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古茶原乡|周伟斌:安顺茶香

2023-09-14 15:57 贵茶杂志  主页 > 名片 > 美丽国土名片 > 黔字号 > 古茶原乡 >

打印 放大 缩小

形象锦言:大国茗乡-美学农业名片
推荐阅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深呼吸古茶原乡”一、二号联合观察坐标点(三都都江镇-水龙乡)
栏目编研:芬儿、后卿、新宇


安顺茶香

 
贵茶杂志 2020年1期 

 

文-周伟斌

“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安顺,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

早在春秋时期,安顺就是古牂牁国北部中心,称夜郎邑。到了明清两代,这里“商业之盛,甲于全省”,成为黔中商贸繁荣的“旱码头”。如今,历史的烟尘早已散去,当你走进安顺任意一个巷口,就会发现在闹市背后,隐藏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茶馆。茶,仍是这座城市永恒的主题。

悠久历史 贡茶之乡

安顺是著名的中国贡茶之乡,也是全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独特的海拔、云雾、雨露、光照和土壤等加上天然的优质原生茶种成就了品质上佳的茶树。据宋·乐史撰写的《太平寰宇记》称,“有夷州、播州、恩州以茶为土贡的记载,是为贵州有贡茶的开始。”明朝洪武年间,普定府(即今安顺辖区)就出产“朵贝、白沙、永宁”贡茶。普定穿洞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先民们一万五千年前就曾在此繁衍生息。这方土地“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地云”,是备受恩泽的天然茶场。原生态的一尘不染以及安顺人的智慧勤劳使得安顺的茶叶品质至纯至精,这才向世人捧出了茶中之极品——安顺茶。

数百年来,茶叶经济一直是安顺农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974年,原安顺县被国务院命名为茶叶生产基地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秀区境内生产的“黔绿”茶,享有中国出口绿茶“味精茶”的美誉。此外,在安顺茶长长的名单上,还有许多耳熟能翔的名字:黄果树毛峰、安顺瀑布茶、大明遗风、屯堡驿茶、浔江源、明英、屯堡、瀑珠;普定的朵贝翠芽、空山新雨、黔馥毛尖;镇宁的过江龙、苗家云雾、黄果树;紫云的毛山盖、格凸、翠河;关岭的红崖天书;平坝的羊艾毛峰等等,不一而足……

饮茶是安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安顺人每一个美好的清晨都是从一杯清茶开始。在他们的观念中,茶是用来养心的,这杯晨茶开启了一天的心旷神怡。走出门去,满城茶香:到处可见手捧茶壶的老者,小巧玲珑的茶摊,就着茶韵闲聊的人们。而自居风雅的文人,则喜欢聚集在大街小巷的茶楼茶馆,畅谈江山社稷、人间冷暖与风花雪月,更显茶之庄重的地方却另有其所,那就是文庙茶院。

“儒家兴,文庙建”。安顺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后经明、清两代几次增建、修复,臻于完备。安顺文庙体现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与此同时,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儒家文化在诸多方面息息相通,水乳交融。在文庙茶院品茗,多品得细致、深刻。文人们追求安顺茶的茶形之美、茶汤之雅、茶味之真,在“坐饮香茶,尘心洗尽”中,将茶玩味到了极致。

明代古风 屯堡茶韵

数百年前,中原文明逐渐浸染着西南边陲。公元1381年,为平定盘踞云南的残元势力,朱元璋以三十万大军之众“调北征南”,直扑云南。在激烈的“白石江大战”之后,梁王投滇池而自尽,征南战事基本宣告平息。为了防止残余的反叛,节省朝廷的开支,明朝作出了屯田西南、施行战时打仗、闲时务农的屯军举措。屯堡文化,便因之绽放在了浔江河畔。今人用“明代古风,江淮余韵”来评述屯堡的动人,然而,浔江河弯曲迂折的河道,两岸郁郁葱葱的翠竹垂柳,其间栖息着的白鹭和鸳鸯,却都见证着这八个字之后蕴含着多么丰富多样的“风景”。天龙镇、云峰八寨等地,大明遗风遍地开花;西秀区的七眼桥镇云山屯古文化村落群,更被列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另一处屯堡人的聚集地——平坝,则被称为“中国山地的普罗旺斯”: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散发着浓郁的民俗风情;迷人的乡村风光,又展示着自然造物的神奇。

