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世界春城”昆明专场发布会

2022-07-19 04:56 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主页 > 名片 > 美丽国土名片 > 滇字号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国国土经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中华七彩云南赋》主撰人乔惠民书:
       世界春城花都(2007年书于昆明世博园改造提升课题组)

      昭通慧谷村-乌蒙山深呼吸旅居康养研究基地推荐阅读
     (天下口碑插播导读)

原标题:“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昆明专场发布会

2022-07-04 10:00:00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彭斌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彭斌: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三场:昆明专场发布会,这也是本系列发布会州市版块的首场发布。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昆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中共昆明市委书记,滇中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洪建先生;

中共昆明市委副书记、昆明市人民政府市长,滇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佳晨先生;

中共昆明市委副书记刘申寿先生;

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徐晓梅女士;

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杨东伟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级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一共有两项议程,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中共昆明市委书记,滇中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洪建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中共昆明市委书记,滇中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洪建发布新闻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中共昆明市委书记,滇中新区党工委书记 刘洪建: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的变化。首先,我代表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昆明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家知道,昆明是世界知名的“春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昆明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的昆明,“春”的特质、“春”的魅力、“春”的生机、“春”的活力更加彰显。

下面,我用八个关键词,向大家介绍昆明这十年的发展变化。

第一个关键词:“感恩奋进”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厚爱转化成强大力量,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在春城大地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昆明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提出了“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重要要求,概括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并强调了四个方面重点工作。这些都为昆明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行动指南。

谆谆嘱托重千钧。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在政治站位上,我们制定出台系列文件,在全省率先建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长效工作机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昆明落地生根。在思路目标上,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确立了“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组织编制并动态修订《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我们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优化昆明的发展目标,加快推动“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明确各县(市、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致力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凝聚起全市同心同向、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今天的昆明,“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人心,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发自肺腑地感恩总书记、感恩党中央,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第二个关键词:“争先进位”

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厚植发展优势,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了争先进位。昆明的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3051.62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7222.5亿元。2015年,昆明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7位,今年一季度跃升至第12位。

我们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构建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化工、冶金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稀贵金属、信息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初显雏形。近年来,我市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先后投产,有力支撑了昆明高质量发展。比如,中石油安宁炼化项目建成投产,彻底改写了云南“缺油少气”的历史。京东方OLED微显示器实现量产,产品关联技术全球领先。浪潮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PC与服务器以及5G智能手机实现“昆明造”。“三整车一中心”全面投产运营,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实现“零”的突破。

我们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园区提质增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运行,高新区成为全省首个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元的园区,安宁工业园区成为全省首个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省级工业园区。云南滇中新区自批准设立以来也实现了跨越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460.68亿元增长到929.2亿元,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的排名从第15位升至第13位。

当前,我们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产业强省建设的部署,大抓产业、主抓工业,加快烟草、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重点培育数字经济、现代金融、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千方百计重塑昆明的工业经济新优势,推动产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

今天的昆明,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广阔,正在成为投资热土、兴业沃土、创业乐土。

第三个关键词:“改革开放”

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指示要求,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充分激发动力活力。

我们持续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业农村、“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17项经验在全国推广,政务服务“一网四中心”“七办”模式走在全国前列,招投标指数成为全国标杆,荣获“202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称号。

我们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与世界203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数从89家增加到110家,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44.1亿美元增加到265.72亿美元。去年,在昆明成功举办了COP15第一阶段会议,全世界瞩目。今年5月,我们正式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昆明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对外开放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8%,科技进步贡献率从37.76%提高到60.0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4.65件提升到17.13件,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今天的昆明,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敞越大,改革开放创新正成为春城大地上的奋进强音。

第四个关键词:“城乡新貌”

我们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城乡面貌焕发新颜。

我们加快构建“老城焕新、新城崛起、新区发力、城乡融合”的空间格局,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主城区建成区面积从397平方公里扩大到459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从681.49万人增长到850.2万人。我们的高速公路里程突破了1000公里,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165.85公里,长水国际机场至南亚东南亚通航点居全国首位,沪昆、云桂等5条高铁建成通车,群众出行越来越方便。

我们深入实施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等,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昆明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署“国际花园城市金奖”,成功创建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7.05%提高到80.5%,不仅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建制村通邮、通客车、光纤宽带和4G网络也实现全覆盖。我们还创新推动6个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建设,为全省、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昆明样板”。

