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陈豪特 罗淑娟 蔡斌斌: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23-03-19 20:59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国土经济观察 > 康养经济 >

打印 放大 缩小

     点睛:正气
     署书:乔新民(水运专家)
     导读:国土名片网编研员李新宇


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2021年4期 

 

陈豪特,蒋 筱,罗淑娟,蔡斌斌

(1.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27;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3.广西中医药大学 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4.枝江市中医医院,湖北 宜昌 443200)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病人。恰逢春节返乡,伴随便利的交通,感染人数不断增加。2020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简称“NCP(novel corona virus pneumonia)”;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19)”。《难经·八难》云:“气者,人之根本也。”本文从“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思想展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

1 新冠肺炎与“疠气”

新冠肺炎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2019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11月末12月初主气太阳水寒,客气少阳相火,暖冬而肾精不藏,所以温病起。

《瘟疫论·原序》云:“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新冠肺炎源于感受疫疠之气,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素问·刺法论》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新冠肺炎具有“疠气”传播治病的基本特点:一是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病毒携带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没有症状的隐性传播者同样具有传染性,传播流行速度极快;二是一气一病,症状相似,发病初期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三是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病势发展迅猛,变化快,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危重症,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十四节气是回归年的太阳历特色,冬至阴极阳生、天道阳生,大寒为最寒冷、地道阳生,立春为人气阳生、春气初至,正月朔日(春节)为阴阳合历的特色,与生命活动、农业生产更为密切[1]。《地母经》曰:“太岁庚子年,人民多暴卒。”2020年2月4日立春进入庚子年,金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君火司天,金受克,燥金在泉,木不利。疫病爆发的监控期,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运气从外界气候及环境因素给新冠肺炎的防控带来不便,做好自身的防护,强身健体,增强正气是预防的有效途径之一。《素问·疏五过论》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雄雌表里,针灸砭石,毒药所主。”圣人巧借治疗手段因时、因人制宜,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 未病先防强正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治未病理论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致力于通过辨证论治调整机体整体功能状态,治未病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即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2]。其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内养正气,调理机能在预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素问·评热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谓正气是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精微物质。正气不足,卫气不能固表,腠理疏松而疠气易袭患病;正气充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康复能力等强大,能有效预防包括COVID-19在内的外邪侵袭。

人易感邪致病,以正气虚衰为本。《灵枢·百病始生》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正气盛,则邪不可干;正气衰,则六淫邪气侵袭机体而病。未病先防强正气首先调脾胃,固后天之本。《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当其位则正,非其位则邪。”李东垣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所生。”张仲景曰:“四季脾旺不受邪。”以上皆是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内涵的具体发挥。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3]指出:医学观察期常见乏力伴发胃肠不适。脾胃主肌肉,为气血化生之源,是宗气的组成之一,脾胃健运则谷气充盛,谷气充盛则一身之气充足,正气充盛则御邪有本。合理饮食,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再者,因时制宜,结合运气,天人相合。张锡纯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暖冬不藏精,失本而正气封藏不足。《瘟疫论》曰:“本气亏虚,呼吸之间,外邪因之。”金运太过之年,燥气流行,适度的润肺能有效平衡五脏之气,以资正气御邪。

《黄帝内经》强调:“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躲避乖戾之气,减少新冠肺炎确诊及接触史的人群能有效预防。其次,注重精神调摄,适度运动。陶弘景强调:“静者寿,躁者夭。”《黄帝内经》强调:“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面对疫情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劳逸结合,神守而气定,正气内守而邪不可干。适度的体育锻炼能有效增强卫气的保护,传统保健中八段锦、太极拳等能有效调节气机,使正气得固而御邪有力。

3 既病防变护正气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SARS过程中出现了感染、骨缺血、肌病、多神经病变和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4]。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现代医学在治疗上没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在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中酌情短期内使用糖皮质激素。疫情确定后,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具有重要的意义。《黄帝内经》强调:“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教授在疫情防控中指出:在新冠肺炎初期服用中药,防止患者病情由轻转重,重症期中西医结合减少死亡,恢复期通过益气健脾、益气养阴等帮助恢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临床治疗期的中医治疗分为四期,初期和中期以驱邪为主,重症期和恢复期以益气温阳等补益为基础,顾护正气。呼吸衰竭重症患者,医疗条件无法满足更高级别生命支持的医疗单位,激素仍是较为重要的治疗手段。激素类似于“纯阳壮火”药物,具有抗炎、抗毒素、抗休克和抑制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常被运用于治疗各种炎症状态、免疫性疾病等[5]。其中,糖皮质激素从中医学角度讲,其味辛,性温,归肾、脾、肺经,其主要功效有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补火助阳,温补脾肾;振奋肾阳,回阳救逆;温阳化气,行气利水;动用肾阴,引水救火等功效[6],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相当于用一身之正气以治疗重病猛疴,若病邪得以驱散则邪祛正虚,若邪盛正虚则易导致虚实夹杂之证。不管是邪祛正虚还是虚实夹杂,正气抗邪之后易出现虚衰之证,既病防变过程中顾护正气相当重要。在治疗重型、危重型患者中使用人参、党参、黄芪补益正气,消耗和补给共进,不致于出现正虚邪进的进一步恶化。

在既病防变的过程中要兼顾正气之盛衰,中病即止,健运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素问·经脉别论》云:“生病起于过用。”既病防变是在驱邪外出的基础上建立的扶正,通过扶正祛邪重建人体的阴阳平衡,临床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在祛除疠气的同时应注意顾护正气,不可令正气损伤太过。其中,脾胃为后天之本,《石室秘录·正医法》云:“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7]肺与大肠相表里,新冠肺炎发病伴随相应的胃肠道症状是母病及子的表现,补益脾胃之气,以培后天之土,资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气。《伤寒论》中鲜明指出“观其脉证,谨守病机,随证治之”。肺病时尤需补脾防其难以运化水谷而肺气日益衰弱,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及恶化,体现治未病中“既病防变”[8]。

4 病愈调理补正气

肺为娇脏,清虚之地,瘟疫之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气,是自然之气的主要承担者,是一身之气的重要来源,是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肺是新冠肺炎的出入门户,疾病进展主要以肺部症状为主,疫疠之邪从口鼻进入,侵袭肺脏。一方面肺脏的受邪使一身之气生成乏源,另一方面机体抗邪消耗正气使正气耗伤较重。在新冠肺炎的治疗过程中疠气对机体的病理损害逐步停止,机体的脏腑、经络等逐步进入恢复阶段,处于邪祛正虚。病愈状态的患者抗邪消耗正气,补给不及,另外恢复机能需要正气,病愈补益正气尤为重要。《类经·摄生类》云:“人之生死,全赖此气。”恢复期调理补益正气对于身体机能的恢复以及预防复感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新冠肺炎以侵袭肺脏为主,调理正气中以补益肺气为主,资自然之气是补益正气的一种方式。

中国针灸学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一版)》[9]中指出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针灸治疗新冠肺炎以艾灸温阳散寒,温经通络等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能有效调护一身之气,使正气充盛、五脏调和、气血和冲,御邪、抗邪、驱邪。

5 结语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出自《素问·刺法论》是中医学对发病的高度概括,也是治未病的重要体现,是中医预防医学的基础之一。在发病中,正气的主导地位和邪气的外在条件决定了在临床治疗疾病中要注重保养正气与祛邪,尤其要着重固护正气[10]。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强正气、护正气、补正气在防疫中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