屯堡人在茶史中留下了“屯堡古驿茶”这特别的一笔。在驿站里,土砂罐中放入香茶,再加以治病防病的生姜、金银花、甘草等多味中草药一起煎熬,熬好的茶水用土陶茶碗盛着,供疲惫的旅人到此饮用。要品出古驿茶的独特味道,实非易事,这不仅需要一把良茶、一壶佳泉、一份手艺,还需要一片向着在外旅人的纯良心境。来自四面八方的过路人饮下驿茶,把它的清香又带向了四面八方。其实,安顺茶,本就有着远方的气质,将茶香散发到更广阔的世界,正是安顺茶人孜孜以求为之努力的梦想。

今天,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安顺卖茶人的身影,屯堡茶商卖茶有两个特点:一是着老汉族服饰,二则只卖安顺的绿茶。他们身着传统服装肩挑茶担走南闯北,有的已经在大城市扎根,坐店经营;有的甚至已经走出国门,把屯堡茶叶销售到东南亚地区。如果你还惊讶于安顺茶人的精明强干,那么请你翻开安顺历史的典册,就会发现茶文化是其商贸怎么都绕不开的篇章。

茶马古道 神秘红崖

作为贵州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安顺曾为中原各地与滇缅之间的商品交流的集散地。安顺茶帮更与外界保持着频繁商贸往来。说到安顺商贸,就不得不说到安顺茶帮,而说到安顺茶帮,我们就不得不轻轻拂开时光的微尘,将目光投向那一道古老的驿道。几百年前,安顺茶就曾在马背上,伴随着马蹄声行走在这山路驿道上。它在千万次朝晖的荣光中浮现,在千万次夕阳的神秘中隐去,没人知道其尘土飞扬中究竟了埋藏了多少传奇故事,它有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名字——茶马古道。

安顺平坝茶场 邹景峰摄

久远的马帮踏上艰险的征程,这条路每步都是生与死的体验。它通向遥远的异域,用马背上的茶叶换回赖以生存和生活的资料。茶马古道,就是这样一条神秘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西南民族文化交流的走廊,是世界上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绝品线路,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滇黔古道,从宋代开始就是一条商道,在历史上一直是贵州向外展开的生命线,它连接云南的茶马古道,甚至可通国际市场,在这条道上往来的最早商人中,曾留下了伟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的足迹和江浙大贾沈万三的步履……。滇黔古道无疑是一条贵州的茶马古道,走南闯北脚有劲的安顺卖茶人,行走在这条古驿道上,他们跟茶马古道上的云南人一样,都用辛劳叙说着各自的人生茶事,只是安顺茶人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与所有的茶马古道一样,这段古商道也深藏着许多千古难解的秘密,红崖古迹(俗称红岩石头、红岩天书)是当中最为诡谲的一个。它静立在安顺关岭郊外,数百年来,吸引着历代仁人志士前去朝拜,试图破解山岩上那些形似文字的古怪符号,这些符号呈赫红色,非雕非凿,了无刻痕,然经百年风雨剥蚀,却依稀可辨,色泽似新,它们排列无序,却也错落有致,似乎静示着无穷怪异、神秘、穿越时空的天机。

红崖天书破解潮一波又一波,破解版本也千差万别,但始终都无定论,而其中一则破译结论据说与茶有着隐秘的联系。

厚重历史 广阔未来

如今,永不却步的安顺,成为一方开放热土,拥抱着崭新的世界。尤其是在2009年,安顺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后,安顺市茶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之势。截至2019年底,安顺市投产茶园达38万亩,目前,全市拥有6个省级茶叶示范园区,4个乡级茶叶示范园区,茶叶加工企业108家、合作社86家,涉茶乡镇有56个,涉茶人数13万余人……

放眼望去,安顺的茶园都有一份别致的风情,茶已经成为其自然与文化旅游的联结核心。黄果树瀑布茶、普定朵贝茶、屯堡生态茶、红崖天书茶等自成一体各具特色的茶园,都在毫不吝啬地向世人分享着安顺迷人魅力。

当我们悠闲地端起一杯安顺茶,把天地变作一方茶席,任一缕茶香缓慢地飘进肺腑,在这条密布着兴衰起伏、史诗传说的寻茶之路的尽头,我们终于饮出了安顺茶最动人的本质——它的至真至纯。荣光、苦难、神秘、新生,这些岁月的浓度都被它化解在无暇的纯净里,它还是安顺最初那片纯如璞玉的草叶,散发着久远而迷人的醇香。

茶之本色,不忘初心。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