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大明秘域|区长王金源:安顺市平坝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

2024-07-01 22:47 平坝区政府网  主页 > 文旅 > 大明屯部落 >

打印 放大 缩小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4-28 10:39:01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17日在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安顺市平坝区人民政府  王金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与全市全省全国一道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202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65亿元,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3亿元,增长1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3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35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755元和13490元,增长9.4%和10.2%;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61.47亿元和211.86亿元,增长1.9%和7.2%。
 
    一年来,我们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持续巩固“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高田村、二官村再次被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德康1.5万头种猪站建成投用,全市首个肉牛产业大数据中心落户发展。打造“稻+N”循环种养示范点6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建成高标准农田2.62万亩,粮食产量达9.7万吨。专班化推进“五大”重点工业产业加速发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16个“千企改造”项目完成投资9.72亿元。平坝酒厂技改扩建、三力制药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大源煤矿新井进入联合试运转。安顺高新区新型建材产业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康命源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精一电力等一批企业入选省级百强企业。黎阳国际获批1亿元省级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新增大数据企业15家。塘约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小河湾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大坡林场“暮光森林”成为网红打卡地,海巴塘茶庄被评为安顺市“十佳民宿”,50余种旅游商品入驻“安顺旅物”专柜。新增限上商贸和服务业企业18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河长制”工作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全面落实。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6%,地表水流域断面水质达Ⅲ类以上。完成营造林2.3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94%。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座、省级绿色矿山9座。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9%。  
 
一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乡村建设和城市更新“两大行动”,城乡面貌持续改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越秀区投入帮扶资金3170万元,帮助实施项目12个,结成帮扶“对子”57个。分层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宜居乡村创建稳步推进,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22个,入选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村16个。“塘约经验”助力乡村振兴获国家通报表彰。大屯村列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高田村等5个村纳入市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圆满完成第十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强化村庄规划管控,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有序建房。持续巩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成果,改善提升7条县乡道路。改造完成老旧小区2579户、背街小巷12条。昌兴大道改造工程扎实推进,专班化推进乌当至长顺高速(平坝段)和沪昆高速贵阳至安顺段扩容项目建设,建成环城北路北段与天马路连接线。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小城镇“8+X”项目7个,城镇功能不断增强。
 
一年来,我们更加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两大抓手”,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谋划储备重大项目156个,总投资1359.43亿元,有效发挥了项目库“粮仓”作用。将争资争项任务细化分解、压实责任,争取各类资金15.05亿元。不断强化要素保障、手续办理、督查推进等机制,着力解决融资难、征迁难、审批难等问题,全力抓前期、促开工、赶进度,确保了项目高效建设,全年实施重大项目156个,完成投资127.12亿元。先后组织5个批次共5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度均排全市第一。成功引进优强企业33家,重点产业到位资金达98亿元。
 
一年来,我们严密防范化解“灰犀牛”和“黑天鹅”“两类事件”,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落实疫情防控闭环管理、集中隔离、居家健康监测等要求,零输入、零病例疫情防控成果不断巩固,全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率达83.7%,群体免疫屏障筑得更牢。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国有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强化金融监管,坚决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深化“平安平坝”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74起。深化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成功创建信访“三无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深入开展,全面排查整治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持续推进应急管理“网格化”建设,建立村(社区)网络单元94个,村组网络单元814个,指派网格员677人。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24人。全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总体平稳。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难题和增福祉“两端发力”,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效解决群众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新建、改扩建学校29所。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中小学课后服务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建成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医共体2个,区人民医院二期项目有序推进。大力扶持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6504人,新增创业672户、创业带动就业263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3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8%。新增社会保障持卡1061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不断强化自我革命和接受监督“两个约束”,行政效能不断提升。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三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以及区委有关要求,驰而不息纠“四风”,常态化推进作风建设,扎实抓好“一案一整改”。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和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8件、政协提案61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办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来电来信4700余件,办结率达100%。“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不断规范化标准化,“双随机、一公开”扎实开展,“亲”“清”政商关系加快构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
 
