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七彩云南赋|曲靖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2024-04-15 22:10 云南省政府网  主页 > 名片 > 美丽国土名片 > 滇字号 > 线上曲靖 >

打印 放大 缩小





曲靖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旅游革命”和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曲靖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旅游发展要求,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山水田园为基底,以生态气候为依托,以康养休闲、高原体育、高原农旅为特色,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中心突破、两翼齐飞、全域联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配套要素支撑,把曲靖建成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和川渝黔及滇中地区的健康生活目的地,打响“珠江源”旅游品牌。
 
(二)发展原则
 
统筹兼顾,全域发展。把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服务提升、全域系统营销,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构健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突出重点,错位发展。走特色化、差异化旅游发展之路,立足交通、生态、气候等优势,突出康体休闲特色,加快发展自驾旅游和徒步旅游,实现与滇西、滇北、滇南资源互补、错位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2年,全市旅游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旅游产品从观光型为主向生态休闲、康养度假、研学旅游并重转变,旅游业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接待人次突破7000万,年均增长15%;旅游总收入突破800亿元,年均增长20%;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6万人以上,带动间接就业人数20万人以上;涉旅产业增加值对全市GDP的综合贡献率达18%以上。
 
二、主要任务
 
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全力做好中部现代康养旅游区、南部休闲观光旅游区、北部历史文化旅游区三篇文章,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一)打造中部现代康养旅游区
 
发挥中心城市在交通区位、城市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依托麒沾马城市建设,围绕建成云南现代康养旅游区的目标,加快推进珠江源高原体育旅游度假区、南中爨城、马龙恒大养生谷、潦浒古镇、麒麟爱情小镇、麒麟水乡、马龙天辅云泉小镇、云南省曲靖区域医疗中心、曲靖外滩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融田园观光、文化体验、运动休闲为一体的“珠江源百里画廊”,打造集高原体育训练、知名赛事为一体的国际高原体育城,打造西南最具特色的温泉度假、旅居养老、医疗康养为一体的康养度假中心。
 
(二)建设南部休闲观光旅游区
 
发挥南部区域在民族风情、生态景观等方面的优势,以罗平为龙头,联动师宗、陆良,围绕建成西南一流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区的目标,加快推进罗平国际花海旅游度假区、鲁布革布依风情小镇、师宗五龙旅游度假区、陆良蒙牛小镇、陆良南境颐养小镇等项目建设,将罗平建成四季花不谢、全域皆可游的观光休闲旅游区,将师宗建成集壮乡风情、亚热带风光、水上生态、乡村旅游等多元融合的旅游集聚区,将陆良建成以人文、地质为特色的研学、康养旅游区。
 
(三)开发北部历史文化旅游区
 
发挥北部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优势,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会泽为核心,辐射宣威、富源,围绕建成国内知名历史文化体验旅游区的目标,主动融入川、渝、黔、滇“高铁旅游”圈,加快推进会泽古城、娜姑铜商文化小镇、宣威尼珠河大峡谷、富源多乐原景区等项目建设,将会泽古城打造为集会馆文化、铜商文化、古街区及古建筑展示为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将宣威打造成集火腿美食文化、高山峡谷风光为一体的滇东北新型旅游区,将富源打造成集关隘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集聚区。
 
三、重点工作
 
(一)提升旅游配套能力
 
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提升吃、住、行等旅游配套要素,完善综合服务功能。
 
1.推进旅游交通建设。加快推进三清等6条在建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建设师丘等9条高速公路,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00公里以上,基本完成旅游大交通网络布局。推进旅游小环线建设和通往旅游景区道路建设,按照交通设施完善、进出便捷、环境优美的要求,高标准编制全市旅游交通专项规划,争取把通往高A级以上景区道路纳入省级或国家级“十四五”规划,解决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末梢问题。
 
2.推进配套设施建设。聚焦省级3条精品自驾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旅游干道沿线等,加快推进一批自驾营地、休息站、A级旅游厕所、观景平台、应急救援点、通讯基站、租车网点等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和高原体育城、国家级自驾旅游目的地建设,重点建设油菜花海步道、珠江源生态步道、南盘江休闲步道等10条精品步道,打造20条特色徒步线路。
 
3.推进旅游住宿建设。加快推进高星级酒店建设,在旅游重点县(市、区)启动建设一批五星级酒店。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半山酒店、精品酒店和精品民宿客栈建设,打造特色化、品质化、差异化的住宿体验。建设高星级酒店和半山酒店10家以上,建设精品酒店和精品民宿客栈100家以上。
 
4.推进旅游餐饮建设。持续打造“珠江源美食”品牌,继续营造“游到云南、吃在曲靖”氛围,围绕“鸡、羊、牛、鱼、火腿、特色小吃”六大地方美食系列,挖掘美食文化内涵,宣传推广餐饮“老字号”企业,促进本土餐饮品牌做大做强。打造6条美食街区,推出10大美食品牌、20种地方特色小吃,评选100家特色美食名店。
 
