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网】中国报道杂志-邱慧:居民储蓄再创新高,如何点燃消费引擎?

2023-05-06 08:42 中国报道杂志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国土经济观察 > 消费经济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主旨点睛:新思考
硬笔署书: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研究室主任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


居民储蓄再创新高,如何点燃消费引擎?

 
中国报道杂志 2023年3期 

 

文︱《中国报道》记者 邱慧

近7万亿元的新增存款数据将“超额储蓄”话题再度推上舆论场。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指出,今年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居民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这与2021年全年9.9万亿元的住户存款水平相比,多增7.94万亿元,同时也创了有统计以来的数字新高。

民生证券研究院利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居民存款两个口径分别测算,估算出2022年全年超额储蓄规模或在7.4万亿元。随着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这部分积累的超额储蓄如何转化成为新的消费动力,成为业内关切。在接受《中国报道》采访的多位专家看来,随着消费场景恢复和基本面改善,后续预计能够带动预防性储蓄的消耗。

“但并不是对此绝对乐观,超额储蓄能否被激活,转化成消费动力,关键看居民对未来经济前景的预判以及疫情造成的‘疤痕效应’的修复情况。”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多因素推动储蓄意愿上升

所谓“超额储蓄”,即实体部门储蓄规模超过往年。早在2017年的统计数据中,居民存款增多的趋势就有了迹象。2019年开始,居民存款在人民币存款中的份额则有了明显上升。

记者梳理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发布的居民储蓄数据发现,2019年住户存款增加9.7万亿元;2020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3万亿元;2021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这意味着,在近3年的时间里,居民的储蓄意愿在持续上升。

但与单一存款概念不同,在信用货币社会,储蓄和存款是两个概念,且两者可以分离讨论。对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储蓄的上升不必然就会对应存款的上升。“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低风险金融产品正取代存款成为居民财富储藏的工具。因此理论上,即便没有发生超额储蓄,其他金融资产向存款的‘转移’也会导致储蓄存款高增。”明明表示。

明明分析,近年来资本市场波动较大,资产价值和收入水平的不确定性增加,同时,房地产等行业也不够景气,在此背景下,居民就会把相关的配置资金向储蓄转移。

多数观点中,这部分新增的居民储蓄被称为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而在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看来,消费支出下降或更多缘于消费场景的约束。他认为,预防性储蓄是个“伪命题”,2022年居民储蓄加快增长更多缘于购房等投资减少,消费支出下降的影响次之,同时,居民就业收入、对未来预期也受到了疫情的冲击,无论哪种消费行为都趋向谨慎,更偏重于增加存款。

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对此也予以印证。统计结果显示,该阶段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增加3.7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5.5%,比上季减少3.7个百分点。

赵伟表示,2022年前11月居民新增存款较2020年同期多增5.3万亿元,而这两个阶段均明显受到疫情干扰、收支下滑等影响,核心差异在于居民购房行为不同,最近两轮地产周期中地产销售下降均对应居民存款高增;若以2019年同期为基准,居民存款多增的部分近80%或由购房下降贡献。

1月26日,春节期间,重庆洪崖洞景区游人如织。

“超额储蓄”转化的必要前提

进入2023年后,随着消费场景的恢复,居民消费水平有所回升,如何将这部分“超额储蓄”持续释放为消费力成为市场普遍的期待。

从出游方面来看,居民的消费也在进一步恢复中。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信息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民生消费方面,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元旦期间,商超、餐饮、电商等方面的销售额达35.3亿元,恢复至2022年同期的83.8%。

“春节的多项数据表明2023年消费复苏是大势所趋。”明明向《中国报道》记者坦言,2022年金融市场震荡较大,部分投资者受此影响风险偏好走低,要释放超额储蓄关键变量在于有效激活居民的风险偏好。

消费场景恢复后,“超额储蓄能否带来报复性消费”的话题曾在一段时间里成为讨论的焦点。综合来看,多数观点认为,随着消费场景的修复,超额储蓄或许会带来居民的报复性消费。

而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经济专家看来,现阶段尚不能对此盲目乐观。邵宇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超额储蓄变成消费的关键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经济前景的预判,对于收入会上升、投资回报会有增加的前景一旦明确,储蓄变成消费则是自然性的转化行为。邵宇认为,此前因疫情导致的“疤痕效应”仍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储蓄购买力的释放还需要时间。

明明也指出,对于消费反弹来说,“超额储蓄”能提供资金储备,但不宜高估超额储蓄对消费的提振。他以近期公布的金融数据为例指出,居民存款增高,但贷款的表现依然较为疲弱,当前的房地产市场还未走出低迷期。

明明说:“目前来看,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依然面临阻碍,不过考虑到经济复苏和消费修复的大趋势,今年一、二季度交接之际,基本面的修复改善预计能够带动预防性储蓄的消耗。”

赵伟也认为,消费的复苏不能仅对“超额储蓄”抱有信心,改善居民预期、降低经济不确定性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居民敢消费,超额储蓄才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具体而言,就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妥善处理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福利问题,改善居民预期;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鼓励企业推进消费提质升级,提供真正满足居民需求端的产品或服务。采访中,明明则告诉记者,三方面问题的解决是拉动“超额储蓄”向投资、消费转化的必要前提。

转化前景可期

记者注意到,多举并行鼓励消费已经成为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2022年12月下旬,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会议中提出将督促银行机构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做好养老、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服务。同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受访专家认为,随着各项举措的逐步细化,近期扩消费的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今年1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于消费力度的加码有了针对性的着力点。会议指出,加力扩消费,推动帮扶生活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工作。

今年1月,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当期总收入最大可能地转化为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快速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针对房地产行业,郭树清表示,将落实“金融十六条”措施,以保交楼为切入点,以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表为重点,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逐步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过渡。明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保交楼”专项借款逐步落地、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以及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等影响下,未来将进一步释放合理住房需求并提振居民购房意愿。

2月13日,江苏淮安市民在商场消费购物。

“但超额储蓄向地产行业释放需要一定的观察时间。”明明阐释说,超额储蓄能否顺利向地产行业释放、刺激房地产销售,关键在于居民对交付问题的信心改善以及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预期判断。在他和团队的研判中,目前看来,一部分超额储蓄后续可能会流向资本市场,转化为居民的资产配置。

而对于“超额储蓄”转化成为消费的前景,邵宇表示看好。他向记者坦言,从目前来看,政策预期较为明确。下一步,除了政策面继续出台激励举措外,还可以适当给出一定的消费券、购物现金等补贴措施,针对家电、汽车等大宗商品的消费品给出特定的政策支持。

邵宇补充道,通过扩大居民消费支出,带动企业加大投资并增加就业,进一步形成消费—投资—消费的良性循环模式,从而有效促进消费市场的复苏。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