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十年礼赞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点睛导读)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十四场:水利建设专场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省水利厅、省滇中引水建设管理局相关领导同志,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思路,论述、指示批示和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水利建设成效,打响云南水利品牌,大力实施兴水润滇工程,全力推进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打造云南水利高质量发展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进行发布并就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国柱先生;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庆国先生;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赵仕杰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首先,有请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国柱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国柱发布新闻(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杨国柱: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衷心感谢大家多年来对云南水利改革发展的高度关心、关注和支持!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媒体朋友们介绍云南水利这十年的发展与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水利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十年的拼搏努力,全省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全面解决,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绿色能源基础持续夯实,涉水事务监管全面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一体推进,云南水利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全省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下面,我从10个方面向大家简要介绍云南水利十年来的变化和成绩:
杨国柱:
一、这十年,云南水利投资连创历史新高
全省水利投资连续十年保持增长,十年来,累计完成水利投资5200亿元,投资规模一直保持全国前列。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每年均保持35%以上同比增速。按照水利部的通报,今年1-7月,云南水利完成投资排名全国第2位。水利投资连创新高,为云南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水利贡献。
二、这十年,云南水利建设成就斐然
我们始终紧紧围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中心任务,全面提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全省“河湖连通、西水东调、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立体性、综合型、多功能供水安全骨干网初显雏形。十年来,全省共新增蓄水库容38亿立方米,人均供水能力由313立方米提高到422立方米。全省新建大型灌区6个,完成12个大型、5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耕地灌溉面积638万亩、改善耕地灌溉面积750万亩,治理河道3776公里,完成474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5万平方千米。牛栏江—滇池生态补水工程及楚雄州青山嘴水库2件工程连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和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迪庆州小中甸水库获鲁班奖,鲁甸“8·03”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下闸蓄水,成为世界堰塞湖综合整治典范,开创了堰塞坝体“变废为宝、除害兴利”的世界先例。
杨国柱:
三、这十年,云南骨干水网建设规模空前
一是水源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建成了青山嘴、小中甸、德泽、德厚等大型水库及75座中型、262座小(1)型、1256座小(2)型水库,新增蓄水库容38亿立方米、达到147亿立方米,阿岗、车马碧大型水库建设已基本建成,海稍水库扩建、黑滩河等大型水库及42座中型水库、182座小(1)型水库正加快建设。
二是46件引调水工程开工或建成,特别是投资1300亿元、承载云南百年梦想、惠及千万人的滇中引水工程开工建设,一期工程自2018年底开工以来实现了投资和进度双过半,二期工程已于8月26日全面开工;牛栏江—滇池生态补水工程于2013年12月28日通水,已累计向昆明补水44.5亿立方米。
三是大中型水电站综合利用工程初见成效,10件大中型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开工建设,设计年供水量6亿立方米,鲁地拉提水、龙开口综合利用等4件工程建成通水,在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及农业抗旱增产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国柱:
四、这十年,云南水利惠民生谱新篇
我们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恪守“民生水利”的初心和使命,全力提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和供水保障水平。累计解决了1370万农村人口和2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巩固提升了1963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按照2021年以前的标准,农村集中供水率从83.0%提高到96.7%,自来水普及率从77.7%提高到95.5%。其中:
一是“十二五”期间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累计解决了1370万农村人口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
二是“十三五”期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了2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了1963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杨国柱:
三是“十四五”启动实施了374个抵边行政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2022年底将全部建设完成,进一步保障和提升36.8万边境人口的供水质量。
四是正全力推进总投资208亿元的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这也是省委确定的全省10个三年专项行动之一,要着力解决中度干旱条件下100.4万农村人口因旱缺水问题,提升72.6万依靠水窖供水和84.1万靠水窖辅助供水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目前,已有172件工程通水。
