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视域下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2016年18期 作者:张栩倩(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文化学视域下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张栩倩(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从文化学视域下去研究,挖掘、整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有助于对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定位,有利于促进其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效地融入我国当前大力提倡的文化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剖析如何通过农耕文化、教育文化、传媒文化、宗教文化、节庆文化等途径使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传承和发展。
文化学视域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
1、前言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贵州人民的生活中根深蒂固,是人们文化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是产生现代竞技项目的沃土,在世界更是优秀文化的瑰宝。其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文化再现了各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生产生活技能和节庆习俗。从文化学的视角研究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对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建设我国的体育强国之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对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探讨,以贵州实际为出发点,分析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文化特征,力争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保护提出有效策略,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借鉴。
2、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
贵州长期生活着的民族多达49个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就有17个。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反映着各个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文化特征和宗教观念。
从1982起,四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使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2011年更是在贵州举行了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次运动会不仅增加了贵州独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独竹漂”,而且,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这朵奇葩。各地基层也逐渐建立起相关的部门,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管理。
贵州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内容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经常出现在国家和地方各级少数民族运动会中以竞技为主的比赛项目,例如:高脚、押加、陀螺、蹴球、抢花炮、赛龙舟、独竹漂等。通过体育赛事使这些民族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另一类则是被民族学、文化学等相关学者誉为“民族活化石”的以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为内容的表演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上刀梯、飞石锁等,因缺乏竞技性和完善的比赛规则而无法进入到大型的体育赛事中去,这些项目绝大多数在平时基本得不到传播,面临着失传乃至绝迹的风险。
契合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愿望,贵州旅游部门充分利用“体育—旅游”的双重效应,结合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条件,建立特色少数民族村寨,组织人员为游客不定期的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展演,对增强旅游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起到良好的效果,颇有名气的就有贵州西江苗寨使少数民族村寨体育获得了进一步的持续发展。
3、从文化学的视角谈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3.1、原始的农耕文化与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在贵州农业占有主导地位的经济文化结构中,少数民族农耕信仰、农耕文化与民俗互融的民间体育,对早期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构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史前时期,走、跑、跳、掷、攀登和游水等,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原始体育产生的基础。在史前农耕村与放牧休闲中,原始的音乐、舞蹈等活动,体现着健身、嬉戏、竞技和人们愉悦的心理体验。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村寨体育、社区体育日夜强盛,广场舞文化遍布了大中小城市,载歌载舞依然是一种娱乐和健身方式。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健身操,带入广场成了可能。正因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具有的健身性、民族性、群众性等特征,使居民的参与热情更浓。围绕全民健身纲要的开展,定期举行地方体育比赛,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在运动项目相融合,实现人人参与,人人传承的目的。另外,把当地村寨体育运动的高水平者和老艺人作为纽带,向当地居民传授村寨体育活动的各项技术技能,以此来开发民族地区村寨体育发展的软资源,带动村寨体育的持续发展,进一步建立与西部民族地区的文明进程互动发展体系,使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3.2、宗教与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互相渗透
早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宗教观念的影响,有些项目甚至直接渊源于宗教仪式。人们创造神灵并把希望和力量寄寓它,在信仰和祟拜需要物化的形式中有了巫术。巫师用身体活动来表现种种巫术。巫师被认为是最早的音乐家、戏剧家、舞蹈家,也是最早的体育家和运动员,渐渐的,一些巫术变为游戏、竞技,变为传统的体育活动。大众在参加这些宗教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客观上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信教群众认为宗教信仰是融入他们的血肉里的,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的结束都不会停止。正如刘凤虎在《从文化学的视角谈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中写到的那样“当一项体育运动像仪式一样融入人们的生活的时候,也就得到了最好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固有的宗教元素加以挖掘和深化与宗教文化互相渗透,是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更深的融入人们的生活,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的有利途径。
