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策略探究
——以晋城博物馆为例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2022年13期 作者:靳妮
(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山西 晋城 048000)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在广大受众群体中日趋凸显出来。博物馆作为当代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对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1年“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博物馆的社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对青少年传统课堂外的研学需求急速增长,同时这也是促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大契机。因此,博物馆如何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实现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用什么样的活动模式来开拓孩子们的思维,这些都成为博物馆社教工作者和学校教师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1 博物馆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意义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博物馆是对历史、文化、科技等实物收藏、研究、陈列和宣传的公益性文化场所,是为大众传播知识和文明的特殊教育机构。要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史使人明智”,博物馆通过各种陈展方式和举办形式多样社会教育活动,使我国悠久、灿烂、优秀的历史文化根植于孩子们纯洁的心田里,从而对他们的思想和未来的人生路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博物馆教育对增强青少年对祖国历史的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的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近些年博物馆青少年社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些年日新月异的发展,“截至2021年,我国的博物馆总数已达5788家,类型丰富、主题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教育活动仍达到22.5万余场”。虽然博物馆的总数和教育活动的数量都有了飞速增长,但是场馆建设、陈展主题和社教活动水平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近些年博物馆的社教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部分陈展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够
大部分博物馆特别是一些地市级的中小型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由于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展出时间过长,无法紧跟时代的节奏,凸显不出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布展之初主要是以大众的需求为导向,陈展的内容过于深奥,并且没有与中小学课本有机结合,无法让青少年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展品只有文物名称、尺寸、出土地点,缺少声、光、电等多媒体陈展方式的运用,不容易激发起孩子们的求知欲。
2.2 社教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没有紧跟时代需求
大部分博物馆的社教工作人员是由讲解员兼任的,这就要求社教工作人员具备演说家的口才、教育家的智慧,还得通晓历史、古建、美学、考古、心理等专业知识。但大部分优秀的讲解员在面对青少年的时候缺少创新,和成人讲解一样千篇一律,没有结合孩子的心理、情绪、知识储备的特点来讲解,使大部分孩子始终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参观效率低。同时,一位优秀的讲解员不一定是一位合格的青少年活动的策划人。讲解员的选拔侧重于口才、形象、心理等方面,而博物馆的青少年活动策划更侧重于美术、考古、教育等方面的素质要求,建议把二者区分开来培养。
2.3 学校、家庭、社会对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认识度有待提高
“2015年正式实施的《博物馆条例》明确了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重点突出了博物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将学生定期参加博物馆教育活动纳入学校的日常教学计划之中。”这可以说从政府层面明确了博物馆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从社会到学校、家庭对博物馆的认识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大众对博物馆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文物保护和研究方面,没有真正认识到其教育功能。学校虽然每年也组织未成年人来博物馆举办一些活动,但大部分都停留在走马观花的观看和听讲解上,孩子们收获甚微,每年来博物馆的次数屈指可数。“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家长更是把孩子们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补课班上,对于博物馆组织的线上线下的活动分配的时间很少。可以说,各个层面对博物馆的重视度都不够,这是导致博物馆教育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原因。
3 博物馆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策略和实施
