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024-08-07 06:36 搜狐号  主页 > 名片 > 美丽国土名片 > 大湾区 >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香港未来将成“八大中心”!机会都在这里了... 


搜狐号  2022-11-01 23:41 行走的老乡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八大中心”包括一如既往推进香港的四个传统中心持续发展,即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商贸中心、亚太地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以及首次加入提升、建设和发展四个新兴中心,即国际航空枢纽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未来若希望谋求更大发展,一定会在发展有关中心上大力着墨。
 
 
二十大报告中有关香港的内容中提到,中央会严格执行,并继续支持香港发挥其金融、法治和专业知识方面独特优势,巩固和提升其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创科中心地位。
 
李家超表示,“二十大报告”提到要发挥香港优势和特点,包括巩固提升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创新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地位,深化香港与各国、各地更加开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正正是国家“十四五”规划赋予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他说,中央对“一国两制”实践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是推动香港发展的定海神针,而对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实支持,更成为我们未来工作的行动指南。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10月19日宣读任内首份《施政报告》,《施政报告》对接国家战略增强发展动能,重点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为核心,围绕巩固和培育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等“八大中心”地位,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包括加强区域合作,引进重点企业,招揽高质人才,加强推广招商引才,吸引优质企业来港上市,推动发行及交易人民币证券,深化并扩大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进行全面对接,用好国家对港的支持,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以下为 《施政报告》中关于八大中心的内容
 
「十四五」规划、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为香港注入源源不绝的发展动能。「十四五」规划确立香港「八大中心」定位,我们首要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推进创新科技和文化艺术两个新兴产业发展,同时继续发挥国际贸易中心的角色,并充分善用航运和航空发展,提升香港在区域供应链的功能。我们亦会继续强化法律服务方面的优势,同时有序推进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大湾区建设促进了大湾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政府会善用已提升的粤港、港深合作机制,以专班为平台,深化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对接,亦会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和深港河套等重大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的开发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更为香港服务业创造宽广机会,通过民心相通,建立更辽阔网络。
 
政府将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由行政长官担任组长,三位司长任副组长,从策略和宏观角度推进及督导跨局工作,加强与内地机构沟通,并定期举行国家政策解读活动。督导组的工作有四大领域:
 
▪️ 就香港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大湾区建设制订策略方案,积极推进发展协作;
▪️ 制订进一步打通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工作计划和优次;
▪️ 强化与内地省市的区域性合作机制,督导合作项目的落实进度和成效;及
▪️ 积极推展香港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专业服务及人文合作的高质量发展,并制订措施。
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也是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金融服务业亦是香港最大支柱产业,占本地生产总值超过五分之一,我们会采取以下措施,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务的竞争力:
 
▪️ 提升融资平台国际化 —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于明年修改主板上市规则,以便利尚未有盈利或业绩支持的先进技术企业融资;同时构思活化 GEM(前称创业板),为中小型及初创企业提供更有效融资平台;
▪️ 强化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优势 — 香港目前处理全球约75%的离岸人民币结算,我们会推动市场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投资工具,以及稳妥高效的汇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管理等财资服务,并优化市场基建;
▪️ 加强互联互通 — 全速落实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早前宣布支持的一系列互联互通安排,包括今年内提交条例草案,宽免双币股票市场庄家交易的股票买卖印花税以优化人民币股票交易机制,并尽快完成两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北向通」的准备工作。我们亦会研究优化债券通「南向通」,促进更多元化的点心债发行和交易,并继续与内地商讨更多互联互通扩容方案。此外,我们会争取短期内在南沙、前海等成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为持有香港保单的大湾区居民提供支援,亦为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踏出重要一步;
▪️ 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 — 推动香港成为内地及海外政府和绿色企业的首选融资平台,以及在香港建设国际碳市场,并支持港交所继续推展与广州金融机构等在碳市场发展的合作;
▪️ 强化资产和风险管理 — 家族办公室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的重要增长领域,于去年香港管理这方面及私人信托客户的资产规模超过17,000亿港元。政府会在今年内提交条例草案,为合资格家族办公室提供税务宽免,目标是在2025年年底前推动不少于200间家族办公室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另外,我们会在2024年推行保险业风险为本资本制度,紧贴国际标准,以及在今年内就设立保单持有人保障计划的建议展开公众谘询;及
▪️ 不断提升金融科技竞争力 — 目前香港有超过600间金融科技企业。我们会大力推动金融科技,包括鼓励更多金融科技服务及产品进行概念验证测试、推进跨境金融科技项目、培育金融科技人才等。「商业数据通」将于今年内出台,提供一站式平台给企业分享营运数据,让银行准确评估企业情况,提高中小企获批贷款的机会。虚拟资产方面,政府已提交条例草案建议引入有关服务提供者的法定发牌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正研究市场对监管稳定币的意见,会确保监管制度与国际监管建议相符并适合本地情况。此外,金管局已开展「数码港元」的准备工作,并正与内地机构合作扩大在港以「数字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工具的测试。
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创新科技是激活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全速引领香港实现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愿景,政府会在今年内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就四大发展方向制订重点政策。
 
