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大明秘域|安顺市平坝区“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2024-07-01 22:21 平坝区政府网  主页 > 文旅 > 大明屯部落 >

打印 放大 缩小





安顺市平坝区“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以平坝区政府网为准)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的第一个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中
华民族发展之路的重要拐点,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
展转型的攻坚期,也是平坝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的五年。本规划依据中央和贵州省、安顺市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化
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以《安顺市平坝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纲领,
紧密结合平坝区实际进行制定,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平坝区旅
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推
进全区旅游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规划起着承前启后、融合发展、创新引领的作用,规划期
限为五年,即 2021 年—2025 年,远期可展望至 2035 年。— 1 —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成就与问题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平坝区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强区富民的支柱
产业,全力践行“旅游兴区”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和乡
村振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
游等业态,系统推进景区景点开发,逐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加大产业融资及投入力度,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大力开展国家全
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区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整体
实力明显增强。
(一)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规模明显壮大
“十三五”期间,平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
准确把握旅游发展的新形势、新政策、新要求,在全区实现“黄
金十年”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同样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19
年全区接待游客 1323.28 万人次,同比增长 32.3%,比 2015 年
增长了 2.39 倍;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 135.61 亿元,同比增长
35.2%,比 2010 年增长了 2.63 倍。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综合贡
献率不断增强。2020 年由于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全区各项旅
游经济指标同比大幅下降,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 134.65 万人次,
比上年下降 84.9%;旅游总收入 9.49 亿元,比上年下降 89.9%。— 2 —
表 1 2016-2020 年平坝区旅游经济指标表
年份
接待游客数量
(万人次)
同比增长
(%)
旅游综合收入
(亿元)
同比增长
(%)
2016年
532.55
47.00
60.73
50.06
2017年
850
41.94
84
44.2
2018年
1072.73
42.88
109.99
43.13
2019年
1323.28
32.30
135.61
35.20
2020年
134.65
-84.90
9.49
-89.9
(二)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产品体系日渐丰富
一是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
为双组长的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安顺市平
坝区全域旅游规划》,出台了《平坝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实施方案》和《平坝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任务分解表》,顺利
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验收。二是实施了全区旅游资源大
普查。对全区旅游资源摸清底数,分清门类,为科学谋划提供客
观翔实的资源和数据。平坝区现有旅游资源单体共 1086 个,涉
及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等 12 个资源类型,其中:
优良级旅游资源共 228 个,普通级旅游资源 816 个。三是扎实推
进 A 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等旅游品牌创建。“十三五”
期间,平坝区共创建 4A 级景区 2 个(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美
丽乡村小河湾景区)、3A 级景区 3 个(飞虎山景区、黎阳航空— 3 —
小镇景区、塘约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1 个(安顺屯堡文化旅
游度假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1 个(塘约村)、省级乡村旅
游重点村 2 个(小河湾村、林下村)、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4 个
(邢江村、肖家村、天龙村、龙海村)、贵州省甲级旅游村寨 3
个(天龙村、小河湾村、塘约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1 个(小
河湾村),天龙屯堡、小河湾景区入选市级“十佳旅游景区”。
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
打造节溪村、高田村、打磨村等美丽乡村,打造飞虎山生态农业
观光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农业体验、乡村度假、特色民宿为代
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五是加快推进“1+5 个 100”工程建设,
完成了小河湾颐居草堂游客服务中心、小河湾房车营地、优途丝
路天龙谷文化露营基地、飞虎山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建设;完善
区级游客服务中心装修,引入地方特色旅游商品企业入驻;加快
智慧旅游建设,完成景区景点智慧旅游前端设施设计。六是不断
丰富旅游新业态。启动“贵州龙”黔威酒堡(生态酒庄)、澳林
温泉小镇、亚馨阁温泉酒店、黎阳航空小镇等项目提升建设,培
育“凤凰林场-大坡林场-石朱桥水库”低碳旅游线路,沿邢江河、
羊昌河流域打造生态长廊,构建快旅慢游体系,深入推进“旅游
+”发展。
(三)旅游营销成效显著,市场影响逐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平坝区通过主流媒体积极对外宣传全区旅
游资源,先后组织到深圳、南京、青岛、开封、南昌等 15 个城— 4 —
市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到贵阳开展“踏青季”“避暑季”乡村游
专场宣传活动。举办端午诗会、乡村旅游节、丰收节等活动,邀
请省内 40 余家旅行社参加推介活动。开通“平坝文旅”微信公
众号、“云游平坝”APP,拍摄平坝宣传片,出版《乡村地理》
平坝专刊、《山里江南•精彩平坝》、《平坝旅游手绘地图》等,
广泛开展宣传推介。2016 年组织开展“屯堡人家过大年”系列
活动,央视新闻频道、文艺频道、国际频道通过“新闻联播”和
“春节特别节目”进行现场直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新浪、
搜狐、BBC 等国内外影响力较强媒体对世界平坝樱花园多次进行
宣传推介,发布的樱花园航拍图惊艳世界,引爆宣传持久热潮,
点击率创新高。积极落实省、市旅游优惠政策和青岛市职工赴安
顺市疗养政策,组织平坝旅行社、酒店加强与省内外旅行社交流
合作。
(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
安顺”活动为抓手,牵头联合工商、质监、物价、卫生、公安、
消防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整治,重点组织打击涉旅企业制假售假、
不合理低价游。每年对景区、宾馆饭店开展专项检查 30 余次。
二是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联合市场监管、发改、卫健等部
门,深入景区(点)、酒店、餐馆(农家乐)等就物价、卫生、
安全等进行指导,引导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完成乡村旅游村寨、
客栈、经营户(农家乐)“两间”达标全覆盖。三是加强旅游人— 5 —
才队伍建设。积极参加省市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在塘约村、小
河湾村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涉旅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综合
素质、服务水平、接待能力,提高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支持
和引导旅游企业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开展旅游扶贫培训,
提高贫困人员的就业能力。四是强化旅游安全监管。常态化开展
旅游旺季、节假日节前旅游安全生产和市场秩序大检查,排除安
全生产隐患,督查各旅游企业加强安全培训,提高旅游安全管理
意识,不断健全旅游安全管理长效防范机制。2019 年以来组织
开展安全大检查 30 余次,涉及景区、旅游客运、星级酒店、乡
村旅游点、旅行社等领域的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消防安全、
反恐等方面,未出现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
二、存在问题
(一)较缺乏高等级旅游核心吸引物
平坝区高等级旅游吸引物数量缺乏,目前尚无国家 5A 级旅
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十三五”时期,区内共有十余家
景区,其中 4A 级景区 2 家、3A 级景区 3 家,以传统观光游和乡
村休闲游为主,与周边景区同质化程度高,深度文化体验及高品
质度假较为匮乏。现有旅游项目产品对中远程客流缺乏吸引力,
同时难以留住客人。相比安顺市内其他县区,平坝目前也因缺乏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景区和品牌项目而竞争力不强,旅游市场
化、产业化水平较低。— 6 —
(二)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合力不足
平坝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以屯堡文化为代表的文化资源更
是丰富,但全区旅游业当前存在着空间发展不平衡、碎片化、同
质化等问题。资源以点状局部开发为主,景区之间缺乏互动,尚
未达到互联互通,而且对隐性文化旅游资源的显化利用不足,导
致众多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尚未转化为文旅产品或文旅品牌。全
区旅游资源未形成有效整合,难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人气集聚
效应,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暂未形成。
(三)文化挖掘及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一是平坝区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整体创新不足,精品意识不
强,导致“好的资源优势”没能转化成为“好的产业优势”。平
坝素有“中国屯堡文化之乡”的美誉,屯堡文化特色浓郁,但缺
少整合的技术与手段,导致产品类型单一,产业要素不完善,缺
乏发展活力和整体竞争力。二是产业融合深度不足,旅游带动效
果有待提高。平坝文化旅游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农业、
林业、特色轻工业(白酒、优质大米、辣椒制品、牛肉制品、茶
叶)、健康医药等优势或特色产业的整合度、集成度不够,旅游
产业融合领域不宽,层次不高,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足,挖掘不
深,“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势产业没有充分释放。
(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加强
平坝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仍不太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和服务