今天的昆明,城乡品质形象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更加宜居宜业。

第五个关键词:“绿色发展”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提升。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的指示要求,我们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滇池全湖水质由劣V类好转为Ⅳ类。我们坚决全面彻底抓好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滇池沿岸过度开发、无序开发、贴线开发得到全面遏制,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我们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阳宗海水质从Ⅳ类提升至稳定保持Ⅲ类,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居于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森林覆盖率从45.05%提高到52.62%,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生态、文化、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努力将大观楼长联描绘的“五百里滇池”美景重现为真实的立体长卷,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让群众更加自觉地拥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自觉地践行“两山”理论。

今天的昆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成为昆明最靓丽的名片。

第六个关键词:“全面小康”

我们紧紧围绕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我们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在社会各界以及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举全市之力集中攻坚,在全省率先完成脱贫攻坚总目标。全市35.0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我们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实现翻番,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19缩小到2.69。我们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大幅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接近西部先进城市水平。我们加速扩容医疗资源,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数分别增长25.2%、46.3%,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77.08岁提高到79.36岁。近三年来,昆明连续上榜央视“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及时处置突发疫情,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今天的昆明,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安逸,幸福指数、满意指数越来越高。

第七个关键词:“团结和谐”

我们充分发扬民主、厉行法治,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我们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人大、政府、政协履职富有成效,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取得新成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我们创新实施“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探索推广“三社联动”“五级治理”等模式,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着力抓好民族宗教工作,昆明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全国首个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省会城市。

我们深入推进平安昆明、法治昆明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为期目标圆满完成并长效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显著,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从77.33%上升到95.09%。我们加强债务风险防控,严肃整治金融乱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今天的昆明,上下一心、心齐劲足,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第八个关键词:“激浊扬清”

我们切实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决肃清余毒流毒影响,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激浊扬清、正本清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我们深刻汲取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深入推进“肃流毒、除影响、清源头、树正气”专项行动,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念成为主流。

我们以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为抓手,持续整顿软弱涣散的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我们选树社区“名书记工作室”的创新做法得到中组部肯定推广,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

我们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通过开展比选择优、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了一大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我们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防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鼓劲撑腰。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深入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得到进一步提振。

我们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探索运用统合巡察、智慧巡察等新方式,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今天的昆明,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人心思进、人心思变、人心思干的氛围越来越浓。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奋进。昆明这十年取得的成就,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更加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的昆明,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正处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蓄势待发、未来可期。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切实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我们将充分发挥春城生态优势,着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优美环境,吸引企业、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资源要素加速向昆明聚集。我们将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稀贵金属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为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夯实产业支撑。我们将充分发挥省会发展优势,深入落实“强省会”行动,进一步提高发展首位度、经济集中度、产业集聚度、社会聚焦度,以省会之强带动全省之强。我们将充分发挥开放门户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塑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着力构筑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新高地。我们将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做强实体经济,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切实增强昆明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优势,用好用活用足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奋力开创昆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昆明的发展一定能够实现新跨越,昆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彭斌:

感谢刘洪建书记的发布。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今年对于昆明而言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知道云南省委、省政府要求昆明市在“六个方面”当好全省排头兵,今年以来昆明市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请问,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是什么?目前取得哪些方面的明显成效?谢谢。

彭斌:

这个问题有请刘洪建书记回答。

刘洪建:

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特殊责任,必须要做大做强,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全国代表云南“打头阵”。省委明确要求昆明要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并强调昆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当表率做标兵。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开展“强省会”行动。我们把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重要抓手,推动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发干劲,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以省会之强带动全省之强。

关于大讨论活动,我们重点围绕“差距怎么看、发展怎么办、工作怎么干”,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开展大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在工作要求上形成“不仅各项工作要在全省当第一,还要力争更多方面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的共识,在发展路径上形成“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共识,在精神状态上形成“积极作为、有为有位”的共识。

关于大竞赛活动,我们围绕产业发展、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建设、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管理、增进民生福祉六个方面,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大竞赛。开展大竞赛的目的,就是要引领带动全市党员干部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确保赛出速度、赛出标准、赛出成效,凝聚起“当好排头兵”的强大合力。

截至目前,大讨论大竞赛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有代表性。

第一,围绕破解“昆明之问”,掀起解放思想大热潮。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全市上下必须认真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昆明高质量发展?怎样才能真正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昆明发展的每个方面、各个层次?怎样才能真正把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要求落实到位?被媒体形象地称之为“昆明之问”。