第一,完善创科生态圈,实现香港「再工业化」。措施包括:
 
▪️ 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 — 香港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我们会设立100亿元「产学研1+计划」,由明年开始以配对形式资助不少于100支有潜质成为初创企业的大学研发团队分两期完成其项目:第一期是三年内成功把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第二期是随后两年内把科研成果商品化。目标是激励产学研协作,进一步推动「从一到 N」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 促进科技产业发展 — 积极向内地和海外推广香港的新机遇,包括联同「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配合50亿元「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由2024年起提供的创科土地和空间,聚焦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目标是未来五年吸引不少于100间具潜力或代表性的创科企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包括至少20间龙头创科企业,为香港带来过百亿元的投资,并创造以千计的本地就业职位;
▪️ 推进「再工业化」 — 设立「工业专员」,专责统筹和督导「再工业化」的策略工作,协助制造业利用创新科技升级转型。我们会研究在大埔创新园兴建第二个先进制造业中心,以及通过「再工业化资助计划」资助更多智能生产线在港设立,目标是将智能生产线由目前约30条在五年间增加四倍至超过130条,亦会加强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支援企业转向智能生产;及
▪️ 加强基建设施 — 全力落实港深创科园的建造工程,同时加快「北部都会区」新田科技城发展。此外,由2025年起分阶段完成科学园和数码港的扩建工程,提供合共约100 000平方米的额外楼面面积。我们亦正规划东铁线科学园╱白石角站,目标是在2033年或之前开通。
第二,壮大创科人才库,增强发展动能。我们将推出额外措施,重点吸纳创科人才:
 
▪️ 引入国际创科领军人才 — 与「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合作,提供针对性的特别配套措施,吸引优秀创科人才带同其业务或科研成果落户香港;
▪️ 优化现有科技人才计划 — 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撤销聘用本地雇员的要求、延长配额有效期至两年,并涵盖更多新兴科技范畴。另外,我们会向「研究人才库」计划下聘用研发人才的科研机构和创科企业增加约10%资助,并额外为持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才提供生活津贴;
▪️ 增加住宿支援 — 兴建更多创科人才住宿,包括研究在科学园附近建造新一座「创新斗室」,以及在港深创科园提供住宿空间。另外会增加规划弹性,提供可容纳更多创科人才的住宿空间,配合新田科技城的发展;及
▪️ 扩展「创科实习计划」 — 为本地指定大学在大湾区设立的分校和海外修读 STEM(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相关课程的大学生提供本地创科实习机会。
第三,建设智慧香港,提升市民生活质素。措施包括:
 
▪️ 建设智慧政府 — 目标是两年后政府服务全面电子化,以及三年内全面采用「智方便」提供一站式数码服务,实现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并推出100个数字政府项目,运用科技提供更多便民服务;
▪️ 开放数据 — 继续积极开放政府数据和鼓励公私营机构开放更多数据,供业界创新应用。我们亦会与内地探讨内地数据向港流通的安排,共同推动大湾区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及
▪️ 扩展5G网络 — 明年修例,指明新建楼宇须预留空间装设流动通讯设施,进一步扩大5G网络。
第四,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巩固香港国际化优势。港深创科园是港深创科合作的桥头堡。我们会在「一区两园」的基础上,与深圳深度合作,以创新、专属、专项方式研究试行创科合作跨境政策,涵盖两地物资、资金、数据和人员等领域的流通。我们会积极吸引海内外创科企业进驻港深创科园,成为构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近日,国家宣布首次在香港选拔载荷专家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香港科技界的高度重视。我们正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选拔工作,为国家推荐合适人选。我期望国家能继续支持香港更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的任务。
 
