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十年礼赞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点睛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的主色调,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让红河州人民生活的家园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8月29日,云南省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杰在红河州“红河这十年”系列发布会生态文明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场上说。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年来,红河州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红河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瞄准突出环境问题,围绕保卫蓝天、碧水、净土主题,推进“绿色生态靓州”建设。2022年上半年,全州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5%,与去年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
纳入国家和省级考核的地表水断面达标率100%,全州2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全州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通过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保护、异龙湖流域治理、废弃矿山修复等一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以点带面推进国土山川补绿增绿,特别是今年结合“绿美红河”建设需要,红河州林草部门制定《红河州林草局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谋划启动投资66亿元的重大项目,涉及绿化美化面积230万亩。十年来,全州累计完成营造林1056.86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和陡坡地治理项目137.6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110.3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22.86万亩,草原生态修复10.1万亩,全州年供应优质苗木能力达到1.2亿株,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5%增加到2021年的57.8%,年均增幅达1.28%。湿地保护率从2012年的30.75%增加到2021年的55.6%,年均增幅达2.49%。
重点实施了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沟渠整治、大屯海水库清淤扩建工程、长桥海扩建和“两河”水生态治理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全面完成179条河流、5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划定长度552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35.33平方公里。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点流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不断扩大。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十年来,红河州成为云南省两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之一、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重点地区之一,是云南生物种质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红河州这块仅占全国土地面积3.43‰的土地上,生长着种子植物6156种,占全国总数的20.52%、全省的36.21%,陆栖脊椎野生动物33目107科358属690种;有鸟类动物19目59科229属450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6.17%、全省的58%;有两栖类动物2目7科16属57种,占全国两栖类总数的20.07%、全省的51%;有爬行类动物3目14科44属71种,占全国爬行类总数的18.88%、全省的47%;有鱼类6目18科16亚科109种,占全国总数的10.6%、全省的25.2%。
十年来,红河州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典型地带性生态系统类型在自然保护地内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大幅增加,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不断改善,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生物物种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坚决守护生物多样性宝库
红河州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为基础,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7998.96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24.86%,将各种珍稀保护动植物纳入了保护的范围,生态系统的联通性、完整性进一步提高。以自然保护地为载体,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建成自然保护地41个,总面积29.12万公顷,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9.05%,开展了滇桐、华盖木、多歧苏铁等20多种极小种群重点物种拯救保护项目,开展了天星蕨、毛果木莲、东京龙脑香等1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工作,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以可持续利用为重点,推动动植物物种质保护利用,建立石屏青绵羊、弥勒红骨山羊、大围山微型鸡保种方案,保护区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组织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全州已收集并提交资源485份,为红河州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保持生物多性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样板示范为带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哈尼梯田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标杆,注册了“阿波红呢”和“元阳红梯田红米”等系列商标,成功推出红米糊、红米茶、红米酒等一系列产品。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完成绿色产品认证5家企业8个产品,完成有机产品认证11个,授权15家企业使用3个遗产标识,保护与利用统筹推进成效明显。(杜浩楠/文 胡艳辉 杨保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