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堡文化与乡村振兴互动关系研究
《安顺学院学报》2023年5期 作者:黄 书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贵州 安顺 561000)
现今分布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西秀区、普定县、镇宁县一带的上百个屯堡村落,是明中央王朝实施“调北征南”“调北填南”政策而进行大规模移民所产生的特殊村落,是明朝廷政治生活中重大经国方略的特殊历史产物。屯堡村落依托其自身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不断形成的屯堡文化景观、屯堡历史名镇、屯堡文化旅游、屯堡民俗活动、屯堡地戏展演等,极大地推动了屯堡村落乡村振兴的进程;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又为屯堡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时代契机,让其随时代而脉动,获得重光。
一、屯堡及屯堡文化的形成
明中央王朝为平定元梁王、控扼西南、维护“大一统”秩序格局,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派傅友德、沐英、蓝玉率三十万大军出征云南,史称“调北征南”“太祖平滇”。云南梁王平定后,由于时处明朝草创阶段,连连征战导致经济凋敝,国家恢复元气尚需时日,大规模军队从西南调遣回来尚需大量财力,加上西南地区位处我国重要边陲,民族复杂,地方管理松弛,西南的安稳与否关系到明王朝的长治久安。由此,明中央王朝决定将平滇之军留驻云贵,镇守西南。当时“贵州全境内共设置24卫和2个直属千户所,约有20万人”[1]6。咸丰《安顺府志·地理志·风俗》记载:“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散处屯堡各乡,家口随之至黔。”[2]光绪《镇宁州志》言:“屯堡人,一名凤头籍,多居州属之补纳、三、九地方。相传明沐国公征南,调凤阳屯军安置于此,其俗与汉民同。”[3]以上三则材料证明了明中央王朝政治生活中的“调北征南”策略不仅对明朝“大一统”秩序格局有所影响,而且对贵州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平滇之军留驻贵州后,如何维持长期的生存生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明中央王朝命令军士就地屯田,按照“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有事则战,无事屯田,以兵养兵”[1]11的方略开展兵农生活,亦兵亦农,耕战一体,以屯养兵,组建起“平时为民、战时为军”[4]的耕战体系。为进一步稳定平滇将士与经略西南,明中央王朝决定再次实现大规模移民,即将平滇将士的家属、中原及江淮地区的商、农、匠等20余万人迁入贵州,进入“宽乡”求取生活,史称“调北填南”。这两次大规模移民既是明中央王朝国家治理视域下的特殊政治安排,起着经略西南、稳定边疆、维护“大一统”秩序格局的重要作用,又是贵州地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点之一,一来加强了作为西南边陲的贵州与中原、江南等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促进了贵州与中原、江南等地区的外循环;二来加快了贵州地域内部的屯堡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贵州地域内部的内循环。内外循环双维驱动,共同推进屯堡文化的产生以及贵州地域的发展变化。
屯堡人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和核心,六百多年来仍保留其先祖遗留下来的语言、服饰、发饰、礼仪、风俗、节庆、民居建筑及精神信仰等,建构和保持着属于屯堡人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与族群记忆;另一方面,在贵州地域长达六百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屯堡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与贵州地域内的多民族进行交往交流乃至交融,吸收借鉴了贵州多民族的文化成分,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中坚、兼收贵州地域文化的中华文化分支——屯堡文化。
二、屯堡文化助推屯堡村落乡村振兴
我国在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进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新阶段。中国文化在乡土,乡土凭借传统建筑、语言服饰、礼仪习俗、家谱家训、节日活动、民间信仰、待人接物等形式多维立体展示中国文化,鲜活灵动而又直观真实。乡土村落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而中国文化是乡土村落发展的内生动力与铸魂源泉。