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香港中西文化荟萃,多年来建立了文化基建和国际网络,汇聚了海内外优秀人才,西九文化区已经成为国际瞩目的文化新地标,而香港近年更成为全球三大艺术贸易市场之一。本届政府锐意推动文化发展,使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将领导由业界翘楚组成的「文化委员会」,制订「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完善产业生态圈建设,措施包括:
 
▪️ 培育多元人才 — 香港演艺学院是亚洲排名第一的表演艺术高等学府。我们已要求学院重点研究为本地以至大湾区培育所需文化艺术人才,以及在「北部都会区」设立新校舍和增加非本地生比例。此外,我们会开展不同文艺范畴的见习计划,资助演艺学院或大学修读文艺课程的学生在艺团和西九文化区实习,同时增加资源扶植及培育有潜质的年轻艺团及艺术家。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会继续与西九文化区合作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促进香港成为区内的艺术保育和修复中心。为建立百花齐放的文艺创意生态,我们亦会继续吸引和汇聚更多本地和海内外人才在港发展;
▪️ 持续提升文化基建 — 制订新的「十年文化艺术设施发展蓝图」,包括增加康文署旗下博物馆数目至19间,增加表演场地座位数目约50%。明年起分阶段启用的东九文化中心将成为加速「艺术+科技」结合的基地。我们亦会推出措施鼓励私人发展项目加入文化艺术设施,例如剧院等,发挥市场力量以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
▪️ 丰富文艺创意内容 — 成立「文化艺术盛事基金」,并参考由包括业内人士组成的「文化艺术盛事委员会」的意见,吸引更多国际文艺活动在港举行。政府会推动与内地的文艺交流合作,包括在2024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以及每年举办的「香港周」、「中国戏曲节」等。为推动香港流行文化走出香港,我们会着力于电影、电视及串流平台三方面为市场扩容,创意香港会支持香港与内地╱亚洲团队合拍电影、联合制作综艺电视节目,以及跨影视创作团队开发串流平台内容。政府亦计划每年与业界合办「流行文化节」,并研究长远设立「流行文化馆」的可行性;及
▪️ 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平台 — 香港目前已有不少蜚声国际的平台推动文艺创意产业化,包括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香港国际影视展及「设计营商周」,首届香港演艺博览会亦将于2024年举行。我们会邀请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透过优化「亚洲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为文艺产业化造就条件,并会研究措施支持业界进行更广泛的版权交易活动,促进文艺创意商品化和产业化。
国际贸易中心
香港是全球第六大商品贸易中心。我们会积极寻求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 涵盖15国共22亿人口,占全球近三成贸易量,加入 RCEP 有助企业减低经营成本并开拓海外市场,巩固及更好发挥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
 
为协助中小企增加海外订单,我们着力支持会展业,延长「会议展览业资助计划」至明年6月底,随后更会推出14亿元新计划,在三年内资助超过200场展览在港举行。为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大型会展的首选地,我们会推展亚洲国际博览馆第二期项目,连同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附近的湾仔北重建项目,大幅增加大型会展空间。
 
我们会有以下措施进一步支援中小企:
 
▪️ 加大资助额 — 「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每间企业累计资助上限由600万元增至700万元;「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每间企业的累计资助上限由80万元增至100万元,协助中小企扩展境外市场,并延长扩大资助范围的特别措施至2026年6月底,涵盖以「本地市场」为目标的展览会和网上展览会,同时放宽只限中小企申请的要求;
▪️ 把握内地机遇 — 驻粤经贸办将设立专责推广中心,支援港人港企在大湾区发展。贸发局亦会增设「GoGBA 港商服务站」,落地至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并会在不同省市举办商务考察及培训等;
▪️ 延长「还息不还本」安排 — 通过金管局「银行业中小企贷款协调机制」,再次延长「预先批核还息不还本计划」六个月至明年7月底,并优化本金还款选项,为企业日后逐步回复正常还款作好准备。有关安排亦适用于「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的贷款;及
▪️ 延长政府费用宽减 — 由今年12月1日起,继续减收非住宅用户75%的水费及排污费,每户每月宽减上限分别为20,000元及12,500元,为期八个月至明年7月底。另由明年1月1日起,继续宽减现时适用于政府处所合资格租户、地政总署辖下合资格短期租约及豁免书的75%租金和费用,为期六个月至明年6月底。
国际航运中心
香港港口是全球十大繁忙的货柜港口之一,连接全球近600个目的地,于去年处理了近1 800万个标准货柜。为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我们会落实税务优惠,吸引更多高增值海运业机构来港落户,并于明年推出「海事人才培训资助计划」,为有志投身海事法律的青年提供见习培训。我们会积极推动「智慧港口」,通过建立港口社区系统,促进营运商及其他持份者信息互联互通,增强港口竞争力。
 
