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专家组组长、天下口碑首席署书员乔惠民书:深呼吸
(天下口碑数据库插播)
2021年1月21日在宁海县
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滕安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敢担当、要积极、抓具体”的工作导向,大力开展争先创优行动,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9%,建设“双优”宁海、推进“四大革新”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狠抓产业革新,实业立县进一步夯实。以精准施策对冲疫情影响,启动“365”工业产业升级计划、“215”工业企业培育工程、“333”服务业提升工程和“3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同步优化产业政策,政银企协同共克时艰,落实“五减”资金7.4亿元,新增减税降费10.5亿元,民营企业贷款增量是上年的2.3倍,全年企业上市2家,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创成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一是产业创新升级步伐加快。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新获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1个、市级以上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6家,推动个转企199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新增上云企业400家,入围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4家和省级数字化车间4个。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上榜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5项,新增“浙江制造”标准6项,创成首批国家级消费品(文教用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得力集团成为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东方日升获评宁波市政府质量奖。抢抓电商拓市、直播带货等风口,组织全民消费季、金秋购物节等活动,政商联动发放各类消费券5400万元,商品销售总额增长6%,网络零售额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扭负为正。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全省首创乡村集士驿站,国家4A级综合物流企业实现零突破。海关公用型保税仓揭牌运营,出口信保覆盖面达到55%,货物出口总额逆势增长8%。二是产业绿色发展更为明显。启动“全域旅游再出发”专项行动,率先与省文旅厅开展文旅融合战略协作,大庄温泉乡根小镇等63个文旅项目加速推进,深甽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通过复评,前童古镇创“5A”景区、十里红妆小镇和宁海湾海岛休闲度假项目列入浙东唐诗之路建设重点,获评长三角最佳文旅融合城市,全域旅游绿色发展经验在全国交流。生态农业加速提质,“宁海珍鲜”注册成为全市首个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青蟹苗种工厂化规模繁育实现国内零突破,“望海茶1号”喜获国家新品种权证书,岔路黑猪省级原种场投入运行,胡陈乡获评省级特色农业强镇。三是产业集聚水平持续提升。“一湾一区一带”发展齐头并进,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新引进产业项目11个,布局楼宇经济项目3个,宁海通用机场一期开工建设。生物医药“星耀计划”启动实施,生物药CDMO中试共享技术服务平台等项目签约落地,抗癌一类创新药进入临床研究。科技园区标准厂房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中乌合作平台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铜钛合金系列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西店滨海工业区邻里中心、吉德电器衣物护理机生产线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黄坛镇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创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浙江万里学院宁波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开工建设,引进包振民院士团队合作共建博士后工作站,高密度零排放对虾养殖创新基地建成投产。
(二)狠抓城市革新,群众生活进一步和美。以城市站位谋划推进县域发展,着眼内外兼修、全域美丽和基本民生,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全省大花园示范县创建单位。一是城乡发展更为协调。中心城区建新改旧步伐加快,环天明湖、水角凌、城隍庙和老棉纺厂等区块加快开发,老客运站、科技园区原办公地等完成拆迁,园丁楼、正学公寓、腾达小区完成改造,新增停车位2813个。实施美丽城镇“一镇一方案”,210个小城镇项目顺利推进,前童镇成为首批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创成国家卫生乡镇5个。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实施,葛家村文化深耕入选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汶溪翠谷列入全省民宿助力乡村振兴改革试点,新增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创成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个、省级美丽乡村风景线2条。文明城市创建十大行动全面铺开,地摊经济规范发展,犬类重点管理区划定实施,智慧停车系统投入试运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镇村全覆盖,长街镇创成省文明镇,胡陈中堡溪村、岔路下畈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新推荐上榜中国好人、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农民工和最美诚信浙江人共6名。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二是公共配套更加有力。基础设施不断健全,盛宁线力洋至胡陈段、民生东路、环南中路等建成通车,时代大道管线下地一期改造完成,甬临线桑洲岭隧道、G228白墙山隧道全线贯通,动车存车场建成投用,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省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县。深化美丽河湖创建工程,建成亲水平台22公里,海塘提标13公里,清溪水库完成实物调查,农饮水达标提标行动全面收官。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南门邻里中心、城南消防站启动建设,综合供能服务站加快推进,机动车检测中心建成运营,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投入使用,柔石公园健康步道广受欢迎。海亮宁海公学、德翔外国语学校、前童镇中心小学迁建等工程开工建设,桃源中心幼儿园、蔚特公学幼儿园、城中小学改扩建一期和城西小学迁建等工程建成投用,培智学校创成特殊教育省标准化学校,义务教育段推行公民同招,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取得较好成绩。第二医院总院启动提升改造,妇幼保健院保健楼、长街卫生院二期投入使用,全省率先实现托育机构备案“一件事”改革。三是社会民生更有保障。扎实做好“六保”工作,全力防御强寒潮,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物价补贴等1.7亿元,深化“五省八城”劳务协作,创成省无欠薪县。社会保险加快扩面,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和99%。基层治理水平提升,10个乡镇完成交警派出所一体化改革,刑事发案下降16.5%,县乡两级矛调中心投入运行,实现“无信访积案县”目标,平安指数位居全省前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村社规模调整和组织换届顺利完成,全省宗教、药监、海防、人防等领域工作会议在宁海召开。
