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大明秘域|从《贵州省志·交通志》看明朝贵州的驿道交通(作者:何 卯

2024-07-12 11:28 《参花》杂志  主页 > 文旅 > 大明屯部落 >

打印 放大 缩小







从《贵州省志·交通志》看明朝贵州的驿道交通



 
《参花》杂志(上) 2015年8期   作者:何 卯
 
 
从《贵州省志·交通志》看明朝贵州的驿道交通
 
◎何 卯
 
一、明朝时期贵州的驿道线路
贵州地处西南中间部位,四周衔接四川、湖南、广西和云南,其地理位置显得尤为重要。在古代修筑加强西南地区管理的各要道中,在贵州境内的甚多。而明朝时修筑的驿道表现得很突出。其线路主要有以贵阳为中心的湘黔、滇黔、桂黔、川黔四条省际干线。
 
(一) 贵州——云南驿道。《省志》交通篇里记载了该条驿道的具体线路。由贵阳起至威清(今清镇)、至平坝、至普利(今安顺)、至安南、至普安、至盘县、至亦资孔、出平彝(今富源)、达昆明。这是明朝时期设置的由贵州到云南的一条要道,明政府在沿线设置了驿站和铺递,有贵州驿、威清驿、平坝驿、普利驿、安庄驿(今镇宁安庄坡)、关岭驿、查城驿(今关岭县永宁)、尾洒驿(今晴隆)、新兴驿(今普安)、湘满驿(今盘县西北)、亦资孔驿(今盘县亦资孔)。并设有贵州站、威清站、沙作站、普利站、安庄站、北口堡站、北水堡站、查城站、南口堡站、尾洒站、新兴站、湘满站、亦资孔站等13站。
 
(二)平溪——镇远——播州——水西——乌撒干道。此道的起源要从南宋理宗算起,公元1257年十一月,朝廷下诏京湖帅臣在黄平、清朗、平溪置戌以备元军,其军事路线即是利用了播州经水西及黄平、平溪之间原有的通道。而此道的最终形成则是在元朝时期,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元大将宋国保攻克镇远,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廷派大将出马湖达叙州(今四川宜宾),并立乌撒路。十七年(公元1280年),罗氏鬼国反元,造成思、播道路不畅,朝廷派大量官兵进行修复和开通。十九年(公元1282年)亦溪不薛反元,元廷调集四川、云南、湖广兵进讨。湖南兵自平溪至播州,经打鼓寨(今金沙)、会宁关(金沙黔西之间)至墨特川(今赫章)。其后,设置了亦溪不薛宣慰司,戍守其地,并开通了由水西至云南的驿道,连通了湖南经平溪、镇远、黄平、播州、水西(今黔西一带)至乌撒的另一条东西交通要道。到明朝时期,此道分为三段:遵义经余庆至偏桥驿道、遵义至水西驿道和贵阳经水西至毕节驿道,并在沿线设置了驿站和铺递。
 
(三)贵州——四川要道。此道也是通过一系列的军事活动所开辟的,最初是在唐朝僖宗年间(公元874-879),杨端应募入黔,率军由南州达播州(今遵义),开通了渝播间的要道。到南宋时期,宋元战争中,宋击败元军于石洞峡,渝播间发展为干道。至元朝时,四川平章政事曩嘉特反,元军渡乌江作战,至此,渝、播间干道发展为能行万人的大道,并且此驿道发展为与贵阳相连接。元朝在改线设置驿站,明朝以降,在沿线增设可大量的驿站和铺递,在前朝的基础上,此道得到巨大的发展和完善。
 
(四)贵州——广西要道。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牂牁郡,郡治且兰,郡南的毋敛县有路相通。东晋时,新设新宁县和丹南县(今广西南丹县),道路延伸到广西的南丹境内。宋朝,征讨广右(广西右江),进军都匀,平定黔桂边境,由播州经都匀至柳州一线辟通。元、明、清三代,与黔湘驿道共同使用贵阳至平越间龙里、新添、平越三驿。明朝在沿线设有驿站,通独山州、荔波县而达广西庆远府(今宜山)。这是贵州通往广西的古要道路线。
 