48. 此外,政府会提升陆路口岸的基础建设,包括在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布局下,完善陆路口岸和清关安排,以及在规划重建沙头角口岸及发展「港深西部铁路」和北环线支线时,研究采用「一地两检」及「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安排。
 
49. 我们会于今年内开展与香港物流发展局及业界携手制订推动高增值现代物流发展的行动纲领,三大方向包括:
 
▪️ 加强「多式联运」,结合空运、海运和陆路运输服务,促进香港在大湾区物流链的关键角色;
▪️ 发挥香港在处理高价值货物的优势,推动高端、高增值物流服务的发展,例如冷链货物、鲜活食品、药品等;及
▪️ 鼓励物流业界更广泛使用智慧物流方案,透过科技提升竞争力。
国际航空枢纽
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航空枢纽。我们正与香港机场管理局(机管局)全力落实「机场城市」的愿景,继机场第三跑道于7月投入运作,三跑道系统预计将于2024年完成,大幅增加机场的整体容量和竞争力。同时,机管局正积极推展多个工程项目,透过「多式联运」模式加强机场与大湾区城市的连系,例如明年启用的「海天中转大楼」将为大湾区旅客提供直接转机设施,减省入境手续。
 
51. 香港国际航空学院将与内地航空培训院校合作,于明年上半年开始互派青年到两地机场实习,首年提供约300个名额。学院会继续与法国国立民用航空学院合办航空运输管理高等硕士课程,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就读,巩固香港作为区域航空培训中心的地位。政府亦会进一步完善飞机租赁税务优惠制度,打造香港成为区内租赁飞机的首选地。
 
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香港有稳健法律制度、深厚法治基础和优秀法律人才,造就香港成为国际法律中心,去年更获评为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的第三位。我们会发挥普通法制度优势,引进更多国际争议解决机构落户香港,并打造以「促成交易,解决争议」为本的国际化法律服务平台,同时推进法律科技应用,支持业界提高执业效率和竞争力。措施包括:
 
▪️ 加强宣传 — 律政司会以11月举行的「香港法律周2022」为起点,并由明年起率领由本地法律专业组成的代表团展开外访,向国际社会加强宣传香港优越的法治制度,以及多元化的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特别是在普通法制度下香港与内地的民商事司法互助安排;
▪️ 支援新兴产业发展 — 律政司会为金融服务、创科、文艺创意等产业,制订简便实用的法律指南和工具,例如常用的合约范例条款,便利业内外人士使用法律服务;及
▪️ 加强与大湾区互动 — 律政司会成立专责小组,聚焦加强大湾区与香港司法协助,促进两地法律实务接轨,以及在明年内设立专为大湾区提供争议解决服务的线上调解平台,便利两地民商互动
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政府会用好香港法律和知识产权保障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将香港发展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措施包括:
 
▪️ 强化知识产权保障 — 目标是明年完成实施国际商标注册制度的筹备工作、通过《版权条例》的修订草案以加强数码环境的版权保护,以及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试点项目,让港人在内地合资格的发明专利申请可获优先审查。中期目标是在2024年启动注册外观设计制度的检视工作。我们亦会提升原授专利制度的审查人员能力,建立人才库,争取在2030年自主进行专利实质审查;
▪️ 提升人力资源 — 目标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向5 000名不同行业的从业员,提供知识产权培训;及
▪️ 对外推广 — 透过不同活动推广香港的知识产权贸易及专业服务,包括贸发局每年举办「亚洲知识产权营商论坛」。贸发局亦将于明年优化「亚洲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利便不同业界发掘更多知识产权的贸易商机。
来源: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