    与此同时,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史志、邮政通信、慈善、保密、审计、气象、社科、供销等取得了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十分不易、成之惟艰。这是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级各部门,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劳动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平部队官兵,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平坝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受经济下行压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国家政策性减税叠加影响,财政增速明显趋缓,发展需求和财力保障之间还有不少差距。二是投资拉动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乏力,重大项目较少,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项目还需加大争取力度。三是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工业不强,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不优,产业化市场化水平较低。商贸服务业发展缓慢,整体实力和档次偏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滞后。四是民生保障还不充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艰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五是作风建设有待加强。政府系统部分干部攻坚克难的本领还不够强,真抓实干的作风还不够硬。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勇于直面问题,拿出过硬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重点工作
 
今年1月18日,国务院出台新国发2号文件,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项目化、政策化、具体化落实,是推动我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施工图”“任务书”。我们要落实好文件精神,抢抓重大政策机遇,坚持干字当头、闯字为先、实字为要,全力推动文件精神在平坝落地见效,努力让政策红利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贯彻新国发2号文件的头一年,也是新一届区政府依法履职的起步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面落实“1558”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五区平坝”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安全和发展,加快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确保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左右、第二产业增长16%左右、第三产业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和12%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市调控范围内。
 
高质量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3%左右;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30%和46%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3%左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3%;入黔游客和旅游人均花费均增长1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8%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6岁。
 
围绕实现上述预期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全力以赴强农村、富农民,建设乡村振兴引领区。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精准施策固成果,更大力度促振兴,着力绘就“五美”乡村新画卷。
 
抓紧抓实政策衔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紧盯“3+1+1”保障标准,突出“三类人员”,着力抓好常态化防贫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安置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资产管理,确保持续发挥效益。进一步深化与越秀区东西部协作,巩固与市南区友好协作关系,持续用足用好各类扶持资源。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积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坚持示范引领,加快宜居乡村建设,高质量推进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和管护,提升乡村道路和公共设施管理水平,积极争创“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继续推广塘约“红九条”,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基层治理,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善治乡村、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加强致富能手、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等“乡土人才”培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巩固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更好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经营性和财产性增收渠道。深化“三权分置”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继续推广“三变”改革、塘约经验、“兵支书”经验、“两转一包”模式。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抓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全面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做大农村集体经济。
 
    (二)全力以赴扩规模、促集群,建设新型工业集聚区。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围绕“五大”重点工业产业,持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促进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 
 
壮大工业总量。加快推进黎阳国际、协力启航等一批装备制造项目建设,扶持乾鼎科技、双木农机、劲锋刀具、汇科电气等一批中小制造企业发展。持续推进煤矿技改扩能,最大限度释放煤炭产能,重点抓好大源、水坝、盘龙树新井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加快康命源高分子材料产业园、隆相高分子新型材料、贵耀玻璃等一批新型建材项目建设,支持汇垄建材、日达矿业等一批中小建材企业发展,力争锡安氧化铝项目点火投产。积极推动平坝酒厂异地改扩建、华兴玻璃三期、鸿翔年产30万卷生活用纸等特色轻工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三力制药二期项目建设,做好黎阳国际、康命源、固达、国塑上市培育工作。全年实施工业项目50个以上,完成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亿元以上、增加值达26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
 
强化科技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实施一批科研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协同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培育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等产业创新平台。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引进培育行业“单打冠军”。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快智慧矿山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年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家以上。新增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标杆项目1个、融合示范项目5个,新建5G基站90个以上。
 
    优化承接载体。持续推进安顺高新区和黔中新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夏云工业园产城B线、黄栗路建设,实施园区道路绿化亮化工程。提高园区生态环境准入门槛,严格废弃物处置标准,推动固体废物定点堆放、规范处理、循环利用。全面排查修复园区污水管网,着力提升园区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压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严肃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严控新建项目用地规模,推行企业用地退出机制,提高土地亩均效益。加快盘活闲置厂房、低效用地,提升标准厂房利用率,力争安顺高新区完成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三)全力以赴强功能、提品质,建设新型城镇示范区。深入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优化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质,努力把平坝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
 
