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百科 科创中国-乡村振兴联合体】核心成员:中国农学会

2021-06-02 00:14 中国农学会网 360百科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国土经济观察 > 强农经济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首席署书员乔惠民书:科创中国-乡村振兴联合体      (天下口碑数据库插播)







背景资料】

 

习近平致中国农学会成立100周年的贺信

 

 

——写在中国农学会成立100周年之际

中国农学会网 时间:2017年12月14日     作者:  点击量:384     【  】  

  12月12日,中国农学会成立100周年回顾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李克强总理做出批示,汪洋副总理出席并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及农业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中国农学会及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也充分肯定了中国农学会作为中国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百年风雨,百年沧桑,不逐荣耀,不避艰辛”。从1917年到2017年,中国农学会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为农业科技事业的开拓创新、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农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积极探索玉汝于成

  “养民之政,首重农桑”。一百多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一批仁人志士以促我中华“转弱为强,反衰为胜”与“泰西诸国并驾齐驱,驰骋于地球之上”为己任,开启了“研究学术,图农业之发挥;普及智识,求农事之改进”之征程,打开了农业进步的闸门,点燃了固农兴邦的希望。

  1895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首创农学会,1917年陈嵘、王舜成等在上海发起并成立中华农学会。1926年毛泽东同志曾以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身份,应邀出席中华农学会第9届年会,并在开幕大会上致辞。1951年,在中华农学会基础上,吸收延安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社等成员,正式更名为中国农学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学会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农业发展实际,积极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引进先进技术、推动创新研究,充分发挥了国内外农业学术交流主渠道、农业科学普及主力军、国际民间交流代表和农业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学会团结依靠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以及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为促进“三农”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00年来,中国农学会茁壮成长、发展壮大,现有9个工作委员会、34个分支机构,联系31个省级农学会。

  勇于实践硕果累累

  中国农学会的百年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促进农业学科建设、农业技术繁荣、农业产业发展的奋斗史。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农学会始终以促进国家农业发展为己任,团结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辛勤耕耘、砥砺奋进,取得了骄人成绩。

  追求卓越发展的百年。从1918年创刊《中华农学会报》并使之成为当时中国最权威的农业学术期刊,到主办《中国农学通报》等8种中英文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农学会所办各类期刊已成为农业科学百家争鸣的重要学术阵地;从举办学术年会到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发挥联合协作优势,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打造成为全国农业系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有利地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学科发展;扎实开展第三方科技评价工作,成为科技部认定的首批科学技术成果评价试点机构,搭建农业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平台,为形成正确学术导向、助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倡导智慧发展的百年。成立农林部、实施《改进中国农业计划》、促进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推进武陵山区农村开发、加快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建设等,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重大事件背后都有中国农学会积极参与的身影。新时期,中国农学会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面向党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以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为代表的新型智库作用凸现,“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高效生态经济区”“建立耕地生态补偿机制”“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等百余项专家建议,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创新发展的百年。从翻译国外先进农事资料传播农业科学技术,到多部门共同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科普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从传统的赶大集到“量身定做”“量体裁衣”的精准推送服务,科普工作实现了从应急型、大水漫灌式向主动型、精准滴灌式的转变。围绕公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制作的系列动漫、数字化展品、电子刊物应运而生,网络竞赛、微信公众号等科学传播渠道不断拓展。科普创新发展的深刻变革,为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培育好创新的土壤,发挥了积极作用。

  助力人才发展的百年。从1933年开始建立奖学金制度到2006年设立“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从奖励在校学生、研究生、留学生、优秀论文作者,到推荐遴选院士,培养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全国杰出农村实用人才,表彰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选派研修生等多措并举,中国农学会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加油铺路,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了各类科技和实用人才,助力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走进世界科技舞台中央,助推人才强农战略实施。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28位农业领域两院院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厚植开放发展的百年。中国农学会充分发挥民间交流主渠道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农业学术交流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技术合作深入推进,与日本等国的科技交流取得了显著成效。寒区水稻高产技术的合作研究成功、地膜覆盖技术与红富士苹果的引进与推广,折射出中国农学会对外交流所取得的成就。转基因生物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农业高端国际论坛与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农学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敢于担当再铸辉煌

  新百年,新征程。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需要农业科技和农业农村人才的支撑,中国农学会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农学会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批示和汪洋副总理讲话精神,面向农业科技创新主战场,坚定创新自信,汇集人才众智,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创新活力,助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紧紧围绕重大科技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组织院士专家主动解疑释惑,普及实用技术,助力农民脱贫增收致富;围绕促进乡村振兴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交流,提出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向国内外重要奖项、重大人才工程推荐人选,注重发现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为他们成才成长、创新立业助力加油。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秉承“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宗旨,团结、动员和依靠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中国农学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勇于担当,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续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

