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天下口碑首席署书员乔惠民书:双碳3060 (天下口碑数据库插播)
银联绿色低碳主题卡面世:进一步助力全社会低碳转型
银联绿色低碳主题卡面世:进一步助力全社会低碳转型
本报记者 李国辉
近日,中国银联联合上海环境(11.280, 0.10, 0.89%)能源交易所、商业银行共同发布银联绿色低碳主题卡产品。在业内看来,中国银联拥有跨市场、跨地域的交易数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建设并运维管理全国碳市场交易系统,商业银行是发展绿色金融的主体,三者联合旨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将企业带入碳排放权市场,引导个人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绿色低碳主题卡是各方主体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创新实践,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国内低碳生活观念普及以及碳普惠体系的落地。
绿色低碳主题银行卡包含企业版及个人版两套卡产品体系。企业版银联绿色低碳主题卡主要包括绿色低碳主题商务卡、绿色低碳主题小微企业卡及绿色低碳主题乡村振兴卡,分别面向不同经营规模及类型的大型企业、小微企业、涉农企业发行。根据企业在银联系统的交易情况,银联将联合商业银行为其提供碳减排额购买等对公权益。个人版银联绿色低碳主题卡构建了银联绿色低碳积分体系,结合持卡人在银联系统的绿色消费行为,如乘坐公交地铁、云闪付缴费、共享单车骑行、高铁出行、新能源车充电等,计算个人碳减排量,并配置相应权益,以娱乐互动和动态回馈的机制,引导用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绿色低碳主题卡的最大特色在于利用银联跨市场、跨地域的交易数据平台,以企业和个人的交易行为数据为计算基础,精准追踪企业和个人的碳足迹,构建银联绿色低碳积分体系,用户获得的积分可兑换相应的权益,这便是碳普惠体系。”中国银行(3.030, 0.01, 0.33%)研究院研究员郑忱阳表示。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大中型企业对市场反应更为敏捷,绿色低碳转型进程较快,而小微企业和个人的碳减排意识和动力相对欠缺,这也使得以个人和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碳普惠成为近期的热点话题。早在2015年,广东省就开始探索碳普惠制试点工作,以社区、公共交通、旅游景区、节能低碳产品为试点,根据居民低碳行为量化减碳量,给予一定的减排激励,并对接碳市场。2019年广州上线全国首个城市碳普惠平台,2020年北京发布绿色出行普惠平台,2021年青岛上线碳普惠平台等都体现出碳普惠对碳中和的重要意义。郑忱阳认为,银联此次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商业银行致力于构建范围更大、影响力更强的碳普惠交易平台,大数据、渠道网络、碳市场三者叠加将迸发出强劲活力,实现绿色金融的便捷化、亲民化、智慧化。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迅速。2021年二季度末,绿色信贷余额近14万亿元,同比增长26.5%,位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990亿元,同比增长82.2%,居全球前列。“当前,绿色金融仍以对公业务为主,绿色信贷占绿色融资总量的比重超过90%,其他绿色金融产品尤其是个人产品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客户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金融需求。”郑忱阳表示,绿色低碳主题卡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绿色零售业务的发展,创新个人和小微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通过设计具有本行特色的绿色低碳权益吸引客户,采集用户的碳减排行为和足迹,适当时还可以构建本行的个人碳账户。
事实上,商业银行对绿色低碳主题卡并不陌生,早在10年前,部分银行就推出了绿色环保主题银行卡、绿色账户银行卡、环保主题信用卡、低碳信用卡等产品。从目前绿色低碳主题卡的签约情况看,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大多数股份制银行及部分城商行均积极参与。业内人士预计,各行将陆续推出各具特色的绿色低碳主题卡,深化与银联和碳市场的协同联动。在与银联合作后,商业银行将获得银联绿色低碳积分体系的支持,在碳减排数据搜集、积分核算等方面更加标准化;银行可专注于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绿色低碳主题卡,增强绿色零售业务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