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天下口碑首席署书员乔惠民书:双碳3060 (天下口碑数据库插播)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这场变革的来临,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深圳国际低碳城再一次成为人们目光的焦点。这个多年来坚持发展低碳产业、推广低碳技术,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载体。当下,它又被赋予了具有引领性的使命:要成为低碳国际品牌,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率先示范。
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国际低碳城绿意盎然。
加强顶层设计,以国际低碳城为支点打造低碳龙岗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3月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将之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按照中央的部署,深圳市龙岗区加强顶层设计,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召开的龙岗区六届五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实施“绿色建造”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全区“一芯两核多支点”发展战略,将东核定位为“低碳智造核”,深圳国际低碳城作为重点区域纳入其中。
天蓝山绿水清的龙岗,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同样,2021年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高标准推进国际低碳城开发建设,推动氢能产业园等项目落地,打造国家可持续发展低碳先锋区。坚持“宣传+执法”两手抓,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建立完善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分类覆盖率100%;系统开展建筑垃圾、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等固废治理,打造“无废城市”。推动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筑领域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倡导“光盘行动”、公共交通出行等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承接新的使命,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率先垂范
深圳是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作为深圳市18个重点发展区域中唯一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特色的重要载体和示范窗口,位于龙岗区的深圳国际低碳城,被赋予了具有引领性的使命:要成为低碳国际品牌,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率先示范。
深圳国际低碳城片区规划总面积53.1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19平方公里,基本生态线控制区域达63%。这里三面环山,河谷穿流,龙岗河湿地公园、低碳科普公园、海绵城市公园和8公里绿环碧道等设施陆续投入使用,并建有龙岗河末端调蓄池(调蓄规模亚洲第二)、2.08公里的综合管廊和8公里绿环碧道等设施。可以说,片区显山露水,生态本底十分优越。
深圳国际低碳城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美。
与此同时,国际低碳城还是深圳的东北门户,是与惠州、东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联动的重要枢纽,片区覆盖高速公路、地铁及城际轨道线。
正因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这里被规划为深圳市重点发展区域,2012年底正式启动国际低碳城建设。2013年,首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在这里举行。
目前,国际低碳城片区正按照“核心区-拓展区-全域范围”三个圈层滚动开发建设,其中核心启动区1平方公里,拓展区5平方公里。
经过8年多的城镇绿色化发展探索,国际低碳城拥有了良好的国内外知名度以及丰富的实践积累,已初步具备在绿色低碳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条件。
以国际低碳城为代表,近年来,龙岗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提升龙岗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区”、“国家低碳城(镇)首批试点”、“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国家森林乡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系列荣誉,集聚多个国字“金招牌”。
推动转型升级,区域发展实现跨越式进步
自2013年6月开始,深圳已连续举办八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其中有五届的主会场设在国际低碳城。
国际低碳城论坛成为低碳传播的重要载体。
2013年举办的首届国际低碳城论坛,是中国首个“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迅速成为广东乃至全国低碳传播的重要窗口。此后几届,论坛国际化程度逐渐提升,吸引了联合国、世界银行、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官员及专家学者参与,完成了一批重要项目签约,其中包括国际低碳清洁技术合作与交流平台、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与金融机构碳金融合作项目等“重头戏”。
随着低碳产业的落地,国际低碳城所在的片区实现了“华丽转身”,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实体不断壮大。2020年,国际低碳城规划范围内地区生产总值达163.02亿元,较2012年54.07亿元增长108.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2.96亿元,较2012年的29.78亿元增长63.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0.03亿元。
深圳国际低碳城内聚集了一批优秀企业和创新平台。
片区内现在已有深南电路、柔宇科技等重点产业项目,规模以上企业314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5家,上市企业14家。与此同时,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未来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等创新平台,与紧邻的深圳国际大学园形成呼应之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国际低碳城交流合作频繁,创新能力不断强化。
此外,低碳会展中心、体验中心、文化会议中心等地标建筑,既可提供公共服务,也成为极具低碳内涵的亮点。这里在建的可提供8100个高中学位的坪地高中园、总床位达2500个的深圳市社会福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床位1050张的全深圳首家医养结合项目——区第六人民医院等基础设施配套,为下一步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理念先行一步,引领绿色低碳技术应用
随着国际低碳城的发展,这里也逐步成为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平台。
据了解,片区内既有建筑物及周边环境均采用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改造,应用了绿色建筑、清洁交通、污水循环、废物回收、能源低碳等十大技术系统,97项先进技术。以未来大厦为例,这是首个走出实验室规模化应用的全直流建筑,通过住建部净零能耗综合示范项目验收,为此它还入选了中美建交四十周年40项科技合作成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建筑能效提升示范项目。
国际低碳城内的建筑物均采用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改造。
海绵城区建设理念贯穿整个国际低碳城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建有自组织、自循环的生境网络组织系统、雨洪调蓄及水质净化等系统,成为绿色低碳技术的示范区。
近年来,国际低碳城获得多项国内外荣誉奖项:2012年被列为国家发改委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旗舰项目;2014年入选国家行政学院、人民网全国十大新型城镇化范例,被列为亚太经合组织低碳城镇示范项目,获得保尔森基金会“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2015年入选国家发改委首批国家低碳城(镇)试点、获得首届“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先行奖;2016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欧盟委员会授予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称号;2016年获得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全国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7年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嘉力达低碳研究院铂金级认证(LEED-CI);2018年获得低碳城海绵城市详细规划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2020年低碳城乐城项目获得世界领先的设计奖法国NDA(Novum Design Award)2020年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