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抗战生命线|南洋华侨机工档案开发研究(作者:张伟

2024-04-03 13:15 《浙江档案》杂志  主页 > 走全球 > 我的中国心 > 抗战生命线 >

打印 放大 缩小









南洋华侨机工档案开发研究
 
 
《浙江档案》杂志 2020年4期  作者:张 伟/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一、南侨机工及南侨机工档案
(一)南侨机工
1939年,为抗击日寇、抢运军需物资,中国抗战需要运输人才,近3192名具备相应技术的南洋华侨在以陈嘉庚为首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的组织下,回国抗战,在西南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上运输战略物资,为中国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南南洋华侨机工简称 “南侨机工”,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而得名。南侨机工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应国民政府请求由南侨总会统一组织招募的司机、修机等华侨技术人员[1]。
 
(二)南侨机工档案
南侨机工档案真切反映了南侨机工运输工作和生活的情形,是南侨机工参与抗战,保卫祖国的真实记录。南侨机工档案具体指西南运输处等机构在招募、训练南侨机工以及南侨机工在运输工作、生活及复原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目前,南侨机工档案散存于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畹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台湾“国史馆”、陈嘉庚纪念馆、华侨博物院以及新加坡国家档案馆等机构。其中,云南省档案馆是保管南侨机工档案最为丰富的机构,保管有“南侨机工档案”850卷,形成时间为1938年至1947年;瑞丽市畹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展出有2000余张南侨机工照片和4000余件实物;华侨博物院展示有290幅南侨机工照片,158件实物;陈嘉庚纪念馆展出有350多幅图片以及310多件实物;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展示有南侨机工登记证、驾驶证、纪念章和使用过的手表、行李箱等40件南侨机工文物[2]。
 
二、南侨机工档案开发意义
(一)传播南侨机工抗战记忆,弘扬南侨机工爱国主义精神
南洋华侨机工为抗战作出了卓越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在抗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经调查民众对南侨机工抗战尚缺乏深入认知。2014年7月4日,中央电视台与昆明市委市政府联合拍摄纪录片《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据一位拍摄纪录片的负责人介绍,为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战七十周年,在西山南侨机工纪念碑前举行相关纪念活动,但似乎在社会上也没什么反响。此前,他接下拍摄任务时,曾被问及是否听说过南侨机工,回答只是听说而已,具体情况是不了解的。开拍之前的资料搜集阶段,这位负责人也访问了很多人,上了年纪的人大多像他一样略有所知,而年轻人则几乎没有谁听说过南侨机工。为此,开发南侨机工档案,传播南桥机工的抗战伟绩,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凝聚海外华侨爱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上提出:“要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开发南侨机工档案,可传播南侨机工抗战记忆,同时增强与海外华侨的亲密联系,促进中华儿女情感交流,凝聚力量,共筑中国梦。2009年,云南省档案馆举办“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史料图片展”,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省内、省外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贵州、重庆、云南等省的机工后代、亲属从各种媒体了解到展览情况后,积极要求捐赠机工的文物,并先后组成了几十人的“查档团”到云南省档案馆查找自己亲属的有关档案资料。当他们在档案馆查到自己父辈、亲人的照片和相关档案资料时,个个感动不已,纷纷感谢云南省档案馆完好地保存了这段历史并公布于众[4]。
 
三、南侨机工档案开发现状及问题
(一)开发现状
1.以忠实于档案原件为基础的档案汇编。例如2009年8月出版的由陈嘉庚纪念馆、云南省档案馆、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联合编写的《南侨机工档案史料选编——云南省档案馆馆藏部分》,该书以原始档案的影印件为基础,全貌还原南侨机工从招募、训练、运输工作、机工生活、复原等情况,选录文档以反映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原貌为原则。右图为机工赖玉光请保送中央军校华侨特别军训班的报告及西南运输处副主任龚学遂推荐函(一九四〇年一月五日),档号:54-10-541-f009~f010[4]。2005年由台湾“国史馆”编辑出版的《战后遣返华侨史料汇编》分为三卷,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详细保存了遣返南侨机工的过程。该档案是研究南侨机工复员南返的重要资料[5]。
 