3.3、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教育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人类早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舞蹈和体育活动形式实现的,教育的主要手段是现场的口授和身教,开始时主要内容就是一些简单的生产技能和自卫本领。
21世纪,许多国家把未来竞争的战略目标投向人才的竞争和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上,探索技术,文化并重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传承和发展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必然的选择。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过分强调竞技化,进行标准化改造,这遮蔽和抹杀了植根于传统文化中的“非竞技性和多元文化整体性”。然而,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传承文化的过程,须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达到传承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培育大批专业人才和保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创新与发扬。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与当地教学环境相结合通过在小学、中学体育课中进行教学,在进入大学之后,可通加强不同文化学生之间的交流,把本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教给其他同学,实现民族文化的扩展。通过在贵州省内的大学校园开设民族体育项目课程,培养校园民族体育文化氛围,据调查,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近年来就给本科生开设了舞龙、蹴球、板鞋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带有专业的押加、珍珠球等专业运动队,贵州民族大学近年更是加强了多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专业人才培养。大多数贵州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他们除了在贵州省内举行的少数民族运动会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还在全国民运会上大放异彩。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对繁杂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梳理和归类,建立一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库,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和教育培养目标,有选择的加以利用,将会更好的实现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3.4、通过传媒文化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传媒在当今自媒体时代中有着巨大的威力,互联网上的精武网站融合了广播电视传媒和平面传媒的优势,克服了传统书籍文化的单一性,将比赛相关信息快速、直观地渗入人们的生活。《少林寺》使中国武术闻名世界。同样,通过各大媒体的报道,北京奥运会是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今非昔比的强大中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也惊艳了全国乃至世界。通过传媒文化的宣传报道,体育能更好的发展壮大,体育也可以增加大众传媒宣传报道内容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另外,对一些表演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从体育的视角做好宣传工作,突出民族体育的主旋律,也可以很好的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的。
3.5、通过节庆文化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物质精神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节日中的体育活动提出了多功能和大众化的要求。传统节日中的体育活动内容更要显示出民族的文化特色。如在彝族民间的“火把节”中,精彩激烈的摔跤、跳火绳比赛、民间歌舞等引来了四方宾客。节日中的各种经济贸易活动更是热闹非凡,这不仅促进了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内外经济贸易交往,而且使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由一种文化形式变为一种有效资源,直接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功能和大众化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满足了传统节日中对传统体育的内在需要。
政策的支持力力度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体育经费的投入,实行国家、企业、集体、个人等多种渠道集资,减免民族传统节日中某些活动的相应税收,大力扶持民族体育事业等措施;李志清在描述抢花炮时写到在政府举办节庆活动时,大部分的人都会要求得到经济补偿,他们认为这是政府要求我们这样做的就应该给予一定的经费,但是当政府把举办节庆活动的权利下放到民间,他们会认为这是自己的节日,很多人就会主动义务参与,主动出钱出力。
4、结语
纵观近年,论述关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和发展的文章,其主要路径主要是通过制度文化、宗教文化、节庆文化、传媒文化、申遗、与社区健身相结合、与教育环境相结合等途径得到传承和发展。正如前文提到的“当一项体育运动像仪式一样融入人们的生活时,也就得到了最好的保护和传承”因此笔者更倾向于在民俗文化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民俗活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正是将其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另外,抓住贵州旅游大省的优势,加大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旅游的力度,促进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针对贵州的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内涵大多来自其生产劳动,一般要在丰收或者播种的时候展演才更显其民族性,这与很多旅游旺季对不上,使外来游客很少能够观看和感受到各个地方民族体育深刻的民族内涵,如果一味的将民族项目表演时节随意更改,将对民族项目保持其特有的民族性带来极大地威胁,为此,笔者认为,应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展演次数和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即在以往固定的节日中表演该传统项目是必须的(维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原型),在旅游旺季,由专业人员指导教授,同样开展一些可以表演该项目的活动,从而达到该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1]何景明.边远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省思——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中心的考察[J].旅游学刊,2010,(2).
[2]李志清.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在乡土社会的存在与意义(六)——现代背景下的抢花炮[J].体育科研,2007,(5).
[3]孙杰远.文化共生视域下民族教育发展走向[J].教育研究,2011,(12).
G85
A
1006-8902-(2016)-09-SY
张栩倩(1989-),女,汉族,贵州毕节人,贵州大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