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文脉赋》在港亮相

2019-03-28 19:39 未知  主页 > 名片 > 国土经济 >

打印 放大 缩小


桂强芳研究团队创作《中国香港文脉赋》在港亮相

2017-10-23 16:18 [港澳台旅游] 转自:第一旅讯


乔惠民书:写好国与家,走遍天下都不怕。

  该赋作为纪念香港回归廿年暨祝贺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一份民间献礼

  (文/侯水生)日前,由香港桂强芳全球竞争力研究会、香港走遍全球旅游协会、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集体创作的九米墨宝长卷《中国香港文脉赋》,在香港会展中心联合举办的以喜迎十九大、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为背景的2017全球旅游竞争力排行榜新闻发布会暨旅游高峰论坛上进行展示。

 

 图:桂强芳研究团队集体创作《中国香港文脉赋》在香港会展中心展示。

  该赋是喜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和喜迎中共十九大期间,由香港著名学者、有“走遍全球第一人”之誉的桂强芳博士主持和指导,其研究团队采用中华传统辞赋体裁集体创作形成的一项精神与艺术成果,10月17日在港公开展示时,引起各界关注。

  赋文精心抒写了香港与祖国母亲之间源远流长的根亲史、血脉情;刻画了香港通江达海、帆舸穿梭,古代贯通海上丝路、当代跻身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的特殊经济区位;回溯了香港曾经置身殖民统治之下百年离岸、金瓯阙失、寄人篱下的苦楚;描绘了一九九七,陆港圆镜、香港喜归母亲怀抱,设特别行政区,施一国两制,将历史耻辱一朝雪洗的普天同庆情状;抒发了香港爱国爱港学者群体根植华夏,不忘炎黄,文脉浓如血,恋国恋乡恋本港,魂牵梦绕的不了情;颂扬了香港回归后,五星高照,紫荆花放,中央政府,春风化雨,悉心扶持,力行CEPA,力建供港物资新型通关制度,力筑陆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力构陆港全面互联互通市场,力倡个人港游更方便,力保东深供水工程清洁安全济港,力推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力促香港跻身亚投行,力助港珠澳大桥贯通运营,更力挺香港在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及粤港澳世界级大湾区城市群发展中担纲上位的诸多举措;特别感叹泱泱共和国,人民翻身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治国理政强起来,并感叹习主席莅港视察提出的“三个相信”亲切寄语;点评了回归后的香港,以廉洁之政府,公允之诚信,有序之治安,包容之胸怀,完善之法治,自由之体系,务实之效率,进一步成为全球最自由、最具竞争力之成熟经济体,炼造出的竞争不息、持续发展之奇迹;表达了香港民众回归二十载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原有制度,特色不变,高度自治,始终葆持,政体稳定,民生康颐,内外交流,日益密切,国际市场,加紧拓阔的共识、拥戴与“香港未来更美好”的真诚期待;呼吁港人铭记香港之文脉史、发展史、回归史,将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同肩重任,增强国家观念,香港情怀,世界视野,再奏主旋律,共同“写好国与家,走遍天下都不怕”。

     一轴长赋,心志拳拳。桂强芳博士现场接受多家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美丽香港是美丽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件作品几年前便开始酝酿、集体创作并形成初稿,在回归二十周年和十九大开幕前夕反复修订完成而首次在港亮相,全体创作人员一致确定将此2600多字的墨宝长赋作为纪念香港回归廿年暨祝贺中共十九大开幕的一份民间献礼,以表达香港与泱泱共和国一起步步迈进新时代,携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强国的同心相应之情怀与共同信念。

  附:《中国香港文脉赋》原文:

  中国香港文脉赋

  谨以此赋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

  并敬献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

  香港美,最美维港湾。凭窗四望此时际,思绪难抑。

  东方之珠,海空通途,亚太枢纽,南南金角。海景拥广厦,细浪嫚拍岸。商务胜地,购物天堂,动感之都,太平之岸。万千灯火阑珊处,融汇中西文化,交织百年繁华,尤蕴藉古今文脉,洗尽铅华魅力依然,历尽沧桑活力无限。

  近现代,充当中国衔接全球市场第一跳板、世界滨海最优物流海港与最佳远洋避风目的地,辈出了几代船王、地王、金王......蔚为大中华之世界级都市范例。

  现当代,近依泛珠诸省,远涉大洋多国,一带一路,势当其冲,大湾区连袂,港澳珠飞虹,抱团发展,优势互补,堪称全球城市经济体竞争力姣姣翘楚!