    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坚持“桥头堡”定位,积极抢抓“强省会”五年行动战略机遇,在做大做强安顺市中心城区中主动作为。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配合做好乌当至长顺高速(平坝段)和沪昆高速贵阳至安顺段扩容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原贵黄公路清镇—平坝段城市干道改造提升,争取重启东外环线建设。着力畅通城区微循环,完成昌兴大道改造,力争打通东门原贵黄三中队、西外环线原三所一中队道路“瓶颈”,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建成投用城区污水处理三期工程,着力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加快推进8号地块旧城改造,努力完成剩余房屋征收工作。持续整治“问题房开”,加强房地产项目管理,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实施小城镇“8+X”项目,持续推进乐平新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夏云、乐平小城镇产城融合能力。
 
     加强城镇精细管理。持续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科学规范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注重城市细节管理,从群众身边的小事抓起,全面加强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治理、集贸市场管理等工作,营造整洁优美、安全有序、舒适宜居的城镇环境。持续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四改”,积极谋划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提高优质物业覆盖度,全面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努力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效衔接上位规划,加快构建主城区、小城镇、宜居乡村为一体的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推动城镇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加快形成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好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四)全力以赴提品质、增效益,建设现代农业样板区。坚持把农业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在结构调整、提升加工水平、做优产品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力争在全市走前列作表率。
 
    突出抓好粮食保供。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大力推行“田长制”,加大耕地保护执法检查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大伪劣农资打击力度,做好农资保供稳价。持续推进撂荒地治理。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全力抓好涉粮领域巡察反馈问题整改。
 
    做大做强农村经济。持续推进蔬菜、优质米、生态畜牧、茶叶、中药材、经果林“六大”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抓好“十里五万亩”蔬菜园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稳住“菜篮子”。建成投用贵州世界农场平坝肉牛交易养殖中心项目,加快推进德康生猪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做响平坝灰鹅、平坝大米品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农业从卖原料向售产品转变,鼓起农民“钱袋子”。全年蔬菜复种面积保持40万亩(次)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左右,新增茶叶种植面积2000亩以上,新增中药材和经果林种植面积均达3000亩以上,年出栏生猪20万头、肉牛2万头、家禽280万羽。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引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新增“二品一标”认证产品3个。
 
强化农业基础支撑。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机耕道建设,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项目,完善基本农田防洪排涝设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绿色循环种养,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7%以上。深入开展农技干部下乡行动,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产业导师上山下乡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治能力。  
 
(五)全力以赴促消费、树品牌,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立足优势资源,着力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商贸物流、批零住餐等经济业态“多点开花”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推动旅游提质发展。以承办全市第九届旅发大会为契机,深入实施旅游“四大行动”,叫响“山里江南·秀美平坝”品牌。积极盘活现有旅游资源,着力提升黎阳航空小镇内涵,加快推进贵州白酒文化体验园建设,谋划实施大坡林场森林康养项目。积极推进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集聚区项目建设。持续开展A级景区创建。推进“旅游+”发展,加大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旅游开发力度,推进“昊禹·美丽田园”“紫海观星”“文旅大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旅融合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旅游酒店和民宿,推动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发展。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力度,提高我区旅游知名度,力争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8%和20%以上。
 
    着力畅通流通环节。加快构建“区为枢纽、乡镇为节点、村为末端”的快递物流体系,推进交邮融合发展,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不断壮大电商经济,结合特色产品、旅游手工艺品,发展直播电商、社交营销、垂直零售等新业态,持续巩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成果。以商贸物流为基础、农产品冷链物流为重点、工业综合物流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仓储物流业,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积极发展园区物流、专业市场物流、冷链物流,推动物流配送服务降本增效。
 
    深入挖掘消费潜力。推动社会消费有新起色,扩大油品、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提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大众消费,加速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养生服务机构,加快发展集养老、康复、养生、旅居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业。鼓励市场主体“个转企”,培育限上商贸与服务业18家以上。支持各银行机构以扩大信贷规模为重点,多层次、全方位推进银企对接,更好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继续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银行扩大授信范围和额度,提高融资效率。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和12%。
 
    (六)全力以赴扩投资、上项目,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推进产业发展的支撑之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牢牢把握有效投资“压舱石”,紧紧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用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更大力度争支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紧跟国家、省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聚焦“四化”、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着力提升谋划储备项目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更多项目挤入中央、省计划“盘子”,储备项目280个以上,确保全区重大项目储备库投资规模达到800亿元以上。持续压紧压实部门向上争取主体责任,加强向上汇报对接,真正把上级政策的“含金量”变成推动平坝高质量发展的“实物量”,力争全年到位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预算内投资等资金增长15%以上。发挥政府性基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城镇建设等领域,民间投资占比达60%以上。
 