品质亟待加强。一是星级酒店和高品质住宿配套设施数量较少,— 7 —
夜游产品缺失,住宿游客比例不高。二是旅游交通集散功能未能
发挥,内部慢游系统缺失,游客停留时间短,良好的区位及交通
优势因为缺少核心吸引物的吸引、住宿设施的配套、文旅消费业
态的聚集等难以转化成为旅游目的地,留不住客人仍是平坝旅游
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三是缺少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餐饮品牌
或美食街,购物、娱乐等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四是缺少大运量公
共交通和多样化的旅游交通体验,公共厕所数量少,旅游服务中
心和旅游标识尚未成体系。
(五)景区运营管理缺少内生动力
平坝区旅游资源主要以国有产权为主,市场配置不足,部分
景区经营质量不高、效益不好,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对资源开发、
利用的深度不够,造成旅游旺季与淡季差别明显,缺少夜间消费,
产业链不完善,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目前还存在较大差距,
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经济转化和持续的内生发展动
力,亟需加强招商引资,提升市场化的开发和管理水平,提高文
旅资源品质。— 8 —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的起步阶段,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平坝旅游
业应当实现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从国际层面看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大变局加
速演变,世界经济整体疲软,我国入境旅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
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经济
大循环加速调整,国际经济格局“东升西降”,中国作为世界第
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在世界旅游格局
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从国内层面看
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大环境,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贵州发展、情系贵
州人民,为贵州省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央构建新发展格
局、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动共同富裕,为贵州省后发赶超
带来了重大机遇。中央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
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
为贵州省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 9 —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
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渐形成。文化强国、乡村
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要战略,为旅游发展提供新机遇。
文化与旅游融合进入纵深发力期,旅游投资热度不减,旅游消费
需求将逐步从大众时代向高品质阶段升级。“科技强国”推动旅
游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
发展,5G 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引擎。
这就要求平坝旅游业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形势变化,准确把握
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机遇,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和旅游特色优势,
全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旅游和文化以及相关产业的融
合、联动发展。
(三)从区域层面看
一是全省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
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
化“四轮驱动”战略实施,安顺将大力推进九大产业升级行动,
平坝作为安顺向东发展的桥头堡,地处在贵阳、贵安半小时经济
圈,可以在国家和省、市区域发展战略中找到新机遇、拓展发展
新空间,享受新发展红利。二是强省会战略行动和贵阳—贵安—
安顺都市圈、贵阳“外环高速公路”城市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
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强省会战略行动,“加快构建
以黔中城市群为主体,贵阳贵安为龙头,贵阳—贵安—安顺都市
圈和遵义都市圈为核心增长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黔边城市带— 10 —
和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关于支持实施
“强省会”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支持加快建设以
贵阳贵安为核心、以修文—乌当—贵定—龙里—惠水—长顺—平
坝—清镇—修文高速公路环线为支撑的城市经济圈,带动黔中城
市群加快发展。支持龙里、惠水、西秀、平坝等相邻县区深度融
入‘强省会’行动,加快形成贵阳、贵安、安顺、黔南一体联动
协同发展新格局”。平坝处在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的中心位
置,可借助“强省会”五年行动的巨大机遇,打造成贵阳—贵安
—安顺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和贵阳、安顺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为
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安顺市打造一流旅游
城市的重大机遇,围绕建设目标,安顺市聚焦资源、客源、服务
三大要素,高标准构建旅游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景城联动发展、
高水平开展宣传营销推广。平坝作为安顺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
一流旅游城市既是使命和任务,又是挑战和机遇。四是旅游发展
大会举办带来的机遇。2022 年安顺市第九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平
坝区举行,成为推动平坝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面临挑战
(一)周边区域竞争的挑战
平坝区以屯堡文化、山水及乡村资源为主要优势,与花溪、
清镇、长顺、惠水、西秀等地的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相似
的自然环境和乡村肌理为平坝旅游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屯堡
文化作为小众文化在市场中的知晓度和受欢迎度受到较大的挑— 11 —
战。同时,由于贵阳及安顺在旅游产品开发上的相似性极易造成
平坝旅游的“空心化”。如何树立鲜明的旅游特色,减少相邻旅
游景点“虹吸”效应,如何借势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的建设
及贵州省西线旅游黄金线路的升级打造,防止平坝成为旅游过境
地,在周边县(市、区)中独树一帜、错位发展是平坝旅游产业
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延长停留时间的挑战
平坝区拥有依托杭瑞高速公路、沪昆高速铁路的交通区位优
势及位于贵阳-安顺半小时经济圈内的经济区位优势,但由于平
坝旅游目的地建设滞后,旅游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存在较大短板,
导致高速公路留不住客人,游客停留时间较短,产生的旅游消费
收入有限。一是平坝区主要的旅游景区及城区发展的旅游配套服
务设施严重缺失,景区缺乏旅游消费业态,城区四星级以上酒店、
文旅休闲和娱乐场所缺乏,没有专门针对外地游客的旅游购物消
费场所,旅游综合消费链条还未形成。二是平坝区旅游产品主要
以观光为主,业态较为单一,生态、环境、气候组合形成的休闲
度假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三是天龙屯堡景区的市场吸引力有待加
强,核心景区带动能力难以充分释放。
(三)市场需求升级的挑战
我国进入全民休闲度假时代,消费升级带来居民生活方式的
巨大改变。在“体验为王”的生活时代,消费者对品质生活、互
动体验、个性定制、便捷服务的要求更高,定制化、特色化、体— 12 —
验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备受青睐,康养、亲子、研学等形式的家
庭游更是成为热点。在需求市场迭代升级的大背景下,平坝面临
着从传统旅游产品向新型旅游产品的巨大变革,应顺应居民消费
行为改变,针对性推出体验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刺
激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发展。
(四)旅游人才短缺的挑战
平坝旅游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景区(点)的开发需要大量
的人、财、物投入。由于旅游行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
高,目前平坝旅游人才特别是管理服务、规划策划、市场营销等
专业人才较为缺乏,本地旅游人才供给不足,旅游发展亟需高端
智力人才支撑。随着各地对旅游开发的重视,旅游人才的竞争将
日趋激烈,对旅游人力资本和自主创新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能否
吸收和招纳旅游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旅游业发展成
败的关键。
(五)体制机制改革的挑战
旅游业涉及产业和行业门类繁多,随着“大旅游、大市场、
大综合”的产业特征日趋明显,全域化旅游的推动发展,现有单
一部门统筹协调能力有限,难以实现“综合产业一把抓”的格局。
旅游行业责、权、利不统一,旅游主管部门难以协调旅游综合生
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均衡发展。如何改革现有旅游发展体制机
制,逐步建立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管理及运营机制是当前旅游
工作中的重大任务。— 13 —
第三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二十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旅游和贵州工作系列重要指
示精神,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纲领,认真落实省委省
政府关于旅游产业化、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安顺建设一流旅
游城市的战略部署,以及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
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资源、客源、服
务三大要素,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加快推动旅
游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平坝区旅游业发展应贯彻落实省委“一二
三四”总体部署、市委“1558”发展思路和区委、区政府“1136”
总体思路,抢抓贵州省“强省会”战略实施、贵阳-贵安-安顺都
市圈和贵阳“外环高速公路”城市经济圈建设及安顺市打造一流
旅游城市的机遇,主动把握和适应旅游发展新态势,树立大旅游
的发展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贵州特色、
安顺经典,强化比较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聚焦“大
融合”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大消费”实现旅游经济跨
越式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 14 —
施,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实现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全面提升平
坝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为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安
顺打造一流旅游城市作出平坝贡献。
二、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 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 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 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 年修
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20 年修订)