2.以南侨机工名录为主题建设的“南侨机工名录”专题数据库。主要内容有:《西南运输处新加坡分处第一批八十名机工回国事及名单(一九三九年二月十八日)》《雪兰莪华侨机工回国服务队第一队队员名表(一九三九年)》《第二批回国机工名单》《陈清文致仰光分处函及仰光第二批八名机工名单(一九三九年四月十九日)》《昆明机工训练所分队训练名册(一九三九年)二》《昆明机工训练所分队训练名册(一九三九年)一》《昆明机工训练所分队训练名册(一九三九年)三》《西南运输处缅甸装配厂办理伙食及就食工人名单(一九三九年五月十日)》《西南运输处国管理处侨工因公殒命及病故姓名一览表》《西南运输处华侨义勇第十五大队部官佐士兵花名清册》《西南运输处筑厂未领到慰劳品的机工请补发签呈》《西南运输处国管理处华侨机工驾驶车辆肇祸表》《西南运输处芒市修车厂侨工联名》《西南运输处华侨互助社现存华侨护照清册(一九四〇年九月六日)》《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复员总登记名册》《一九三九年马来亚槟榔屿华侨机工回国机工照片》《登记复员南侨机工复员总登记表(一九四六年一月—二月)》《一九三九年马来亚霹雳回国华侨机工服务团第四队团员名册》《一九三九年新加坡华侨机工回国机工照片》[6]。
 
3.以南侨机工档案为基础出版的相关著作。该类著作基于南侨机工档案为素材研究南侨机工,如夏玉清著《南洋华侨机工研究(1939—1946)》一书,以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台湾“国史馆”的“南侨机工”档案为基础,利用南洋《总汇新报》《南洋商报》《槟城日报》等报刊资料,是系统介绍与研究“南侨机工”的专著[7]。此外还有《南侨机工英名录》《南侨机工在德宏》《南侨机工》《铁血滇缅路——重走滇缅路寻访南侨机工事迹》《南侨回忆录》《推荐陈嘉庚名著南侨回忆录》《陈嘉庚与南桥机工》《南洋华侨史话》《为了忘却的爱国者——南洋华侨机工研究》,2005年华侨博物院编著有《南侨机工》《南侨机工抗战纪实》及1989年编著的《南侨机工回国抗日史》。上述著作最大的特点是研究南侨机工的同时亦是对南侨机工档案的深度发掘利用。
 
 
 
机工赖玉光请保送中央军校华侨特别军训班的报告及西南运输处副主任龚学遂推荐函
 
4.以南侨机工为素材拍摄的纪录片与影视剧。如2017年6月9日,湖北卫视播出的纪录片《大揭秘之南侨机工之浴血重生》;2015年9月1日,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制作的纪录片《赤子功勋——华侨抗战纪实》;2015年8月31日,中央电视台与昆明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发现南侨机工》;2014年7月4日,中央电视台、昆明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2011年,云南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纪录片《南侨机工》;2015年7月20日,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拍摄的电视剧《南侨机工英雄传》。
 
综上所述,档案馆、博物馆、华侨研究院及相关学者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开发已取得一定成果,这些成果有力地传播南侨机工抗战丰功伟绩,大力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这些成果相较于南侨机工的丰功伟绩尚显不足,加之公众对南侨机工抗战认知仍缺乏足够认识,南侨机工档案的开发仍面临较多问题。
 
(二)存在问题
1.档案编研成果亟需丰富
 
档案原件的汇编出版是档案开发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经调查,南侨机工的档案主要保存在两大机构——云南省档案馆和台湾“国史馆”。两大机构先后出版了关于南侨机工的档案资料汇编,即2005年11月,台湾“国史馆”出版了三卷本《战后遣返华侨史料汇编》;2009年8月,云南省档案馆、厦门华侨历史学会、陈嘉庚纪念馆共同整理出版了《南侨机工档案史料选编——云南省档案馆藏部分》,与该馆保存有数量庞大的南侨机工历史档案相比,该书仅选取了部分内容[8]。综上所述,就目前南侨机工档案汇编成果来看,与数量庞大的南侨机工档案相比,明显缺乏南侨机工档案汇编类著作,这对深入研究南侨机工而言缺乏坚实基础。总之,南侨机工档案汇编工作任重道远。
 