二、明朝贵州驿道运输物资
(一)四川、湖广运粮至黔。明朝以来,贵州境内战事不断,造成了贵州境内军饷的不足,每当遇有战事,就不得不从外省输入大量的粮食以供军需。明朝政府指定从四川和湖广运送粮食,其数额庞大:“洪武流年(公元1373年)二月,贵州卫称岁计军粮7万余石,本州及普定、播州等处发征粮12000石,军粮不敷,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五月,四川按察使周南称贵州都司各卫所得于重庆民仓支给粮米,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五月,四川布政司运米8万石济贵州。”
 
明代粮食运输数额庞大,而其运输线路,根据《贵州省志·交通志》的记载,主要有8条:贵州四川驿道,“由重庆经遵义至贵阳丰济仓”;贵州湖广驿道,“由湖广沅辰船行经沅江,潕水至镇远仓转陆行至兴隆卫仓”;泸州永宁毕节乌撒交水驿道,“从四川各地沿长江、永宁河至永宁卫仓,转陆行沿毕节、乌撒驿道,供应西北部各卫所”;贵州云南驿道,“从云南经交水至普安州(今盘县)普济仓,并沿贵州云南驿道转运沿途各卫所” 重庆兴隆卫驿道,“由重庆经遵义、湄潭、白泥(今余庆)、黄平州(今黄平县旧州)至兴隆卫仓,转运附近卫所”;(湖广)沅辰铜仁水道,“由湖广沅州、辰州溯沅江、辰水至铜仁府”(湖广)沅辰铜鼓水道,“由湖广溯沅江、清水江达铜鼓卫仓”靖州铜鼓驿道,“从湖广靖州经永坪、石家、西楼、三星、江团、铁炉驿至铜鼓卫仓(今锦屏县附近),设有铜鼓卫仓。”
 
(二)四川、广东、云南及两淮运盐至黔。贵州自古就不产盐,境内所需食盐,都是依靠四川、广东、云南及两淮供给,因此,食盐的运输量甚大。当时关于食盐的运销内容有严格的规定,贵州境内各个地方所食的盐,来自不同的地方。“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镇远等六府改隶贵州,食用川盐”“万历年间改行纲法,规定只有名列纲册的盐商才有营业运销的权利”可知当时食盐大宗商品是受到国家的严格管控的。贵州每年从外省运输进来的食盐数额庞大:“故每年从省外输入贵州的淮、浙、川、滇盐约20万吨。”
 
(三)国家资源:滇铜黔铅运输。作为国家重要资源的铜矿和铅矿在明朝显得尤为重要,当时市场上流通的铜币的原材料大多数来自于云南,故需从云南运铜至京师。云南是产铜矿之大省,在明朝的诏令下,大量的铜矿被开采及运往京师,其运输路线主要分为两条:“一由东川入川至泸州;一由寻甸经威宁、毕节至永宁、船运泸州转运北京。”从两端路线发现,其中威宁、毕节两个驿站是所经之路。而其中的运输方式和办法是“陆路以马驮为主,划定路段由沿途州、县价雇夫马包运,武装护送。其中黔镜可渡河至赤水河一段,历经改休平直,省行一站(原为15站)”。
 
贵州甚产铅矿,明清时期,其铅也是中央所需的资源,每年大量的从贵州境内输往中央。根据《贵州省志·交通志》里的记载,其数额庞大且运输路线繁杂,“贵州产铅锌矿,清廷规定黔铅(锌)进贡及各省采购量岁额470余万斤。凯里永兴寨产铅沿湘满驿道陆运至镇远换水运至京师;威宁州属莲花、马街、妈姑、可乐、黑泥、三家湾、羊角、新发、白岩及水城厅属福建,大定府属水峒帕、兴发等地所产的铅,集运于威宁、毕节两地、循运铜道路以驮运至四川永宁,水运泸州转北京”。
 
明朝驿道驿站的设置无疑是贵州交通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驿道交通的发展,有利于中央王朝加强统治,有利于各民族团结和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实现各地区之间资源优化配置。古代交通的设置和发展对于现今中国交通事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中国古代要道的研究和探索,希望能为中国的交通运输起到借鉴的意义。
 
[1]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交通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2]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3] 杨正泰.明代驿站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作者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经济史专业在读研究生)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