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大明秘域|人居环境理论下少数民族地区屯堡文化村落保护性策略的比较( 作者:吴尔斯林

2024-07-11 16:34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主页 > 文旅 > 大明屯部落 >

打印 放大 缩小







人居环境理论下少数民族地区屯堡文化村落保护性策略的比较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8期   作者:吴尔斯林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1 引言
吴良镛先生在面对“千城一面”情况下,将西方城市与聚居客观规律理论进行整合,并意识到可以将“人类聚居学”进行本土化研究,这是综合系统的研究城市与乡村聚居客观环境的有效途径。但是,相比西方的城市与乡村体量而言,我国的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结合我国特有传统村落的国情衍生出了“人居环境”科学[1]。本文将以“人居环境”对乡村进行研究,定义为“乡村人居环境应该是社会的、地理的、生态的综合体现”[2],并可以将人居环境分为“硬性”环境,以客观环境条件为主,如,农村卫生、住房条件和基础设施;“软性”环境以主观环境为主,如,农民的经济负担和社会服务[3]。关于“硬性”和“软性”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同中国传统美学中“形”与“意”的辩证关系。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居环境所涉及的空间范畴不仅需要从物理空间和意象空间去研究传统村落的环境空间,还应该强调“以人为本”的感官空间[4]。“人居环境”在“乡村振兴”中起到提升村落居住环境的质量的作用。然而,部分人员片面解读“人居环境”,并没有涵盖其“五大系统”“五大层次”。故此,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将分别讨论其宏观性比较保护性策略和微观性辐射式保护策略。
 
2 “人居环境”理论
现阶段,在以缩小城镇化为目标的保护性研究中发现,传统村落由于缺乏吸引力和活跃度,导致落后,且缺乏吸引力。根据“人居环境”框架理论对传统民居的考虑,强调“人”与“环境”中影响的文化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生态因素。研究者将居住环境划分为“硬性环境”和“软性环境”[3]。“硬性”环境是支撑居民生产生活的设施的总和,而“软性”环境指居民日常生活中无形的氛围。衔接“硬性”和“软性”环境的突破点才是对应解释“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此少有人研究。历史文献发现,传统民居中存在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有效保护能为村落保护提供理论依据[5]。
 
3 宏观性保护策略
3.1 传统民居生态保护策略
3.1.1 文化生态学保护策略
 
文化生态学是对现存居民且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元素的重叠衍生,并非对某种单一文化的附加形式[6]。文化将在保护策略中贯穿始终,将历史文化的保护融入日常生活中。然而,生态元素、历史元素在进行传统村落修复保护的时候,尚未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其次,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均以农耕文化为主,分为物质性文化和非物质性文化。广义上,物质性农耕文化兼容生存需求的同时,通过农作物作为文化素材且形成生态形态的方式布局在民居建筑周边。非物质性农耕文化则通过民居建筑物本身作为文化载体,并赋予石头或木头建筑材料以“语言”从而传达传统艺术以及民居社会关系的信息[7-8]。毕竟传统的建筑结构和材料是创造出来满足人们的居住环境[9]。
 
3.1.2 优化利用资源保护策略
 
优化利用资源保护策略是基于城镇化发展提出的新型策略[10]。该策略通过对传统村落现状进行资源整合,从而推动当地文化旅游行业。该策略认为可以有效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进行修复,从而形成旅游目的地。其次,该策略侧重于“问题”的“非健康”民居,通过最大限度保留其原有的功能和布局,展现传统村落原始村貌。但是,许多民居仍然有村民居住,并且民居长期面临时间的打磨和自然的损坏,仅通过现代技艺是难以还原原始村貌的。
 
4 微观性保护策略
4.1 可持续发展保护策略
相比宏观性策略,可持续发展保护策略侧重于未来如何将过去遗留下来存在的“问题”融入文化元素进行保护且传承下去。因此,研究者提出“需求”与“约束”的概念,并以此深入挖掘研究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微观保护策略[11]。关于“可持续性”的概念,该策略侧重“软性环境”,不仅指文化景观物质形态,而且更加强调如何在人文景观中表现文化意识的内涵。
 
4.2 本土化设计策略
本土化设计策略是微观视角以可持续性发展策略且融合与全球化相对应理念衍生出来的。该策略强调传统民居的保护,结合本土元素(文化、经济、政治),尊重景观、资源、物质、习俗等的独特性。乡村景观保护的核心是保持人文精神和人文活动。传统村落景观强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更加和谐的村落遗产保护方式。这种策略强调的是通过帮助重建乡土自然,推动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关系,促进农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振兴,达到使聚落更加健康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对于传统民居保护上的措施分别从设计、功能和视觉景观三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11]。
 
4.3 可持续发展保存策略比较
基于城镇化发展,传统村落进行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策略强调的是优化性保护。其中,本土化设计策略侧重于构建本土文化乡土。该策略认为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创造新的产物,运用其文化的“后代”产物传承传统的部分。另一方面,规划性发展保护策略关注地缘性保护。该策略认为,地缘为血缘的客观表达。通过改善或者建立典型建筑达到保护传统民居的效果。
 
5 比较分析
5.1 传统民居生态保护策略比较
经回顾,文化生态学策略强调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即以文化与生态作为元素,从生存需求到精神需求进行融合研究。优化利用策略认为“问题”建筑物无法通过现代手段恢复原始村貌形态,但可以通过文化旅游的方式带动当地“活态”保护。因此,两种策略均侧重于“人”和“环境”这两个因素,而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相对甚少。
 
5.2 可持续发展策略比较
本土化策略侧重于构建本土文化乡土,即认为可以通过现代技术融入本土元素创造新的产物,以此传承传统的部分。而规划性策略侧向于地缘性保护,即地缘为血缘的客观陈述。因此,发现规划性策略已考虑文化传承的“环境”创造性保护策略。但是,本土化中不仅考虑“环境”,而且考虑“人”的因素。
 
6 结语
传统村落中的人居环境空间作为文化传承中“无声的语言”,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乡村振兴,如何有效从新型城镇化发展过渡到乡村振兴的过程仍旧需要更深一步研究。故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侧重人居环境对屯堡文化传统村落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何融合现代化生活方面。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