界古文字比较研究课题。桂强芳的顾问乔惠民与青年学者吴淳,牵头执行了这一课题研究,于2009年形成了《中国古彝文在世界古文字中的价值地位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建议报告》课题成果。成果正式发布迄今整整十周年了,该课题结论认定“古彝文为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而且代表着世界文字的一个重要起源”,并建议不同彝族方言区传统古彝文精华部分 捆绑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在海内外学界引起很大反响,获得民间比较广泛的学术赞同。2019,是古彝文与世界古文字比较研究课题发布研究成果十周年,天下口碑特摘要转发当时该课题的成果简况,以作为一种纪念。
由于种种原因,该课题第一阶段结题后,全部数据及成果移交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中心、国土书画研究院,列题继续深化研究,十年来仍与贵州、云南、四川学者反复进行学术交流。2019年7月10日,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中心、国土书画研究院在京举办的《中国古彝文在世界古文字中的价值地位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建议报告》发表十周年纪念会上,正式确定传统古彝文同时可称谓“古彝刻画文字”或“古彝刻画文”。

该课题2019发布简况:
由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主持、香港世界遗产研究院、中国无形资产研究院、亚太人文与生态价值评估中心等参与联合组成的古彝文与世界古文字比较研究课题组,专门组织两岸四地专家,三次赴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古彝文的家乡贵州毕节,重点考察和调研了彝族古文献保护状况, 连续三次召开“中国古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香港)研讨会”,围绕中国古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可行性进行了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中国古彝文在世界古文字中的价值地位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建议报告》。该建议报告在世界古文字比对选例方面:1)选取全球公认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古文字进行比对参照,如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中国甲骨文、古玛雅文字、腓尼基文字、哈拉般文字、阿拉姆文字、伊特鲁里亚字母等;2)选取香港发现之毕节《彝族字典》(1978手抄油印版)作为彝族文字样本,与选取的世界古文字、国内4个考古区的远古文字文化符号进行比对;3)选取世界古文字与国内四个考古区的远古文化符号进行比对; 4)历史文献、论著文献参照佐证,则从上百篇专家学者论文中精选了十四篇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资料作为参照佐证。这样,就形成了互为交叉比对,相互评鉴的可证性、推衍性、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再从“文字的生命力——长度、文字的影响力——宽度、文字的文化力——厚度、文字的传承力——活度、文字的稳定力——定度、文字的价值力——值度”等六个不同维度,对古彝文的总体价值进行分析评鉴。该建议报告的一个阶段性评鉴结论是:中国古彝文可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认定为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而且代表世界文字的重要起源。专家们一致认为,贵州毕节的古彝文完全具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资格。 课题组通过这份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古彝文依托主要历史方言区整体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世界记忆工程名录)的建议,且明确推出了“世界古文字六维评鉴体系”。

 
文字长度——生命力指标评鉴分析

 
       课题组搜集和查阅了中外大量的史料,认为支持中国彝族文字走过约10000年时间“长度”的观点,在专家学者中已被普遍认可。而可与之比较的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中国甲骨文、玛雅文字、哈拉般文字等,学界一致公认的世界最古老文字,最早出现约在3000——10000年以上。该课题报告依据大量考据资料评鉴认为,原始古彝文创制和出现时间大致可推算为7000—10000年以上。
 
