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地区卫所考古
《乡村地理》杂志 2024年1期 作者:闵凯
“控制夷罗,屏蔽云贵。”黔西北地区卫所的设置主要为了控制川滇黔通道。
最早在洪武四年平定四川之后,遂建永宁卫。
洪武十五年正月平定云南之际,置乌撒卫、乌蒙卫。乌蒙卫后改为毕节卫。初隶属于云南都司,永乐年间改属为贵州都司。
洪武二十一年,“陕西指都指挥马烨征南还,言泸州与永宁接壤,乃诸蛮出入之地,宜置兵”,遂调长安等卫一万五千二百二十名官军以置“泸州、赤水、层台三卫指挥使司”。因“层台卫地多山林少平衍,难于耕稼,军饷不给,至是命置卫于建昌,徙层台卫官军实之”。二十七年废卫置赤水前千户所,隶贵州都司。
洪武二十三年,析永宁宣抚司地置普市守御千户所。
普市所、永宁卫、赤水卫今位于四川省境内。乌撒卫治即今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城区内,相關遗存已经消失。毕节卫城即位于今毕节市七星关区城区内,城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7年)。“城周六里八十步,周开五门,东曰武安,东之南曰通事,南曰正,南西曰定,西北曰拱北。”市西镇和平社区铁匠路中段现存城墙铁匠街段,墙体残长100余米,宽3-5米,厚1米。墙体以加工规整的条石包砌。
层台卫,即赤水卫前千户所,位于今毕节市七星关区东北35公里的层台乡官厢城村。地处台地之上,台地较为平缓,北高南低。东部为狭长形坝子。洪武二十一年设层台卫时筑城。万历六年兵备副使黄镆“继建官厢城,平田安民居之”,明末毁于战乱。“时层台千户所,在赤水、永宁二卫之间,城毁于贼,无以当要害,保伤残,复流移。顾其地低洼,又发瘴,不可居,遂择地而城。”此城遂废。清乾隆《毕节县志》载:“层台站城,明洪武十三年建,周围六百余丈,女墙一千二百余垛。”城平面形状不详。城内地势高低不平,为今层台镇官厢城村所在,民居密布。城墙走势依据地形。现存南部墙体,东西走向,仅存城垣下部地坎部分。采用常规的中间填沙土,两侧用规整的大小不一的青色条石包砌而成。残长约100余米,最高可达6米,宽约1.5米。原设东、西、南、北四门,现四门均毁。
原有七星关千户所城,万历《贵州通志》云“洪武十五年颖川侯傅友德筑城,分后千户所官一员,军二百户,守之。永乐十五年甃以石。围四百四十五丈。门二,南曰武宁,北曰大安。”位于今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七星村,处于六冲河上游,是毕节卫至乌撒卫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重要,现存局部古驿道,但城址今已消失。(责任编辑/谢予谦)
考古调查小结:
黔西北地区卫所的遗存较少,考古调查中,仅毕节卫城残存百余米城垣,层台卫仅残存城垣下部地坎部分百余米。如今对该地区的卫所了解,多来源于文献记载,主要为了控制川滇黔通道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