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今日刊文:盐湖牛庄 小山村大魅力
小山村大魅力
1传统文化 底蕴深厚
牛庄是运城市“盐湖区十大美丽村庄”之一。走进牛庄,巷道两旁花木葱茏,墙壁上是描述革命战争年代的连环画和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标语,村子里干干净净,抬头就是一望无际的山峦和梯田。
牛庄地处盐湖区的最北端,是个有600口人的山村,距离运城市区40多千米,位于盐湖、夏县、闻喜、万荣、稷山、新绛6县(区)的交界地带,坐落在稷王山的阳坡,属于丘陵起伏的半山区,村子的建设规划就着地势呈阶梯型层层递进,民居全是砖砌的窑洞,村落的布局和村口的梯田、村外的大山非常和谐。
牛庄具体的建村时间无从考证,但散落于村里村外的一处处文化遗迹、古建古物仍在向人们述说着这个古老山村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记忆。
牛庄人自古喜读书入仕。清朝年间,村里曾出过一个“国子监太学生”、两任“县太爷”。距村子正南1千米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小山,名叫砚石山。山顶从东北到西南依次建有巨型石笔、石墨、石砚台,而四周的梯田恰如一张张巨幅画纸,当地人也称其为“文房四宝山”。山上的石笔、石墨、石砚始建于宋初,昔日村里学子外出考学或为官时,必到山上祭拜。村党支部书记吕武平向记者介绍,石砚的神奇之处就是下雨时石砚里的水是墨色的。距此不远的高台上,还建有一座文昌阁,系唐朝末年建筑,可见古代牛庄文化之兴盛。
2008年,村里人在施工时发现一把石斧,文物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遗物。在村里走访,不时可见古代的残碑、供桌、瓦当等,有个村民居住的还是清康熙年间砖砌的窑洞。
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留存丰富的古代文物,给牛庄增添了文化魅力,让山村看上去既古老又现代。近年来,这个远离城市的小山村,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古老的牛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2红色记忆 警示后人
红色文化是牛庄另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抗战时期,牛庄是我党在晋南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活动的战略要地。村子的最北面,有保存完好的3面土窑洞(右图),是当时的会议地址、印刷厂及居住场所。村后沟壑纵横的大山,是最好的转移和隐蔽场所。
1943年5月,我党在牛庄成立了抗日民主中心县政府--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周围各县的抗日斗争。牛庄人民与日寇顽伪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过晋南地区党组织主要领导人柴泽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建交后第一任驻美大使)、嘉康杰、金长庚、赵宜轩、雷振龙等同志,因此牛庄被当地抗日群众称为“小延安”。
日伪军在牛庄先后犯下惨杀无辜村民140多人、放火烧毁房屋1200多间、抢走牲口500多头等滔天罪行,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5.23”惨案,一次杀害地下党员和群众63人。
修葺一新、资料翔实的牛庄“5.23”惨案纪念馆、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先锋亭、追思门等陈列在巷道两旁。沿着村里的坡路往上走,路两旁的“司马胡同伏击战”“大战火焰山”“夜袭杜梨凹”“杨樊庄突围”等一个个描述当年战斗故事的彩色版面,将人们带回了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鲜明的红色文化元素,为牛庄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为了让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而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盐湖区委区政府已将牛庄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将其作为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到这里接受革命传统和廉政教育。
3古槐大钟 催人奋进
古槐和大钟可谓是牛庄的象征。古槐矗立于村子中间,由于树冠高大,还未进村,就能看到。古槐栽植于明正德年间,由于村民细心呵护,它生长旺盛,成了参天大树,村民视为神树。后来,原古槐干枯,清朝道光年间,其根部生出小槐,就是现在的古槐。古槐有几百年的历史,估计3个成人能抱住,村民和游客为古槐缠上红色丝带和布条,寓意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1941年,日军在牛庄放火,村里的房屋、长廊、树木皆成灰烬,只有古槐顽强地活了下来。抗战期间,牛庄人把原祖神庙的大钟悬于此树作报警用(左图),每当日寇进犯,村民看到岩石山上的消息树倒下,就赶紧敲响大钟警示大家紧急转移。古槐和大钟为老区人民抗击日寇和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立下大功。
古槐和大钟已成为牛庄人民团结奋进的象征。
4今后怎么干 村民想法多
随着牛庄红色旅游的兴起,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把自家的产品和红色旅游产业结合起来,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妇女主任王桂芳说:“我经营的‘牛庄茶馆’村民都叫它‘阿庆嫂茶馆’,用自产的槐米、白蒿等制作的茶叶,还有蜂蜜等特产招待游客,游客可在这儿品尝、购买。咱要利用茶馆人多、信息广的优势,把村里的特产、美食等宣传出去,帮助大家共同致富。”村民裴永兵正在打造绿色、环保的吃、住、行一条龙的配套服务。他说:“游客来了吃咱这儿的农家馍、绿色蔬菜,住冬暖夏凉的土窑洞,再建些环保厕所,为游客提供便利、周到的服务。”村里有13家养蜂户,成立了“老区红养蜂专业合作社”。养蜂专业户申安福说:“我们村自然环境好,有枣花、槐花、油菜花和山上的紫荆花等,村民共养蜂300多箱,蜂蜜全部采自这些花蜜,产的蜂蜜游客喜欢。希望借助红色旅游尽快把蜂蜜产品做大做强。”吕芳家门前有块菜地紧靠道路,记者采访时,全家正在忙活。她说:“我把菜地扩大,在菜地边建一排农家饭庄,游客可现场采摘,喜欢的话自己摘菜自己做饭,既新鲜可口,还绿色环保。”牛庄会做手工布鞋、刺绣、粗布棉衣等传统工艺品的人多,产品很受游客喜爱,村民吕芬苗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晓苗手工艺制作专业合作社”,统一制作、销售。
「记者手记」
牛庄的资源要搞活关键是资金。尽管牛庄的美别具一格,但牛庄的旅游业并不火爆。是什么限制了它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吕武平告诉记者:“受到两个因素限制:一是游客看的、玩的景点少,没有供游客吃、住、行的一条龙配套服务,游客来了,不在这里吃,不在这里住,转转、看看就走了。现在有村民正在着手改变这种现状,村里很支持。二是缺水。村民吃的用的,都是村后山里的泉水,但山泉水没有大量开发出来。人们出门旅游就是游山玩水,缺乏水上游乐项目是一个缺憾。”牛庄旅游资源要搞活,还需要增加一些项目。吕武平希望政府能在财力上给予支持,也希望企业到牛庄投资。
可喜的是,最近运城市工商联组织的精准扶贫项目“百家企业帮扶百家贫困村”的启动,给牛庄带来了好消息,运城金鑫集团已经和牛庄签订了帮扶协议。吕武平说,金鑫集团如果能投资几十万元或上百万元,村民能参与其中的服务项目,我们村发展旅游的吃、住、行一条龙配套服务很快就能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