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项目的新期待——记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之蹴球
2022-01-05 10:50
独家策划 “聚焦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系列报道五
古老项目的新期待
——记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之蹴球
蹴球,中华民族的体育明珠,它的出现使得千年古书上记载的蹴鞠以新的面目得到再生。
2021年10月,云南民族大学的蹴球项目入选云南省第一批少数民族体育基地。“我们现在就希望能通过基地加强与外界的交流,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训练,期望在我们的努力下,为蹴球项目在云南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可能。”近期,云南民族大学蹴球教练单庆兵向记者表示。
古老的项目 新生的形式
蹴球,来源于清代的踢石球,是我国古代蹴鞠运动的一种形式,在满、蒙、回等民族中较为流行。经过多年不断的表演、比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则。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赛场上,队员脚跟着地,脚掌触球,用力蹴球,两队进行对抗竞赛。由于器材简单,使用的场地面积不大,竞赛起来既有锻炼身体价值,又有趣味性和观赏性,老少皆宜,很受各族群众的欢迎。
1999年,经北京市民委和北京市体委申请,蹴球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列为比赛项目,并在群众中推广普及。
云南也在开展着蹴球运动。作为云南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摇篮,云南民族大学组织开展了多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像陀螺、板鞋、秋千、蹴球、抢花炮等,并积极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2005年云南民族大学成立蹴球队。2006年,学校蹴球队参加了当年的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蹴球是云南民族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优势项目,云南民族大学曾多次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国蹴球邀请赛等全国赛事,以及云南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
近期,记者在云南民族大学室内蹴球训练场内,见几个学生在一块10米乘10米的正方形垫子上认真地训练。单庆兵向记者介绍道:“以前训练的队员(老队员)都毕业了,这几位是我们这一届招来的新生,刚训练了两三个月,就是为了备战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多年发展 荣誉颇丰
在多年的发展中,云南民族大学蹴球队的荣誉接踵而来:2014年参加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混合双蹴第一名,女单第三名;2015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2015年在江西南昌参加全国蹴球邀请赛获女子双蹴三等奖;2016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蹴球比赛获混双一等奖、男单一等奖、女单二等奖;2017年在江西九江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蹴球邀请赛获女单第二名、混双第三名等;2017年在湖南参加中国民族民间蹴球比赛获女单、女双、男双二等奖;2016、2017年两年单庆兵荣获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优秀教练员”称号;2018年云南省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蹴球项目获男双第一名、女单第三名等。科研方面,2012年《蹴球比赛中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及对策研究》获云南省教育厅二等奖……
在一场场实战中,收获了荣誉的同时,云南民族大学也对蹴球有了更多的思考。
“蹴球你看着不难,可是实际上,这个项目对队员的体力、性格的稳定性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比如,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蹴球项目的比赛有时候可能从开幕式结束后开始,一直到闭幕式结束,有时候中午吃完饭十几分钟就有比赛了,(比赛)密度很大,需要队员从早到晚都要做好比赛的准备。因此体能就显得很重要,同时因为赛事紧张,越到晚上队员越疲劳,所以思想上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单庆兵说。
发展受限 亟待突围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了解到,一个实力强的省份的队员基本上每天都能保证12小时的训练时间。”说起这个情况,单庆兵有些着急。
他拿起一个表面被磨花的球给记者说:“我2007年开始负责我们学校蹴球的训练,这个球用了这么多年还是好的,可是那些省份的蹴球队员居然把球都用烂掉了,你可想而知人家训练有多刻苦。结果肯定就是人家的队员在比赛中动作和心理素质都会更稳定,成绩自然更突出。可惜,我们队员即使在集训期,也只有8小时的训练时间,就这种训练强度还只能在我们体育学院挑队员,在全校范围内挑选队员的话在训练时段上协调起来就很难。”
单庆兵表示,目前因训练时间不够,技术不够稳定,队员自信心不足,严重影响比赛成绩。同样,比赛中的灵活思维、战术和思路也很重要,可是在心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这些都会受到影响。这也是他现在着重给队员加强训练的一个方面。
这些年来,蹴球比赛规则不断发展变化,省里有关部门也会组织教练、队员去外省进行交流比赛。单庆兵也是在尽量保证队员足够的训练时间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多与省内外高水平队伍进行技术交流。但是,就目前的效果来看仍然不够好。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训练场地。单庆兵说,因为平时他们在木地板上铺垫子训练,地面很平滑。而比赛的实战场地多数是篮球场、体育场等都比木地板粗糙。在平滑的场地训练久了,队员遇到实战场地就会很不适应。换场地训练又不具备条件。
队员的流失也是摆在蹴球发展面前的一个困境。学校队员培养期只有4年——因为学生毕业了就要开始重新培养。因此虽然有源源不断的新生来学,不过对于技术的提升以及培养高水平的队员这是个弊端。
依托基地 促进发展
“2021年10月,我们学校的蹴球项目入选云南省第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这对蹴球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基地的落成为学校在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加强南亚东南亚传统体育理论建设,促进南亚东南亚各民族交往交流,落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单庆兵说。
说起今后的打算,单庆兵表示,在蹴球基地建成的基础上,学校今后可设竞训部和综合办公室两个部门,竞训部包括教练组、培训组(主要负责赛事组织、参赛、裁判员培训、人才培养等),综合办公室包括宣传推广组(项目传承与推广)、财务组、后勤保障组(场地、器材管理)。
为保证云南民族大学蹴球项目基地建设和发展工作的稳步推进,切实提高蹴球项目竞技水平,云南民族大学从组织机构建设、教练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近三年的详细计划:
2021年9月-12月,初步完成基地组织架构、教练团队的组建,选拔优秀队员组建高水平运动队;
2022年1月-6月,购置训练器材、训练场地修缮、组织1-2次蹴球邀请赛,积极备战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2022年7月-12月,完善基地组织机构和教练团队建设,力争在省民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2023年1月-12月,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管理机制、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经费监管机制等,做好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备战的相关工作。
一段一段明确的计划,是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以训练竞赛为本,提高云南蹴球竞技水平的努力奋进的脚步。单庆兵希望,今后能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统筹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提高云南省蹴球运动的竞技水平。(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