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强农经济名片——美丽中国田园博览会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经济名片工作委员会会长乔惠民署书
天下口碑传播
“菜祖文化之乡”花落四川广元朝天
9月22日,在第二届美丽中国田园博览会上举行了“菜祖文化之乡”揭牌仪式,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国土经济名片工作委员会向朝天区授牌“菜祖文化之乡”。
当天下午,在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养生谷举行美丽中国山地田园曾家山论坛上发布了“菜业先祖”诸葛亮暨“菜祖文化之乡”文脉课题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菜祖文化之乡”花落四川广元朝天,是经过了大量调查研究,有着充分客观的依据。
该课题由中国地名学会寻根文化专业委员会指导;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国土经济名片工作委员会评价,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农产品国际贸易委员会参与研究。此课题值得研究,极具价值。
报告指出,经调研发现古蜀道、特别是地处川陕金牛古道的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一带,应是当年诸葛亮“流马飞粮下蜀都,卧龙曾此写雄图”(宋李新《题筹笔驿》)、“丞相行师下蜀陲,尚留蔬植吐芳蕤”(明末彭孙贻《戏咏诸葛菜》)的规模化屯垦农耕、种粮种菜地域范围。从古到今许多正史野史、诗词歌赋多有把芜菁、萝卜等蔬菜称为“诸葛菜”的,古蜀道一带更是每每流传:“诸葛出师,兵车所止之处,辄令种此菜,故又名诸葛之菜”,诸葛亮“菜祖”信俗尤为浓厚。今川北朝天区不少菜农一直把诸葛亮尊为“菜老祖”,并坚称“吃水不忘挖井人,吃菜不忘菜老祖”,当地流传称现存不少躬耕种菜、自然农业的方法,腌制咸菜的方法,烹制食用菜肴的方法,是诸葛大军传下来的,有的甚至是诸葛亮当年亲自传习的。每年诸葛亮逝世祭日(10月8日),那里不少农户家里便会上香点烛,举行朴素、简单而庄重的“菜祖祭”,同吃“诸葛菜”“军师果”等。因此,诸葛亮应该算得上是我国蔬菜产业化、规模化种植第一人,他的北伐部队应该同时是一支既征战又躬耕、亦兵亦农的蜀汉大军。朝天区古蜀道应是诸葛武侯反复过往、驻军扎营、流马飞粮、屯田蔬植之地。“菜祖文化”是当地非物质文化、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围绕为什么说诸葛亮堪称天府乃至中华“菜业先祖”?为什么说四川广元朝天古蜀道一带至今敬奉“菜老祖”的民间习俗会特别浓厚?为什么要确认朝天区为“菜祖文化之乡”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是朝天区古蜀道一带长期流传着诸多关于“诸葛菜”的乡愁故事,形成有浓郁的敬奉“菜老祖”的民间习俗,具有典型的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多年来,这一带农村,多有把芜菁、萝卜等蔬菜称为“诸葛菜”“卧龙菜”“孔明菜”“军师菜”的,不少百姓喜欢把三国历史人物诸葛亮敬奉为“菜老祖”,一直流传说是诸葛亮教会了当地农民大规模种植蔬菜。老百姓的这些故事与习俗,与我国历代各种文史、文献、文学记载中的“诸葛菜”传说不谋而合
二是朝天区曾是诸葛亮大军的亦兵亦农、军事军垦根据地,支持“菜祖文化”在朝天的历史时空合理性。
诸葛亮在朝天区一带古蜀道的活动,一是据《寰宇记》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舆地广记》也记载:“蜀汉丞相亮......剑阁道三十里至险,复设尉守之。”根据这些史料的记载,诸葛亮当时在这里主要是组织出于军事攻防需要而形成的筑路工程大军。以后,他又多次经过和停留这至险难行的三十里阁道。在出歧山伐魏时,他多次在此驻留往返,屯兵屯垦。在上《出师表》后,他曾“率诸军北驻汉中”,显然也是经此而北上。
三是历史文献对诸葛亮堪称规模化、产业化种植蔬菜的先祖、创造灿烂的“菜祖文化”的30个证词。
流传于朝天区关于“菜业先祖”诸葛亮的故事,在大量历史典籍、正史野史中可以找到足够证据,历朝历代每一个记载,都是“历史的声音”的传递,这些历史的声音也是诸葛“菜祖文化”形成的渊源,也是与朝天“菜祖文化之乡”一脉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有关图书馆、文史部门查找有关历史线索记载资料,可举历代“历史回声”类史料例证高达30条。
近年来,朝天区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菜篮子”工程发展的多项政策,建立了全省首个高山蔬菜(曾家山)试验站,制定了《曾家山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生产规程》和广元生食蔬菜6个全国性团体标准等系列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连续通过全省、全市蔬菜例行检测,检测合格率高达99.8%。2019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总产量80余万吨,总产值达9亿元,菜农人均蔬菜收入实现1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