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高质量气象服务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人民网云南频道 2023年03月23日16:39 |
“明天我要出门,会不会下雨?”“这几天正是玉米生长的重要时期,不会吹大风、下冰雹吧!”“干旱了这么些天,地里的庄稼都快蔫儿了,什么时候能下雨啊!”……
这些天气问题,是涉及民生的大问题,也是气象局的预报能解答的问题。
面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临沧市气象部门实施“气象+”赋能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各行各业和公众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具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精细服务,不知不觉中,气象服务已深度融入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气象+农业——
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2022年,闯过灾害性天气等重重关隘,临沧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75.98亿元,同比增长5.6%。
回望这一年,气象与农业农村部门的紧密合作贯穿全年,气象工作者与农民可谓风雨同路。
在春耕春播关键期,针对病虫害精准防治需求,市气象局制作发布“春耕春播气象服务”,精准提示重点区域紧抓晴好天气窗口施药;于夏收夏种时,发布“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信息”,精准提示广大农民抢抓有利天气时机收晒夏粮作物;在秋收秋种期间,面对异常天气气候的不利影响,及时发布“秋收秋种气象服务”等服务信息,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开展联合会商、应急联动,跟踪秋粮生长和秋收秋种进度,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
秉承“高原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到哪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就跟到哪里”的思路,市气象局立足临沧市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先后开展了烤烟、甘蔗、茶叶等专业化气象服务,对特色农产品开展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精细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服务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
在茶产业发展中,市气象局大胆探索,利用气象科技积极赋能临沧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普洱茶溯源平台,为凤庆峡山茶业提供2000片溯源芯片,制作茶产品溯源认证“一饼一码”2000余饼,实现产品增值30%以上。
气象+应急——
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幸亏我们及时转移,避开了灾害。”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忙糯乡上黄草林一组村民董定明,对数月前的惊心一幕仍记忆犹新。
2022年10月7日20时至10月8日8时,双江县忙糯乡降水达238.8毫米,突破当地有记录以来12小时雨量最大值。气象部门提前发出预警信号,启动“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号落实到有关责任人。当晚11时10分,收到暴雨预警后成功组织120户495人转移避险,无一人员伤亡。
2022年汛期,临沧市气象部门通过采取 递进式气象服务、精准靶向预警发布、强降雨及时叫应等举措,强化防汛气象保障服务,全力应对强降雨过程。“启动‘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工作机制,指导县(区)预报员开展递进式预报预警工作。”市气象局副局长肖祥介绍,强降雨期间,气象部门紧盯天气雷达和雨量变化,分析研判降雨持续时间、量级、影响范围和致灾风险,提前向地方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精细到县、乡、村的气象服务产品,并及时跟踪订正,用31次精准预判、78份精确预警和300余次及时叫应,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为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临沧市建立了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探索预警叫应机制等有效举措。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已覆盖全市8县(区),1160名气象信息员奔走在基层一线,全面融入综合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临沧市还积极探索将“气象+”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近年来,临沧市持续实施“临沧市大气污染源监测解析研究及大气污染预报预警系统开发”项目,完成不同地点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样品采样分析工作,通过对近年来卫星火点数据、大气成分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初步形成临沧市大气污染形成机理研究成果。建立科学高效精准人工影响天气协调联动机制,开展生态修复型和环境改善型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推动“协调联动机制”及“两江”流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落实落细。持续开展负(氧)离子浓度监测和国家级气候宜居品牌创建活动,为康养旅游发展提供气象支撑,永德县继2018年获评“中国气候恒春县”后,于2023年再次获得“气候宜居城市(县)”中国气候品牌称号。
通过临沧全体气象人的共同努力,如今,临沧气象预报预警达到了“报得准,发得出,效果好”的目标,气象服务逐步发展到出行建议、风险提示、生活参考等综合性服务,穿衣、防晒、感冒等几十种气象指数预报产品……日益精准的气象信息、日趋丰富的服务产品被送到千家万户,特色化、专业化、可持续的气象服务,让百姓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阮海燕)
来源:临沧日报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