2.数字化水平亟待提高
 
在共建共享视域下,档案数字化水平高低是衡量档案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经调查,南侨机工档案原件数字化率较低,在云南省档案信息网“南侨机工名录”专题库中,有19种各种类别名录,包含姓名、年龄、侨居地。但这些名录除《一九三九年新加坡华侨机工回国机工照片》中有176张南侨机工照片外,其余名录均是经过重新整理,并非档案原件的呈现。另外,以“南洋华侨机工”为检索词在百度等相关网络检索,发现有一定数量的相关纪念照片以及实物,但这些数字化的信息缺乏系统化的信息组织,散存于网络空间,给南侨机工档案信息检索带来不便。鉴于此,档案馆、纪念馆等相关保管机构的数字化开发水平亟待提高。
 
3.民众参与度亟需增强
 
民众的积极性是做好一件事情最大的推动力,档案开发也不例外。经调查,对南侨机工档案的开发主要是相关文化机构、电视台、报刊、网站等传媒以及南侨机工研究会等。上述开发主体站位于较高的文化视角来研究南侨机工,而普通民众则略显平淡,甚至闻所未闻。
 
另外,如前面所述,在西山南侨机工纪念碑前举行相关纪念活动,并未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随机采访民众,年纪稍长一些会略有所知,而年轻人则一无所知。档案资源开发的动力源于民众,又服务于民众。民众参与度低,会阻碍档案资源开发。因此,广泛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是当务之急。
 
4.开发方式和技术亟需更新
 
方式和方法问题是提高办事效率的关键。目前,南侨机工档案的开发以传统开发方式为主,主要是编研出版、复印、检索利用、提供咨询、展览等方式。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传播媒体的兴起,传统档案开发方式难以迎合公众获取信息的习惯。用户对获取信息的速度、成本等提出更高要求。个性化、特色化信息推送已成为时代潮流。
 
目前,档案馆、博物馆等相关文化机构,对南侨机工档案的开发缺乏信息环境下档案开发利用的应对之策,开发方式和技术滞后,影响南侨机工档案的开发利用。
 
四、南侨机工档案开发利用思路
(一)开发主体
南侨机工档案分布广泛,保管在多个场所,主要有:云南省档案馆保存有85卷,形成时间为1938年至1947年[9]。保存有南侨机工当年回国时的原始登记表、各回国批次名册,以及复员总登记表、总复员人数表等以及相当数量的机工伤亡、疾病、求学等个案文档[10]。此外,台湾“国史馆”、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陈嘉庚纪念馆、南侨机工后代及亲属手中均留存有南侨机工档案。综上,南侨机工档案开发的主体应是多元的、多层次的、跨界的。由于云南省档案馆保存较为完整系统,因此,开发主体应是云南省档案馆为主导其他机构为辅的多元开发体制。
 
(二)开发方式
1.编研化出版。档案编研工作就是档案工作人员以馆(室)藏档案为基础所进行的编辑、研究、输出档案信息,主动地向社会各方面提供科学、系统的档案信息服务的一项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有汇编档案文集、编辑专题史料、编写参考资料、编辑档案文摘汇编、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文章和著作[11]。大力开展南侨机工档案编研工作,重构南侨机工抗战记忆,让南侨机工后代及广大民众获取原汁原味的档案信息,感知南侨机工抗战卫国抢运抗战物资的画面,让更多鲜为人知的南侨机工丰功伟绩为世人知晓。具体措施为:其一,广泛开展南侨机工档案专题编研,从招募、培训、运输、复原四个方面,开展档案专题汇编;其二,档案专题编研成果要以小见大、从点到面,反映南侨机工个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内容;其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革新编研理念,广泛开展纸质编研与数字编研相结合、线上编研与线下编研相结合、内部编研与外部编研相结合等多样化的编研形式。
 