(二)规范、文件及规划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15 —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细则》(2022)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意见》(黔党发〔2018〕1 号)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
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黔党发〔2020〕
27 号)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
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21〕22 号)
《贵州省旅游产业化目标体系及考核评价暂行办法》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
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四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
《安顺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25 年)》
《安顺市“十四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安顺市平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十四五”时期平坝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5年)》
《平坝区乡村振兴分层分类推进工作方案(试行)》
《安顺市平坝区“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安顺市平坝区“十四五”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规划》— 16 —
《平坝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
《平坝区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安顺市平坝区 2021 年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集
聚区建设》
三、发展原则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市场为导
向,以产业为主体,加快由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统筹
谋划实施一批旅游发展重点工程,丰富产品内涵,壮大市场主体,
强化标准引领与政策引导,提升市场治理能力,促进旅游产业品
质提升与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
和旅游融合发展,发挥旅游载体作用,让旅游成为人民感悟优秀
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让广大游客在旅游体验中感受文化
之美,陶冶心灵情操。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
市场融合,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
展新格局。推进“旅游+”“+旅游”,实现旅游业的跨界融合、
协同发展。
(三)坚持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加强乡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旅游
产业变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让良好生态
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17 —
展现平坝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共同建设美丽平坝,走向生态文明
新时代。
(四)坚持全域发展。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载体,
全面推进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推进各行业融入旅游
产业、各部门齐抓共管,城乡居民共同参与,统筹推进全域文化
旅游、城市休闲与乡村旅游、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公共服务、传
统旅游产品与新业态产品、白天消费与夜间经济等协调发展,为
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打造综合性、开放式的旅
游目的地,构建平坝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五)坚持创新驱动。创新产品业态,释放市场消费潜力,
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创新技术手段,将先进信息技术运用到平坝
旅游发展中,引导科学的规划目标设定和规划决策。构建创新的
资源观、市场观、要素观和产业观,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和低
水平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
使创新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平坝区打造成为“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和贵阳、安顺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的城市定位,大力实施“文
旅兴区”发展战略,积极融入贵阳—贵安—安顺旅游一体化进程、
“黄龙屯格”旅游带及贵州西线旅游线路,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和
旅游产业化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全域旅— 18 —
游空间布局,创新旅游产品业态,加强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激发
旅游消费市场活力,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要素配套,提升旅游公
共服务体系,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推出“山里江南·远古
乡愁”旅游品牌,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
业和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力争到 2025 年,将平坝区打造成为: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全国屯堡文化旅游体验首选地;
---贵州旅游创新示范区;
---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旅游目的地;
---省级研学旅游目的地。
(二)目标体系
旅游产品质量实现提升。推进天龙屯堡、小河湾、塘约、航
空小镇、飞虎山等景区扩容提质,建设麓湖康养小镇、澳林温泉
小镇、天龙房车营地二期、斯拉河温泉度假旅游区、邢江河体育
公园、大坡林场森林康养基地、信鸽文化产业园、黑牛文化园、
白酒文化园、温泉美食街(山里江南温泉小镇)、“紫海观星”
露营基地、凯城湖休闲度假区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构建形成以
文化体验、乡村休闲为引擎,以森林康养、山地运动、避暑度假、
工业旅游、研学教育为特色的全景休闲山地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全域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体系。— 19 —
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积极推进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业
体系、旅游交通体系、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市场
体系和旅游统筹管理体系建设,基本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四五”期间,进一步壮大旅游经济规模,提升旅游产业地位,充
分发挥旅游业在平坝区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力争到 2025 年,
入黔游客人数突破 300 万人次,其中国内过夜游客人数超过 100
万人次,游客人均花费达到 1200 元。新增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2
家,3A 级旅游景区 3 家,省级旅游度假区 1 家,全国乡村旅游
重点村 2 家,贵州省甲级旅游村寨 1 家,精品级客栈 2 家,五星
级农家乐 3 家。
旅游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新模式
基本得以确立,旅游业发展基本实现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
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
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
+”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部门行为向
党政统筹推进转变。
旅游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旅游产业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到 2025 年,通过旅游受益人群达到 6 万人,旅游直接就业人数
达到 1 万人,旅游间接就业人数达到 5 万人。
表 2 平坝区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指标
2020 年
相关数据
2025 年发
展目标
属性
1 旅游及相关产业税收总额占全部
-
6
预期性— 20 —
税收总额比重(%)
2 旅游产业化带动涉旅就业(万人)
-
6
预期性
3
入黔游客人数(万人次)
-
300
预期性
4
入黔游客人数增速(%)
-
15
预期性
5
国内过夜游客人数(万人次)
-
100
预期性
6
国内过夜游客人数增速(%)
-
15
预期性
7
游客人均花费(元)
-
1200
预期性
8
4A 景区数量(家)
2
4
预期性
9
3A 景区数量(家)
3
6
预期性
10
省级旅游度假区(家)
1
2
预期性
11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家)
1
3
预期性
12
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家)
2
6
预期性
13
贵州省甲级旅游村寨(家)
3
4
预期性
14
贵州省精品级客栈(家)
0
2
预期性
15
贵州省五星级农家乐(家)
3
6
预期性
16 新增四星级(标准)饭店(家)
-
1
预期性— 21 —
第四章 重点任务
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围绕全域化、一体化、特色化的要求,根据平坝区交通、
形地貌、旅游资源特征及旅游产品布局,按照“核心引领+板块
集聚+多点支撑+廊道串联”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构建思路,推
动发展战略与空间基底有机统一、空间战略与要素配置有效衔接,
加快构建“一核、一城、一带、两翼、多点”的总体空间格局。
(一)一核
即屯堡文化旅游核。以天龙屯堡景区为平坝旅游的发展极核
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吸引物支撑。一是深入挖掘屯
堡文化资源及故事,以景区提质扩容为目标,优化游线组织,升
级产品功能,丰富消费业态,盘活不良资产,加强营销推广,做
大做强“中国屯堡文化之乡”、“中国屯堡文化研究基地”品牌
影响力,把天龙屯堡景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屯堡古
寨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著名屯堡文化旅游区。二是围绕“屯
堡文化”打造天龙屯堡景区舞台情景剧,建设屯堡剧院,邀请区
文联、文学家协会创作屯堡剧本。持续提升《大明屯堡》演艺水
平,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与黄果树景区套票销售政策,把更多游
客引向市区。三是加快推进《大明长风》电视剧拍摄,讲好明朝
调北征南、屯田戍边的历史往事,更好地宣传屯堡文化。四是适
时举办有关学术研讨会,深入推进屯堡文化研究阐释工作。组织— 22 —
人员研究提升解说词,把屯堡文化蕴含“北防南进”的战略考量、
彰显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展现贵州建省的历史背景,向每一位
游客讲清楚、讲精彩。五是实施天龙屯堡古镇保护修缮、天龙镇
天台山景区大明湖及湿地公园配套等项目建设。六是释放天龙古
镇“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品牌价值,大力
开展民族文化研学教育活动,申报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七
是将天龙屯堡景区打造成为平坝区二级游客服务中心,服务于从
沪昆高速公路天龙匝道口方向进入平坝的游客,打通天龙镇、白
云镇、乐平镇等重点屯堡村落车行、骑行、人行通道(以古驿道
为基础),形成区内屯堡文化旅游环线。八是以全世界保存最为
完整具有 600 年历史的屯堡文化资源为核心,整合挖掘天龙屯堡、
旧州古镇、鲍家屯、云峰八寨等标志性屯堡文化内涵,突出“大
明遗风”文化主题,完善交通旅游环线,统一打造大明屯堡国际
旅游度假区,形成屯堡文化综合展示“窗口”。精心策划打造具
有观赏性、体验性的民俗表演活动,让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屯堡文
化的古风遗韵。
(二)一城
即平坝县城。聚焦新型城镇化,主动融入黄龙屯一体化发展,