五是正启动实施总投资573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服务人口1784万人,年供水量21.5亿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全省城乡供水将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从源头到龙头一体化”目标,构建起“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五同”供水格局。8月18日,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云南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方案》,目前,正启动实施一批成熟的项目。
杨国柱:
五、这十年,云南水利保粮食安全贡献突出
我们始终牢记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的殷殷嘱托,通过不断加大灌区工程建设力度,累计新增耕地灌溉面积638万亩、改善耕地灌溉面积750万亩,全省耕地灌溉面积达到3150万亩,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正在加快改变,2021年,全省粮食产量达1930万吨,比2012年增长14.4%,增幅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灌区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云南贡献。
一是建成了麻栗坝、柴石滩等2个大型灌区,完成了12个大型灌区和8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二是正在建设弥泸等4个大型灌区,推进蜻蛉河等3个大型灌区和12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总灌溉面积454万亩;三是正在推进罗师等13件大型灌区前期工作,总灌溉面积793万亩。
杨国柱:
六、这十年,云南治水患筑屏障保民生安澜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压实防汛减灾责任,不断筑牢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在工程措施方面,十年间,治理河道3776公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748座,洪涝灾害造成死亡失踪人数由“十二五”年均62人下降到“十三五”年均26人,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降低到0.24%和0.37%。
在灾害应对方面,出台了防汛减灾25条硬措施,强化“预报、预警、预案、预演”,建立了预警信息“发得出、能收到、叫得应”的叫应机制,有效处置了鲁甸“8·03”地震次生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险情,成功防范应对了巧家县“6·21”暴雨洪灾、麻栗坡县“9·02”、盐津县“9·30”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金沙江“11·03”白格堰塞湖等自然灾害,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降到最低。
杨国柱:
七、这十年,云南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方面,我们始终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滇池、洱海保护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革命性举措全面打响“湖泊革命”攻坚战,不断推动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联治”。一是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湖泊革命”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围绕“退、减、调、治、管”五字工作方针提出60条具体措施。二是省委连续印发了《关于加强九大高原湖泊监督检查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湖)长制工作的通知》2个机制文件;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九大高原湖泊“三区”管控的指导意见》,提出30条管控意见;省水利厅和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十四五”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规划》,规划项目391个总投资630亿元。编制了九大高原湖泊“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三是完成九大高原湖泊湖滨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两线”划定,九湖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165.8平方公里,是之前一级保护区(不含水面)面积的2.8倍,生态保护缓冲区面积达680.5平方公里。四是全面推行“河(湖)长+检察长、警长、校长”等“多轮驱动”的水域保护新模式,启动了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修订工作。
杨国柱:
在小水电综合治理方面,我们牢牢守住绿色发展的底色,全面推进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完成了361座小水电站清理退出和1868座小水电站整改,实施了165座老旧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新增装机17万千瓦,创建了绿色小水电20座。全省现有小水电装机1325万千瓦、年发电量384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燃烧原煤1530万吨,减少3738万吨二氧化碳、94万吨二氧化硫和782万余吨粉尘及固体物排放。小水电作为绿色能源发展的补充,将助力云南打好“绿色能源牌”,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杨国柱:
八、这十年,云南涉水事务服务监督管理更加有力
我们认真履行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责,牢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严守责任底线。一是从严护水,全面强化和规范涉水行政许可。严格把关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审查审批,严格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严格落实涉河工程洪水影响评价审批,工程建设原则上不允许侵占河道行洪断面,严格落实水土保持行政许可等。同时,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的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二是严守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底线,十年间,未发生过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和防洪度汛安全责任事故。三是全面强化河道清理整治,影响河湖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8年,实施河(湖)长制以来,推进“河长清河”行动,排查发现的10688件河湖“四乱”问题,整治销号10543件,妨碍河道行洪的突出问题433个整改完成355个,清理非法采砂点704个。四是全面强化水资源管理,核查登记17280个取用水项目,严格依法收取水资源费。五是全面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管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至0.50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量从165立方米下降至5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77立方米下降至25立方米。