 
文字宽度——影响力指标评鉴分析
 
 
        首先彝族文字曾在中国范围具有广泛影响,根据最近国内相关考古研究成果的新闻报道,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现了古彝文刻划符号。截至2008年12月底,中国考古工作者已在湘、鄂、豫、冀、鲁、晋、陕、陇、青、藏、新疆、京、沪、渝、港、琼、滇、黔、川、粤、桂、闽、浙、苏、徽、台湾、赣、内蒙、宁夏等全国29个省、市、区考古发现或陆续出土了大量刻划在陶、石、骨器、岩画、服饰上的古夷(彝)文字“刻划符号”。由此可见,古彝文足迹在远古时期与中古时代曾覆盖中国90%以上地区。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四千多个甲骨文中有六百多字与彝文的形义相同。彝文所载的有关内容亦与先天八卦以及河图洛书理论相似,彝族先民在哎哺时代最早出现的哎哺(乾坤)、且舍(离坎)、鲁朵(震巽)、哼哈(兑艮)四个部族名称,正是以八卦合称命名的。
        此外,彝族除了十月太阳历之外,还有一种古老太阳历,规定一年365天,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余5天为祭祀日,与古玛雅人使用的历法基本相同。法国境内阿尔卑斯山脉中的10万幅左右距今3500年以前的岩画,许多牛耕图案及描述表达的意思,与彝族崖刻的图像几乎完全一样。毕节著名彝文专家王继超教授,如今能用毕节的彝族文字解读被称为世界古文字中的苏美尔文字、腓尼基文字、阿拉姆文字、伊特鲁里亚字母、塞浦路斯字母的一部分。毕节还有不少学者也能部分解读出这些距今数千年前的世界古文字。以上事例活生生地提供了彝族文字能够与世界其他古文字对话交流,可能是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或重要同源的现代例证。
 
 
文字厚度——文化力指标评鉴分析
 
 
        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曾创制并使用过的三十几种古文字中,古彝文是其中文字与文献数量最多、体量最大、底蕴深厚、内容丰富、体制完善而成熟的古文字。彝文的典籍涉及社会各个层面且内容非常宽厚,其著名典籍有木刻本《太上感应篇》、《玛牧特衣》、《摩史书》,手抄本《勒布特以》、《玛姆特以》、《物始纪略》、《尔比尔吉》、《彝族创世志》、《阿细的先基》、《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等。
  长期以来,彝文有两大传承特点:一是以手抄本方式为记录与传播载体,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在香港藏家处赎回上世纪70年代《彝族字典》,就是手抄+油印的珍本;二是彝文古籍的收藏主要以个人收藏为主,致使至今仍有大量的彝文古籍散落于民间,只有少部分进入公立馆藏。据统计,仅毕节彝文文献古籍在民间存藏就约有6-7千册,因此,该课题认为,从文字厚度与文化力上看,彝族文字可谓在世界古文字中首屈一指。
  此外,根据统计,彝族文字是世界文字中字数最多、体量最大的古文字。当代出版的彝文译著本,单字有8万7千余个,与汉字的单字数量相当。马立三主编的《彝文字集》共收录彝文单字87046个,2009年毕节学院承担的彝文计算机编码输入法的国家课题,收录彝文单字已有8万余字,其它彝文字典已有数千字的收录。而世界古文字没有一个文字能够达到这样的体量。由于彝文可以对应记录语言,有很多文献古籍和金石碑刻,历史上曾用作公文文书,因此它的使用范围比东巴文、水书、哥巴文都要广泛得多。用彝文著编的典籍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十分丰富。因此,彝文真正体现了能完全承担彝语言载体的功能,是发育比较成熟、稳定和具有厚实饱和度的文字。
 
 
文字活度——传承力指标评鉴分析

 
        古彝文与其它任何古文字的相比较优势在于“活”。有目共睹的是,世界其它古文字如今都一一不存,而古彝文还活在人间,被当代人活学活用。在世界古文字发展史上,苏美尔与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中国殷商时代甲骨文,金文、还有古西夏文、古突厥文、古龟兹文、古于阗文、古契丹文、古女真文等,这些古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属于消亡类型、或整体形制为过渡变化了的文字。然而,有着万年历史的古彝文至今依旧保留着古代固有型制,在中国大西南广泛的地区活态传承,实属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的奇迹。彝族语言文字的活态教育目前仍在彝族方言区普及使用,这是一项最重要的文字活度——传承力,反映出政府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导向和保护力度。
        双语教学是彝族文字得以保护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彝文典籍已逐步构建起一级类、二级类(哲学、伦理、宗教、巫术、政治、法律、律历、通告、军事、经济、语言、文字、文学、传说、神话、谚语、故事、散文、诗歌、小说、文艺理论、艺术、历史、地理、民俗、谱牒、天文、历算、医药、卫生、病理、农牧业技术、科学技术、工艺技术、碑刻、摩崖、译著)等较为科学完整的分类体系,极便于研究、考据、使用、传承。贵州毕节不仅持续关注对于古彝文的文献收集、文字编译、双语应用,而且将古彝文作为打造、传播彝族文化的重要元素,在大方古彝文集聚地集中展示古彝文献,并利用彝族文字图画之美、象形之美、厚实之美、灵变之美、多彩之美,在中国十大避暑名山——赫章韭菜坪,创建了中国唯一的“天书石林,石头字典”古彝文人文景观,使古彝文的文化、美学、传承价值得到进一步激活与提升。
 