(二)加快“旅游+”融合发展
 
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供给、激活新消费。引进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商业等深度融合。
 
1.做深文旅融合。充分挖掘曲靖珠江源头文化、爨文化、铜商文化、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重点打造一批文旅融合小镇、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创建5个文旅特色小镇、8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或示范基地、2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5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推出以“金、木、土、石、布”为主题的系列文创旅游商品。
 
2.做精农旅融合。充分发挥曲靖高原特色农业优势,在其中植入大地景观、农业采摘、田园夏令营等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10个农旅融合项目,打造10个品牌特色农庄、推出50种以上农特产品。
 
3.做大体旅融合。依托曲靖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气候优势,利用市文化体育公园的场馆资源,加快推进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和高原体育城、国家级自驾旅游目的地建设,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体育和旅游企业,打造一批体旅融合项目,建设一批休闲健身基地,推进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推出4条以上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4.做特商旅融合。围绕旅游供给主线,促进夜间经济、会展经济发展,重点建设一批特色美食、特色商品、历史文化展示、民族风情演绎、文化创意等街区。麒沾马、经开区建设10条特色商业街区,罗平、师宗、会泽各建设2条以上特色商业街区,其他县(市、区)各建设1条以上特色商业街区。
 
(三)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以“珠江源”旅游品牌为引领,以麒沾马为主要集散中心,串联全市主要旅游资源,打造珠江源生态体验之旅、珠江源文化体验之旅、珠江源运动体验之旅、珠江源康养体验之旅、珠江源红色体验之旅、珠江源美食体验之旅等6大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发展格局。坚持“大区域、大旅游、大合作、大市场”的理念,加强与昆明、玉溪、红河等城市的联合与协作,推进曲靖与滇中城市的旅游一体化合作。精准聚焦四川、重庆、贵州等中程客源市场,加强旅游对接与联动,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以珠江情怀为突破口,主动融入泛珠三角旅游联盟,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
 
(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围绕“一部手机游云南”和“数字曲靖”建设,加快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和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4G、5G网络全覆盖,高铁站、主城区主要客运站及3A级以上旅游景区、高星级旅游饭店、公共租车平台实现消费“一脸通”。
 
(五)加强旅游宣传推介
 
按照“整体策划、统一营销、精准推送”的思路,全面提升“珠江源”旅游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坚持以节促旅,培育特色节会品牌,以节会活动集聚人气、激活市场、增强吸引力。拓展宣传推广渠道和方式,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参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融合互补,提升曲靖旅游热度。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把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 “一把手”工作机制,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督促落实,分管领导主动靠前、积极作为,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上下齐抓、部门联动的发展合力。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推进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曲靖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用地保障
 
将旅游项目用地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对重大旅游项目给予优先保障。对旅游项目中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深度贫困地区旅游项目中的自然景观及为观景提供便利的观光台、栈道用地,在年度内特定旅游季节使用土地的乡村旅游停车设施用地,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中符合国家政策特定功能区使用未利用地,利用现有山川水面建设冰雪场地等相关设施用地,在不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破坏生态与景观环境、不影响地质安全、不影响农业种植、不硬化地面、不建设永久设施的前提下,可不征收(回收)、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由业主单位和经营主体与土地权利人依法协调种植、养殖、管护与旅游经营关系。旅游项目用地中,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业地转征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加快用地报批;符合农村道路建设条件的,纳入农村道路用地管理;符合林区道路建设条件的,纳入森林防火通道用地管理。支持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旅游项目,支持采用点状供地方式建设文旅项目。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旅游项目建设用地。
 
(三)强化财政支持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项目奖补、步道建设、标识标牌、宣传营销、人才培养、品牌创建等方面。
 
(四)强化招商引资
 
结合曲靖旅游资源和产业现状,包装策划一批旅游招商引资项目,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梳理制定旅游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主动对接服务外来投资企业,促进旅游产业项目落地。
 
(五)强化政策扶持
 
1.全面贯彻落实好《云南省支持文旅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措施》,落实减税降费降成本和稳岗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建立惠企政策落地协调机制,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指导帮助文旅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省出台的惠企政策,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岗稳就业稳增长。
 
2.减免房租。2020年,对承租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房产的文旅企业,减免全年房租。
 
3.降低企业用水、用电、用气成本。全面落实文旅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文旅企业2020年全面用电价格按照目录电价(不含政府性基金)的90%结算。
 
4.减免企业税费。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主营业务为旅游业的纳税人自用房产免征全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条件的不裁员或少裁员参保缴费文旅企业,按照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交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返还。
 
(六)强化市场监管
 
保持旅游市场整治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组织接待“不合理低价游”、欺骗或胁迫游客购物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优质快速处理游客投诉,维护游客合法权益。认真落实云南旅游“30天无理由退货”制度,为游客提供高效、便捷退货服务。全面实施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对诚信指数低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对不合格企业实施暂停或停止经营处理,形成旅游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全面提升旅游行业服务品质。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