构建城旅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挖掘平坝城区文化,整合航
空小镇、黎阳三线文化遗址、澳林温泉小镇、麓湖康养小镇、贵
州白酒文化体验园、“六馆一中心”、高铁站等城区旅游吸引物
及服务要素,突出地方文化特色,配套旅游集散服务功能,植入— 23 —
城市休闲业态,重点丰富城区夜间娱乐业态项目,打造集休闲、
美食、文化体验(三线文化、航天文化、酒文化)、旅游综合服
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坝旅游服务及消费集聚中心。
(三)一带
即邢江河乡村避暑休闲带。以邢江河为纽带,整合两岸山林、
乡村、屯堡文化资源、布依族民族文化资源,围绕乡村避暑、休
闲运动、康养度假、养生养老主题产品,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村寨、
康养度假基地、乡村避暑基地、休闲农业体验园等项目,成为串
联西秀区、平坝区的旅游通道、旅游景观带和旅游产业带。
(四)两翼
即东南乡村田园休闲度假翼和西北斯拉河山地生态运动翼。
东南乡村田园休闲度假翼:整合小河湾、平坝农场万亩樱花
和平水机械厂旧址等景点,联动夏云镇、十字回族苗族乡丰富的
田园资源,以贵阳安顺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以周末乡
村休闲及万亩樱花游客消费服务基地为核心功能,实现小湾河等
乡村旅游点的精品化开发和扩容提质。
西北斯拉河山地生态运动翼:以斯拉河、齐伯天然温泉、大
坡林场为核心向周边拓展,道路联通引子渡电厂段,联通狗跳崖
风光段,整合桃花湖、棺材洞等资源,聚力发展乐平→塘约→大
尧林场→海巴塘林场→大坡林场→斯拉河→齐伯收费站的林下
经济产业示范带,构建集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温泉度假、山
地运动、山水观光、避暑休闲、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品体— 24 —
系。
(五)多点
依托各地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建设和提升小河湾、塘约、
航空小镇、邢江河体育公园、斯拉河温泉度假旅游区、麓湖康养
小镇、大坡林场森林康养基地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培育一批特
色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功能完善的区域旅游
业发展增长极,满足大众化、多样化、特色化旅游市场需求。
二、持续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
围绕全域旅游是“旅游产业培育、旅游目的地建设及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创新模式”的核心要义,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
共融、全域共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一是强化旅游
产业培育,构建“景区+城市+乡村+旅游廊道”的全域旅游发展
格局,大力发展屯堡文化旅游、航空文化体验游和乡村休闲体验
游,实施“旅游+”工程,培育天龙屯堡旅游产业集聚区、小河
湾-城区-天龙屯堡休闲游憩产业带、邢江河乡村休闲旅游带三大
产业集群。二是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重点培育天龙屯堡景区作
为全区旅游核心新引物,完善旅游市场要素配套,提高餐饮、住
宿、购物和娱乐的消费体验,推进小河湾-天龙屯堡风景廊道建
设。三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全面构建高品质、人性化的旅
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做响天龙
屯堡国际旅游品牌,培育乡村精品旅游品牌,打响“山里江南·远
古乡愁”全域旅游品牌。— 25 —
坚持“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
全社会参与、全区域管理”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一是全景式打
造。以市民和游客体验为核心,通过全域化产品布局、全域化环
境优化、全域化景观提升,来提高居民和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二是全季节体验。立足平坝农业、林业、工业、生态、气候、山
地和文化等资源,开发四季旅游产品,构建四季旅游、全季体验
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三是全产业发展。按照全要素配套、全产
业融合的思路,优化提升旅游传统六要素,加快培育旅游新兴业
态,重点推进旅游业与文化、农业、林业、工业、城镇、体育、
教育等融合发展,构建旅游全产业发展链。四是全社会参与。以
“开放、共建、共享”为理念,构建政府、企业、市民、游客共
同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五是全方位服务。推进道路交通、自驾
车服务、慢行绿道、集散咨询、标识导览、旅游厕所、环境卫生、
安全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主客共享、全过程的综合配
套服务。六是全区域管理。建立全域统筹发展的领导机制、综合
管理机构和旅游综合执法机制,构建覆盖全要素、全目的地的全
域统筹治理模式。
三、实施重点景区扩容提质计划
推动天龙屯堡、小河湾、塘约、黎阳航空小镇、飞虎山等重
点景区扩容提质和转型升级,提升景区品质,增加游客旅游体验
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天龙屯堡景区作为平
坝旅游发展龙头,围绕“1+X”的核心景区带动发展模式,推动— 26 —
景区设施设备更新换代、产品创新和项目升级,突出容量增加、
景点增加、业态丰富、功能提升、设施更新、环境整治、服务优
化、丰富生态和人文内涵等,优化游览线路和方式,扩展游览空
间,完善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推进“互联网+旅游”,强化
智慧景区建设,全面提升平坝区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省
内外知名景区品牌,形成客源市场规模效应。力争到 2025 年新
增国家 4A 级景区 2 家(塘约旅游景区已于 2021 年 11 月成功创
建),3A 级景区 3 家。
充分发挥平坝区区位交通便利、生态条件优越、气候环境舒
适、文化氛围浓郁的度假资源优势,以景区、城市休闲区、乡村
休闲区、旅游度假区为空间支撑,以休闲度假、森林康养、文化
体验、山地运动等为主要功能,培育打造麓湖康养小镇、澳林温
泉小镇、斯拉河温泉度假旅游区、凯城湖休闲度假区等一批旅游
度假项目,推进现有旅游产品旅游休闲度假功能、资源环境整合
功能、旅游产品培育功能和开发管理服务功能提升发展,构建以
满足市民日常休闲为基础,满足外来游客休闲需求的休闲度假旅
游产品体系。围绕 A 级景区转型升级,通过增强旅游度假功能、
丰富旅游度假产品、营造旅游度假氛围、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打
造旅游度假品牌等手段,推动澳林温泉小镇含温泉度假酒店在内
的二期项目及凯城湖休闲度假区开发,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
专栏 1:旅游景区扩容提质工程
1.4A 级景区创建计划:黎阳航空小镇景区、飞虎山遗址公园(昊— 27 —
四、培育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用全域化理念谋划景区建设和扩容提质,推进平坝区旅游产
业集群化发展,强化核心吸引物龙头带动作用,充分释放核心景
区流量外溢效应,丰富产业配套,完善产业体系,推动新兴产业
业态培育和产品的整体开发,做大旅游经济总量,实现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重点培育天龙屯堡旅游产业集聚区、小河湾-城区-
天龙屯堡休闲游憩产业带、邢江河乡村休闲旅游带 3 个辐射面广、
带动效应好、综合效益强的产业集聚区(带),引导旅游景区、
乡村旅游点、城市旅游功能区、城市旅游公共设施业态等文化旅
游产品集群化、全域化、休闲化、产业化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
业集聚区(带)建设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禹稻香农旅文化基地)。
2.3A 级景区创建计划:邢江河生态体育公园、龙黔威酒堡、大
坡林场森林康养基地、澳林温泉小镇等。
3.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计划:澳林温泉小镇(结合城区部分板
块打造)、凯城湖休闲度假区。
专栏 2: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带)培育工程
1.天龙屯堡旅游产业集聚区。实施天龙屯堡景区扩容提质工程,
以增加旅游吸引物数量、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丰富旅游消费业态、
优化旅游交通组织等为重点增加景区吸引力和接待规模,扩大景区
品牌影响力,释放核心景区流量外溢效应,带动周边区域文旅产业
发展,构建天龙屯堡旅游产业集聚区。围绕天龙屯堡景区开发布局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项目,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服— 28 —
五、升级旅游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文旅产品形式
“景区化”创新。围绕“贵阳省会城市后花园”的发展定位,
全面实施“+旅游”战略,着力推进景区化创新创建工程,让贵
阳贵安共享大花园。一是实施村落景区化工程,学习浙江省“千
村示范万村景区”的成功经验,依托贵州省美丽乡村建设,推进
务设施配套。以天龙屯堡为突破口,实现平坝旅游业更好融入“黄
龙屯格”旅游带。
2.小河湾-城区-天龙屯堡休闲游憩产业带:通过贵安大道、贵
黄公路联动小河湾、平坝城区、天龙屯堡及沿线其他景区、美丽乡
村等吸引物,构建“一廊多点”的产业集聚模式,承接往返于贵阳
-贵安-安顺的游客。以全线乡村自驾为主要旅游方式,打造以乡村
休闲、文化体验、体育运动和贵阳、安顺城郊休闲为主要产品的休
闲游憩旅游带。
3.邢江河乡村休闲旅游带:以邢江河为纽带,整合沿线高品质
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以邢江河生态体育公园、黔中龙
海第一斗牛城、贵州红枫赛鸽基地、滨江栈道、龙海村乡村旅游等
项目为抓手,规划打造健身运动中心、龙舟比赛基地、自行车体验
道、山地越野体验基地、水上娱乐体验基地、户外运动营地、垂钓
基地、亲子活动主题乐园、康养民宿等项目,重点发展生态观光、
乡村休闲、体育运动、农事参与、康体养生、文化体验等特色产品,
完善乡村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形成邢江河乡村度假旅游品牌,同时
作为平坝区乡村旅游的主轴线,串联带动邢江河沿线各个区域整体
发展。— 29 —
塘约村、小河湾村、天龙村景区化提升,林下村、邢江村、肖家
村、龙海村、打磨村、兴旺村、大屯村景区化打造,发展“美丽
经济”。二是实施道路景区化工程,进一步做好旅游道路绿化美
化工作,完善标识标牌,建设驿站、观景台、摄影点、旅游公厕
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绿道的休闲游憩和服务功能,打造联通各
核心旅游吸引物的旅游风景廊道。三是实施场馆景区化工程,鼓
励支持“六馆一中心”(剧场、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博物
馆、展览馆和群众文化中心)、农业生态园等景区化建设。四是
实施开发区景区化工程,平坝区高铁新城企业众多,通过景区化
建设,既可以开展工业旅游、研学旅游,又可以借此美化环境,
延长产业链,增加工业附加值。
网红经济创新。稳步发展网红经济,以美丽乡村资源为依托,
开发网红打卡景点。适度引进或投资网红项目,如针雕墙、彩虹
滑道、蹦床、娃娃机、摇摆桥、钻石隧道等,增加休闲性和体验
性,活跃旅游气氛。引进培育网红达人,重视丁真、李子柒等网
红现象,鼓励通过直播、短视频宣传家乡美、家乡好,持续引流。
(二)创新“旅游+”融合发展
发挥旅游业关联程度高、综合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坚持“旅
游+”发展理念,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和领域的融合,打造一批
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形成更多新的增
长点和增长极,拓展平坝旅游发展新空间。
旅游+文化。一是全力推进天龙屯堡景区扩容提质,打造平— 30 —
坝区旅游发展的龙头和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二是深挖
平坝区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以天龙屯堡为代表的屯堡文化、以黎
阳军工产业为代表的三线文化、以万亩大坝为代表的农耕文化、
以少数民族习俗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以回民美食为代表的饮
食文化以及“陈法”教育的内涵,推进全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唱响“山里江南·远古乡愁”文化旅游品牌。三是依托布依族、
苗族村寨,开发特色文化旅游村寨,打造一批特色演艺节目、民
族节庆活动,加大对民族手工艺品的开发,转化为特色旅游商品。
四是建立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机制,强化对文化、古城、古街、古
村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保护。推进平坝区屯
堡聚集区村落(白云村白云庄、车头村、高寨村、肖家村、平元
村元河组、大屯村、小屯村、打磨村虾儿井组、二官村、合旺村
岩上组、兴旺村双硐组、天龙村 12 个传统村落及塘约村、高田
村 2 个民族村寨)集中连片打造,申报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
护利用集聚区,以“乡村振兴塘约经验全国示范区,西线旅游康
养民俗贵州新天地”为主题发展思路,实现传统村落保护连片、
产业运营统筹连片、交通运行网络连片、旅游运营高效连片、生
态保护培育连片的集聚发展目标,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保
护。
旅游+农业。一是依托乡村资源和避暑气候优势,大力发展