(三)狠抓制度革新,内生动力进一步释放。以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相统一,保持创造性张力,抢抓政策性机遇,30个重点改革项目有效实施,19个市级以上试点项目全面铺开。一是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全省首创“项目钉”微应用,助推“四重四比”稳投资,全年开工率80.8%,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0%。完善项目招引服务管理机制,上线招商管理信息系统,引进产业类项目31个,其中内生型项目8个,实到外资1.2亿美元、内资89亿元。二是资源配置机制不断健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启动工业全域治理,不断拓展用地空间,梅林南路两侧工业集聚点改造提升先行试点,30家企业进行自主改造,大佳何小微企业园、越溪亭港工业小区三期等加快建设。建立土地出让协调决策机制,全年出让地块92宗,盘活“三未”土地2269亩,为115个项目获批3228亩土地规划指标。全力以赴争取专项债券、再融资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75.2亿元,组建国投集团、建投集团,提升3家国企主体信用评级等次,加强国企融资监管,加快低息置换,全年节约财务成本超3亿元。完善“智汇宁海”政策体系,成立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建成“院士之家·青英荟”,新增特优以上人才17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6个。三是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建立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启动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开展消防安全百日攻坚,增强全民安全素养,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3.3%和71.4%。四是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不断健全。扎实做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巩固深化“两山”转化成果,全市首推绿色发展指数考核。白溪流域试行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环保能源发电项目按期投运,县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农村生活垃圾“智分类”入围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并在全国交流。
(四)狠抓自我革新,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以政治建设引领政府各项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执行能力持续增强。扎实开展“双强”主题活动,对省委巡视、争先创优、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工作进行专题深研、细抓落实,争先创优综合排名最好成绩达到全市第2位、全省第32位。二是协同机制持续增强。以“整体智治”理念为引领,强化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联动,全省首创“司法拍卖不动产登记”“执行联动”零次跑。全面开展首问负责即问即办,破解了一批困扰多年的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争议事项,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三是服务水平持续增强。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上线宁海政府网APP,开展“全媒聚焦·全民问政”,政务服务“好差评”闭环管理全覆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掌上可办率98.4%、跑零次可办率99.4%,浙里办用户达到35万。四是法治思维持续增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成“七五”普法,运用“3+N+X”机制有力化解行政争议,行政争议发案量和败诉率实现“双下降”。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积极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的反馈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1件、政协提案172件。五是作风建设持续增强。把进企破难作为改进作风的重要实践,开展“企服淘”集成服务,出台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20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5196个。坚持过“紧日子”,打造清廉节俭务实政府,严肃财政纪律规范办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一般性支出压减10%。
各位代表,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我们果断采取行动,第一时间建立高效运作机制,毫不松懈抓好科学防控、精密智控和闭环管控,用13天时间实现了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用38天时间实现了本地确诊病例“清零”,做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我们坚持发展是永恒的,2月上旬稳步启动复工复产,3月下旬基本恢复生产生活秩序,6月全市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受疫情持续严重影响,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特别是3万余名党员集结一线严守小门,相继开展千人驻企、百行进企等行动,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经受住了大战大考的检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增长和高质量并举,综合实力明显跃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由480亿元、73亿元、636亿元,攀升至725亿元、104亿元和96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6∶49.3∶44.1,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八,绿色发展指数全省第五且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从全省第56位进位至第13位。荣获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等称号,国家卫生县城实现“四连冠”。