2.数字化传播。数字化传播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传播成本低的特点。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是其数字化传播的前提。南侨机工档案主要有纸质类、实物类、图像类、口述类等。根据南侨机工档案的类型,依据其载体形态、记录符号等分别对其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例如,首先,对纸质类档案先进行扫描,根据档案原件尺寸调整幅面大小,并作清晰化处理,使之符合现代网络环境下阅览的清晰度要求;其次,把数字化处理后的档案上传至网站或社交平台,同时要做好信息资源组织工作,依据专题分门别类管理。此外,对实物进行3D扫描、数码拍照或摄像,对照片档案进行数字化、清晰化处理加工,对口述史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格式转换等。上述一系列数字化处理工作,为南侨机工档案数字化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3.大众化宣传。所谓大众化宣传即是广大社会民众参与宣传,共享宣传成果的一种方式。大众化宣传的思路是让受众客体与宣传主体互转,获取信息的同时亦传递信息,从而使档案信息永续相传。南侨机工档案宣传的大众,就其主体而言,有个人亦有社会组织,有单个自然人亦有单位法人。具体有广大爱国民众、关心南洋华侨的社会民众、热衷于研究东南亚华侨的学者、广大档案工作者、侨务机构、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由陈嘉庚纪念馆、云南省档案馆、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联合编写的《南侨机工档案史料选编 云南省档案馆藏部分》即是例证,是群策群力的成果。另外,2017年7月7日,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开馆仪式上,有众多的民众参加了开馆纪念活动,这为他们更好宣传南侨机工创造良好条件。总之,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将使南侨机工的丰功伟绩为更多世人知晓。
 
(三)传播、利用方式
一是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南侨机工档案可视化服务平台。南侨机工档案承载着丰富的抗战记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形象展示南侨机工抗战场景,增强抗战事迹宣传效果。例如,可建设体验展厅,利用锦旗、头盔、勋章、扳手等实物档案,以及照片、录音、影视片和短视频等音像档案,通过剪辑加工,构建完善、生动的南侨机工档案VR 体验展厅,进而让公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南侨机工抗战场景,以此传承南侨机工抗战记忆[12]。二是借助新媒介广泛传播南侨机工档案内容信息。如通过“学习强国”APP平台相关频道,发布南侨机工档案信息。可以文字、视频、图片、“专题考试”或答题活动中以相关题目出现。此外,通过与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头条号等社交媒体的相关属性“大V”展开合作,借助“大V”力量,讲好档案故事亦是宣传南侨机工档案、传播南侨机工抗战记忆的良好路径。三是通过专题展览展示南侨机工档案实体信息。例如在纪念馆展示南侨机工图像、用过的实物等。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内展示有2000余件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照片以及400余件南洋机工遗留实物,向世人呈现了南侨机工在抗日战争中的历程。另外,2009年8至10月,由国家档案局、新加坡国家档案馆联合主办,云南省档案馆承办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史料图片展”,展示有200余幅珍贵图片,100余件档案仿真复制件,并收入新加坡国家档案馆、福建陈嘉庚纪念馆及部分机工及机工后代提供的图片资料,共制作104块展板,其中绝大多数档案资料是第一次向社会公布[13]。总之,只有通过对南侨机工档案档案不断地开发,才能助推南侨机工档案更好的传播、利用,这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五、结语
从1939年至1946年,历时七载,三千多名南侨机工从回国、训练、运输物资、复原过程形成了大量珍贵档案,这些档案是三千多名南侨机工爱国行动的真实见证,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保管在档案部门的南侨机工档案只是其中一部分,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传播南侨机工的抗战功勋,能够激励后人热爱国家、珍惜和平。对其开发有以下思考:其一,对南侨机工档案采取边开发边征集的策略,以开发促征集,以征集保开发。只有不断开发南侨机工档案,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档案部门知名度,让更多的南侨机工亲属及后人感知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激发他们捐赠更多的南侨机工档案,诉说更多关于南侨机工的历史。以此不断充实完善南侨机工档案馆藏,使档案开发的基础更加厚实。其二,对南侨机工档案采取研究性开发。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夏玉清老师在研究南侨机工方面成果卓著,论文与专著丰硕。他从南侨机工来源、性别、参加回国抗战的原因等诸多细节深入研究,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因此采取研究的开发对南侨机工认识更为深刻,细节呈现更加具体,应是今后南侨机工档案开发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