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实施“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
品变商品”工程,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 31 —
设、优化全域乡村景观环境。二是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建设,创建
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休闲农业示范区,
加快发展旅游观光和特色休闲农业、星级农家乐建设,推进龙海、
邢江、小河湾等重点乡村旅游村寨建设,以全省高标准蔬菜示范
基地建设为抓手,高质量推进高田、天龙、塘约、飞虎山等观光
农业园区及信鸽养殖基地、黑牛产业园、牧草(紫花苜蓿)种植
基地建设,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深度融合,推进全产
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建设,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三是大力
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实施农产品的旅游商品化工程,开展农产
品销售。
旅游+工业。一是发挥平坝航空工业优势,以航空文化、军
工文化、“三线建设”文化展示为主题,提升开发黎阳航空小镇、
黎阳厂工业遗址,打造以航空科普、VR 体验为特色的航空体验
旅游产品。二是以平坝白酒品牌为依托,建设“贵州龙黔威酒堡”,
开展品鉴、展示、交流等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平坝酒文化旅游。
旅游+康养。一是依托平坝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
迎合我国康养市场的巨大需求,大力发展康养旅居产业,打造森
林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中医药康养、田园旅居康养等康
养产品体系。二是在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策划中,重视养生类项目
的开发与拓展,以养生保健文化为主题依托,将休闲养生、医疗
保健、美容理疗、温泉理疗、药膳理疗等与传统旅游产业相结合,
例如在酒店业、餐饮业以及度假型旅游景区内增加相关特色服务— 32 —
类型,培育一批专业性医疗康体服务从业人员。
旅游+体育。一是依托万亩大坝、天台山、飞虎山、邢江河、
斯拉河、羊昌河、槎白河、小河湾等山水资源,开展体育运动项
目,并积极承办各级各类体育运动赛事,扩大平坝区体育运动旅
游的影响力。二是大力发展山地户外露营、山地体育运动公园、
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等山地体育旅游产品业态。三是引进国家级体
育赛事和专业投资运营机构,集聚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户外
拓展、溯溪、户外露营等时尚体育运动项目。四是推进与各类体
育运动协会和体育院校合作,联合打造山地运动训练基地、体育
实践基地、赛事举办地等。
旅游+教育。一是重点推动屯堡文化、农耕文化、航空文化、
三线文化、白酒文化与研学旅游的融合发展,释放天龙古镇“第
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塘约村“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的品牌价值,打造省级研学旅游目
的地。充分发挥天龙屯堡、黎阳航空展览馆、黎阳厂工业遗址、
龙黔威酒堡及羊昌农业观光园、天龙高田蔬菜种植基地等农产品
种植基地的研学教育功能,探索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吸引
更多的青少年、专家学者和旅游者开展研学旅游活动。二是依托
塘约村、张恒滋故居和孙铭勋故居(平坝第一个地下党员、陶行
知弟子),打造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开展党员主题教育和红色教
育活动,以研学基地带动餐饮、住宿业发展。三是将研学旅行纳
入中小学生课程改革,鼓励学校每年举行春、秋两次研学旅行。— 33 —
旅游+城镇化。全面推进旅游与城市建设、城镇化发展、美
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着力建设“高铁新城”,
建设一批山体公园、群众文化艺术中心、长龙潭生态植物园、杨
柳湾湿地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黎阳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实
现产城景融合发展。加快城镇旅游交通网络、通讯网络、停车场、
游客中心、星级酒店、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点景区、
旅行社、酒店等涉旅场所 WIFI、视频监控全覆盖,引导重点景
区安装新能源充电桩,进行 5G 场景应用。
六、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一)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创建
立足平坝紧临贵阳、贵安和安顺的区位优势,彰显平坝乡村
旅游个性,重点抓好乡村旅游产品的规模增长和提挡升级,形成
乡村休闲、乡村观光、乡村美食、乡村民俗、农事体验、康体养
生等多样化乡村旅游产品,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开发,
加强体验性活动融入,重点培育小河湾村、龙海村、邢江村、林
下村、肖家村、天龙村为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寨,创建贵州
省甲级旅游村寨 1 家,精品级乡村旅游客栈 2 家,五星级乡村旅
游经营户(农家乐)3 家。
(二)推进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建设
依托平坝区优越的交通条件、旅游区位和生态环境,丰富的
乡村旅游资源,多样化的乡村文化,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抢抓
乡村振兴和同城化的发展机遇,增强平坝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 34 —
知名度,以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将平坝区打造成为黔中
独具特色的城郊型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一是建设乡村振兴旅游
示范带。重点推进天龙镇-乐平镇“高田—兴旺—合旺—大屯—
小屯—塘约”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带建设,构建“休闲农业+新型
城镇+现代农村”的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模式,助力平坝“全省乡
村振兴引领示范区”的打造。以“高田—兴旺—合旺—大屯—小
屯—塘约”观光大道为主轴,对大道沿线产业园区、村寨全方位
提升景观质量(包括农业景观、村容村貌、道路景观),建设十
里风景道,依托风景道串联沿线的乡村和菜园,培育一批农庄接
待户和田园营地,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建设贵州首家国家农业
公园。二是推进重点乡镇旅游开发建设,将齐伯镇建设成为服务
斯拉河的旅游小镇,挖掘“旗伯”历史故事,高举时代大旗,以
避暑康养、休闲农业、文化娱乐为主题,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三
是打造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在塘约村、小河湾村、天龙村等传
统依托旅游业发展的村寨的基础上,立足于平坝区委、区政府
“1353”的乡村振兴规划发展思路,按照“守住乡景、系住乡情、
留住乡愁”的理念,通过注入乡村旅游的元素,推进 1 个省级特
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大屯村)、5 个市级特色田
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高田村、兴旺村、合旺村、塘约
村、小河湾村)及其他具有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村寨创建乡村振
兴旅游示范村。— 35 —
专栏 3: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建设工程
1.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带建设名单:天龙镇-乐平镇“高田—兴旺
—合旺—大屯—小屯—塘约”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带。
2.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建设名单:大屯村、高田村、兴旺村、
合旺村、塘约村、小河湾村等。
(三)推进乡村旅游业态创新
不断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打造高质量乡村旅游的供给,
着力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拓乡村文旅游融合发展空间。实施
乡村“文旅+”“+文旅”战略,打造一批既有乡土味又有文化味、
休闲味的乡村旅游文化产品,丰富乡村文旅业态。提升创意策划
水平,开发农村乡村休闲体验、乡村体育、自驾露营、乡村美食、
乡村健康养生、乡村度假、乡村研学等乡村文旅特色业态。鼓励
乡村文创设计,扶持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商品研发、生产、销
售的企业,建成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乡村创客基地和文创基地。
专栏 4:重要乡村旅游点旅游业态创新工程
1.塘约村:充分发挥塘约村已经形成的较高市场知名度和塘约
精神的市场感召力,打好“党性教育+乡村旅游”的组合拳,借助
村集体和村民的合力,探索景区市场化运营的开发和管理模式,通
过村集体投资、招商引资或带动村民参与旅游经营的方式,不断丰
富景区旅游产品体系,升级旅游业态,构建集党性教育、乡村休闲、
避暑度假、森林康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产品体系。
2.小河湾:充分发挥小河湾近邻贵阳的良好区位优势,加强景
区运营管理和业态植入,处理好景区发展与社区居民的利益机制的
关系,重视社区建设,提升民居主人翁意识。鼓励利用乡村闲置民— 36 —
房,发展民宿经济,培育小河湾民宿发展集群。挖掘乡村农耕文化,
利用村寨历史遗存开展农耕文化体验游、摄影写生游、传统文化体
验游等活动。利用乡村名特优产品和传统工艺技术,开发旅游商品
和伴手礼,建设作坊工坊,打造乡村创客基地。
(四)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结合乡村振兴建设,大力发展的乡村旅游。挖掘乡村饮食、
农耕、少数民族文化等,积极发展集休闲、采摘、养生、 田园
风光、田园采摘等生态循环型特色乡村文化旅游,打造环境优美、
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建立现代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依托邢江河流域旅游带良好
的生态环境,结合高标准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羊昌河农业生态
观光基地。结合邢江河旅游产业带、斯拉河景区、 天龙屯堡景
区周边着力打造精品水果,做到春赏花、秋采果。新建邢江河现
代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结合畜牧、优质米、蔬菜、精品水果、
茶叶、中药材等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农旅一体化,建设稻田创意
园、开心菜园、精品水果体验采摘园示范点,建立花海、茶海、
中药等观赏与健康养生等农旅一体化示范点,完善集观赏、品尝、
采摘、体验、休闲、健身、消费为一体的综合功能,把农业文化
贯穿于产业开发、休闲农业各个环节。
打造休闲观光体验项目。依托小河湾、飞虎山、塘约、邢江
河、四道坝等现有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新打造集观光、餐饮、娱
乐、住宿等一体化的园区,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7 —
(五)推进乡村民宿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一是结合平坝区现有产业发展条件、旅
游产品布局、乡土人文、乡村风貌等特点,盘活整合闲置农房、
土地资源,鼓励利用废弃的村寨房屋,通过环境改造、主体引入、
业态植入、示范带动,重点围绕天龙屯堡旅游产业集聚区、小河
湾-城区-天龙屯堡休闲游憩产业带及邢江河乡村休闲旅游带,合
理布局民宿项目,重点打造塘约半山民宿、海巴塘特色民宿、邢
江河布依族民宿、小河湾特色民宿、飞虎山特色民宿、信鸽文化
产业园“乡愁”民宿等,同时规划建设斯拉河民宿度假旅游带,
鼓励当地村民就地创业,利用自有民宅开设渔家乐、渔家民宿等
业态,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民宿产业发展
格局。二是鼓励村集体利用农村资源、资产、资金,自主开发或
者合作入股开发民宿项目。三是拓展民宿业发展新空间,以民宿
为核心,用景区化理念提升周边环境品质,推动民宿发展与乡村
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盘活农村闲置房
有机融合。四是凸显民宿地域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本土文化
融入民宿开发与建设,打造“一村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
景”的乡村特色民宿产品,提高民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六)搭建农产品展销旅游窗口
依托夏云、天龙高速公路服务区及主要游客集散点等设立农
副土特产品销售专区,依托天龙屯堡、小河湾、塘约等本地核心
景区景点,以旅游景区大集市、小货摊植入为重点,实施乡村旅— 38 —
游后备箱提升工程,重点推广“平坝大米”“平坝灰鹅”“牛干