五年来,我们坚持重改革和争创新并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连续开展以“革新”为主题的活动,整合提效物流、生物医药、现代农渔业等园区,重构组建5大国企集团,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审批法庭”等机制全国首创,中国营商环境百佳县位列第30位。市场主体突破8万家,增长72.3%。人才总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是5年前的1.5倍、2.2倍和3倍,中国创新百强县位列第30位。与日本冰见等18个城市开展友好交流合作,进出口总额累计182亿美元,是前五年的1.5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抓统筹和优环境并行,城乡品质显著提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7平方公里,旧城旧村改造122万平方米,新建宜居型住宅小区32个,新增绿化面积3.1万亩,新建改建市政道路67条48公里,优化形成四大核心商圈,创成全市唯一4A级景区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建成3A级以上景区镇9个、景区村30个,创成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建成污水管网1221公里、110千伏以上输变电6座、5G基站630个,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3.1万户。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成省“清三河”达标县、省基本无违建县、省清新空气示范区,三度夺得浙江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三次蝉联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第2位,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稳居全市前列。
五年来,我们坚持惠民生和促和谐并重,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支出406亿元,是前五年的1.6倍,51件县人大代表票决实事工程全面推进。新改扩建学校37所、医院12家、体育设施39处,农村文化礼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分别实现村、镇全覆盖,省“五个一”工程奖实现零突破,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县。开通始发高铁班线3条,建成沿海高速三门湾大桥,每百平方公里道路密度从92公里提高到107公里,交通出行条件持续改善。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4000元和35900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4倍和1.5倍,所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30万元,助力贵州晴隆县如期脱贫摘帽。坚决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切实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创成省食品安全县,始终保持扫黑除恶高压态势,获得全省首批“平安金鼎”。
各位代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干部辛勤付出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宁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宁海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乡镇工业集聚点普遍散乱,创新短板依然明显;城市建管精细化有待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偏低;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还不够匹配,消防和安全生产等方面仍面临很大压力;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协同意识、法治思维和拼抢精神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展望和2035年远景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宁海既面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资源要素人口瓶颈制约等诸多挑战,同时具备多年来追赶跨越发展积累的良好基础、“两山”转化的实践优势和多重战略汇聚的叠加利好,特别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宁波全域城区化等重大机遇。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抢抓发展机遇,努力打牢高质量之基、激活竞争力之源、走好现代化之路。
根据县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本次大会批准后,县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
奋战15年,到2035年,我们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双优生。奋战5年,到2025年,我们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县,地区生产总值挺进全国县(市)前50位、全省县(市)前10位,形成一批建设“重要窗口”双优生的标志性硬核成果。
——打造全国县域发展示范县。地区生产总值跻身“千亿”俱乐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力争2000亿元,创成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巩固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领先优势。
——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强县。深入实施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狠抓重要平台、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主攻优势产业升级、未来产业培育和硬科技攻坚,研发投入每年增长1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上市企业达到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家,夺取省“科技创新鼎”。
——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板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两山”转化通道进一步拓宽,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城市和省大花园示范县。
——打造区域融合开放发展新高地。高水平交通强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宁波全域城区化,在甬台温经济带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力争取撤县建区,成为宁波南翼副中心和名副其实的“甬南大门户”。
——打造县域现代治理示范地。“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基本建成,“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完善,“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格局基本建成,各领域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在制度层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海经验”。