  眺望海天,思接千古,紫荆徽下,寸土寸金,根植华夏,文脉浓如血,源远而流长。恋国恋乡恋本港,魂牵梦绕不了情。

  俱往矣,亘古亿年,山海相连,气候温和,万物宜生,风水多形胜,岸线多弧曲,位处亚洲候鸟迁徙中途驿站,地质地貌暨生物系统均俱突出多样性;惊叹西贡海湾六角圆柱奇石数万横陈,崭露悠远地文,其自然遗存体量数量全球第一,远胜北爱尔兰世界遗产。

  三万年前,新旧石器更替,烟火起,显人迹;大湾文化,濡屿陲,沫先人;百越之际,印纹陶,务稻作;缚娄古国,八大石刻,人文璀璨;日月行天,岁月经年,小小岛埠渔村,守作息,善渔农,饮珠水,共粤语,敬黄仙,崇妈祖,代代祭天祀海,祈得风平浪静。

  前二百一十四年,大秦统百越,施中央政权,本港纳于其南海郡番禺县治下,兹开信史。前二百零三年,暂辖于南越国。前一百一十一年,西汉更替南越,旋归汉,隶属南海郡博罗县衙下。东汉、东吴、西晋及东晋初,均划入番禺县境。东晋咸和六年,入于东莞郡宝安县辖域。东晋末年,暂为地方民变流亡首领卢循根据地。其后历南朝及隋朝管制,及至隋朝复隶归南海郡宝安县所治。

  大唐始,备受穗贸相润,勃兴内河水运,帆舸穿梭,贯通海上丝路。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境内设屯门军镇,重兵驻守,护佑西去水路。唐肃宗至德二年,宝安县易名东莞县,本港隶其下不变。唐昭宗光化四年,新界五大氏族原居民始来定居。北宋开宝四年,九龙湾设盐场。相传南宋末两幼帝避元军追赶而避难于斯,留有宋王台遗踪及诸多扑簌迷离之传说。宋元时,多有内陆人口南迁港岛图谋生计。此时岛上香料香木集散成市,馨香五洲四溢,名噪南洋诸邦,自此得美名谓曰香港村。

  明万历元年,本港隶属新安县,种香产香之业达至全盛,渐为宜居宜商要津,亦兼任海防屏障。香港及其赤柱、黄泥涌、尖沙咀等地名,确凿标注于万历年间《广东沿海图》。明正德九年,葡萄牙兵占屯门,暂控本港及后海湾七载,幸逢正德十六年,明军发兵,海战屯门,大显豹房神威,如秋风卷席,葡军惨败而龟缩马六甲。翌年四月,葡舰队企图重占屯门,明军迎头庝击而大获全胜。

  由明至清,本港仍由新安县管辖。康熙元年,借口隔离前朝遗臣郑成功,迫沿海居民向内陆迁徙五十里,遂致港民流离失所,村墟空心,田园抛荒,渔盐废置,饱受苦累。康熙八年,幸有广东巡抚王来任、总督周有德恳请,当朝终允复界回迁。旋有新界五族于上水立报德祠祀奉王周二公,以示谢恩。及至清中叶,朝廷设官涌炮台。道光十九年秋,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十日内击溃来犯英军六次,强势将英军从尖沙咀逐出,史谓官涌之战。

  一八四零,鸦片战争爆发,清廷屈与英签《江宁条约》,遂将香港岛连同近邻鸭脷洲割让而出。一八六零,清廷因败再签《北京条约》,九龙半岛南部连同近邻昂船洲亦割让英国。1898年,英迫清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系列租约,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及近邻两百多离岛亦租借和割让而出。自此,演绎成百年国耻。