现今生活于贵州安顺一带的屯堡人依然保留其先祖遗留下来的语言、服饰、发饰、礼仪、风俗、节庆、民居建筑及精神信仰等,业已成为安顺地区极具标识性的历史文化景观。屯堡村落以石头建筑为主,有哨望窗和观察孔,一条主巷道将各家各户相连,各家各户的小巷道进可通主道,退可入庭院,巷道曲折复杂,安全性较高;民居保留了江南三合院、四合院的建筑特点,由正房、厢房、院子、围墙组成庭院式结构。民居建筑的石材就地取材于位处喀斯特地貌的安顺地区,石头建筑既坚硬牢固、安全可靠,又防风抗潮、冬暖夏凉,兼具军事功能与居住功能。屯堡人的服饰颜色以青、蓝、白三色为主,辅以其他颜色。屯堡男性头常包头帕或戴圆帽,多以黑色或白色为主,身穿短对襟或大襟长衫衣裳,下身穿黑色宽脚裤,脚穿黑色布鞋或草鞋。相比于男性,屯堡女性的服饰更具典型性与代表性。屯堡“妇人以银索绾发髻,分三绺,长簪大环,皆凤阳汉装也,故多江南大族”[2],六百多年来,屯堡女性的服饰始终保持大明遗风,长期着“凤阳汉装”。未婚女性梳长辫于后,多绑青色、红色头绳;已婚女性额前不留发,两鬓头发呈U形与其他头发挽髻于后,戴发罩,别发笄,包头帕,穿长至小腿的右衽大襟长衫,衣袖宽大,长至肘关节左右,屯堡人的另一名称“大袖子”便由此而来;腰系垂至膝盖左右的丝带,下身常穿“中衣”,即青色长裤,不缠足,穿浅口平底小布鞋或尖头小布鞋,多为黑色,或有绣花。屯堡人一年中的节日礼俗活动很多。根据吕燕平先生调研整理,有正月的春节、玉皇会、灯会,二月的抬汪公活动和观音会,三月的蟠桃会和清明节,四月的开秧门,五月的端午节,六月的秧苗会、马王会和雷神会,七月的七月半,八月的中秋节,九月的重阳节,十月的牛王会,腊月的腊八节、祭灶神活动以及腊月底的除夕。[5]这些节日礼俗活动既是屯堡人凝聚感情、强化身份认同、整合社会的必要方式,又是屯堡文化的有机载体,且常伴随着祭拜“天地君亲师”,“跳神”以及花灯歌舞等仪式,是窥见屯堡文化的重要窗口。其中的“跳神”即为屯堡地戏,被称为戏剧历史的“活化石”。屯堡村落丰富多元而独树一帜的众多文化事象每年吸引不计其数的国内外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参学与研究。
屯堡村落以深厚独特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唤醒其内在生命力,并依托屯堡文化撬动屯堡村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发展。结合贵州山城与江南水乡的屯堡民居建筑既可开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又可成为屯堡人的标志性建筑而引发相关人员的观光、参学与研究;屯堡女性的“凤阳汉装”既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欣赏价值,甚至还有经济价值,游客的零散购买与对外批量订单销售,既可增加屯堡人的收入,又给屯堡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亦是对屯堡文化的宣传推广;屯堡地戏的申遗与展演兼具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既有效传承与开发利用地戏文化,又可通过展演的形式获得经济收入,使得表演者与传承人在物质基础有所保障的前提下安心表演与钻研屯堡地戏,且可源源不断吸引大量外来游客前来观赏与研究,从而扩大屯堡地戏的影响面,延拓屯堡地戏的深层内涵。在地戏展演中,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来看,是表演者对屯堡历史文化记忆的强化与升华,从横向的空间维度来看,是对观众进行一次屯堡历史文化的生动宣传,一次地戏展演,就是一次新时代人与屯堡历史文化的时空对话;屯堡民俗活动的进行是一集经济、文化、生活于一体的重要载体,既是屯堡文化的聚焦性展现,又是屯堡服饰、食品、工艺品等销售的最佳时机,亦是屯堡人生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屯堡食品如腊肉、香肠、糍粑等易于长久储存,体现了屯堡人早期便于长期征战给养的生活特征,现如今的屯堡美食与屯堡茶极大地吸引游客前来品尝与购买,有的甚至批量对外销售,促进了屯堡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屯堡村落以其内蕴的历史文化形塑成异于其他村落的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标识性与符号性。依托屯堡历史文化而兴起的屯堡民俗活动,屯堡地戏展演,屯堡服饰、美食、工艺品销售,屯堡文化景观、屯堡历史名镇、明代军事遗址等屯堡品牌打造,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屯堡军旅、农旅与文旅体验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屯堡村落的乡村振兴,既盘活了屯堡村落的经济活力,形成持续有效的产业链,为屯堡人奠定生活富裕的物质基础,又将其独特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挖掘与开显出来,彰显其历史深厚、文化灿烂、乡风文明、生态健康等多元特色,释放出屯堡村落持续走强的生命力。屯堡文化成为屯堡村落实现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三、乡村振兴战略激活屯堡文化
屯堡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屯堡人与贵州地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塑而成的,是在不断交流对话中建构起来的。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和底色,交织以贵州地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而自成体系的屯堡文化,是中华民族汉文化在贵州地域内的发展演变与综合创新,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的内在机理与发展脉络。如何深度挖掘与清晰朗现屯堡文化的丰富内容,并有效保护与传承屯堡文化,是时下的重要课题,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是激活屯堡文化的强劲动力。