——打造幸福和美家园。“一核引领、两湾支撑、全域美丽”县域空间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两城两片一环”中心城区极核功能显著增强,掌上办事之城全面建成,营商环境保持省市领先,人口吸引力和集聚力不断增强。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基本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举全县之力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三、2021年工作
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我县将全面开启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开拓“革新”路径,加快建设“双优”宁海,确保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县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建议今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致力于常态防控,推动抗疫成果更巩固
科学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做到人物并防、平战一体,精密智控、严防死守,毫不松懈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强化重点场所日常监管,切实守牢医院门、公共场所门、社区门和海上输入关口,确保冷链物防闭环管控、不出现聚集性疫情、不发生院内感染、不发生疫情风险点失管漏管,力争不发生本土新增病例。完善疫情监测预警、快速反应、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机制,优化“健康码”使用管理,周密做好疫苗接种组织实施。加快公共卫生补短板,实施疾病防控机构标准化工程,创新医防融合机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倡导新宁海人在宁海过春节。
(二)致力于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更优化
做强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365”工业产业升级计划,建立产业链培育机制,提升文具、汽配、模具和新能源4条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深化“215”工业企业培育工程,全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90个,扶强扶优支持企业股改上市和争做单项冠军,新增上市企业2家以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大企业自主智能改造、小企业协同并进,新增省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4家。深入开展工业全域治理,全力以赴、因地制宜推动21个工业集聚点改造提升,助推企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为安全发展。聚焦问题解决,建成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推进8718企服平台重点乡镇(街道)全覆盖,争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
做优现代服务业。积极融入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建设,深入实施诗路元素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大西门—徐霞客古道工程,突出规投建运一体,推进哩呀罗国际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十里红妆小镇等74个重点项目,争取列入浙江省诗路精品旅游线路2条以上。创建5A级景区城和4个3A级以上景区镇,全力争取深甽温泉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前童古镇创“5A”景区通过省级资源评估,葛洪养生小镇创成市级特色小镇。加快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性服务业,提升业态配置,引进知名品牌,支持传统社区商业向标准化规范化转型,建设邻里中心4个。加大重点农贸市场“五化”改造力度,城区农贸市场实现二星级以上全覆盖。大力发展高端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存量楼宇高质量招商,推动楼宇经济高效发展,整合打造多功能一体的数字文创产业基地。
做精高效生态农业。以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为龙头,以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进一步做强现代种业,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提升和产业化,推进宁波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南美白对虾贝类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打造种业强县。进一步做稳农业基本盘,提高粮食、生猪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能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进一步提升“宁海珍鲜”影响力竞争力,支持望海茶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增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建成农产品体验中心。进一步做深数字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开工建设5G技术智慧对虾养殖、100万平方米数字化设施种植等项目,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进一步做大新型农业主体,拓展乡村振兴职业教育,鼓励发展农村电商,提升农户小额普惠贷款用信率,孵化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联合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
(三)致力于革新提质,推动转型动能更充足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抓好“一件事”迭代升级等工作,全年建设信息化项目72个。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重大事项监管,支持信用等级评定,严控投融资综合成本,提高资源资产资金效益。深入实施城乡融合改革,规范建成区土地性质管理,指导乡镇(街道)认领38项县级审批服务权限,持续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三年整治行动,完成农村宅基地及农房确权登记改革任务。完善城建协同机制,坚持以城市发展、人口变化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规范规划、审批等环节,精准配置教育、卫生、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建立“科技飞地”、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23亿元以上,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浙江制造”标准7项、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500家。充分发挥平台带动作用,重点围绕两大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模具产业园B地块、通用航空机场等项目,抓好中乌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生物药中试公共平台等建设,提高创新创业活动成果本土转化成效。继续抓好小微企业园建设。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推行人才政策“3.0版”,整合资源建设“人才之家”、打造兴海路双创大走廊,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大力引进一批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的创业创新人才团队。