杨国柱:
九、这十年,云南水利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紧紧抓住水价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是破解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这一关键抓改革。相关做法和成效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两次批示肯定。一是坚持试点先行推农田水利改革。陆良、澄江农田水利试点改革在全国率先取得成功,中央领导同志赞扬陆良试点是农田水利改革的“小岗村”。2016年以来,全省推进实施农田水利改革项目802个,总投资162亿元,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70万亩,平均复种指数由原来的150%提高到300%,项目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543元,带动了27.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二是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2077万亩,2022年,全省已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1.1亿元。三是系统推进水价改革。全省59%的县(市、区)完成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调整;69%的有效灌溉面积完成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省7.1万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达到97.3%。
在水利投融资改革方面,我们深入践行“两手发力”的思路,着力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从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到多渠道融资的转变,全省水利投资依靠财政投入的比例从2012年的76%下降到2022年上半年的41%。一是加强项目包装,探索“水+水”“水+毗邻位置上其他产业”的捆绑模式,提高项目融资能力。二是积极探索“股权投资+EPC”等创新模式,如滇中引水工程成功通过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工程投资建设。三是结合水利部相继出台的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盘活水利资产,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以水养水、以水兴水。
杨国柱:
十、这十年,云南水利数字孪生迈出新步伐
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利数字孪生工作的安排部署,积极推动水利数字孪生工作。一是在数字孪生流域方面,正结合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着力打造九湖智慧管理系统。依托已建成的省、市、县、乡四级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开展3个山洪灾害数字孪生试点小流域建设。二是在数字孪生工程方面,依托标志性重大工程打造试点,如,滇中引水一期工程正打造总投资4.7亿元的“智慧滇中引水”数字孪生工程系统。同时,我省正在全力建设“灌区一张图”数字孪生系统等。
十年砥砺奋进,云南水利取得历史性辉煌成就,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关键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牢记“发展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发展最好的地方就是脚下、发展最好的环境就是自己”,牢牢扛起“水利兴则云南兴”的责任担当,锚定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大力实施兴水润滇工程,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先向大家介绍这些,谢谢!
宗霞:
谢谢杨国柱先生。
经过十年的努力和拼搏,全省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全面解决,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绿色能源基础持续夯实,涉水事务监管全面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一体推进,应该说云南水利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接下来,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我省滇中引水的相关情况,有请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庆国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庆国发布新闻(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庆国: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衷心感谢各媒体、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滇中引水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省滇中引水建设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奋力推进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孙庆国:
一、引金润滇、画卷徐展,滇中引水工程从梦想走向现实
善治国者必善治水,兴修水利历来是中华民族治国安邦的大计。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定位的战略支撑工程。工程多年平均引水量34.03亿立方米,受水区为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6个州(市)36个县(市、区),受益国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直接受益人口1100多万,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缓解滇中地区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短缺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受水区内河道、湖泊生态及水环境状况,对云南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和205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重大。
自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原副省长张冲首次提出“引金入滇,五湖通航”伟大愿景以来,滇中引水工程相继列入国家系列重大规划报告及“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工程前期工作明显加快:2015年4月和201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批复了滇中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年3月,水利部行政许可《初步设计报告》;2018年10月,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云南人民引金润滇的百年企盼终于走向现实。
孙庆国:
二、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滇中引水工程从困境走向突破
滇中引水工程具有隧洞输水世界最长、地下泵房世界最大、引调水工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直径世界最大、提水泵站单机离心泵容量世界最大、提水泵站总装机容量世界最大、地质条件在引调水工程中最复杂等“六项世界之最”,具有泵站设计制造难、深埋隧洞施工难、地下水处理难、破碎断层穿越难、软岩大变形应对难、应对地震防护难、岩爆危害处理难、有毒有害气体排除难、地热危害治理难、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制造工艺难等“十大世界级技术难题”。面对工程建设中的重重困境,全体参建人员不折不挠,从机制、技术、装备、工艺等方面大胆创新、力求突破,以智慧的“解题思路”,精准的“对症下药”,实现工程建设的“步稳蹄疾”。
一是以机制创新求突破。成立了由多名院士领衔的国内顶尖专家充当“外脑智库”的滇中引水工程专家委员会,公开招标引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对工程进行建设期全过程技术咨询,创建了地下工程重大突水突泥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建立重要工作专班机制,集中参建各方力量联合破解工程建设难题。
二是以科技攻关求突破。联合清华大学、河海大学、长江科学院等26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对砂化白云岩隧洞安全施工、软岩大变形支护控制、隧洞突涌水灌浆加固等关键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果达到了应用推广水平。
孙庆国:
三是以装备应用求突破。组织参建单位自主研制了世界引调水工程最大直径“云岭号”“弘毅号”硬岩掘进机,自主研制了“龙祥号”盾构机,积极引入悬臂掘进机,全线推广应用自制扒渣机和作业台车集成装置,在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下取得良好的隧道施工效果。
四是以工艺创新求突破。大力开展“超前探测”“超前灌浆”“超前支护”“短进尺、快循环”等工艺工法创新,积极引入世界先进的堵水材料和超前固结灌浆施工工艺,在丽江段香炉山隧洞、玉溪段小扑隧洞、大理段长育村隧洞、昆明段昆呈隧洞等洞段成功应用,有效提高了地下涌水封堵效果。
随着这些“卡脖子”难题得到逐项破解,工程建设进度不断加快。截至2022年8月中旬,一期工程水源工程累计完成各类隧洞开挖18.2千米、占总长21.6千米的84.2%,土石方开挖429.1万立方米、占总量595万立方米的72.1%;输水工程累计开挖(掘进)484.5千米,占施工总里程755千米的64.2%,输水主洞开挖396.4千米,占总长664千米的59.7%。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也取得了突破,骨干工程可研报告已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评估评审环节,配套工程已于8月26日启动建设。工程实物进度的加快,支撑了投资任务的超额完成。2018年至今,连续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投资任务目标。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90.3亿元,占总投资825.76亿元的59.4%,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庆国:
三、严抓细管、臻于至善,滇中引水工程从粗放走向精细
滇中引水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共有参建单位56家,参建人员2万余名。工程建设初期,各参建单位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粗放等问题突出。对此,省滇中引水建设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把滇中引水工程打造成“安全、优质、生态、民心、廉洁”千年精品工程的要求,严格实施工程管控,推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现由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
一是施工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深入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认真落实“三管三必须”,严格执行“一次死亡法”惩戒除退机制,扎实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15个必查”监督检查,超前做好监测预警和应急防范,坚决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工程开工至今没有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实现了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
二是工程质量得到有力管控。持续完善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健全“查认改罚”闭环管理体系,建立典型问题清单化管理机制,组织飞检大队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全面消除工程质量隐患问题,全力加强项目法人试验检测,全过程抓好验收管理。工程开工至今成品合格率达100%,优良率在89%以上。
孙庆国:
三是生态工程得到有力推进。首创“绿色典范”工程创建机制,建立纵向到底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健全系统完备的规章制度,在水利行业率先开展弃渣场安全监测、地下水监测等一系列开创性、基础性工作,为水利部修订相关规范提供了基础模板,创建了大理段西干渠、玉溪段小扑4#支洞等一批在水利行业内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示范工程。
四是民生企盼得到有力回应。把妥善解决施工影响问题与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满足群众企盼相衔接,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项目促发展利民生的重要作用。对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下庄镇大海子等10个库塘进行了清淤、合并、扩建、增效、绿化,对出现水源减流、断流的花椒箐等36个村组实施了替代水源工程,对工程周边人居和作物密集的区域进行降尘降噪,对受损乡村道路、农灌设施进行修复。累计投入9000余万元维护沿线群众的合法利益,累计为沿线群众创造就业岗位2万余个,做到“干好一个工程,造福一方百姓”。
五是廉洁从业得到有力落实。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持续做好明察暗访和监督执纪,在工程全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联建和“背对背”廉政测评,全面加强工程现场廉政风险管控,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工程建设提速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孙庆国:
不待扬鞭自奋蹄,砥砺奋进正当时!省滇中引水建设管理局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推进一期工程建设提速、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力争按期实现通水目标,让滇中百姓早日喝上好水、用上好水,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助推云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宗霞:
非常感谢孙庆国先生。