人们常说:“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去看它的博物馆;要了解一个国家,就去看它的博物馆。”博物馆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应该从儿童期抓起,培养他们去博物馆的兴趣和习惯,从小形成对博物馆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3.1 通过恰到好处、与青少年相适应的陈展手段和讲解方式提升青少年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博物馆的未成年人教育中,陈展是核心内容,通过各种展示手段把有效的、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观众。新形势下的陈展手段包含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加以立体展示、全息投影、动手实践、4D眼镜等方式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对话,增强孩子们参观探索的兴趣。晋城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晋城古代建筑艺术展”在展示宋代古建筑的基本构造时,以场景复原、立体剖面的展示手段让观众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建筑的内部和外部基本构造,立柱、椽栿、槫、额枋、大叉手等古建筑最常用的专业构造名称以及不同的位置清晰可辨。在“沁河古堡寨”这一单元用全息投影的方式展现了崇祯年间以霍氏夫人为领军的窦庄先人英勇抗击流寇作乱的激荡历史,激发了更多的人去解读明末清初沁河流域修建古堡的密码。
如何让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直击孩子们的内心,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讲解是最有效的手段,讲解员的讲解水平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博物馆的讲解员应该熟悉孩子们的学校课程内容,尽可能找到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巧设提问,调动孩子们的注意力与积极性。“晋城古代文明展”是晋城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青少年们在参观的时候最感兴趣的点集中在“文明初起”和“长平之战”这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也是与学校教育结合最紧密的知识点。在给孩子们讲解“文明初起”的时候,我们会以新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衣食住行的变迁为导入点,以课本上的人类起源为结合点,为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远古人类的窗口。在讲解“长平之战”这一部分时则偏重故事性与趣味性,采用提问互动式交流,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总而言之,对青少年的讲解要找准他们感兴趣的点,要讲出文物背后包含的文化和故事,讲解与他们学习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内容,这样的讲解才是最积极、最有效果的,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3.2 利用节假日举办青少年教育专项活动
博物馆可以针对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发挥自身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资源优势,利用好节假日、寒暑假,通过加大力度宣传和推广,打造出具有本馆特色的主题活动和品牌活动,让青少年主动参与到博物馆的教育课堂中来。
3.2.1 小讲解员主题教育培训活动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节假日生活,更好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晋城博物馆从2018年暑期开始和市区的中小学校合作举办小讲解员培训班,现已成为晋城博物馆的品牌社教活动。活动的对象为小学高年级段以上的中小学生,培训内容为三楼基本陈列“晋城古代文明展”。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晋城博物馆的社教工作者精心编写了适合中学生们的讲解词。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孩子们不但会学习讲解礼仪、语言口才和“古泽州密码”“长平之战”等专业课程,而且会在资深讲解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展厅参加实训。培训结束之后,他们就正式成为本馆的小志愿讲解员,利用节假日参加实践活动,为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进行义务讲解。此项活动不但具有可持续性,还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培养他们知家乡、爱家乡的感情。
3.2.2 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研学活动
晋城市被称为地上古建筑艺术博物馆,有着占全国1/3的宋金以前的土木结构建筑以及明清时期北方最大的古堡群,有着“古建之都 古堡之城”的美誉。为了深度挖掘晋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把优势资源活化利用,丰富青少年们的“第二课堂”内容,晋城博物馆近些年结合本馆特色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教育,包括“博物馆的古建密码”“解读晋城古堡的密码”“穿越时空隧道探秘晋城古人类遗址”等。这些教育研学活动以青少年为主要实施对象,利用博物馆的二楼青少年互动厅为活动基地,采取专题科普讲座、动手拼装、实物拓印等多种教育模式,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家乡的瓦当、斗拱、雀替、古堡人文历史、出土细石器的种类等内容。“古建密码”系列教育活动还成功入选2021年山西省首批博物馆中小学生教育示范项目。可以说,博物馆不仅陈列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可以让青少年开展体验式和互动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这种学习的效果远高于学校以课本为框架的教育,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社教功能。
3.2.3 大力推动青少年研学教育
2016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认证了青少年研学旅行的重要性,让他们走出校园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强文化自信,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019年晋城博物馆成为晋城市首批研学游基地市直唯一一家。
晋城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基本陈列为“晋城古代文明”和“晋城古代建筑艺术”。古建筑众多且具有代表性是晋城的特色,这里是以宋代最大的寺观壁画——高平开化寺壁画、全国仅存的三处唐代寺观彩塑之一——青莲寺唐代彩塑、宋代断梁结构的代表——崇明寺中佛殿、元代彩塑的代表——玉皇庙二十八宿以及中国三大古堡群之一的晋城古堡等为代表的中国古建艺术圣地。晋城市全国文物保护单位72处,位居全国第四。晋城的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散落在9490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上,博物馆以古建构造、图片、复原图和复原场景的形式为观众们最大程度地展现了晋城历史文化遗存的精华,起到了集中展示的中心城的作用,可以让大家对晋城的文化特色有初步的了解,有要实地去探究研学的冲动,这样博物馆的陈展就成功了。