 

中国农学会 360百科

所属类别 :
农业|社会团体
 

中国农学会成立于1917年,是我国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享有盛誉的农业科技社团,是中国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

中国农学会由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相应单位(团体)自愿组成,是经民政部注册登记。农业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领导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发展农业和农业科技事业的参谋助手,是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学会业务范围有组织开展学术活动、科学普及、期刊管理、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对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等。

据2017年11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设有14个内设机构,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设有省级学会,拥有34个所属分会; 拥有30万会员,第十届理事会有常务理事70人、理事211人。

2017年度全国性学术类社团评估等级中评为5A级。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中国农学会

  • 外文名称

    China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ocieties

  • 简称

    CAASS

  • 属性

    综合性和学术性社会公益性团体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折叠前身溯源

1895年3月,孙中山陆皓东郑士良、程耀震等在广州双门底王家祠筹备成立农学会,10月6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中西日报》发表《创立农学会征求同志书》,在中国首创农学会。但广州农学会生存时间很短。

1896年,罗振玉、徐树兰、朱祖荣、蒋伯斧等草拟了《公启》、《章程》,刊登在《知新报》和《时务报》征求会友,其中提出:"农学为富国之本,中土农学不讲已久,近上海诸君创设农学会,拟复古意,采用西法,兴天地自燃之利,植国家富强之源。"并于当年在上海成立了"农务总会"(亦称上海农学会)。倡导"广树艺、兴畜牧、究新法、济利源"。谭嗣同拟定《农学会会友办事章程》。

1897年4月,罗振玉创刊了《农学报》,梁启超为《农学报》写序言,《农学报》共出版了315期,同时还编辑出版了《农学丛书》149种。

农务总会(农学会)的发展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截至1911年,全国成立农务总会(农学会)19处,农务分会(农学会分会)276处。

折叠民国时期

1917年1月,由中国最早留学回国的农学家王舜臣、陈嵘过探先等发起组织成立中华农学会,并在上海江苏教育会召开成立大会,最初的宗旨是"研究学术,图农业之发挥;普及知识,求农事之改进"。会所在南京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

1918年,中华农学会开始举办年会,到1947年共举办了26届;1918年,出版《中华农学会报》,至1948年共出刊190期。

1919年,会所在南京三牌楼模范马路。

1921年,会所在南京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

1923年,会所在苏州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

1924年,会所在上海宝山路三德里A19号(北京棉花九条七号设联络处)。

1926年8月14日,第九届年会在广州中山大学礼堂举行,毛泽东以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身分应邀参加并在开幕大会并致词。同年,会所迁至上海宝山路三德里A19号(北京平则门外国立农科大学、广州东山中山大学农科学院设联络处)

1929年底,会所迁至南京。次年1月,迁至在南京鼓楼保泰街15号。

1930年12月,会所迁至南京鼓楼双龙巷14号。

1933年,中华农学会奖学金于建立,到1948年共设立10种奖学金,用于奖励在校学生和研究生、留学生、优秀论文作者。

1938年,会所迁至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农学院。

1940年,在朱德总司令的帮助下,由乐天宇李世俊陈凌风方悴农等发起,在革命圣地延安成立了中国农学会。

1941年2月,延安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成立中国农学会于边区农业学校。

1942年,会所迁至重庆中华路121号。

1943年,会所迁至重庆枣子岚垭104号。

1946年,会所迁至南京鼓楼双龙巷14号。

折叠建国初期

1950年1月,华东区财经委员会农林水利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社、新中国农学会、中华农学会与各农业社团共同组织华东区第一次农业展览会。11月,在北京成立了农学会(恢复)筹备委员会,在中华农学会的基础上,吸收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社(上海中农社)、延安中国农学会、新中国农学会等成员筹备组建中国农学会。

1951年4月,经内务部核准备案中华农学会改名为中国农学会。

1957年2月,中国农学会接办由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农业学报》(季刊)。

1959年3月,经中共中国科协党组批准,建立中共中国农学会党组。10月,将畜牧兽医、土壤、农业机械、植病、昆虫、园艺等学会以及水利学会中的农田水利部分,并入中国农学会。

1964年,中国农学会各分科学会重新调整,内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园艺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蚕学会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筹)等。

1977年,中国农学会恢复活动。

折叠改革开放

1978年4月,农林部、中国科协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国农学会组织和编制的请示报告》,得到国务院及中央领导的批复同意,确定中国农学会办事机构为事业单位。

1983年7月,中国农学会在外事组的基础上成立国际学术交流部。9月,成立农业现代化研究室。

1985年10月,经中国科协批准成立中国农学会科技咨询开发中心。

1989年7月,遗传资源研究委员会由中国作物学会转入中国农学会,名称改为"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学会"。