滇中引水工程有效缓解了云南省滇中地区的城镇生活用水短缺矛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受水区内的河道、湖泊、生态及水环境,对云南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和205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云南的希望,也是云南人民的期盼,我们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
今天的主发布环节到此结束,接下来,请记者朋友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中国建设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国建设报记者:
请问,滇中引水建设管理局在滇中引水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安全生产措施?成效如何?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赵仕杰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赵仕杰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赵仕杰: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殷切希望,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确保安全、确保质量、尊重规律、科学施工、能快尽快”指示精神,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全力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把安全生产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头等大事抓牢抓实。
一是树牢安全意识,压实管理责任。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压力传导,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组织多形式教育培训,让“安全第一,质量至上”在全体参建人员中入脑入心,真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巩固整治成果,健全制度体系。全面梳理总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成果,深挖施工现场易发、频发及重点难点问题根源,着力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制度链条,巩固拓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成效,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云南省安全生产大检查”,不断强化整治力度,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存量和增量风险。
赵仕杰:
三是强化排查整治,全力化解隐患。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对标省安委会安全生产69条具体措施,通过常态化、不间断监督检查,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重点区域、薄弱环节,以省内水利系统专业技术骨干为依托,开展“四不两直”飞行检查,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及时明确整改责任,确保风险隐患的限期闭合,对问题屡犯行为进行从严从重追责,以最严格监督管控,确保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及时得到化解。
四是加强预警防范,做好应急保障。坚持防范与应急“两手抓”,针对滇中引水工程面临的隧洞塌方、防震减灾等风险制定应急响应明确的应急预案。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超前做好灾害的应对防控,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坚决守住防灾减灾重点区域。针对隧洞软岩大变形、突泥涌水、活动断裂等高风险不良地质,强化地质超前预报、监测预警功用,加大机械化设备投入,尽可能减少突发地质灾害的人员伤亡。在工程全线建立“两级管理、两级救援、一级救护”的应急救援救护体系,不断加强施工区域及临近周边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措施,有力夯实了滇中引水工程安全生产基础,有效提升了全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织密织牢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了人员安全和工程安全,全面遏制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滇中引水工程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可控,工程开工至今未发生过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日报记者:
请问,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哪些?二期工程的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还是请赵仕杰总工程师作回复。
赵仕杰: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二期工程分为二期骨干工程和二期配套工程。由输水工程、提水工程和调蓄工程组成,共布置各级干支线170条,总长1883.34公里。输水工程共布置619个输水建筑物,其中,管道406条总长1260.915公里,隧洞83条总长204.937公里,其余为倒虹吸、暗涵(明渠)、渡槽及利用部分天然河道等;提水工程共设置提水泵站54座,总装机222.874兆瓦;调蓄工程共布置调蓄水库5座,总库容5729.2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436.3亿元,总工期70个月。
二期工程是滇中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已批复实施的滇中引水一期工程引来金沙江优质水,输送给工程沿线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6个州(市)36个县(市、区)和滇池、杞麓湖、异龙湖等高原湖泊的关键途径,是用好用准用活滇中引水工程外调水量的必然要求。二期工程的实施,使滇中引水工程形成完备的供水体系,充分发挥工程供水效益,对提高滇中地区水资源配置能力,构建供水安全保障网络,有效缓解滇中地区较长时期内的缺水矛盾,改善河道及高原湖泊的生态及水环境状况,加快云南省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改善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早日将滇中地区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当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主阵地、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样板区,对云南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和205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重大。
赵仕杰:
二期骨干工程,国家生态环境部已于今年8月5日批准环评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水利部2021年9月报送的可研报告审查意见,已于今年7月27日正式受理了《滇中引水二期骨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请示,已于8月9日委托中国水科院开展评估工作,我们正在加紧对接推进。二期配套工程,初设报告已于8月2日获得批复,并于8月26日启动全面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了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0亿元基金。
回答完毕,谢谢!
