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毛都苏木①敖包祭祀仪式的重构
国艳(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乌兰毛都苏木①敖包祭祀仪式的重构
国艳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乌兰毛都地区自古有祭祀敖包的传统,因历史原因停止祭祀已长达近70年之久。近几十年来,连年干旱和不恰当的草场利用等原因,导致当地自然环境严重退化,于是乌兰毛都人希望通过祭祀敖包来祈雨,使乌兰毛都草原生态重获兴荣。为此乌兰毛都人寻找敖包祭祀仪式的历史遗存资料,他们融合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历史文化与当下文化,秉承民族性、地方性、历史性和宗教文化的标准,于2006年重新构建了乌兰毛都敖包祭祀仪式。
关键词:敖包祭祀;仪式;音乐;重构
一、乌兰毛都敖包祭祀的历史记忆
1947年前,有以家庭、嘎查等单位的祭祀,如“阿爸敖包”是,萨仁台嘎查的敖包,每年全村人集体祭祀。官布②说:“源于格达山③的众多河流滋润着八方草原,及生活在那里的生灵,自古以来,这里每个的敖包都是祭祀宝格达山的。”
额尔和木巴雅尔④说解放前的敖包祭祀在农历5月25日举行。官布则说在农历4月13举行。传说那天,上天为了给关公的赤兔马洗澡而下雨,于是人们选择这天祭祀敖包。显然,自古以来,祭祀敖包的目的是以风调雨顺、草木兴旺、生活富足美满为期盼的。
1945年后,祭祀行为被禁止,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就毋庸赘述。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这里的草原遭受了多次旱灾和不合理的利用,致使乌兰毛都自然环境严重退化。于是为了祭祀祈雨,愿家乡风调雨顺,于2006年苏木政府牵头重建乌兰毛都敖包,取名 ‘乌力吉图’⑤敖包祭祀时间定于农历5月25日。
二、乌力吉图敖包祭祀仪式个案实录
(一)仪式准备阶段。
本次祭祀在7月6日早7点开始,因此7月5日要准备祭品与道具、清理敖包周围并给苏鲁锭系上蓝白黄三种颜色的哈达。6日太阳升起前,仪式执行者将柳条插在敖包顶端激活敖包,把印有黑木日⑥的哈达系在四周的彩带上。游客、信徒和媒体人员从清晨4点开始陆陆续续来到了敖包祭祀现场。
表格1 仪式空间结构图中数字代指明细表
图片1是敖包的实地照片,可清晰的看出敖包群由一个中间的主敖包和12座侧敖包组成。图表2是结构图,表格1是仪式空间结构图中数字所代指的内容。
(二)仪式过程及其音乐。
早7点,主持人宣布仪式正式开始,邀请葛根寺两位喇嘛念诵经文。
其次,伊如勒奇⑧——宝·呼格吉勒图诵唱《乎吉斯因桑》。歌词中有很多科尔沁右翼前旗境内的地名,这是在召唤山川河流的守护神灵来享用祭品。显然信徒认为,每一个自然物种都有自己的神明,因此在《乎吉斯因桑》演唱之际,长祭带领助祭们献哈达、鲜花、水、肉祭、果盘、奶食品、砖茶、饼干和舒思⑨等祭品。伊如勒奇反复演唱,直到把所有贡品都摆到祭台上之后停下。演唱每段最后一个音时,习惯用非常低沉的音色来处理,类似呼麦的低音。
第三项,哈日巴拉⑩念祭文,内容表达了赞美神明,祈祷继续得到申明的情感。之后仪式执行者们代表家乡父老磕头祈福。很多信徒一直等着这一环节,他们认为与仪式同步祭拜最灵验。
最后,32位中学男生赞歌队唱《伊和乌拉赞歌》,两位同学用马头琴伴奏。
歌曲赞美白音朱日和山的雄伟身姿及恩德。
三、敖包祭祀仪式的当代重构
因种种的历史原因,敖包祭祀仪式已间断近70年之久,当地老人们对怎样祭祀的形式也知之甚少。因此,自2006年开始,乌兰毛都人经过多方努力和筹措下,终于重构了敖包祭祀仪式的程序和内容。
(一)仪式程序的重构。
他们经过选址,重建敖包之后,就着手研究如何制定祭祀程序问题。额尔和穆巴雅尔说,“祭祀乌力吉图敖包前没有人知道如何进行祭祀,所以我们求助于乌兰浩特蒙元文化研究中心的宝·胡格吉勒图老师!”。宝·胡格吉勒图说,“对原乌兰毛都敖包祭祀仪式的历史记忆很少,因此参考书《阿拉善罕山敖包祭祀仪式》恢复了仪式程序11程序有喇嘛诵经、献祭阶段、娱神阶段、祷告阶段、招福阶段。”显然,这既是历时性的纵向借鉴,也是不同蒙古部落间的横向借鉴。
(二)仪式音乐的重构。
1.《乎吉斯因桑》的恢复。
宝·胡格吉勒图说,《乎吉斯因桑》载于建国前的一本旧书《白音朱日和山桑》,该书现保存于兴安盟葛根寺扎赉特葛根那里。它是在札萨克图第三任郡王敖奇尔,为祭祀白音朱日和山的敖包时,专门从西藏请来的佛经,是内蒙古大学鄂尔敦巴亚尔翻译成为蒙文的。宝·胡格吉勒图参照蒙文文本,用于乌兰毛都乌力吉图敖包祭祀仪式中13。而其演唱旋律也是新编的,在结尾处以类似呼麦超低的声音演唱,也加紧了很多现代较流行的演唱因素,显然,这里也加进了现代音乐的因素。可以看出,《乎吉斯因桑》是,解放前王公贵族所用的祭祀曲目,因此成为乌兰毛都建构地方性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
2.《伊和乌拉赞歌》的恢复。