屯堡人数百年来生活在屯堡历史文化生境中,日用而不觉,习焉而不察。习以为常而日复一日的生活使得屯堡人身在其中而未觉察到屯堡历史文化的珍贵性与价值性。一些屯堡青年外出务工、求学、经商,以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大量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村落,使得屯堡村落出现“空心化”“老龄化”“妇幼化”等现象,老人和妇女承担了大部分屯堡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由于缺乏自觉的保护传承意识、专业科学的管理维护知识,以及训练有素的专业维护技术,随着传统屯堡老人的逐渐离世,加上新时代西方文化浪潮的高频冲击,屯堡文化一定程度上遭遇流失与消逝困境,如出现传统民居建筑与文化景观残缺受损、家谱家牒破旧失修、文化传承断代等堪忧现象。
然而由于近年来学界、政界、商界的不断重视,屯堡景观维护修缮与屯堡文化保护开发工作得到可观改善,尤其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现象。基于屯堡村落自身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政府进行政策、资源与资金的帮扶,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对屯堡历史文化景观进行维护修缮、形塑屯堡文化品牌、加大屯堡文化军旅农旅文旅体验活动宣传力度、完善升级屯堡村落基础设施、打造屯堡村落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联通完善沿线交通线路等,而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务必以分析研究屯堡村落自身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内涵、现今发展状况为前提,从而又掀起了屯堡文化研究热,引发学界、政界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研究。高校、政府、企业的有效联合极大地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高校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产业兴盛等多元互动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屯堡村落自身蕴含的历史文化、礼仪风尚、节日礼俗等不断被挖掘与开显出来,而当地的屯堡人亦会受到影响而开始关注自身的历史文化,开展家谱家牒维护编修、屯堡地戏学习培训、屯堡服饰生产保护、屯堡茶汤制作、屯堡银饰生产设计、屯堡食品生产制作等工作。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增加了屯堡乡民的就业机会,改善屯堡村落的经济生活状况;另一方面也对屯堡历史文化进行了有效保护与代际传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又完善了屯堡村落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改善与美化了屯堡村落的村容村貌与整体形象,在维旧复旧的基础上,既保持屯堡村落的原始面貌,又提供公共服务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随着屯堡村落乡村振兴进程的加快,也吸引了极大部分外出务工、求学、经商的屯堡人返乡,他们以“新乡贤”的身份反哺家乡,用自身的眼界、知识、技术、文化、经验、资源等投入家乡建设,既为屯堡村落的乡村振兴增添一定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又带来不一样的建设维护视角与新鲜经验,为屯堡村落的乡村振兴与屯堡文化的复活注入灵动生命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屯堡村落的发展困境,同时又激活了屯堡村落内蕴的丰富历史文化,让其在新时代获得重光,以得到更多维度与更多层次的保护、传承、开发与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屯堡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四、屯堡文化与乡村振兴相互助益
乡村既是我国社会的有机单元与基本细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积淀着中华民族发展演变的历史与文明。近年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为乡土文化及地域文化在当代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对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形塑地方文化品牌、培育地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现如今,屯堡村落已成为贵州安顺地区独特的文化地理标识与历史文化景观。安顺地区的天龙屯堡、云峰屯堡、九溪村、鲍屯、本寨等每年吸引众多学者、师生、游客等前来观光、旅游、参学与研究,既促进了屯堡村落的经济发展、产业兴旺,又不断加深与拓展屯堡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力度,推动其生态环境、文化生境与社会治理向科学管理与健康互动的方向发展。