聚焦“昆明之问”,全市各级各部门第一时间召开动员会,通过举办研讨班、举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把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使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一是人心思进的氛围越来越浓。广大党员干部围绕“不仅各项工作要在全省当第一,还要力争更多方面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的目标,自觉把工作放在全国、全省的赛道上去比拼、赛跑。昆明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地说,“按这个势头走下去,昆明未来可期”。

二是人心思变的氛围越来越浓。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扭转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错误认识,只为发展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以革故鼎新的锐气推动工作。不少企业家表示,“在当前的形势下,昆明能一如既往保持前行的动力,精准发力招商引资,说明昆明市敢于顶住压力,勇于起跳”。

三是人心思干的氛围越来越浓。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有了触动,深刻认识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小干与大干不一样”,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不少媒体以《昆明攻坚破局跑起来》《踔厉奋发正当时》等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

第二,围绕推动“昆明之变”,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我们把大讨论大竞赛活动转化为一项项具体的工作举措,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一是产业发展有了新进展。我们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建立“8+N”产业链,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千方百计重塑工业经济新优势,以工业大突破带动昆明大发展。一季度,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增长56.8%,新能源电池、稀贵金属、信息制造业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初显雏形。今年5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云南考察时,对昆明产业发展给予肯定。

二是招商引资有了新突破。我们大力推进“一把手”招商、全员招商,绘制产业链“全景图”和“现状图”,建立全链条考核机制,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今年1至5月,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党政“一把手”赴省外招商49次、省内会见客商1971次。上半年,全市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126.063亿元、同比增长48.76%,完成省招商委下达目标任务2015亿元的55.88%、超进度5.88%;全市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346.03亿元、同比增长46.67%,完成市招商委下达目标任务2300亿元的58.52%、超进度8.52%。

三是项目建设有了新成效。我们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落实“五个一批”要求,着力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组合拳。今年二季度,昆明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291个、总投资1003亿元,较一季度大幅提升。

四是营商环境有了新变化。我们着力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优服务,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打造“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杉杉锂电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3个月,裕能新能源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110天,创造了令人赞叹的“昆明速度”。

五是城市品质有了新提升。我们坚持“面子”“里子”兼修,深入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推动城市品质实现大改善、大提升。昆明市纳入全省烂尾楼化解清单的112个项目已全部实现复产复工,建成滇池绿道37公里,“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成为城市最靓丽的名片。

六是民生福祉有了新改善。我们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民生的责任清单,重点抓好118件“民生小实事”项目实施,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今年以来,组织企业提供就业岗位9.87万余个,主城区9所中小学即将投入使用,63个交通堵点整治取得阶段成效,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第三,围绕展现“昆明之为”,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我们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树立好形象,以作风转变的新成效开创昆明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我们坚持“一把手”作表率,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到位。

二是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我们每季度召开一次重点工作推进会,制作竞赛成绩排名榜进行公示,并重新梳理调整了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运用经济手段、组织措施等多种方式兑现奖惩,推动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

三是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我们及时优化调整了一批县(市、区)主要领导,把一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交流提拔到重要岗位上,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在党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开展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为抓手,持续转作风、解难题、促发展,努力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竞争的核心。云南省委、省政府要求昆明市在产业强省建设上当好排头兵。请问,昆明市在“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彭斌:

这个问题请刘佳晨市长回答。

中共昆明市委副书记、昆明市人民政府市长,滇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佳晨答记者问

中共昆明市委副书记、昆明市人民政府市长,滇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佳晨:

谢谢你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按照“两型三化”方向,着力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做大总量、做优质量,推动全市产业迈向中高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年来,我们坚持产业立市,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为破解制约昆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深入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成为全市上下广泛共识。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重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促进工业投资三年倍增实施方案,设立2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创新推行重点产业“链长制”,重点打造“8+N”产业链,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目前,我市初步构建起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农业形成花卉、蔬菜、林果、中药材等“6+2”优势产业。工业拥有“4+4”现代制造业体系,涵盖工业38个大类、129个中类、231个小类,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878.1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72.95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同比增长56.8%,创历史新高。服务业形成以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文创为重点的8大产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87.7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601.67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55.3%提高到2021年的63.7%,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此外,我们抢抓“一带一路”建设、RCEP生效、中老铁路开通、托管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等重大机遇,发挥“四区”叠加优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昆明综合保税区、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开放型经济,昆明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十年来,我们狠抓增量崛起,让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坚持外引内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围绕头部企业和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精准招商,出台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完善产业招商考评办法,按月通报各县区“一把手”招商情况,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京东方、闻泰科技、湖南裕能、上海杉杉等一批重大企业。目前,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智能终端、显示器件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北方夜视、南天电子等12家电子制造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京东方OLED微显示器实现量产,产品关联技术全球领先。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投产,“昆明造”5G手机营销全球。北汽新能源昆明项目建成投产,云南新能源汽车制造实现“零”的突破。新材料集聚了贵研铂业、锡业锡材、云锗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正在加快打造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一期)仅用110天时间建成投产。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获批上市。云南白药牙膏市场份额稳居全国第一。贝泰妮集团“薇诺娜”成为国货美妆第一品牌。新能源电池、稀贵金属、信息制造业3个千亿级产业初具雏形。

十年来,我们狠抓存量变革,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发新芽”。以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引入新经济要素、新技术实施技改,全面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化工、冶金、非烟轻工、烟草及配套4个传统产业的基础更加稳固,化工、冶金产业规模分别突破1000亿元。其中,化工产业方面,中石油炼化项目建成运营,彻底改写云南“缺油少气”的历史;云天化集团磷肥产能位居亚洲第一,建成了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磷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冶金产业方面,基本形成了以安宁为主的钢铁行业集聚区、以阳宗海为主的铜材铝材加工行业集聚区、以高新区为主的稀贵金属行业集聚区,武钢昆钢冶金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旅游产业方面,旅游秩序实现根本好转,七彩云南欢乐世界、融创文旅城等主题乐园建成运营,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总数分别从2012年的426.68亿元、4694万人次增加到最高时(2019年)的2733.61亿元、1.86亿人次,对GDP综合贡献度达17%。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方面,2021年斗南鲜切花交易量突破102.57亿枝、交易额112.4亿元,规模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

十年来,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工业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设立生物医药等6个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云南贵金属实验室”“云南特色植物提取与健康产品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落地昆明。目前,昆明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065户,上市企业34户,新三板挂牌企业44户,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户。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427家,占全省的69.4%。云内动力柴油机项目入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四缸柴油机国内排名第一。云南震安科技等4家公司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昆明船舶设备集团等13家企业(项目)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云南创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成功创建为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昆明理工恒达科技、中国铁建高新股份公司、贵研铂业、北方奥雷德光电科技等一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制造业企业加速成长。

十年来,我们着力优化环境,园区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昆明成为全国营商环境评价进步较快的城市。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大力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积极主动解决项目用地、环评、用能、水电气路等问题,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周期的“保姆”式服务。推进园区提质增效,把园区作为推动产业集聚、优化经济布局、提升发展效能的重要载体,大力整合资源要素、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效率效能,做大做强园区经济。2021年,全市13个园区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80%,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占全省园区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49.3%。高新区、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500亿元,安宁工业园区、五华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共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0个,分别占全省的44.4%、30%。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接续奋斗,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推动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引领和带动昆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作为省会城市,昆明市如何在开放发展方面展现省会担当,特别是近期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对于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将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谢谢。

彭斌:

这个问题请刘申寿副书记回答。

中共昆明市委副书记刘申寿答记者问

中共昆明市委副书记刘申寿:

感谢云南日报记者,感谢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心、关注。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党中央为云南确立的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作为云南的省会,昆明理应在对外开放中展现省会城市的担当和作为。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RCEP落地生效,特别是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昆明从开放末端变为开放前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对外开放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加快构筑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新高地。

近期,“昆明市与西双版纳州共同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的消息,在国内各大媒体刷屏,备受各方关注和期待。今年5月26日,省委、省政府在景洪市召开省、州(市)三方协调会,标志着昆明市已正式托管磨憨镇全域803平方公里,启动了昆明与西双版纳州共建磨憨国际口岸城市的工作。这里我作个简要介绍。

第一,共同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省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把中老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的重要指示要求,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发展大局,创新作出共同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重大决策,就是要抢抓中老铁路开通运营重大历史机遇,建设沿线经济带,形成以“两头”带“中间”发展格局,努力打造“一带一路”上的战略支点和面向中南半岛的重要开放门户,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有效载体、有力支撑。

