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十年礼赞:天津这十年这样抓紧“牛鼻子”,打破“一亩三分地”……

2022-10-05 20:07 360快资讯  主页 > 名片 > 美丽国土名片 > 津字号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十年礼赞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点睛导读)



天津这十年这样抓紧“牛鼻子”,打破“一亩三分地”……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探索空间格局上的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开启新阶段。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始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秉承和践行的基本方位及目标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区域协同走向更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提供了有益的路径选择。回溯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程,系统考察协同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动力机制,不仅有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再发力、再深化,更是为巩固和提升未来我国区域发展竞争新优势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思想伟力引航区域协同新阶段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就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奠定了战略方向和基本内涵。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增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勇气。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规划建设与整体实施的实质性阶段。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突显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历史性和时代性。2019年1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战略时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将京津冀打造成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更是为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阶段性方向和战略着力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科学把握时代大趋势,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性、系统性、现实性需求的历史判断上,以充分发挥京津冀区域发展优势、动态蓄积京津冀发展动能、集中彰显京津冀协同发展效益为价值取向和逻辑起点,谋划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铺陈开启了我国大尺度空间板块引领区域发展的战略新阶段。

  2021年10月,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

  战略擘画拓展区域协同新路径

  协同发展,理念先行。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京津冀地区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首先解决的理念问题。在三地合理发展诉求与区域整体利益之间求取最大公约数,形成真正体现个性与共性融合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观,有效破除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层次的约束与障碍。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层面的系统工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此为突破口和主要抓手,重点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不仅是紧抓“牛鼻子”的有效窗口,更是形成区域新增长极的重要内容。“疏解”不仅要广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资源,同时天津、河北要实现更好发展也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习近平总书记为如何抓好这个“牛鼻子”明确了思路、提出了方向。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就是要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协同平台和载体,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带动形成更高层次的产业协同创新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出的根本遵循。着力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体现了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更广范围、更大领域实践的战略勾画。

  系统推进探索区域协同新模式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科学规划与理念先行下的系统推进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新模式的题中之义。

  系统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其他区域发展提供了样板和示范。从实践结果看,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环节改革创新有序有效、关键领域不断实现结构优化。截至2021年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达9032家,北京在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1600亿元,北京非首都功能有效疏解,区域产业资源要素的空间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等交通一体化的加速进行,以及跨区域GDP分计方式、税收分成机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等更多领域不断涌现首创性制度探索。

  截至2022年年初,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已形成以致导科技、联汇智造、威努特等为代表的智能科技产业,以一瑞生物、海河生物、生命汇等为代表的生命大健康产业,以和能人居、蓝星清洗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产业。园区2021年新增项目1093个,三年年均增长47%,自园区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年度新增企业过千,科技企业超500家。

  京滨城际铁路起自京唐城际铁路宝坻站,正线线路全长约96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全线共设置车站4座,分别为宝坻站、北辰站、天津机场站、滨海西站。这两条线路的开通运行将进一步完善优化区域路网布局,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系统推进机制的张力和整合力,也为新时代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提供了解决方案。

  本期特邀专家 王双(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津云新媒体编辑 刘嘉言)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