    更快节奏推项目。继续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专班推进、要素保障、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存量项目排查梳理,逐一制定推进方案,照方抓药,跟踪问效。积极做好征地拆迁,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简化审批程序,提高项目立项、用地、环评、报建效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年谋划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10个,确保完成年度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
 
    更实举措抓招商。坚持把产业招商放在首位,持续强化招商引资“一把手”责任制,实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领导包保、协同推进、专人专班、跟踪服务机制,发挥中介机构、商会组织等渠道作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产业链大招商格局。完善招商引资图谱,建立重点地区产业转移目录,积极论证包装一批优质招商项目,开展宽领域、高频次的招商活动,着力引进投资强度大、产业层次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优强企业落户平坝。全面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为新上项目腾出用地空间。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确保招商项目签约一个、落地一个、建成一个。力争全年引进省外优强企业20家以上,实现重点产业到位资金55亿元以上。
 
    (七)全力以赴抓改革、谋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加快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高质量发展。
 
稳步推进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体制机制,建立更加规范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效益,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推进供销社、国有林区林场等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有关财政支持、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养老保险等配套政策。继续推进财税金融、医药卫生、投融资、不动产登记等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承接好省市下放审批权限,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优化流程再造、规范管理,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跟进落实“跨省通办”任务。建成投用区政务服务中心。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扎实抓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事项办理。严格落实税收减免、社保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让企业享受“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推行“驻企特派员”服务机制,让客商放心投资、项目顺利推进、企业安心经营。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认真贯彻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精神,抢抓“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抓好产业、通道、平台、环境等重点工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认真落实《平坝区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大力拓展开放合作空间,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战略,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合作,在招商引资活动中增加外资招引分量。深入实施外贸倍增行动,加快装备制造、辣椒、茶叶、大米、蔬菜、牛肉干等产品出口,培育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以上。着力推进青年友好型成长型城市建设,积极开展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申报创建工作。
 
    (八)全力以赴防风险、守底线,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认真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稳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风险、破难题、保稳定,持续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抓好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举一反三,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全面消除潜在环境风险隐患。深入开展工业排放、餐饮油烟、道路工地扬尘、秸秆焚烧等专项整治行动,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以上。严格落实“河长制”,巩固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成果,持续抓好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整治,强化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保护,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全面运营达效,地表水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国省控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以上,主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6.5%以上。持续强化城乡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快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结合实际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积极谋划论证“碳汇”项目。
 
 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坚持去存量和控增量并举,加强税收征管,多措化解存量债务,严控新增隐性债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犯罪、老赖等行为,维护地方金融健康稳定发展。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强化矿山、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学校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和网格化治理体系,开展消防救援、专业救援、社会应急共训共练共建。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守好社会稳定底线。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转换机制,快速、科学、精准应对疫情风险,持续巩固零输入、零病例的疫情防控成果。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化解机制,畅通信访渠道,推进信访依法分类处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统筹做好综治、维稳、禁毒、防邪、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积极打造法治建设先行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守好网络安全阵地。
 
(九)全力以赴办实事、惠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大实质性进展。
 
    全力做好民生保障。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创业支持力度,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坚决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持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待遇标准,着力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保体系。做好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等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残疾人关爱服务。发展慈善事业,汇聚爱心力量,共同绘就更加温暖的民生答卷。
 
积极发展民生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加快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提质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特殊教育协同发展。建强教师队伍,按政策落实教师待遇。深入推进健康平坝行动,扎实开展卫生健康“七大攻坚”,完成区人民医院二期主体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发展体育事业,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整体水平。抓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实,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成东门烈士纪念塔(碑)异地搬迁工程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主城区集中治丧工作。
 