第二,共同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将推动形成昆明与西双版纳“1+1>2”的聚合效应。在对外开放格局中,昆明拥有产业、市场、人才、资金、政策等优势,西双版纳拥有区位、通道、资源优势,依托中老铁路国内段的物理连接,催生“一头一尾”合作的化学反应,共同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有利于发挥昆明和西双版纳“两地”、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昆明综合保税区、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四区”叠加的优势,发挥昆明作为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西双版纳作为边境门户的开放窗口示范作用,构建首尾呼应、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合作新格局,促进两地乃至全省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第三,共同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宜居宜业、民族团结、边疆安定的现代化国际化口岸城市。当前,省、州(市)正密切配合,研究制定昆明市与西双版纳州共同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总体实施方案。下一步,我们将携手西双版纳州,共同扛起政治责任,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迅速推进、久久为功,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我们将奋力谱写经济高质量发展篇章,始终把发展置于先导性和基础性位置,全力做好产业谋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推动经济实现大发展大提升。我们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家园,以“再造一座新城”的魄力,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布局,“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高标准推进民生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公园城市。我们将坚决维护民族团结、边疆安定政治大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殷切嘱托,以民族团结为重、民生福祉为先,着力抓好边疆繁荣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等工作,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高质量推进文化强省建。请问,昆明在助推文化强省建设方面有些有益探索和尝试?取得哪些成效?在“十四五”期间还有哪些新的探索?谢谢。

彭斌:

这个问题有请徐晓梅部长回答。

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徐晓梅答记者问

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徐晓梅:

感谢人民日报。感谢中央、省各级媒体对昆明市文化建设的关心关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精神与品格,铭刻着人与城市的血脉记忆,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为城市发展注入生机活水,在内增强凝聚力,在外形成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现在的昆明,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全国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及全国十大最具文化影响力城市等荣誉于一身,连续三年上榜中央电视台评选的“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态势,可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随着“昆明飞虎队”纪念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落地,昆明先后建成各类博物馆40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67项,文物保护单位总量居全省第一、西部第二。昆明的文脉更清晰了!

文艺创作生产活跃繁荣,系列精品力作荣获省级以上奖项514项,情景剧《联大往事》等一批经典剧目正在遍布昆明古老街巷的近30个庭院剧场和小剧场生动上演,成为全国独特的文化现象。昆明的文化土壤更丰沃了!

创意昆明、中国昆明金茶花文创设计大赛、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高原半程马拉松、昆明滇池国际龙舟争霸赛、昆明聂耳音乐合唱周、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等30余个具有极强辨识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活动声名鹊起。昆明的城市文化品牌更闪亮了!

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生机勃勃。融创文旅城、凤龙湾小镇等文旅项目建成运营,康养旅游、红色旅游、夜间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昆明的旅游更令人向往了!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文化引领、项目引擎,文创产业高质量推进。

积极打造园区、基地、楼宇、文化街区、特色小镇五级文创空间,共建成34个国家和省、市级挂牌文创园区(基地),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占全省44.1%,昆明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更凸显了!

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50个重点项目已建成34个;21家文化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围绕将昆明市VR/AR产业打造成为百亿级产业,首批认定4家VR/AR产业园区,组建VR/AR产业发展联盟,昆明迈向建设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民族文化创意之都的步伐更稳健了!

下一步,昆明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落实省委王宁书记关于提升昆明城市文化内涵,让城市更有品质、更有温度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的部署,推动昆明文化强市建设跃上新台阶,打开崭新局面。

一是广泛开展文化建设“五个一批”工程。围绕昆明城市品质提升七大专项行动,建设一批文化地标,推动春城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改造提升国立艺专旧址公园,组织城市文化地标推荐评选和宣传推广;炒热一批特色文化街区,首批将建成10条特色文化街区成为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新载体;打造生活美学空间,评选阅读空间、演艺空间、文创空间等10类首批50个生活美学空间;搞活一批夜经济文化走廊,推出演艺春城夜演昆明、星光春城夜游昆明等七大板块,让“春城奇妙夜”蜚声内外;擦亮一批城市文化IP,重点打造“聂耳”“西南联大”“中国春城”“亚洲花都”等文化IP,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是着力打造环滇池生态文化景观带。依托滇池绿道、生态走廊、历史文化村落、文化遗址公园等人文空间,高标准编制《环滇池文化美学空间规划》,规划建设音乐家小镇、美术家小镇、画家村等艺术小镇,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让环滇池沿线生态文化景观串珠成链,文化之美与自然之美交相辉映,再现大观楼长联描绘的和谐美好景象。