  百年离岸,金瓯阙失,寄人篱下,记忆犹新。所幸者,本港同胞,心怀血脉,不忘炎黄,含耻苦斗而谋逆境崛起,辛勤创业以待完璧回归,鉅子中宸,接踵涌现,工商做强,走向世界,引它山之石而攻玉,铸就诸多辉煌。更可贵风波浪里不畏浮云遮眼,挽手内地改革开放,共享“那一个春天”,滚滚港资,率先挺起深圳特区,激发港粤湾区优势,北上带动处处投资热土。尤有万千港人畅行慈善公益,片片爱心无私洒向遥远山乡。回归前夜,飞龙腾起,博得亚洲四小龙声名,成长为全亚洲最勤奋最富裕名城。

  诚感佩,邓公英明,中央坚定,及时推导回归国策。每难忘,中英联合声明,基本大法鼎立。一九九七,普天同庆,游子喜归母亲怀抱,设特别行政区,施一国两制,将历史耻辱,一朝雪洗。其时其刻,火树银花,异彩芳华,全港荣耀,老幼雀跃,爱国爱港热情高涨,难以言表。金庸文句为证:”回归大典,举世瞩目,数千嘉宾,共睹盛况。米字英旗,悄然卸下;国旗区旗,高高升起。威武雄师,进驻香港。举世华人,尽皆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归去来,百年离岸之舟,重返血亲母港,偎母怀,依温暖,中国香港特区,再铸堂堂美名。襟连华南,北毗深圳,西纳珠江,隔江相望澳门珠海,南缀万山列岛黄金水道,江山圆镜,陆港统一,管辖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区及二百余岛屿,陆地面积一千一百零四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一千六百五十余平方公里,扼守粤港澳大湾区通达世界之国门要塞,在水一方,分外妖娆。

  转瞬回归廿载,”一国两制”,天下共识;港人治港,两地共尊;原有制度,特色不变;高度自治,始终葆持;政体稳定,民生康颐;内外交流,日益密切;国际市场,加紧拓阔。克金融危机,破非典疫情,御占中逆流,振经济,共祥和,谋福祉,求稳定,安民生,促民主,历惊涛骇浪而闲庭信步。煌煌本港,以廉洁之政府,公允之诚信,有序之治安,包容之胸怀,完善之法治,自由之体系,务实之效率,炼造出竞争不息、持续发展之奇迹,国际金融中心、进出口中心、航运中心、会展中心、消费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地位不断创新升级,人均GDP、地均GDP全局高企,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世界排名第一,进一步成为全球最自由、最具竞争力之成熟经济体。

  感佩此间,中央政府,春风化雨,悉心扶持,力行CEPA,力建供港物资新型通关制度,力筑陆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力构陆港全面互联互通市场,力倡个人港游更方便,力保东深供水工程清洁安全济港,力推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力促香港跻身亚投行,力助港珠澳大桥贯通运营,更力挺香港在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及粤港澳世界级大湾区城市群发展中担纲上位,陆港竭诚竞合,始终同舟共济,不弃不离。

  叹我泱泱共和国,人民翻身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治国理政强起来。二零一七,五星高照,紫荆花放,习主席莅港视察“三个相信”言犹在耳,十九大召开在即激荡人心。国家观念,香港情怀,世界视野,再奏主旋律。

  写好国与家,走遍天下都不怕。俯掬香江抒微愿,以此小赋诉衷情:

  港之事,国之系;港之稳,国之安;港之竞,国之进;港之强,国之兴;港之福,国之喜。同理之,祖国好,香港更好;中华强,香港更强;中国梦,港人与共。唇齿依,根亲连,一筷易折,十箸难弯,一隅易损,举国莫摧。温故而知新,读史可明志。无论何时,祖国在我心里重千钧,民族伟大复兴乃吾辈同肩重任。本港之文脉史、发展史、回归史,皆当没齿不忘,切切铭记。

  香港桂强芳全球竞争力研究会、香港走遍全球旅游协会、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集体创作

  岁在丁酉年八月二十八(2017年10月17日)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天下口碑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