歌曲创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在山神祭祀仪式上始唱,一直传唱到日本入侵科尔沁右翼前旗为止。15这首短调歌,旋律简洁明练、富有力量,宗教色彩浓郁,歌词对伊和乌拉山,充满敬意。从内容看,它在仪式中有赞美和娱悦神明的作用。宝·胡格吉勒图认为它是原创歌曲,不是郡王所用的祭祀音乐。相反,乌兰毛都人认为它是君王祭祀敖包的音乐。而且还将它视为‘图仁道’即政歌,只在敖包祭祀仪式上演唱
我们无法推理这首歌曲在多年前被创作和演唱的情况,及其功能意义。重要的是乌兰毛都人认为这首歌是,祭祀白音珠日和敖包仪式中使用的规定曲目,这种认识,在建构当下文化过程中,神圣化和符号化了这首歌曲。
3.《佛经》。
谱例3吉祥如意经
罗布桑悫丹在《蒙古风俗鉴》里说,“蒙古人的敖包祭祀习俗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萨满时期;另一是佛教黄派流传至内蒙古地区后融入在了敖包祭祀仪式的阶段。”16足见,历来的敖包祭祀仪式中,一直有另一个宗教的参与,先是萨满教后来是佛教。所以,从传统习俗来看,喇嘛是敖包祭祀仪式有效性的助产者,他们的经文也是仪式音乐的主要内容。
4.其他音乐。
宝·胡格吉勒图参考《蒙古族祝赞词》中鄂尔多斯、阿拉善敖包祭祀祝赞词,还创作了《哈达赞》和《招福经》。内容方面与《乎吉斯因桑》有重叠之处,因此在祭祀过程中,有时也会省略这两个歌曲。
结语
薛艺兵说,“至于说仪式行为者利用音乐这种手段去做什么,试图让他发挥什么具体功能,这并不取决于手段本身,而是取决于音乐使用者对音乐的功能取向。”17依此观点,乌兰毛都人选择蒙古民族传统音乐和札萨克图敖包祭祀历史资料为仪式及其音乐的主体,他们的音乐功能取向是,使仪式及其音乐具有民族化和地方化特点。
乌兰毛都乌力吉图敖包祭祀仪式及其音乐,是用借鉴、承袭、改创和纳新的方法搜集资料,并将多种资料柔和串连而成的。即,借鉴其他地区敖包祭祀仪式模式,来补充自身遗失的仪式部分。其次,梳理历史资料,从中恢复了札萨克图君王旗敖包祭祀仪式的部分历史面貌。再次,改编和二度创作书面文本,丰富了祭祀仪式音乐。最后,融入了当代音乐因素。完成了乌兰毛都,甚至札萨克图旗敖包祭祀历史的当代重构。
注释:
①乌兰毛都苏木:其前身是,勿布林苏木,现归科尔沁右翼前旗管辖,西与东乌珠穆沁旗和科右中旗接壤,南与本旗阿力德尔苏木相连,东和北与本旗满族屯满族乡毗邻。乌兰毛都在兴安岭南麓的丘陵地区,牧场多在平坦的峡谷里。有6个嘎查1068户,4492口人,蒙古族比例96%。较好的保存着多种科尔沁传统文化。
②官布,男,牧民,1929年出生于乌兰毛都草根泰嘎查。
③宝格达山,意为“圣山”,位于科尔沁右翼前旗与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交界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处,主峰海拔1504.4米。是乌拉盖河、色也勒吉河、海拉斯台河等十条河流发源地。因此宝格达山一直以来是内蒙古49旗世代崇拜的圣山,乌兰毛都牧民同样对宝格达山怀有虔诚的信仰。
④额尔和木巴雅尔,男,55左右,生于乌兰毛都白音珠日和嘎查,中学教师,地方学者。
⑤乌力吉图,意为“吉祥如意”。
⑥印有黑木日的哈达,指印有马图案的哈达。
⑦宝·呼格吉勒图,男,55左右,乌兰浩特蒙元文化研究中的主任,乌力吉图敖包祭祀仪式主要恢复者。
⑧伊如勒奇,指诵唱祝颂词的人。
⑨舒思,指献祭用的烤全羊。
⑩哈日巴拉,男,48岁,乌兰毛都勿布林嘎查牧民,科尔沁文化艺术促进协会秘书长。
11笔者于2014年3月21日上午对宝?胡格吉勒图进行电话采访。
12国艳记谱。
13笔者于2014年3月21日上午对宝·胡格吉勒图进行电话采访。
14国艳记谱。
15王旺盛主编的《札萨克图民歌与民间艺人》(上下),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巴达仍贵朝克图、宝·呼格吉勒图等主编的《科尔沁右翼前旗文化史》蒙文(上下),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16引自王旺盛等主编的《科尔沁右翼前文化史》蒙文(下册),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268页。
17薛艺兵《神圣的娱乐——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3月,98页。
参考文献:
[1]薛艺兵著作《神圣的娱乐——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
[2]巴达仍贵朝克图、宝·呼格吉勒图等主编的《科尔沁右翼前文化史》蒙文(下册),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12。
[3]王旺盛主编的《札萨克图民歌与民间艺人》(上下),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
[4]图雅主编的《科尔沁文化的摇蓝乌兰毛都》蒙文,远方出版社,2012 年8月。
作者简介:国艳(1981-),女,蒙古族,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科右翼中旗,201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