1994年10月,农业部批准设立"中国农学会培训中心"和"中国农学会杜仲开发办公室"。

1997年1月,成立中国农学会持续农业分会。

2007年,经农业部批准,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与中国农学会办事机构合署办公,业务归口人事劳动司、科技教育司,机构规格正局级。

2008年2月,内设机构调整为14个:办公室、人事处(党委办公室)、财务处、政策体系处、国际合作处、信息处、人才交流处(人事劳动司档案室)、人才评价处、教育培训处、职业技能鉴定处、学术交流处(社团工作处)、科普处、科技评价处、期刊处。

2011年3月,农业部同意"政策体系处"更名为"研究咨询处",并加挂"院士专家农业企业服务中心"牌子。

2017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农学会成立100周年,向中国农学会全体同志、向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致中国农学会成立100周年的贺信提到:中国农学会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农业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学会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己任,积极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和普及应用,积极促进农业科技人才成长,成为推动中国"三农"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日,中国农学会成立100周年回顾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回顾活动并讲话。

折叠编辑本段组织体系

折叠机构部门

据2017年11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设有14个内设机构,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设有省级学会,拥有34个所属分会。

内设机构:办公室、人事处(党委办公室)、财务处、研究咨询处、国际合作处、信息处(院士专家农业企业服务中心)、人才交流处(人事劳动司档案室)、人才评价处、教育培训处、职业技能鉴定处、学术交流处(社团工作处)、科普处、科技评价处、期刊处

省级学会

名称

通讯地址

名称

通讯地址

北京市农学会

北京市海淀区曙光中路

湖南省农学会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远大二路

上海市农学会

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1000号

湖北省农学会

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519号

天津市农学会

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健强里37号

河南省农学会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27号

重庆市农学会

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186号

广东省农学会

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

内蒙古农学会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2号

云南省农学会

云南省昆明市万华路169号

山西省农学会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329号13楼

陕西省农学会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习武园27号

河北省农学会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

甘肃省农学会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辽宁省农学会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宁夏农学会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吉林省农学会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551A号

青海省农学会

青海省西宁市交通巷4号

黑龙江省农学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新疆农学会

新疆乌市南昌路403号

江苏省农学会

江苏省南京市钟灵街50号

西藏农学会

西藏拉萨市金珠东路5号

安徽省农学会

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

海南省农学会

海南省海口市流芳路9号

山东省农学会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202号

贵州省农学会

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

浙江省农学会

浙江省杭州市凤起东路29号

四川省农学会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祠大街4号

江西省农学会

江西省南昌市省政府大院东二路

广西农学会

广西南宁市七星路135号

福建省农学会

福建省福州市鼓屏路183号

---------

---------

所属分会

分会名称

秘书处所在单位

棉花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耕作制度分会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遗传资源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特产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农业信息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食用菌分会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科技情报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财务局

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业分析测试与耕地质量评估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高新技术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农业气象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发展研究所

葡萄分会

天津市设施农业研究所

农业科技期刊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办公室信息处

食物与营养专业委员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

立体农业分会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农业现代化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教育专业委员会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科处

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分会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农业科技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

中国农学会科技评价处

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

中国农学会学术交流处

杂粮分会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推广处

农业科技园区分会

中国农学会信息处

农业产业化分会

中国农学会信息处

农业图书馆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产品质量安全分会

中国农学会教育培训处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分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都市农业与休闲农业分会

中国农学会学术交流处

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分会

中国农学会研究咨询处

奖励委员会

中国农学会科技评价处

农业文化遗产分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分会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折叠人员编制

据2017年11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拥有30万会员,第十届理事会有常务理事70人、理事211人。

折叠编辑本段学术贡献

折叠学术期刊

据2017年11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拥有《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棉花学报》、《农业科研经济管理》、《植物遗传资源学报》、《食用菌学报》等学术期刊。

  •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12年版)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国际农业和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收录,并向海外10多个国家的有关数据库和图书馆赠阅;是《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 《农学学报》

《农学学报》2012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权使用"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名称与标志,2014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

  • 《棉花学报》

《棉花学报》(双月刊)1989年创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被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收录,1992-2011年连续6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收录,入选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食用菌学报》

《食用菌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龙源期刊网》、《Airiti Library华艺线上图书馆》、《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2008年起,摘要被世界上最权威的农业、林业文摘数据库之一《CABI数据库》、美国EBSCO数据库收录。