巴”等土特产品,扩大本地名优土特产品的品牌价值,带动生产
与销售。
七、发展康养产业壮大旅居经济
聚焦平坝森林、乡村、河流、田园、中医药等自然资源,坚
持康养与文化、旅游、体育、生态等融合,重点突出森林康养、
温泉康养、运动康养、中医药康养、田园旅居康养等康养业态,
推进以休闲养生、医养结合、多元养老、健康体育运动等为代表
的康养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依托凤凰林场、
大坡林场等丰富森林资源和良好的近郊生态环境,面向老年人、
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大力发展乐平→塘约→大
尧林场→海巴塘林场→大坡林场→斯拉河→齐伯收费站的林下
经济产业示范带及中医药康养产业示范带,打造大坡林场国家级
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依托森林公园,建立黔中新区国际康养城,
以大健康旅游产业为主导发展方向,建设康养城旅游管理项目及
关联产业,涵盖中医养生、温泉世界、山地拓展、儿童乐园、户
外教育等功能,将健康、旅游、产业、休闲等产业进行融合,把
该区打造为贵州省康养旅游示范区。二是大力发展温泉康养。加
大对已探明的地热温泉的开发使用力度,推进“澳林温泉小镇”
项目提升建设,并推动齐伯天然温泉资源开发,打造贵州独特的
荒野温泉度假产品。三是大力发展运动康养。以“滨水康养+水
上运动+山地体育”为主题,积极培育“塘约→凤凰林场→大尧— 39 —
林场→大坡林场→石朱桥一带”长约 25 公里的低碳旅游线路,
开展徒步及山地自行车骑行等活动。打造邢江河生态体育园,建
设邢江河、羊昌河流域生态步道长廊,积极发展徒步穿越、自驾
越野、山地骑行等户外休闲体育旅游活动。四是大力发展中医药
康养。(1)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打造一批中药材规模化基地,
发展一批中药材衍生产业,大力推动药食两用中药材产业化生产,
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
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2)是依托丰富的药材和地方饮食文化,
开发药膳药宴、生态餐饮、功能性食疗等旅游产品;(3)围绕
医、养、健、管、游、食的服务业领域,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
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等服务体系,做大做特做优健康养老、
休闲养生、康体运动等重点业态,积极发展健康产品研发和第三
方健康服务,推动大健康产业体系构建,推动大健康与大旅游融
合发展。五是大力发展田园旅居康养。依托平坝优良生态环境,
打造以养生养老为核心功能、以田园生态为特色的养生养老示范
基地。
八、发展城市旅游撬动夜间经济
丰富城市旅游功能区业态。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
标准,打造主客共享的旅游主题功能区、休闲游憩区、特色文化
街区等城市旅游功能区,丰富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
城市公园等城市业态,发展城市旅游,构建城市旅游消费集聚区
至关重要,是平坝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构成单元。
十四五”— 40 —
期间,一是升级改造以澳林温泉小镇水街、温泉美食街(山里江
南温泉小镇)等为核心的城市旅游功能区,引进都市时尚休闲业
态,丰富旅游业态类型,提升商业品质,升级改造景观环境。二
是依托“六馆一中心”、杨柳湾湿地公园、长龙潭植物园、高坡
烟山地公园等场所,配套主客共享的旅游设施,培育城市型休闲
旅游业态。
打造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一是建设提升夜间消费载体,依
托澳林温泉小镇水街、温泉美食街(山里江南温泉小镇)、平坝
城区小吃一条街、天龙镇、城市公园等现有特色街区、广场和城
市公园,合理布局居民夜间消费休闲场所,培育贵州省夜间文旅
消费集聚区。二是积极培育夜游、夜娱、夜宴、夜宿、夜购、夜
练等“夜生活”体系,提高夜间旅游消费供给能力和质量,培育
夜间旅游消费新热点。推动城区夜间场景提升打造,鼓励图书馆、
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剧场、杨柳湾湿地公园、长龙潭植物
园、高坡烟山地公园等有条件的景区、公园、城市旅游公共设施
在夜间开放,形成“夜游”产品。打造屯堡地戏、少数民族歌舞
曲目、非遗展演室内演出等夜游演艺项目,提升酒吧、KTV、休
闲会所、娱乐中心、影剧院等娱乐设施服务质量,构建“夜娱”
产品。以回民美食为基础,打造平坝夜间特色餐饮品牌,丰富“夜
宴”产品。打造精品酒店、主题文化酒店、民宿客栈等为内核的
平坝特色住宿系统,丰富游客夜间住宿体验,壮大“夜宿”产品。
鼓励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超市、便利店实现旅游商品的— 41 —
本土化、特色化,扩大夜间商品消费,培育“夜购”产品。完善
运动休闲设施,依托城市公园、景观绿道开发夜跑路线,引导市
民参与夜间体育健身,创新“夜练”产品。
九、优化提升旅游产业要素体系
(一)旅游住宿
一是培育一批星级饭店,推动平坝城区星级饭店创建工程,
提升酒店软硬件设施,增加中高档价位酒店供给。力争到 2025
年新增四星级(标准)饭店 1 家。二是围绕休闲度假市场需求,
依托区域优质山地旅游环境,引进 1-2 家高端精品度假酒店。支
持和引导文旅综合体、房开项目等配套建设高端精品酒店。三是
推进旅游住宿与文化创意的结合,挖掘屯堡文化、航空文化、三
线文化、白酒文化等,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文化浓郁、管理精致
的文化主题酒店,丰富住宿设施的文化性和体验性。四是推进精
品民宿、客栈建设,围绕天龙屯堡旅游产业集聚区、小河湾-城
区-天龙屯堡休闲游憩产业带及邢江河乡村休闲旅游带布局打造
一批特色精品民宿,助力安顺建设全省民宿产业示范区。五是围
绕重庆、四川避暑客源市场,引导各镇(街)大力发展乡村避暑
旅游,鼓励并支持当地居民打造乡村旅馆等住宿业态。六是与交
通组织结合,加快培育自驾车房车营地、帐篷营地等非标住宿业
态。
(二)旅游餐饮
一是塑造平坝特色餐饮品牌,培育平坝特色餐饮文化,隆重— 42 —
举办屯堡人家过大年、乡村旅游美食节等重大美食节庆,实现餐
饮设施及服务主题化、精品化、特色化,支持和引导屯堡餐饮、
回民美食、传统小吃等做大做强,开发屯堡军帐宴等特色餐饮,
推进美食旅游发展壮大。二是提升平坝小吃一条街等餐饮场所餐
饮服务管理,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餐饮街的食品安全监管,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餐饮街商铺饭店的持证经营、卫生情况、食材
管理等方面进行抽查。
(三)旅游购物
构建富有文化创意、特色各异、吸引力强、功能互补、优化
组合的旅游商品开发体系。一是指导和扶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
商户实施项目技改和设施、厂房改扩建,鼓励东方蜡染厂、杨平
食品厂、万佳食品厂、贵州龙黔威酒堡、花柱金丝皇菊等企业开
发易携带、质量优的旅游商品。二是大力推进平坝旅游文创纪念
品、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特色食品、中草药保健品、白酒、农产
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积极指导和
协调重彩真丝蜡染、昊禹大米、高山云雾茶、屯堡银饰、屯堡木
雕、地戏面具、苗族蜡染、平坝牛肉等 100 余种特色旅游商品入
驻各大电商平台。三是创立平坝特色旅游商品品牌,依托旅游景
区、交通干道,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建设精品旅游购物中心、特
产超市和旅游购物街区,打造“蜡缬丝韵”重彩真丝蜡染体验馆、
锦绣传习馆等特色旅游商品体验店,大力发展购物旅游。四是大
力实施旅游商品“后备箱工程”,推进全区乡村集市建设,“大— 43 —
集市、小货摊”植入到天龙屯堡、小河湾、塘约等重点旅游景区,
开展当地农副土特产品展销。
(四)旅游娱乐
以服务游客为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打造文
化、休闲、运动、体验式的娱乐产品体系。结合城镇化建设和景
区提升改造,打造平坝城区、天龙景区、小河湾特色夜景观,建
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长龙潭植物园、杨柳湾湿
地公园等公共文化休闲场所,丰富 KTV、酒吧、俱乐部、休闲会
所、娱乐中心、影剧院等现代娱乐设施,打造夜间娱乐集聚区。
常态化举办“演武堂”地戏演出、小河湾篝火晚会等节庆活动。
支持和引导本土文艺人才开展创作,依托地方传统节庆活动,大
力发掘屯堡地戏、少数民族歌舞曲目、非遗展演等文化娱乐活动。
十、构建快旅慢游旅游交通网络
(一)加快对接外部交通网络
积极对接安顺市交通体系,依托沪昆、安紫、花安、织普、
紫望、都香高速,安顺市初步形成了纵横交错“一环、一纵、四
横”的高速公路通行廊道以及高速铁路、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
通过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实现了平坝与安顺、贵阳及长三角、
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客源城市的无缝连接,有助于延长游
客停留时间,增加区域内的旅游消费。
(二)便利畅通内部交通网络
依托平坝区“十四五”道路交通规划,加快构建区域综合交— 44 —
通网络,深入实施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建设试点,推进贵阳至昆
明国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改造(贵阳至安顺段)扩容改造。
推进普通国道和农村公路改造,全区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大动
脉,普通国道为副动脉,以省道公路为骨干,以县道为脉络,“四
好农村”公路为中心的旅游交通网络。以贵安大道、贵黄公路、
S102 为基础,建设小河湾-天龙屯堡旅游风景廊道。推动环平坝
旅游公路及平坝南线旅游慢行系统建设(白云邢江河---羊昌龙
海---夏云小河湾、小山村---红枫湖)。加快城区、重要景区、
重要乡村旅游点之间的公路建设和路面改造,实现游客从平坝城
区向各乡镇的辐射与联通。
专栏 5:平坝区内部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工程
1. X435 引子渡水电站至挂多公路,拟建技术等级为二级,里
程 44.5 公里。
2. X435 塘约至桃花公路,拟建技术等级为二级,里程 16.5 公
里。
3.S105 天台山至云漫湖(贵安)公路,拟建技术等级为二级,里
程 21.5 公里。
4.X414 天台山至小河湾公路,拟建技术等级为二级,里程 37 公
里。
5.塘约→大尧林场→海巴塘→国有林场→斯拉河的林区道路建
设,里程 13.5 公里。
6.环平坝旅游公路,乐平-刘家寨-芦车坝-天龙(天台)-花柱-
沿河-林下-小河-上龙潭-蒙古-高寨-羊昌-中寨-毛口-桥上-夏云
工业园区-黄龙-麦翁-石珠田-大屋基-沙闹-罗院-邬家山-江龙寨-— 45 —
黄石头-三棵树-跑马-齐伯-旧院-鱼塘-苗寨-木威-来路-野毛-桃
花-谷芒-大尧-飘香田-当寨-凤凰-乐平,拟建技术等级为二级,里
程 113.8 公里。
7.平坝南线旅游慢行系统建设(白云邢江河---羊昌龙海---夏
云小河湾、小山村---红枫湖)。
8.引子渡-光明-桃花湖观景道路建设,全长 16 公里。
9.野毛至云盘乡村旅游公路,改扩建齐伯镇野毛、关口、下坝
道路长 20km 、宽 7.5m。
10.鸭陇坝至燕子岩乡村旅游公路,全长 18.385 公里。
11.斯拉河环湖路。
(三)健全旅游交通换乘体系
结合平坝区旅游交通枢纽,推进旅游集散中心的提升改造,
打造为平坝旅游迎客厅和集散换乘窗口。系统建设全域公共站点
和旅游专线巴士,建设县城至天龙屯堡、小河湾等重点景区的旅
游专线巴士,实现县城到主要景区的“无缝对接”,实现景区之
间、景区与主干公路之间“零换乘”。顺应自驾游、自助游发展
趋势,扩大共享汽车投放量,增加停车位、充电桩数量,切实解
决租车难、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加快自驾车服务体系建设,
在主要的交通换乘点建设自驾车服务驿站,拓展高速公路服务区
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做好高等级公路、主要交通要道、通景旅
游道路和自驾游线路旅游交通标志标识,构建快速换乘、出行便
捷、通达顺畅的旅游交通换乘体系。— 46 —
十一、完善 5G 共享旅游公共服务
(一)旅游集散系统建设工程
构建全域旅游集散系统。围绕将平坝打造成为“贵州西线旅
游的游客集散地”的目标,加快建设以旅游接驳,旅游换乘、信
息咨询、餐饮购物、旅游投诉管理等为主要功能的旅游集散中心,
构建覆盖全区“1+3+N”的平坝全域旅游三级集散体系。“1”:
结合平坝南高铁站,建设辐射全区的一级旅游集散中心,为游客
提供问询预定、交通集散、自驾停车、中转换乘、汽车租赁、医
疗救助、一站式旅游产品销售与服务等。“3”:即三个二级旅
游集散中心,主要结合平坝南客运站、沪昆高速公路平坝收费站
游客服务中心、天龙屯堡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三大旅游集散次
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交通集散等服务。“N”:即 N 个游
客服务中心,主要为小河湾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塘约旅游景区游
客服务中心、黎阳航空小镇游客服务中心、齐伯镇旅游服务中心
和羊昌乡旅游服务中心等覆盖全区各景区(点)及主要乡镇的游
客服务中心。
打造智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手
机为主要交互终端,通过智慧化设施安装、虚拟旅游设施布局、
全区大数据中心(新建)接入等方式,将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成为
多信息接收、自媒体传播、虚拟化体验、大交通对接、大数据采
集处理等为一体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的地方旅游智慧中心。
(二)5G 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工程— 47 —
优先开展 5G 在全区文旅产业中的应用,推进文旅部门数据
整合,加强数据共享、功能完善,系统推进智慧旅游管理、智慧
旅游服务、智慧旅游体验和智慧旅游营销。
完善 5G 智慧旅游管理,新建平坝区旅游大数据中心,整合
