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大明秘域|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鲁屯古镇文化园

2024-08-10 06:41 买购网-兴义之窗  主页 > 文旅 > 大明秘域 >

打印 放大 缩小





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鲁屯古镇文化园


 
鲁屯古镇,东连安龙县海子乡,南邻安龙县龙广镇,西靠郑屯镇,北接万屯镇,是义龙新区的行政中心,可由汕昆高速鲁屯站直接到达。是一个具有6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居住着汉、布依、回、苗、彝等多个民族. 走进鲁屯,如同走进了军事文化的历史长河,又犹如跨进了秀美的江南水乡。这里积淀了厚重的军屯文化、众多的历史古迹、古朴典雅的民居建筑、秀丽的山水风光、神秘的溶洞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义龙新区作为一个新的行政区域,它的发展时间很短。但是从纵向上看,义龙在远古时代就有了生命,就有了文化,为了更好的挖掘与保护义龙的历史文化,鲁屯古镇文化园应运而生,现在,随着义龙新区的进一步发展,鲁屯古镇文化园积极响应义龙新区全面搞发展的政策,积极升级改造鲁屯古镇文化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鲁屯古镇文化园景区申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努力。屯内建筑千门百户,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白墙衬青瓦,绿树映红楼,屯内外池塘波光粼粼,河中流水潺潺,一派江南水乡恬静画意,实为一处旅游休闲佳境。鲁屯古镇文化园景区巩固提升AAA级景区的同时,也在为申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之路上积极努力。硬件上,完善景区停车场、增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望远楼)、增建旅游景区项目,如攻防箭基地、加快景区内酒店、餐馆的招商引资工作,如古镇客栈和湖景酒店,还有特色餐饮全鱼宴、狗食宝、羊肉粉、清真馆等;软件上,策划了周末古装穿越游戏、攻防箭游戏、大明边屯·明风遗韵乐团表演、全龄智能公园、山地旅游博览馆等游玩项目。鲁屯古镇文化园景区,一直在致力与大明边屯文化的挖掘与发展,同时,也结合山地旅游发展与新兴发展旅游产品相结合,鲁屯古镇文化园景区积极求发展,努力打造特色古镇。
 
中国首个山地运动体验主题公园展馆,“序厅-玩转山地大冒险”、“赛道英雄”、“山地攀岩”、“运动全明星”、“奔跑吧兄弟”、“VR秘境追踪”、“山地越野大PK”、“最强山地王”等十大主题区,十多种玩法,或激流勇进,或悬浮于空中,或翱翔于天地之间,惊险又刺激,绝对让你叹为观止,永生难忘。山地运动体验主题公园,带你走进了美轮美奂的“山地世界”。



----------------------------------------------



 

“大明边屯”从鲁屯开始!漫步古镇,找寻王朝记忆!

更新:2018-3-14 08:59|编辑:王忠义|浏览:6922|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日报
摘要:李毓华故居布依地戏鲁屯新貌明朝贵州卫所屯堡分布图普定卫示意图调北征南示意图鲁屯石牌坊魁星点斗  题 记  大明边屯缘起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秦朝起便有文明存在,时为古夜郎国的领地,后经汉朝等 ...

 
 
 
  题 记
 
  大明边屯缘起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秦朝起便有文明存在,时为古夜郎国的领地,后经汉朝等各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苗系民族为核心的文明热土。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令傅友德、蓝玉、沐英等率兵征云南。平定后,明廷以“虽有云南,亦难守也”的原因,决定将20万部队永驻贵州,设卫所。历史上这一事件被称为“调北征南”。该事件也成为大明边屯的历史开端,此后600余年,在此处逐渐形成以军屯、民屯、商屯为核心的多民族汇聚的融合区域,流传着无数脍炙人口的佳话。
 
  家国天下
 
  大明边屯,是个移民的世界,无论再偏远的村寨,你一定可以找到来自五个以上省份的人家:江苏来的、湖南来的、江西来的……而他们的村落里也总冠有这些极富军事色彩的名词:卫、所、屯、堡等。当提起怎样来的贵州,大明边屯的人总会给出两个答案:“调北征南”“调北填南”。
 