折叠学术交流

截至2017年11月,学会先后举办了转基因科普暨援藏助学活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基础农学学科发展研讨会、青年科学家论坛"反向遗传学与基因功能研究"、全国毛皮动物专业学术研讨会、全国葡萄"三产"融合发展研讨会、"一带一路"全国葡萄产业学术研讨会、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中国科技论坛、海峡两岸绿色生态合作研讨会、全国食用菌青年学术研讨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研讨会、全国作物种质资源战略研讨会、中国计算机农业应用学术研讨会、全国农产品贮藏加工科技交流大会、开放数据与农业技术共享学术研讨会、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全国农业监测预警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中国(上海)特种养殖业交流会、西部地区农牧结合发展草牧业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折叠编辑本段人才培养

折叠奖项评选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是经农业部、科技部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农业行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奖,主要奖励为中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截至2016年5月,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开展了6届评审活动,共有744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20项,二等奖167项,三等奖349项,优秀创新团队奖63项,科普奖45项,近万名科技人员受到奖励表彰。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二等奖的成果中,有73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

折叠教育培训

  • 培训活动

截至2017年9月,学会先后举办了农业系统财务人员培训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与资质认定高级研修班、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管理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农业系统党政公文写作与办公室管理工作培训班、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管理人员暨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农业系统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农业干部公文写作暨办公室业务培训班。

  • 科学普及

截至2017年10月,学会先后举办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与能力提升培训班、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转基因科普系列、编著科普图书等科普教育活动。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传统

折叠形象标识

会徽外部轮廓为圆形,中心由本会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C(代表中国),A(代表农业)和麦穗构成的基础图案,A以三色带(金黄、绿、红)代表农业、农村、农民,背景为地球,图内上、下方的文字为本会的中英文名称。

折叠精神文化

科学精神:献身、创新、求实、协作

折叠编辑本段学会领导

折叠现任领导

中国农学会第十届理事会

职务

姓名

会长

张桃林

副会长

邓秀新

旭日干(已故)

刘旭

孙其信

李宁

吴孔明

张亚平

周光宏

赵方田

柯炳生

唐启升

唐珂

喻树迅

曾一春

秘书长

邹瑞苍

副秘书长

胡义萍

吴金玉

莫广刚

折叠历任领导

  • 历任名誉会长

1917年1月,公推张謇为名誉会长。

杨显东金善宝杜润生吴觉农何康、刘中一、刘江、杜青林刘成果

  • 历任会长

姓名

任期

陈嵘

1917-1922

王舜臣

1922-1924

许璇

1924-1935

梁希

1935-1942

邹秉文

1942-1948

杨显东

1956-1983

卢良恕

1983-1992

洪绂曾

1992-2002

张宝文

2002-2007

危朝安

2007-2010

 

 


科创中国·乡村振兴联合体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2021-03-24 17:07:29     来源:人民网

科创中国·乡村振兴联合体成立大会现场

人民网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 董菁)3月20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水产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等14家学(协)会共同发起的科创中国·乡村振兴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乡村振兴联合体副主席周建主持。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等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代表到会,共话乡村振兴发展未来。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与会嘉宾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围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产业新技术等话题进行了精彩演讲。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联合体”的成立恰逢其时,既有使命感和前瞻性,又有引领性和操作性。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刘兴平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动作为,发挥学会优势和“联合体”力量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乡村产业选择、乡村生态宜居环境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特别是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下功夫,提供国土经济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专家决策咨询服务,以满足中小城市对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发展需求。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联合体”主席团主席江泽慧表示,“联合体”的成立,能够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地凝结多学科、多部门、多领域的优秀智力成果与创新资源,形成新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集成优势,为助力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农村建设提供更多建议和帮助。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联合体”副主席兼秘书长柳忠勤在题为《引入问题、导入资源、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为发展适合农村农业的现代化产业,高质量服务于乡村振兴,学会搭建了创新智库平台、城乡建设服务平台、数字城乡服务平台、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康养建设服务平台、投资融资服务平台等八大服务平台。

会议期间,“联合体”主席团主席江泽慧向副主席周建、胡存智、柳忠勤颁发了证书,为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燕华颁发了聘书并向“联合体”成员单位颁发证书。

“联合体”主席团主席江泽慧向副主席周建、胡存智、柳忠勤颁发证书,向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燕华颁发聘书。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朱明,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局长王天顺,河南省濮阳市政府副市长孙永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科协副主席康振祥,河北省魏县县委书记樊中青等“联合体”成员单位代表、地方政府代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代表、国土经济学会服务城市代表,分别从现代科学技术、乡村产业、乡村宜居、城乡融合、脱贫攻坚、技术人才引进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对话环节,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党委书记胡勇,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党总支书记牛扎根,河北长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建西,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王宏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研究员、副主任张立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阳阳从绿色之城、田地产业、金融投资、科技发展等话题进行了经验交流与探讨。

对话环节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签约仪式,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与河南应天云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长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