加强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史志档案、对台、气象等工作。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文联、红十字会、残联、计生协会、关工委、慈善等事业发展。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聚焦群众所期所盼,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努力办好“十件实事”:①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50人次;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所;③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7公里,改造危桥1座;④持续为在岗环卫工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⑤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新增创业500户、创业带动就业2500人;⑥实现应急广播体系全覆盖,建成两个乡镇标准化应急救援站;⑦改造老旧小区700户以上、背街小巷5条;⑧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700户以上;⑨所有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和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⑩实施平引路下穿沪昆高速排涝工程建设。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让绝对忠诚成为底色。旗帜鲜明讲政治,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深刻领会“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平坝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让依法行政成为自觉。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政府工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提高依法决策质量和水平。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和统计监督。依法全面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始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让担当尽责蔚然成风。今年是政府系统“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固树立“文不过夜、事不隔天”工作理念,围绕目标和标准、任务和举措、政策和制度“三个体系”,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坚决革除作风上的顽瘴痼疾。引导鼓励干部在引资争资、项目建设、民生保障、信访维稳等一线拼搏实干,让“高效落实”成为政府的鲜明特质,推动政府工作落细落实。
 
    让清廉正气持续充盈。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以及区委有关要求,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精文简会,为基层减负。坚持节用裕民,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真正把钱花在促发展的关键处、办实事的急需处、增福祉的紧要处。
 
各位代表,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在新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术语说明
 
1.“四新”:在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2.“四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3.“稻+N”:指以水稻种植为主,在水田中放养鱼、虾、蟹、鸭等水产动物,形成循环种养生态模式。
 
4.“五大”重点工业产业: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健康医药、特色轻工、基础能源产业。
 
5.“千企改造”:对1000户以上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改造升级。
 
6.“专精特新”: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
 
7.“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8.“五个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
 
9.“十百千”:指全省打造十个乡村振兴示范县、百个示范乡镇、千个示范村。
 
10.“四好农村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4日提出要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11.小城镇“8+X”项目:指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规定实施的28个项目和各地自主实施的小城镇建设项目。
 
12.“灰犀牛”: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13.“黑天鹅”: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
 
14.信访“三无县”:指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和舆论负面炒作的区县。
 
15.“双减”政策: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6.“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17.“一网一门一次”:企业和群众线上办事“一网通办”、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18.“双随机、一公开”:指在执法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将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向社会公开。
 
19.“新国发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
 
20.“1558”:即“一高地、五个区、五个新安顺、八大工程”的发展思路;聚焦打造“四化”建设新高地;建设高新产业集聚区、康养旅游示范区、数字经济创新区、乡村振兴样板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经济实力更强、城乡环境更美、发展活力更足、文明程度更高、人民生活更好的幸福美好新安顺;实施工业突破工程、城镇提升工程、旅游提质工程、农业增效工程、数字赋能工程、绿色引领工程、改革创新工程、民生优先工程。
 
21.“五区平坝”:乡村振兴引领区、新型工业集聚区、新型城镇示范区、现代农业样板区、文化旅游创新区。
 
22.“六稳”“六保”:“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3.“五美”: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
 
24.“3+1+1”: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年人均纯收入。
 
25.“三类人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重点困难户。
 
26.“三权分置”: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27.“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28.“兵支书”:退役军人村干部的统称,包括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和其他村(社区)干部。
 
29.“两转一包”:指通过村合作社运作,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再经平台公司与合作社签订流转协议,支付土地流转金,完成土地的二次流转,最后由平台公司对流转的土地进行整治、完善设施,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再分包给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能手等经营主体。
 
30.“智慧城市”: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31.“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32.城市“四改”: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和城市管网改造。
 
33.“非农化”“非粮化”:“非农化”是指在耕地上从事非农业活动。“非粮化”是指将耕地用于非粮作物种植。
 
34.“两品一标”:指的是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35.旅游“四大行动”:旅游市场主体培育、旅游业态升级、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
 
36.“个转企”:个体工商户由原来的个体工商户的组织形式转型升级为企业,转型升级后的企业类型一般为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
 
37.“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38.“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一中心”指综治中心;“一张网”指网格化服务管理;“十联户”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村(社区)为主体,以10—20户左右为标准划分联户单元,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防联治机制。
 
39.卫生健康“七大攻坚”:医疗救治能力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妇幼健康提质、老年健康服务、居民健康素养提高、卫生健康人才培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