 
文字定度——稳定力指标评鉴分析

 
        经过长时间努力,课题组围绕古彝文历史、特征、体制、人类贡献率等方面所表现的文字定度——稳定力,研究评鉴形成以下阶段性共识意见。彝族人口800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的云贵川及广西四省区。长江、珠江上游流域是彝族的主要生息片区,尤其以乌蒙山、大小凉山一带为主干。彝族人口众多,生息地域广泛,历史上曾经建立过自己的政权,文化底蕴十分悠久而丰厚,因此,彝族文字发育很早,彝文古籍不仅收藏量大,而且富有特色,形制稳定。彝族文字与包括中国甲骨文在内排列前前茅的世界古文字具有同源性,发展源流均表现出“图画—符号—文字”的过程,具有世界古文字形成的基础,符合世界古文字产生流传路径规律。在长、宽、厚、活、定、值的6D评鉴指标系统中,其中长、宽、厚、活指数的古文字同类项有关数据横向比较,彝族文字具有显著的表现,各项数值均排列首位。目前可证为世界古文字行列中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世界古文字之一,如果主要以长度作为评鉴要项,彝族文字更可名列前茅。彝汉文共同属于中华古方块字造字类型,同属音节文字,并可分笔画部首,同样具有象形、指事、会意的造字功能和转注、假借的用字规律,在文字发展史上都有一些象形文字、图画文字传承。“彝文古籍是彝族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古代语言文字瑰宝之一,是世界古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字值度——价值力指标评鉴分析

 
        该课题总结指出,古文字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记录与传播载体,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类记忆遗产。多年来,中国彝文专家、彝族文化专家、古文字专家、考古专家、历史专家和其它领域有关专家,对彝族文字、彝族文献、彝族文化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发掘、整理、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解译了许多学术难题。该课题组彝文与世界古文字比较研究及申遗建议报告,基本上是基于这些专家大量既有研究成果,而应用自创古文字遗产评鉴体系提出的社会第三方评鉴性研究意见,目的是在彝族文献档案于2003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基础上,推动中国古彝文进一步深化研究,强化保护,丰富完善,并作为一个民族完整的文字文献整体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毕节彝文翻译组经过长期的探索,搜集出版的彝文古籍 《黔西北彝族美术》画册。分为《那史彝文古籍插图》、《石木雕刻》、《工艺作品》三卷。

 
02
 
03
 
04
 
05
 
06
 
07
 
 
       
 
 
03
 
 
 
 

 
毕节《彝族字典》(1978手抄油印版)。
 
 
        支嘎阿鲁是出生于现今毕节境内的古代著名的神话般的英雄人物,在彝族中最具广泛认同的始祖,在彝族人的心目中相当于汉族人心目中的黄帝。传说支嘎阿鲁在其故乡黔西北曾经沐浴的水泽变成一大神湖,即支嘎阿鲁湖。
         根据《彝族源流》和《西南彝志》记载,支嘎阿鲁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4000多年,他的足迹遍及今金沙江两岸的云贵川三省毗邻一带。作为彝族古代圣贤,他集王、布摩(掌握文化知识者)、天文学家、历算学家于一身。作为王,他带领人民战天斗地,治理洪水、劝勉农耕、鼓励畜牧;作为布摩,他规范彝文;作为天文学家和历算学家,他观察、测量天地,定下九鲁补(九宫)、八鲁旺(彝族八卦),归类识别星座,加以命名;他观察天象、物候现象,创制彝族共同使用的历法。支嘎阿鲁的丰功伟绩,使他成为彝族人心目中的太阳。由于各地语言差异,在四川,被称为支格阿鲁、直格阿鲁等;在贵州则称为支嘎阿鲁、直括阿鲁等;在云南称为阿录、阿洛、阿罗等。 
 
 
 
毕节,天赐华宝,罕世瑰丽,历史渊源流长,人文底蕴非常深厚。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1NTA1NTk2.html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