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更大力度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度简化产业政策兑现程序,市场主体增长10%以上。深化知识产权强企建设,成立知识产权协会,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启动中介服务机构整治专项行动,营造更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信用评价、监管和惩戒体系,鼓励企业主动修复信用。推进融资畅通工程,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强化普惠金融和智慧金融服务,普惠性小微贷款增长20%以上,制造业贷款增长10%以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启动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坚守主业、专注创新,胸怀世界、心系家乡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四)致力于项目攻坚,推动发展势头更强劲
在内促外引上下更大功夫。优化招商工作机制,重视条块统筹联动、资源协调匹配,提高联合预审质效,实现从项目洽谈到转化落地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立足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眼招大引强,重视谋划策划,项目库动态保持100个以上、重点在谈50个以上,确保实到内外资100亿元以上。强化“留商即招商”的理念,制定“稳心留根”措施,在涉企政策、帮企机制等方面做到内外一视同仁,旗帜鲜明地支持本土企业扎根宁海做大做强。聚焦本地优势产业,联动生物医药、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激发异地商会、各类联谊会和在外宁海人的桑梓情怀,积极争抢补链延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
在项目进度上推更强举措。树立争先夺旗意识,开展有效投资“三抢一增”行动,优化考核机制,用好“项目钉”。系统抓好政策处理、行政审批、要素保障和风险评估,加快项目转化落地。全年计划实施重点工程266个、投资239亿元,其中新开工134个、社会投资152个,确保固定资产投资两位数增长。树立效益导向,做深做细财政和国企出资项目的前期工作,严肃全流程监管。
在保障机制上有更大突破。深化用地空间拓展改革,加强闲置土地清理,盘活一批存量建设用地,保障新建项目优先布局。立规矩、树标准,调整优化征收机制,规范房屋、土地征收以及青苗、地上附着物和建筑物(构筑物)补偿。科学谋划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最大限度争取各类债券资金和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盘子,确保资金用好、项目见效。
(五)致力于双循环畅通,推动区域优势更明显
促进高水平开放。积极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更深层次对接。密切与浙江自贸区、周边县(市)区交流,健全区域联动协调机制,在湾区发展、诗路文化带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加强合作。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更加注重开发国内市场,支持企业加快从抢占市场向创造市场跃迁。培育新型外贸企业,提升跨境电商产业园,谋划出口监管仓,鼓励发展海外公共仓。用好第七次人口普查成果,研究人口发展趋势,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开放包容的氛围,努力培植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及年轻人的沃土。
促进多元化消费。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实施促进双循环提振消费力行动,差异化推进特色商圈和示范街区建设,全方位改善消费环境。提档实物商品消费,建设区域性电商产业园,依托精致农产品、特色工业品等资源,以电商+、节庆+、展会+等模式,办好汽车、文具和模具等重点展会,谋划家电、家具和茶叶等专题展会,充分挖掘城乡消费潜力。提质教育、文旅、康养、家政等服务消费,扩大信息、时尚、体验、定制等新兴消费,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均增长7%。
促进高效率流通。推进“1233”综合交通工程,谋划宁波至宁海城际轨道交通,推动G15沈海高速宁波段改扩建工程完成可研,加快宁海站至南湾新区快速通道、G527深甽至新昌段等工程前期研究,做好S314岔路至白溪改建工程开工准备,建成甬临线岔路桐洲至麻岙岭一期和旗门港大桥,打造“三市六县”通衢之地。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启动港口物流与交通产业园,升级快递园区功能,扩面集士驿站和货(客)运场站,建设综合交通服务站2个、综合供能服务站4个,织密便捷高效的城乡双向流通网。
(六)致力于共建共享,推动城乡环境更精致
聚力建设品质城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启动“四大会战”百日攻坚行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抓好各类文明创建,倡导文明行为,弘扬文明新风,激活文明细胞。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质,以人文积淀滋养城市内涵,启动蒲湖引水、颜公河综合治理提升等工程,建成体育公园、天明湖公园二期,让城市显山露水见活力。启动城区治堵保畅四期工程,加强停车位建设和智慧停车服务管理,推进断头路连通和瓶颈路改造,新改建市政道路25条,建成县后巷、南门大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鼓励村留地规范利用、加速开发,加快水角凌、城隍庙等区块面貌大幅提升,启动冠北、老客运站、科技园区原办公地、城南小学周边等区块开发,完成大湾塘天寿西路以北等地块政策处理,改造老旧小区5个。支持梅桥片区旧村改造、设施改善和环境提升,有序推动溪南片综合开发,建设客运南站、城逐线南门大桥至前洋段二期等工程,海亮宁海公学投用招生。加强城市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综合执法机制,持续加强养犬、“两违”和“脏乱差”等专项整治,推进省无违建县创建,努力使城市更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
持续打造美丽镇村。突出业态升级、功能培育、配套提升,大力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争创4个省市样板。深入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推广乡村振兴葛家村模式,打造石门溪乡村艺术谷,建成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7个。加快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防洪排涝、海塘除险加固及提标等工程,力争清溪水库年内开工,启动铁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新铺设水电气管(道)线分别为20公里、28.2公里和22公里。