屯堡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屯堡村落全面发展与转型升级的两种动能。屯堡历史文化是屯堡村落异于其他新型乡村的根源所在,“凤阳汉装”以直观醒目的屯堡元素映入眼帘,屯堡地戏更是以其极具冲击性的服装、道具与表演形式令人印象深刻,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的石材器具(石磨、石碾、石碓等)及石头建筑成为屯堡村落的典型标志,玉皇会、抬汪公、雷神会、祭灶神等民俗活动与民间“赶场”活动既是凝聚家族、宗族乃至邻里感情的重要纽带,又是屯堡村落乡土秩序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亦是激发屯堡乡村经济活力的又一载体。众多的屯堡文化事象以其背后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力,持续为屯堡村落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避免不了关注以上诸多屯堡文化事象,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资源去聚焦关注与研究开发,这一过程既是为开掘屯堡文化服务,又是为乡村振兴服务。伴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来的政策支持、经济帮扶、人才对接、资源配置等又以充沛之力为屯堡村落的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加注强大推力,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形塑极具标识性与典型性的屯堡特色村庄,助推屯堡村落从传统旧式村落向新时代新型村落,从封闭型村落向开放型村落,从旅游观光型村落向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田野调查、学术科研、艺术交流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村落,从贵州地域村落向集地域视角与全国视角于一体的多维村落,从屯堡文化村落向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村落,从明代军事遗址向中国传统文化村落,从明代文化短时段村落向中国文化长时段村落等多角度多层面的转型与升级,从而寻求屯堡村落及屯堡文化更多的延伸空间与发展弹性,在千变万化的时代浪潮中随机应对各种已知或未知的问题与挑战,找到适宜自己的“安身立命”之位。
屯堡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从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两个维度为屯堡村落的高质量发展赋能,两者二位一体,相互助益。屯堡文化是屯堡村落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内生动力与灵魂所在,没有文化的发展是干瘪的、空洞的、贫乏的,唯有以文化为内在驱动,才能唤醒传统村落的生命力与精气神,才能使传统村落在新时代发展中昂扬精神、彰显气质、稳步向前,也才使传统村落在发展完善与转型升级中具有“源头活水”,不至于“干涸”,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屯堡村落以及屯堡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时代契机,使得屯堡村落搭乘乡村振兴战略这趟列车疾驰向前与高质量发展。
五、屯堡村落乡村振兴应重视的问题
应引起注意的是,屯堡村落乡村振兴应坚持保护与开发相得益彰的原则,以保护屯堡传统村落与屯堡历史文化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同时注意杜绝简单复制“大明遗风”的现象,过度且带有欺骗性的文化销售只能适得其反。唯有不断深层揭示并真实开显屯堡村落本来的历史面貌与文化面相,才能真正保护发展屯堡文化和促进屯堡村落的乡村振兴。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在屯堡村落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参与维护建设与保护传承。任何思想的实践与工作的落实必须由人来推进与完成。屯堡村落的维护与修缮,屯堡文化的探索与研究,屯堡景观的打造与宣传,屯堡服饰、美食、工艺品等的生产设计与对外销售,屯堡家族谱牒的编修与延续,屯堡旅游的完善与推广,屯堡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等,均需要人才来承担与推进。如何召回从屯堡村落流出的人才,改变其“空心化”“老龄化”“妇幼化”的现状,是当下的一大重要课题。同时,如何引进高质量外来人才,使其关注屯堡村落,或研究挖掘屯堡文化、或维护修缮受损屯堡建筑、或宣传推广屯堡旅游、或开发设计屯堡品牌等等,对于屯堡村落而言都是一大助益。
在屯堡村落乡村振兴进程中与屯堡文化的代际传承中需要专业的知识引领与高度的文化自觉。屯堡传统建筑的维护与修缮、屯堡地戏的表演与传承、屯堡服饰的生产与保护、屯堡品牌的设计与宣传等,均需要专业知识的引导与专业技术的培训,更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若没有专业知识的指导与专业技术的培训,很难想象屯堡传统建筑、屯堡地戏、屯堡服饰、屯堡品牌等会得到有效且长久保护、发展与传承;若没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仅是在时代潮流的引领下与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被动做屯堡资源的挖掘保护工作,没有唤起内心情感与找到真实意义,那也无法实现屯堡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发展屯堡村落与屯堡文化都不应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达到物质丰裕,还应体现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使屯堡村落彰显文化自信,让屯堡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大分支而屹立闪烁于西南边疆,显示出中华文化的磅礴力量与多元形态。