2021年晋城博物馆从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的专项经费里拨出专款,大力支持青少年研学教育。“行走的文博课堂”研学系列教育项目正式实施,可以让本市的青少年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更好地接过文化保护研究和传承的接力棒。2021年适逢建党百年,社教工作者把红色教育也融入古建、古堡研学旅行之中,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共完成四次研学旅行任务,分别为“一处红色遗址忆抗战,两座明代古堡学古建——走进湘峪古堡、砥洎城”“知行合一求真知,身临其境学历史——走进良户古村、瓦窑头烈士纪念馆、长平之战纪念馆”“走进中国最大的元明清古镇、重温红色教育立志同心报国——走进大阳古镇”和“追本溯源体验琉璃文化,一颗红心向党致敬先贤——走进町店战斗纪念园、陶瓷小镇后则腰、潘家大院”。这四条研学路线包含了红色革命史、特色琉璃、传统古建、古堡人文等内涵,采取可视、可玩、可游以及探究实践的方式来进行。
晋城博物馆2021年隆重推出的“行走的文博课堂”研学系列项目旨在通过本馆内历史发展轴线文物古迹特征,结合同时期当地标志性建筑及历史人物文化的互动,让青少年朋友建立带有体验感的互动研学,“学中玩,玩中学”,从根源上建立本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知道“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了解故土文化的基础上,在未来的成长中将本市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3.3 采取“学校——博物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青少年教育工作
2020年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博物馆和中小学合作机制。博物馆社教工作者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把博物馆的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同时结合本馆、本地区的历史资源特色,设计研发相应的展览和课程,让博物馆的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青少年。在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还应该用云展览、线上直播、云课堂等形式给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课程,不但避免了聚集,而且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3.1 开展公益文化课程进校园教育活动
晋城博物馆“行走的文博课堂”教育项目是利用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科书相结合,将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互动性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让中小学生不出校门在就能享受到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晋城博物馆的社教工作者以本土文化为依托,不但编写了“行走的文博课堂青少年读本”系列丛书,而且精心研究制作了“你所不了解的长平之战”“文明的曙光”“东方古堡——人间晋城”“晋城传统木作艺术”“精美的斗拱”“古法冶铁”等包含军事、建筑、文化、煤铁等知识素养的精品课程。该教育项目已经走进了全市的几十所中小学,成为晋城博物馆的品牌社会教育活动项目。
3.3.2 “流动展览”进校园
“送展览进校园”是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创新模式,是与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紧密结合的一项重要举措。广大青少年在校园里就能了解文物知识、革命历史文化,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社教功能,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因此,博物馆要办好流动展览,就要把文物工作与弘扬革命传统、红色精神、爱国情感紧密联系起来,将文化自信扎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
从2015年开始,晋城博物馆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党的十九大召开、建党百年等时间节点,先后制作了“万里茶路看晋城”“晋城市文物保护成果展”“山西军民抗战史实展”“建党百年红色歌曲展”等流动展览,陆续走进了全市的十几所中小学校。
3.4 组织馆内文博志愿者开展教育扶贫公益活动
2020年基于融合城乡教育差异的理想,晋城博物馆的文博志愿者带着传播文化、普及文化的使命,走进了沁水县樊村河乡,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在村里上课”暑期大型文化助学公益活动。
本次课程以太行山地理变迁、历史文化、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民间故事文化体系的构成起步,加以太行山合唱团、户外写生、古法造纸、趣味阅读等综合素质养成等内容,为当地的适龄儿童送上了一场文化饕餮盛宴。本次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和高度肯定,被省市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转载。未来文博志愿者们将积极进取,以构建文化自信为己任,走出博物馆,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博物馆已经成为青少年开展教育活动的实践基地,不断发挥着社会教育功能,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从晋城博物馆开展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可以看出,博物馆教育在青少年研学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博物馆要紧跟时代的脚步,运用科技的力量,创新教育模式,激发青少年参与活动的热情,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
①刘帅.2021年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博物馆数量稳步增长、多元体系基本形成[EB/OL].(2021-05-24)[2022-03-01].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210524-6b53d7c1.html.
②柳发辉.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资源优势及作用发挥——以山西博物院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