滇中新区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滇中新区报记者:
在刚才发布中提到正启动实施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方案,请详细介绍一下该方案的内容?谢谢。
宗霞:
城乡供水问题有请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国柱先生来作回复。
杨国柱: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是进一步增强人民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同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供水保障工作,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亲自研究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今年8月18日,省人民政府印发了《云南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方案》,计划2022-2024年建设实施。目标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通过“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大服务”,构建工程保障网、数字信息网、管理服务网,建立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平台,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城乡供水“三网一平台”,切实解决城乡供水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五同”供水格局,逐步实现城乡供水“水网电网化”运营模式,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根据城乡一体化供水三年行动方案,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共407件,涉及16个州(市)、116个县(市、区),服务人口1784万人,总投资573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5个方面:一是实施新建水厂工程198件,涉及16个州(市)、74个县(市、区),服务人口860万人,静态总投资226亿元;二是实施城镇管网延伸工程47件,涉及11个州(市)、29个县(市、区),服务人口135万人,静态总投资28亿元;三是实施水厂改扩建提升工程34件,涉及10个州(市)、23个县(市、区),服务人口194万人,静态总投资33亿元;四是实施水源保障工程127件,涉及14个州(市)、61个县(市、区),服务人口595万人,静态总投资276亿元;五是实施水利信息化工程1件,静态总投资10亿元。
杨国柱:
为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实施,采取以下工作措施:一是突出两手发力,保障资金落实。坚持两手发力,做到责任主体在政府、筹资主体在市场、建管运营主体在企业的一体化发展模式。项目资本金为总投资的20%-30%,银行融资70%-80%。其中,资本金的来源为省财政10%注入省级投资主体、省级投资主体自筹6%、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筹4%,根据实际需要资本金可增加至30%。二是整合存量资产,助推降本增效。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统一供水主体,多措并举整合存量资产。积极推进以城带乡,推进农村供水智慧化管理和服务,实现城乡供水集中管控、规范服务、标准管理。开展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试点,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三是加快水价改革,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建立合理反映供水成本的水价和水价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水源工程有偿供水,将项目投融资成本列入供水成本,合理确定盈利水平。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统筹配置水源,在城乡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并能够满足用水需求的区域,停止取用一般地下水,拆除或者封闭地下水取水设施,实现供水主体统一管理。四是建立水费收缴机制,落实农村水价补贴政策。建设智慧化供水服务网,实行1户1表收费,鼓励实施预付水费奖励。建立“政府主导+企业统管”的水费收缴机制,实现水费收缴全覆盖。对水价低于运行成本的农村供水工程,由县级政府统筹给予补贴,确保补贴政策落实落地。
目前,我们正以县为单位抓紧组织推进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今年9月底前部分项目动工建设,确保2024年底前全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谢谢。
宗霞:
非常感谢杨国柱先生。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提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请问,云南“十四五”兴水润滇工程规划的总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是什么?谢谢。
宗霞:
兴水润滇的问题请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国柱先生接着作回复。
杨国柱: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奋进新征程需要新作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兴水润滇工程建设的决定》,印发了《云南省“十四五”兴水润滇工程规划》。
“十四五”兴水润滇工程规划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消除云南工程性缺水,基本消除区域性、大面积干旱,基本建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升,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现代化水治理体系逐步构建,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供水安全保障方面,全省人均供水能力提高到450立方米以上,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7%,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45%以上;水资源节约集约方面,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1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防洪减灾方面,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支流、中小河流重点河段达到规划的防洪标准,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经济区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高,1-5级江河堤防达标率提高到70%,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水生态保护治理方面,涉水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湖泊管理范围基本划定。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定向好,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省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5%以上,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0%。水利改革创新方面,涉水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全面推广农田水利水价改革试点经验,积极稳妥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改革。
杨国柱:
“十四五”兴水润滇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供水保障工程、防洪提升工程、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修复工程、水利信息化及其他工程”4类项目共7000件以上,项目投资总规模9250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5635亿元以上。一是按照“挖潜力、强骨干”的思路,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完善空间分布均衡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实施供水保障工程,总投资7026亿元,包括建设实施滇中引水工程、19座大型水库、211件中型水库、886件小(1)型水库、365件水系连通工程、20件大中型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17件大型灌区建设、26件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等。二是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逐步构建现代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实施防洪提升工程,总投资641亿元,包括大江大河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三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修复工程,总投资1531亿元,包括九大高原湖泊的重点河湖生态保护治理与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等。四是按照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要求,实施水利信息化及其他项目,总投资52亿元,包括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工程建设等。
谢谢。
宗霞:
谢谢杨国柱先生。
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三位发布人专业的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十年的努力和拼搏,无论是“水利兴则云南兴”的责任和担当,还是刚才发布中提到的“滇中引水工程具有隧洞输水世界最长、地下泵房世界最大、引调水工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直径世界最大、提水泵站单机离心泵容量世界最大、提水泵站总装机容量世界最大、地质条件在引调水工程中最复杂等‘六项世界之最’”,云南水利都向全省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水是生命之源,无论是兴水润滇、还是引金润滇,有了水利的承载和支撑,云南必将兴旺润泽、充满生机和活力。希望记者朋友深入挖掘云南在奋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中所作的工作、所取得的特色亮点和显著成效,让我们一起为云南水利再上新台阶加油鼓劲。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