  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国渐趋一统,只有云南还有残元势力在顽强抵抗。于是明太祖朱元璋便令傅友德、蓝玉、沐英等率兵征云贵。
 
  平定之后,如何保持云贵地区的长期稳定,成为了朱元璋最担心的问题:“朕观自古云南诸夷叛服不常,盖以其地险而远,其民富而狠也……”在他看来,历朝西南变乱,便是没有固定的势力可以长期震慑、压制当地各路豪强,而贵州又是控制云南地区的关键。于是朱元璋便决定将20万部队永驻云贵,设卫所,巩固中央在云贵地区的有效统治。
 
  然而云贵僻在遐荒,山高路险,如何供养驻地大军成为一个巨大的财政难题。朱元璋深谙“备边在足兵,足兵在屯田”之道,便下令就地军屯,使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田,自给自足。
 
  同时朱元璋为了巩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不蹈唐宋之旧辙,将其彻底纳入中央政权的版图中,从中原、湖广、江南等多地引入百万平民入滇黔垦殖,成为民屯,是为“调北填南”。以前朝所未有之力度开发云贵,不使其孤悬于中央政府之外。
 
  在贵州还没有被开发成良田沃土之前,军民大量涌入,贵州自然养不起这么多人。朱元璋便特下“商人纳米给盐之例”,鼓励商人运粮入云贵资军民,以换盐引,此即为商屯。一时间大明边屯人烟阜盛,驿道纵横,成为了国家意志上的交通要道。
 
  于是贵州便再也不是“惟尔贵州,远在要荒”的化外之地,大明边屯让黔西南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诸卫所错布于州县,千屯遍列于田野”,无数的将士与民众,远离家乡,携妻带子,来到这偏远之地,为国家开边拓土,镇守边疆,维护着西南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便是大明边屯最开始的使命,也是大明边屯一生的使命。
 
  屯垦戍边
 
  在明清至今六百多年的多次重大变革与事件中,大明边屯人从屯堡出发,用生命去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用满腔热忱致力国家富强与独立。
 
  屯垦戍边,维护贵州稳定与统一的鲁屯李氏家族;扼守关隘,抗击倭寇的嘉靖寿宁知县张鹤年;擒击海盗,教化乡里的台湾道台李明心;抵御外侮,越南抗法的李荃枝;兴办实业,变法图强的张之洞;投身革命,护国讨袁的黔军总司令王文华;抗击日寇,捐躯为国的李毓华;远征缅甸,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的何应钦。一个个从大明边屯走出来的仁人志士,满怀着“家国天下”的爱国思想,谱写着一曲又一曲的卫国乐章,至今仍激荡在大明边屯人的胸中,并不断传承与发扬。
 
  耕读传家
 
  在大明边屯,除了能感受到浓浓的屯堡文化外,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那矗立在蓝天下规格高、雕刻精美、书法精湛的鲁屯古牌坊群;庄严肃穆、气势恢宏、成仁取义的明十八先生墓;古朴沧桑、厚重典雅的张之洞故居及张之洞纪念馆;巍峨高大、宽敞明亮的何应钦故居等等爱国名人遗迹,使人感受到大明边屯浓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出来的儒家精神。
 
  在贵州纳入中央政权的直接统治后,明代在贵州各地办有社学,专门教育十五岁以下的儿童,极大地促进了贵州地区文化发展。而世袭明朝鲁屯指挥千户的鲁屯李氏在“改土归流”之后,积极兴办教育,重视文教,“世德绵延,人文蔚出,登仕版者,戚戚焉。”明朝至清康熙,有武乡科举52名;乾隆至道光,有拔贡进士6人,岁贡进士8人,庠生40余人,进士之多为兴义府之冠。
 
  大明边屯文风鼎盛,远近闻名,在明清时期成为了南盘江流域的儒家文化中心。
 
  文化传承
 
  在儒家文化的深厚影响以及爱国志士的熏陶下,大明边屯树立了“尚文重信”的儒家思想观,并将其展现在景区的每一个细节中。
 
  《左传》曰:“有服装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大明边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制度与汉服文化,举办“祭孔礼仪”“魁星点斗”等文化盛事以及“大明边屯武举”等富有家国精神的游戏,在游戏中寓教于乐;更是恢复了汉服文化,凡进入大明边屯者尽着汉家衣裳,学礼仪,习射箭,重现大明士人风貌。
 