三是进一步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深挖昆明独特历史人文资源禀赋,瞄准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重大奖项,围绕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以及大观长联等主题,创作推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力作,努力实现文艺创作由“高原”攀向“高峰”。

四是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启动实施30户“小巨人”“瞪羚”“隐形冠军”“独角兽”文创产业种子企业培育工程,筹建昆明文创银行,组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奋力实现“十四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600亿的目标,努力把昆明市建成中国文创名城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高地。

五是持续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培育文旅融合“新”项目、艺旅融合“雅”项目、体旅融合“动”项目、康旅融合“养”项目、花旅融合“美”项目。推动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旅游产品,让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绽放时代光彩,成为世界各地人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再次感谢中央、省各级各类媒体长期以来对昆明市宣传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谢谢大家!

中国新闻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昆明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织密建强基层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请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谢谢。

彭斌:

这个问题有请杨东伟部长回答。

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杨东伟答记者问

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杨东伟:

谢谢中国新闻社记者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关心和关注。近十年来,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特别是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家都切实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所以党的组织必须在人民的身边。只要老百姓有需求、市场主体有需求,我们的组织就要做到第一时间响应。昆明这十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夯实筑牢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根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党的基层组织25393个,其中,基层党委1218个、党总支1707个、基层党支部22468个。这些,都是我们服务群众的阵地,是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近年来,我们坚持从小处着手,把“民”字写大,把“小”事做好,确保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阵地就建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

一是以“小支点”撬动“大发展”,全面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聚焦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先后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404支,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1823人次、工作队员5572人次开展驻村帮扶,助力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了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创新开展“五个先锋”创建,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村(社区)干部培养工程、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等,先后投入市县财政资金2.64亿元,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528个,筑牢党建引领促发展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比如,晋宁区鲁黑村,依托党组织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成功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从8千元倍增到近2万元,先后荣获了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省美丽村庄、云南省文明村等称号。大家周末可以去体验一下现代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是以“小品牌”带动“大服务”,不断提升抓党建促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我们围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不断延伸城市基层党建触角,深入推进街道社区减负,积极打造“书记领航”项目、社区“名书记”工作室、“红色物业”“春城先锋志愿服务”等品牌,以“小品牌”带动“大服务”,在解决基层难题、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工作中,不断提升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的水平。比如,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五华区虹山中路社区党委,在社区书记、主任汤晓红的带领下,成立“红色网格”,引入“红色管家”,开展老旧小区“微改造”,开办“爱心食堂”“社区老年大学”“四点半学校”等,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志愿者“四社联动”,共驻共建共治共享,使一个辖区居民达5000多户,常住人口12000多人的老旧小区成为“和谐邻里”“品质生活”的典范。

三是以“小切口”促成“大融合”,持续推动各领域党建提质增效。我们针对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社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特点,以“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吹哨报到”“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等为抓手,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不断延伸覆盖,实现融合发展和整体提升。比如,前段时间,我市一支新兴行业领域的新力量——云南滇约出行公司创新出行方式,组建党员“红旗方向盘车队”,在高考期间免费接送考生达880余人次,这是一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直接服务群众的新探索和新尝试,社会反响良好。

回顾昆明这十年党的建设,我们坚定地打造“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正是这一个个堡垒、一面面旗帜,织密建强了我们党的组织体系,夯实筑牢了我们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这,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红色密码”。

我就简要介绍这么多,谢谢。

彭斌: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刚才,刘洪建书记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未来改革发展的目标方向作了发布,并就昆明市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回答了记者提问。其余各位发布人就推动产业强省建设、推动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等媒体关心的话题做了回答。正如刘洪建书记所指出的,当前的昆明,春的特质、春的魅力、春的生机、春的活力更加彰显。

感谢各位发布人详细的发布和精彩的解答,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积极的提问。希望媒体朋友们高度重视本次发布会所发布的新闻信息,大力宣传报道好今天发布会的各项重要内容,深入挖掘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和亮点,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好昆明各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实践成效,让昆明排头兵的好声音更加强劲,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