不断厚植生态优势。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推广“六大模式”,持续壮大“七色美丽经济”,启动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确保绿色发展走在省市前列。做深做细各项创建工作,谋划实施38个生态项目,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提高环境服务水平,强化“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完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狠抓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实施污染防治提升行动,开展无废城市创建、入海排口整治、涉VOC行业整治等专项工作,运行小微企业危废收集体系,整治提升铝压铸等行业。启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五年行动,实施科技园区雨污水管修复改造,完成12个小区雨污分流,推进城区垃圾分类提质扩面,推广农村垃圾“智分类”,开工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城镇生活垃圾总量减少2%。弘扬生态文化,筹建生态环境慈善公益基金,倡导环保出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
(七)致力于实事惠民,推动人民生活更幸福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以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深化名优师资五年倍增计划,实施青少年身心健康“三航工程”,优化教育布局,开工建设桃源二中、浦西幼儿园、桥头胡幼儿园等项目,加快启动桃源二小、以琳展能学校,争创省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深化健康宁海建设,提升公共卫生能力、医院管理效益和医疗服务水平,实施新一轮公共卫生机构绩效改革,推进“三名”工程,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成前童镇卫生院、县第三医院住院综合楼、第二医院提升改造等工程,第一医院创成“三乙”综合医院,新增国家卫生乡镇3个,确保国家卫生县城“五连冠”。推进文化宁海建设,支持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创产业发展,加强非遗保护和扶持,抓好媒体深度融合市级试点,提升农村文化礼堂整体功能,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补齐公共体育设施短板,开工建设万人体育场,精心举办宁海县第十届运动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强化基金风险管控,稳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加快实现应保尽保。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新一轮公租房建设,加强规范管理,降低准入条件,努力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谋划宁海产业学院,启动职工之家二期项目,做优“甬上乐业·乐在宁海”活动,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深化“四方联动”产教融合,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科学发展涉老事业,抓好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老年食堂建设,运营好县老年公寓,打造精品化、连锁化的山海特色家院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山海协作成果,加强县内重点扶持区域和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支持慈善、残联、志愿服务和流动人口等工作,深化国防动员体系构建,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做好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四治”融合,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和全科网格,发挥三级矛调体系作用,开展“治重访、化积案”专项工作。探索建设社区“一区一品”,完善共建、服务和工作机制,激活社区治理动能,努力打造品质社区。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阻挠项目施工、干扰企业生产和黄赌毒、网络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严肃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组建县海上搜救中心,启用直升机应急救援常态化备勤基地,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高度重视消防和道路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第四轮宗教与民间信仰事务管理三年行动。编制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切实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巡逻防控力度,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八)致力于自身建设,推动政府工作更高效
坚持党的领导,做到政治过硬。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按照“三个争先”要求,深化“三服务”、争先创优和六争攻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把票决项目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好落实,努力让群众更加有感、更多实惠。
着眼本领高强,做到能力过硬。强化政府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建设,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更加注重提高专业化能力,更好发挥智库作用,把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充分体现和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强化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提升自觉应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工作的战斗力、执行力和创新力,提高工作的科学性、能动性和绩效性,以工作指标化、项目化、闭环化和协同化抓实抓细抓见效。
对标整体智治,做到服务过硬。聚焦跨部门多业务协同联办,推进机关内部“一件事”改革,开发推广场景化应用,建设用好宁海数据仓,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应用浙里办、浙政钉等信息平台,建成运行政务服务168“e”站,推出更多无感智办、智能秒办事项。牢固树立整体政府理念,破除本位主义、官僚主义,反对推诿扯皮、敷衍了事,做深首问负责即问即办工作,建立务实可操作、执行可参照的接诉即办事项库,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
打造清廉政府,做到作风过硬。抓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改善文风会风,坚持开短会、发简文、讲管用的话,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狠抓工作落实。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始终坚持过紧日子,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保持基本民生政策提标扩面的节奏和力度,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加强审计监督和监察监督,对各类违纪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现代化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时代光荣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宁海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革新争优、勇开新局,为加快建设“双优”宁海、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