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南:明初胶东卫所军户移民及其后代的群体称呼
360快资讯 巷里巷外
2019-11-09 13:26
贵州十大旅游胜地,错过等于遗憾一生!你准备好了吗?
探索一体式卫生间的新趋势,为您的生活注入舒适与美观!
贵阳有哪些好玩的景点,看完这篇攻略,驴友教你省事!
在胶东半岛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很多人凭家谱或祖辈口头相传,将祖籍追溯到“小云南”,但对于“小云南”具体指向何处,学术界和民间却众说纷纭,有的说在山西,有的说在胶东,还有的说在云南,莫衷一是。
但小云南其实并非地理概念,对于非地理概念去探究它具体指代哪里,只能是缘木求鱼,得不到正确的答案,事实上小云南是对明初胶东卫所军户移民及其后代的群体称呼,正如闯关东的后代,被东北当地人叫作“小山东”,而东北人到山东居住,又常被当地人叫作“小东北”一样,都是一种称呼。
“小云南”是在特定时期,一批从云南(明初云南)迁居到胶东半岛的移民及他们后代的群体称呼,因为他们与当地人不同的特征与经历,被当地人称作“小云南”。随着年代久远,记忆日渐模糊,许多家族对先祖来自何处不甚明了,但“小云南”这一特定称谓,仍代代相传,保持了极强的生命力,甚至有的家族在后期修家谱时,将口语相传的“小云南”当成祖籍地。
祖籍追溯到“小云南”的人群,遍布胶东半岛以及东北地区,人数众多,因此迁徙的人群基数也会非常大,另从存世的关联族谱来看,迁徙的时期基本集中在明朝初期,时间跨度大致在洪武后期至永乐前期。再来看胶东半岛的历史,符合明初人口大迁徙,唯一的指向是明初胶东半岛广设卫所,并成建制的征调驻守云南的官兵到新设的卫所。据《荣成市志》记载:宋代以后,境内经历两次较大移民活动,第二次为明朝,境内设二卫二所,因公受封的军官及士兵大批入籍定居。
明朝前期,胶东半岛设有三个卫,分别是宁海卫(在今烟台市牟平区)、莱州卫、登州卫(在今蓬莱市)。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由于倭寇海上袭扰日甚,决定在胶东沿海增设七个卫和数个守御千户所,并派魏国公徐辉祖来山东督建,新设七卫分别是鳌山卫(在今青岛即墨市)、威海卫(在今威海市)、成山卫(在今威海荣成市)、靖海卫(在今威海荣成市)、大嵩卫(在今烟台海阳市)、灵山卫(在今青岛市胶南区)、安东卫(在今日照市)。
胶东半岛明代卫所分布图
胶东半岛短时间新建七个卫和守御千户所多处,需要征调大量的驻军,根据相关史籍和地方志,所征调的卫所驻军,多从当时的云南移防而来。这些从云南移防而来的军士,又来自哪里呢?这要从明洪武十四年征讨云南说起,1381年(洪武十四年)农历九月,朱元璋以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副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征讨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和地方土司武装。
洪武十五年(1382年),云南全境基本平定,当年二月建立云南都指挥使司和云南布政使司,管理云南军政事务,并于军事要冲地区,设置卫所,屯兵戍守。1384年(洪武十七年),傅友德及蓝玉班师回朝,沐英率九万大军继续镇守云南。
征南大军班师后,虽有沐英所部9万将士留镇云南,但面临的形势仍旧十分严峻,地方土司叛服无常,驻军连年疲于奔命,战乱不息,因此明政府其后又不断调军支援驻扎云南。洪武二十年十一月,明政府调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升统兵13万进军云南,驻扎于赫章、乌撒、毕节一带,属乌撒卫的驻地。
据《明太祖洪武实录》载: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八月,明政府命“户部运钞七十五万十四百锭,往四川永宁宣抚司,赐普定侯陈桓等所统征南军士十二万九千三百九十七人及乌撒卫军士五千三百余人。”
乌撒卫是明初洪武十五年(1382年)所置,据《明史》记载:“洪武十五年置乌撒卫指挥使司,属云南都司,永乐十二年改隶贵州都司”。清光绪版《威宁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五年正月,设云南布政司及都司、各府、州、县、卫、所,于乌撒土府心腹地置卫,仍曰乌撒。”
乌撒卫所领5个千户所的辖地,在今贵州省威宁、赫章两县及云南宣威县的北部地区,卫城在今贵州威宁县城内。乌撒卫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是进出云南的北大门,军事地位十分重要,陈桓等所率13万大军,以乌撒卫为屯驻基地,开展屯田,与沐英所部相为声援。
及至洪武末年,云贵两地共设40余卫,卫所之外还有大量的客军支援屯驻,此时云贵等地的局势已相对稳定,而东部沿海地区,因倭寇袭扰,防务压力陡增,因此自洪武三十一年到永乐初年,大批征调云贵驻军,调防山东和浙江两省的新设卫所。
在山东和浙江两省的地方志和家谱中,乌撒卫(撒在胶东方言中音同沙,故有些材料中亦写作“乌沙卫”)频繁出现,而从乌撒卫调出的军士,应该多是当初陈桓等所率的支援客军,而非乌撒卫本卫的军士,因为在之后乌撒卫仍长期存在,其人员编制不会有大的变动。调防军户出滇的路线,据考证是先走陆路到长江三峡,然后乘船顺江而下,再转京杭大运河北上入鲁,或南下入浙。
云南卫所军士大批调防到胶东新置的卫所,短时间内胶东人口大量增加,胶东新建7卫,调防军户数在四、五万户,连同随军家属,总人数应不少于15万,几乎同当时原有的居民人数相当。据明万历《即墨志》载:万历初年,即墨县总户数为11231户,其中军户为6290户,占总户数的56%。明朝永乐之后,胶东半岛涌现了一大批军户村,在当今的胶东流传有“遍访当今胶东裔,不是军户有几人”的说法,胶东自此告别地僻人稀的状况,步入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