以文化发力,屯堡村落的人文发展反过来促使屯堡村落的全面发展,提升屯堡村落的物质生活水平与文化生活水平,是屯堡村落新时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守住屯堡文化的魂、保护好屯堡村落的特色、防止屯堡村落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同质化,是时下屯堡村落发展过程中亟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屯堡建筑、屯堡服饰、屯堡地戏、屯堡语言、屯堡民俗、屯堡工艺、屯堡美食等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屯堡村落区别于其他村落的特点所在。换言之,屯堡文化是屯堡村落的灵魂与核心。清醒且理性地认识到屯堡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认识到屯堡人的真正自我、认识到自身的独特性与丰富性,唤醒并强化自身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屯堡人守住自身生活家园与精神家园的前提。李建军先生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但并非任何民族都有一个清醒的‘自我’。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有的民族文化无可奈何地沦落为西方文化的附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民族精神上丢失了自我”[6],强调了文化自觉与屯堡文化研究开发之间的关联性与重要性。张顺林梳理出安顺屯堡具有地理优势(地理环境独特)、文化优势(民族文化多元)与社会优势(各民族和谐相处)[7],如此独特而丰富的优势资源应成为屯堡村落防止同质化的重要引擎。
保护好承载屯堡村落的自然环境、守护好滋养屯堡文化的文化生境,是屯堡村落乡村振兴进程中值得重视的又一问题。屯堡村落沿今平坝—安顺—镇宁一线分布,该地带地形地貌特别,森林植被较多,且有乌江、北盘江等丰富水源,自然地理条件好,生态环境佳。在文化发展与经济提升中维护好屯堡村落的生态环境,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使绿水青山成为屯堡村落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载体。
这个时代正日新月异地高速发展,冲击与解构、变化与未知布满了生活。吴斌先生在研究屯堡及屯堡文化时忧思道:“作为今天尚存的、形态相对完好的传统屯堡村落,怎样看待、面对纷繁的世界和洞开的寨门是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些依然生活其中的屯堡人,在数十代传统生活面临解构的今天,他们如何面对传统的、与祖辈生活一脉相承、结合多种传统思想与信仰的典章、规范、礼仪以及族规、家法、个人行为规范,还有主流社会的组织与法律,礼俗与商品化的滥觞,这一切对于屯堡人来说具有怎样的影响与震撼?他们要面对的问题远比他们的祖先更为复杂与困惑,他们的明天同样存在变数与差异。”[8]如何在时代浪潮与变数差异中守住屯堡文化,保护好、发展好屯堡村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结 语
村落既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细胞,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载体,积淀着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与文明。留住乡音、乡风、乡思与乡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挖掘乡村历史智慧、厚植文化根基,是极其重要的工作。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为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在当代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对挖掘保护村落文化、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探索新农村发展新经验、新模式和新道路,培育爱国爱乡爱家情怀,推动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屯堡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具有紧密关联,一方面,屯堡村落以自身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塑地方文化品牌,为乡村振兴铸魂;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为屯堡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时代契机,让其随时代而脉动,获得重光。两者相互助益,富集政策、经济、文化、人才等多方资源,二而一,一而二,二位一体,内外驱动,共同助推屯堡村落在新时代的全面发展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