全区交通、住建、工商、国土、人社等涉旅部门的数据资源,推
进景区、交通、客群等涉旅数据的接入。运 5G 前置化场景捕捉
技能,建立容量管理、应急管理、安防管理、电子票务、视频监
控等系统,实现统计、监控、调控等管理功能,助力企业数据共
享和智慧营销。
加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在借助云上贵州、一码游贵州
等 APP 平台的基础上,建成“云游平坝”APP 智慧旅游移动系统,
可实现“一部手机游平坝”,有力推进平坝旅游服务、旅游管理、
旅游营销、旅游体验向智能化、智慧化迈进。
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快平坝旅游集散中心、高铁站、客运站、
景区、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点等重点涉旅场所的免费 wifi 全覆
盖,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优化 5G 智慧旅游服务,提升打造以“一部手机游平坝”APP
为核心的对外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云游平坝”APP 智慧旅游移
动系统建设,及时准确发布旅游信息,植入全轨迹、全媒体的
5G+社交分享功能,提供交互式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整合平坝所
有涉旅企业,陆续将旅游产品排版上线。建立平坝旅游 VR 宣传
片,强化智慧旅游宣传;建立线下 5G+AI 旅游服务、AR 辅助讲— 48 —
解、AI 游记助手等旅游服务体系。增加 5G 智慧旅游体验,打造
5G 旅游产业全覆盖,加强旅游公共服务智慧化体验;加强旅游
业态智慧化体验,以酒店、饭店、景区、旅行社、乡村为主体,
推广景区刷脸入园、酒店 30 秒入住等覆盖范围,增设 AR 交通导
览、AR 互动云端支付等体验功能;鼓励将 5G+全景直播、5G+AR
慧眼等沉浸式体验功能应用到旅游项目中。
(三)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持续分类推进“厕所革命”,做到质量合格、深入城乡、全
域覆盖。按照高品质旅游厕所的建设要求,对城乡和景区景点的
公共厕所实施升级改造;对城市的主要街区、商业集中区、通往
景区的干线道路上旅游厕所进行提档升级,建设足够的适应发展
需求的旅游厕所。推进智慧公厕建设,引入信息通讯、互联网、
物联网、智能控制、传感传导等技术,实现厕位引导、客流统计、
环境监测、水电控制、智能联动、刷脸取纸、紧急求助、反馈评
价等功能。
(四)丰富旅游惠民公共服务体系
创新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建设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旅游公共
服务平台,提升平台服务效能,实现可持续运营与发展。拓宽旅
游公共服务信息采集渠道,有效整合旅游、公安、交通、气象等
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及时发布旅游景区实时游客量、道路出行、
气象预警等信息,引导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推进旅游厕所数字化
建设,实现信息查询、路线导航、意见反馈等功能。— 49 —
推进文化旅游惠民活动。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植入旅游
要素,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文化旅游内涵;在游客聚集区引入文
化服务设施,积极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工作进景区,组
织实施文化旅游服务惠民活动。
十二、培育市场主体激发旅游活力
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及《中
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
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大力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
行动,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联动,不断拓展旅游市场主
体范畴。
(一)推进国有旅游景区和涉旅国有企业改革
按照政企分开、事企剥离、企业化运营的模式,大力推进天
龙屯堡、黎阳航空小镇、塘约等国有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
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建立权责分明、运转高效的景区管理
体制,加快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
经营管理水平,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推动贵州旅游投资控
股集团吸引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提升专业
化、市场化运营水平,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国有平台公
司实体化转型,剥离政府融资功能,聚焦旅游主责主业,提升经
营业绩。到 2025 年,基本完成 A 级以上国有旅游景区和涉旅国
有企业改革。— 50 —
(二)引进旅游战略投资企业
坚持扩大开放,优化旅游投融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创新旅游投融资手段,广泛吸引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到平坝
投资旅游项目,实现旅游资源与品牌、资本全面嫁接,推进小河
湾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国有投资主体与战略投资商的高效合作,提
升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水平。
(三)引入旅游专业运营商
围绕旅游景区、城市旅游功能区、度假酒店、精品民宿等旅
游业态,引入国内知名的旅游专业运营商,提升旅游业态开发的
专业性、影响力,示范带动平坝全域旅游商业服务的品质提升。
(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以资本为纽带,鼓励平坝旅游企业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
兼并重组,促进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支持龙头企
业拓展业务、股权融资,培育形成 1-2 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
旅游企业,全面实施旅游经营主体培育专项行动,开展旅游企业
“四转一上”(即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企上网)
工程。
(五)扶持旅游小微企业
打造中小微旅游企业孵化平台,培育互联网新业态文旅企业、
扶持“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新”的旅游游览、旅游住
宿、旅游餐饮、旅游出行、旅游商品(装备)及购物、旅游娱乐、
旅游综合服务等旅游企业;鼓励建设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吸引文— 51 —
旅、艺术领域知名人士建立工作室,促进旅游文旅创意产业发展;
开展旅游“双创”行动,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创办
文旅小微企业,推动市民下乡、能人回乡创办文旅企业。
(六)培育村级旅游企业
推进美丽乡村兴办以资源经营为主的村级旅游服务公司,实
现资源到资产、资本的价值转换,壮大集体经济,推行“公司+
集体+农户”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鼓励通过股份合作制、合作社
等模式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等业态。
(七)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发展
建立健全多元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更好分享旅游发展红
利,提高村民参与性和获得感。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的途径,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利用资金、技术、土地、
林地、房屋以及农村集体资产等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旅游企业
等获得收益,鼓励企业实行保底分红。支持当地村民和回乡人员
创业,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和服务。鼓励乡村旅游企业优先吸纳当
地村民就业。
十三、创新旅游营销扩大市场影响
(一)整合推广旅游品牌营销
在媒体平台上进行品牌推广,通过上广告牌、上报纸、上杂
志、上电视、上网络等多种媒介的整合营销形成合力,凸显平坝
区特色,传递平坝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扩大平坝区的影响力。
户外营销。邀请专业广告公司设计各类平面广告,如大型平— 52 —
面广告、车身广告、公交站海报、公众报栏标语、街头灯箱等,
近期加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安顺黄果树机场、贵阳北站、贵
阳东站、安顺西站、平坝南站及各大汽车站、公交车站,以及贵
阳城市商业中心、公交站台及车身等地的广告投放。在中期和远
期,着重在成渝、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的公交体系、轨道交
通体系以及公路两侧进行广告宣传,注重车载电视等媒体的有效
利用。纸质大众媒体营销。
电视营销。重点考虑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及贵州卫视等重
点客源市场核心电视媒体,投放旅游公益广告,联合举办有影响
力的旅游推广活动。与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科教频道‚中
国地理栏目‛、旅游卫视《有多远走多远》等栏目合作,对平坝
进行专题拍摄,并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
网络营销。利用主流媒体网站(百度、搜狗等)、行业媒体
网站、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全面建立平坝旅游的网络品牌宣
传平台体系,借助网络大 V、知名博主、流量网红等影响力大力
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提升平坝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落实旅游
营销投放平台,以新浪、搜狐、凤凰、腾讯、携程、去哪儿等移
动互联网和网络营销为主。除了在主流媒体进行旅游形象宣传,
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并充分利用影视、互联网等宣传媒体,
提高旅游宣传覆盖面,增强宣传实效。
(二)加强客源地营销
一是与主要客源地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主推到平坝旅游产— 53 —
品。配套制定旅行社、自驾协会等来平坝的优惠政策;二是积极
落实省、市旅游优惠政策和青岛市职工赴安顺市疗养政策,针对
贵阳等客源市场进行点对点精准营销,制定专门营销方案和推广
措施;三是积极融入“港澳—深圳—广州—桂林—贵阳—昆明—
曼谷”世界级观光旅游线路,加强与贵阳、遵义等省内重要城市
合作交流,与昆明、重庆、成都等周边重要客源城市建立互惠互
利营销合作机制,在客源互送、产品推广、线路联动、品牌共建
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三)促进品牌营销
充分挖掘屯堡文化内涵,建立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形
象,形成统一的平坝旅游形象体系和富有层次的形象推广体系。
结合城市形象宣传、文化交流、经贸交流、旅游营销活动等工作,
全方位加大平坝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平坝旅游品牌的知名
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到平坝旅游。
(四)开展节庆营销
结合传统节日、行业纪念日、景区节庆等时间节点,策划贯
穿全年的旅游营销活动,不断制造旅游“热点”、“爆点”,把
本地特色和传统文化有效转化为旅游休闲资源和文创产品,让冲
着“流量”来的游客最终变成“留量”。重点办好屯堡人家过大
年、平坝美食节、屯堡文化汇、黔中端午诗会等节庆活动。整合
各地小节庆活动,形成具有品牌效应和带动性大的节庆,壮大旅
游节庆影响力。— 54 —
(五)加强大数据营销
以搜索引擎、微博微信、在线旅行商、移动终端等为抓手,
深化新媒体营销。以大数据为手段,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技术,
启用优势平台资源及媒体矩阵,建立和完善以网站、微博、微信、
APP 为主的网络营销平台,形成覆盖全区各级旅游部门及旅游企
业的网络营销体系,加强网络宣传。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
升级“云游平坝”APP 智慧旅游移动系统,实现“一部手机游平
坝”,推进平坝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向智
能化、智慧化迈进。
十四、提升旅游市场现代治理水平
(一)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按照“互联网+
监管”系统平台旅游市场监管事项清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健全第三方“体检式”暗访评估、交叉执法检查等综合监管手段,
依法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长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执法队伍能力,规范旅游市场执法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以依法行政为基础,以失信惩戒为重