  在大明边屯,若是偶然听见一段悠扬的音乐,那一定是布依族的阿哥阿妹在演奏“八音坐唱”,这个布依族的民间传统曲艺被称为“凡间绝响、天籁之音”。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5》兴义站中,他们就曾体验过这项“声音的活化石”。
 
  大明遗风
 
  大明边屯的魅力远不止“八音坐唱”,因为在这里生活着汉、布依、回、苗、彝等多个民族,经过600多年的岁月洗礼,大明边屯人不仅深度融进各民族的生活中,也保留了家乡的风俗习惯与建筑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屯堡文化。在义龙新区鲁屯古镇,屯内建筑千门百户,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建造形式有一至二进式或一至三进式四合院、燕窝式三合院、碉堡结构四合院,沉淀了深远厚重的军屯文化,具有浓厚的大明遗风。
 
  千百年来,迁徙而来的屯田军民不仅没有与当地的文化冲突,反而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并互相产生影响,同时也为当地少数民族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文化思想,提高了古代大明边屯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及文化水平。
 
  经过这数百年的相互融合与外界的影响,大明边屯发展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风俗。若想体验一场与众不同、新鲜奇妙的民俗之旅,搬个凳子听一段清亮的“八音坐唱”,看一场活灵活现的“布依地戏”,喝一杯“苗族进寨歌”,打一块香甜的“糯米糍粑”,再在悠闲的周末时光里欣赏一场汇聚多民族舞蹈的“大明边屯舞蹈大赛”,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慢生活了。
 
  大明边屯一定是一个满足你对明朝的好奇与幻想的地方,换上汉服,穿梭在鲁屯古镇的街道里,蹴鞠射箭,读书学礼,搜寻关于大明王朝的记忆。
 
  大明边屯更是一个深具军屯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以“家国天下·尚文重信·兼容并蓄”为核心,汇聚多民族文化、军屯文化、儒家文化等多样文化元素,传承优秀的民族工艺与艺术,奇聚各民族特色美食与物产。为大家提供一场探秘大明边屯往事、感受儒家传统礼仪、体验多民族奇风异俗、品尝见所未见的舌尖美味、欣赏瑰丽旖旎的自然风光的奇妙旅行体验。
 
  鲁屯渊源
 
  鲁屯镇是一个具有6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早在殷商时期鲁屯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明朝初年形成集镇,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厚重的古文化。
 
  洪武二十三年(1440年)置安南守御所于此,筑城于扬拉山(今东北境的七孔塘),并命名为“鲁屯”,这一地名就一直沿用至今。到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四月,守御所才迁徙普安。
 
  洪武14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博友德为征南大将军,沐英、篮玉为副将率兵30万征讨云南元朝梁王。江苏淮安进土李文明系太祖姐之子,时任南京兵部副郎兼锦衣卫掌印官,亦随沐英南征。洪武十五年载普安土府置普安卫摘自《兴义府志》卷二135页。置卫员设前后左中右五千户所。中右所千户第一任掌印官为李文明。
 
  至今盘县文物管理所仍保存-普安卫中右千户所百户之印。文印是鲁屯千户所辖区的官防。百户印的发现提供了鲁屯千户所的历史证据。
 
  鲁屯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康熙二十六年裁卫归普安府,李文明承掌右所锦衣掌印千户职。右所千户的1200明军,入驻鲁屯后,普安卫右所千户这个军事机关也留驻鲁屯。战事平息后,明太祖施行军屯制,一锤定音,把南征的几十万部队留住在云南和贵州。
 
  鲁屯地势平坦,梁茂草丰,宜于屯兵,普安卫右所千户遂于洪武二十二年在七孔塘之南修建衙门、营房、跑马场、所城、街市。右所千户在鲁屯有300年的卫所史,今天鲁屯很多地名与屯堡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曹静秋)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