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归资源分布和栽培现状
1 当归资源分布现状
当归起源问题引起研究者的关注。2014 年以前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当归野生资源已灭绝,而赵锐明等等在甘肃岷县马坞乡繁荣村等地发现 4 个当归野生居群,提出野生当归主要在人烟稀少的高山丛林中有分布。据历史记载考证,当归起源于甘肃省岷县、漳县、陇西县、武山县等地,现为当归药材的道地产区,药材俗称岷归。当归在我国其它地方也有零星分布,位于云南鹤庆、丽江、沾益、维西、德钦等地区栽培的当归称之为云归;分布于四川平武、九寨沟、宝兴以及汉源等区域栽培的当归称之为川归;位于湖北神农架、恩施石窑乡等区域栽培的当归称为窑归。前人对当归适宜的生态因子及道地产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确定了影响当归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高海拔阴湿地区为当归栽培的最适宜区域,为规范化栽培当归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当归的人工引种栽培和精细化管理技术提供有利的指导。当归属在全球资源分布广泛,日本、越南、朝鲜、新西兰等地区也有大面积当归属药用植物种植栽培。位于甘肃岷县一带栽培的当归品质最好,气味较浓,肉质饱满。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的增加,当归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2 当归栽培现状
当归适宜高海拔冷凉地区种植。合理的移栽密度、适宜的移栽期、覆膜栽培、间作和与其他农作物的套种等合理的农艺措施是当归高产优质的主要手段。当归播种第一年为营养生长,第二年 4 月初温度达到 5 ℃~8 ℃时当归移栽,为多年生植物,移栽前茬作物为黄芪、蚕豆、青稞、燕麦最佳。当归适宜的栽培区域较小,当归对生长温度、海拔、湿度、光照、降水、地形、土壤类型、微生物、营养等生态环境条件要求严格。研究表明当归适宜在潮湿、凉爽的气候条件生长。对栽培因子研究发现,通过优化栽培措施及改变生态因子可以降低当归抽薹率,提高当归产量及品质,当归栽培过程中早期抽薹、麻口病、根腐病是长期制约当归生产的主要障碍。大量学者研究表明,在优质种子种苗的条件下,当归早期抽薹率达到 30 %左右,春季低温或夏季高温干旱是诱发早期抽薹的主要因素,严重时当归的抽薹率会上升到 70~80 %,最为严重的直接导致绝收,大幅度影响了经济效益。因此,当归抽薹是影响产量、质量的重要难题,传统栽培方式认为通过高海拔地区育苗,种苗内的营养物质含量减少,次年移栽后当归的早期抽薹率普遍降低。陆则权研究指出,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和施用,可提高当归产量,减少抽薹数,提升药材质量。
邱黛玉和纪瑛等在甘肃省岷县、渭源县、临洮县和漳县四个当归栽培区研究证明,不同海拔高度对当归的质量、产量、抽薹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归移栽到低于2200 m 以下的低海拔地区容易引起当归早期抽薹,从而使产量、质量下降;当归移栽到高于 2800 m 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低,其生长周期变短,导致生长缓慢、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王惠珍、顾志荣等试验结果说明,将当归移栽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区域,改变了其自身光合有机产物的分配格局以及干物质的积累速率,从而影响产量形成。王惠珍研究表明当归移栽在高海拔的地区,有效的增加自身阿魏酸含量,并指出海拔在2800 m 左右种植的当归产量较高、品质良好。金尧等研究认为在不同的海拨高度种植当归对其自身阿魏酸含量的影响较大,并指出当归适宜在 2600 m 左右的海拔区域内种植。同时表明土壤中的全 N、速效 P、速效 K、Mg 、Ni 与当归阿魏酸的含量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小迪研究发现不同的海拔梯度处理下,当归的生理生化指标特性对当归品质有重要影响,随着海拔的增高,其自身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含量呈抛物线函数型变化。禹娟红对当归光照条件研究表明,当归在长日照条件下生长速度快,但是容易引起当归早抽薹,进一步影响当归的产量和品质。李广骥研究表明从夏至到霜降前光照时间为 1000~1300 h 适宜当归生长,光照时间超过 1300 h 或者少于 1000 h 当归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研究指出已经通过低温春化处理的当归种苗,随着其光照时间的增加,其抽薹率也会显著的增加。因此,研究发现夏至到霜降做好一定的遮光措施可以降低早期的抽薹率,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蔺海明等研究表明在当归生长期做好遮光措施其株高明显增加,单根鲜重及总产量显著增加。陈振鹤等研究表明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当归的阿魏酸、挥发油均有影响,适宜的光照强度能够促进当归的生长发育,同时能显著提高当归的产量。
当归“早期抽薹”会使肉质根不断木质化导致肉质根变硬变柴性或空心,从而丧失了药用价值,这是实际生产中导致当归大幅度减产的主要因素。在春化过程中,体内硝酸还原酶含量显着增加。冷藏后,发现大苗顶芽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在当归增叶期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植物的光合特性,增加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出结论,[吉山花瑶钟建荣]早期抽薹与当归的因子关联程度依次为海拔、年降水量、密度、有机磷。多年来的许多研究也为控制早期抽薹提供了综合防治措施和方法,如适当延迟育苗播期,降低光照强度,合理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浸苗应用锰微肥,冷冻贮藏苗或中温贮藏等措施。
严辉等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全国当归栽培基本信息进行了汇总,分析了主产区43 个样点的当归功效成分和气候、地形等相关生态因子的关系,明确了影响当归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土壤亚类、5 月份降水量和最暖月最高温等。研究结果与传统的土壤选择一致,栽培当归的土壤应具有良好的肥力和良好的排水能力,为开辟当归新产区提供科学依据。在人工种植过程中连作障碍是制约当归栽培的重要因素之一,连作制约着当归产量和品质。近几年研究表明,通过当归直播栽培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当归早期抽薹率。尚忠慧利用 GIS 空间分析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当归栽培潜在生长适宜因子进行空间划分,量化分析了当归最适宜栽培的生态因子指标,发现影响当归生长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为温度、湿度、降水量、海拔等,为当归栽培选地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中药材市场的不断发展,当归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农药和化肥对当归的品质存在诸多影响。因此,当归规范化种植技术是当归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有效途径。
邱黛玉等研究了当归在抽薹发前期营养生长过程中, 种苗根直径越大,移栽后其地上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越高, 含量较低含量的游离氨基酸, 更利于早期抽薹的发生, 而根直径较小种苗与之相反, 不利于早抽薹。王兴政等研究结果表明当归栽培应选用中等大小种苗,因为中种苗在当归生长的中后期生长速度较快,抽薹率低于大种苗,且具有较优的产量表现。杜弢等对收集的 30 份当归种苗进行分级后研究表明使用二级种苗(单根重 0.74~1.38 g)的植株成药后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生产上可为种苗筛选作为参考。武志江等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结果显示在 25 ℃恒温光照为当归最佳萌发和生长温度。张鹏等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胡枝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指出 15 ℃时种子发芽率最高,20 ℃时发芽指数最高,平均发芽时间最短是在 25 ℃下,30 ℃是所有指标表现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