点,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和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做好“红、黑名单”
管理工作,扎实推进诚信旅游市场建设。
(二)创新行业监管方式
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区级部门
之间协作和贯通,推进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与创新应用。加强 A— 55 —
级景区客流实时监测,推广 A 级景区“分时预约限流错峰”服务
机制。统筹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管理,建立公正高效的投诉、处
理机制。推动旅游住宿业向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三)推广文明旅游行为
积极推动行业企业、景区景点将文明旅游要求落地落实。引
导游客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
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尊重旅游目的地风俗习惯,
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文明游览,树立文明风尚,建立文明旅游
红黑名单制度。在全区 4A 级以上景区建立旅游志愿者队伍和文
明旅游监督岗,营造文明旅游的浓厚氛围。
(四)提升旅游安全水平
针对各种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广播、互联
网、微信、手机短信等多信息预警发布渠道,监督旅游企业建立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对特种旅游设施设备、旅游节庆
活动等实施安全监管;建立与本地 110、120、119 等合作的救援
体系,旅游企业建立专门救援队伍,与其他专业救援队伍或商业
机构开展救援合作,提供全面覆盖且有效理赔的旅游保险产品。
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节庆活动、导游讲解
等各类活动内容的审核把关。强化旅游、公安、应急管理、交通
运输、市场监督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旅游安全联动综合治理
机制。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旅游风险预警系统。制定和完善旅游安
全应急预案和救援制度,建立旅游突发事件预警和应对机制。对— 56 —
旅游安全实行综合治理,重点实施火灾隐患、旅游包车、高风险
旅游项目、文旅场所客流超载等专项整治计划,加强新业态项目
安全监管。督促旅游经营者强化对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从业
人员开展经常性应急救助技能培训,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安
全检验、监测和评估,压实旅游企业的主体责任。完善旅游保险
产品,提高保险保障额度,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提升保险理赔服
务水平。
(五)推进依法治旅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严厉打击发布虚假广告
或不实旅游产品信息等非法旅游经营行为,严厉惩处诱导购物等
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57 —
第五章 保障体系
一、强化统筹协调
健全统筹协调机制。理顺文体广电旅游局、旅游发展中心、
平台公司体制职能,建立健全统一高效、权责明确、整体联动的
统筹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和联
席会议职能,逐步提升旅游行业管理、综合协调、产业促进的主
导地位,强化协调旅游、财政、建设、国土、农业、林业、水利、
文化、体育、环保等部门的职能。
建立督查和考核机制。强化规划督查管理。加强规划实施项
目的动态管理和跟踪分析,对重要目标任务实时跟踪反馈;各部
门乡镇要落实专人负责信息统计报送工作,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
建立考核机制。开展规划年度跟踪监测制度,推进中期评估和末
期全面评估。把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与政府目
标管理挂钩。重点优化各乡镇的差异考核,适当提高旅游发达乡
镇旅游指标的分值和比重。
完善旅游市场运作机制。强化旅游资源配置改革,推进景区
经营权改革,打造国资委授权、市场化运作的旅游开发、运营、
投融资平台,通过市场主体的整合、共同品牌的培育、资本整体
运营推动旅游市场机制创新;由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牵头,统一
制定营销推广计划,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推介服务。
二、强化政策保障
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尽快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 58 —
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等旅游产业发展、奖励、考
核等相关政策文件,为平坝区旅游产业化发展及规划落地实施提
供有力保障。深入开展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加大已有政策执行
力度,确保政策实施效果。制定针对贵阳(贵安)、安顺等主要
客源市场及避暑游客的营销政策。
三、强化要素保障
强化旅游用地要素保障。一是加强旅游用地保障,将重点建
设的旅游项目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做好旅游发展规划中重点
区域、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和规划空间的保障。二是健全旅游用
地政策,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旅游;支
持农村三荒地旅游项目的开发;利用点状供地等政策,创新土地
开发利用形式。利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
在现有土地条件下实现土地的多样化利用;按照土地用途,整合
土地划拨方式供应与招标拍卖方式供应;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
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旅游项目建设用地。
强化多元资金要素支撑。一是设立专项资金,设立旅游产业
发展专项资金,根据财政状况逐年增加;整合各部门资金,统筹
管理使用,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二是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
PPP 模式、BOT 模式,政府与相关企业在旅游、市政工程、交通
等方面开展合作,争取财政支持;对有公众吸引力的各类项目,
发起网络众筹,给予支持人一定的现金回报与体验优惠方式筹集
资金。三是争取政策性补贴,积极向省市以及文旅部等上级单位— 59 —
申请政策资金扶持,争取生态补偿,对生态康养等休闲旅游项目
加大扶持力度;积极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重点支持休闲度假
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和新业态项目建设。
强化旅游招商服务保障。一是成立旅游招商小组,由区政府
分管领导任组长,制定旅游招商工作的全年计划、激励政策、考
核任务,召开旅游招商项目推进工作协调会,统筹、协调、推进
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二是编制旅游招商手册,强化项目前期包装
策划,健全投资引导目录,精准招商,积极组织招商团队参加各
级旅游推介会,主动与有实力、有品牌、有理念的大集团、大企
业对接洽谈;加强客商联系、建立客商库,优先强化本地资本;
成立旅游项目招商评估机制,制定产业导向目录,强化旅游主管
部门把关,保证旅游资源的最高效利用。三是完善政策及配套保
障,以招商引资和规划项目的动态跟踪管理为重点,明确每个项
目的责任单位、投资建设、政策扶持等情况,实时跟进招商项目,
做好招商项目的落地运营与招商企业的长期配套服务。
强化旅游人才要素保障。一是建立平坝人才智库,以学界专
家与业界精英为主体,为平坝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智力支撑。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本地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借助贵
州民用航空职业学院、中国航空工业贵阳高级技工学校黎阳分校、
平坝区中等职业学校等本土院校开展本地旅游人才培养,建立常
态化的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和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招、引、育等
多种途径来实现人才储备与更新。三是优化人才管理机制,建立— 60 —
健全旅游人才资源统计体系和旅游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旅游
企业在平坝落地。建设乡村旅游创业创客基地,设立人才生活津
贴等政策,引进一批乡村旅游创客人才。
四、强化保护发展
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在规划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 坚
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
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恢复,采取多种有
效针对性的引导和管控措施,减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守住自
然生态安全边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
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
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营造新时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新环境。
强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一是推动生态山林的保护。扎实推
进以生态红线管控为重点的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建筑规模,
减少对林地、草地的占用;加强对山体的监测力度,健全防火体
系。二是推动清洁水域保护。加强各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力度,完
善居民聚居区的污水排放设施,防止垃圾和生活污水对水质的污
染。三是加强清新空气保护。鼓励绿色出行,平坝区内的旅游专
线、旅游大巴,景区电瓶车等旅游交通全部采用天然气、新能源
电车等清洁能源,鼓励居民游客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建立环境影响评估机制。一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 61 —
效监测评估。二是要强化制度保障,建立项目立项的环评机制,
认真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等相关法规与规定,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自
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估。规划项目在开发立项阶
段要提供经环保部门审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
土保持方案》等相关环境分析与评估报告,从源头上把好关,尽
量减少规划实施可能对所在区域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以
及原居民生活形态和本土文化等产生负面影响。
推动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文物遗产的保护,加大
文物的申报力度,建设文物保护场所,完善文保单位和博物馆馆
藏文物的保护力度,严禁文物的破坏行为。二是推动少数民族村
寨的保护性开发,保留原住民生活方式,避免和减少对原住居民
日常生活的干扰。三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开发,鼓励将
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为演绎产品、旅游商品。
五、强化安全生产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旅游安全风险预警,督促旅游企业
对旅游安全风险源、风险点进行建档登记、动态监测和评估,并
及时对外披露安全风险信息。加强旅游安全提示信息的发布渠道
建设,提升旅游业灾害性天气预警防范能力。完善安全制度与突
发应急机制,做好旅游保险、紧急医疗等安全防范机制,加强应
急队伍建设。

防范旅游风险。认真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 62 —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做好常态
化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坚持防控为先,实行流量管控,严防人员
聚集。加强旅游场所疾病防控、信息化投入及旅游大数据管理、
分析和监控体系建设,预防旅游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全文以链接为准:附件:平坝区“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1).pdf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