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美学国土|徐向林: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21全国生态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综述

2024-01-19 23:18 文艺报  主页 > 趣旨 > 美学国土 > 生态文学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主旨栏题:生态文学 
栏头署书:乔惠民  数拓制作:乔杨
国土名片网钤印:本网美学导师王子盧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新宇、张扬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21全国生态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综述
 
来源:文艺报 | 徐向林  2021年12月03日08:09
 
近期,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承办的2021全国生态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在江苏东台黄海森林公园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出席并致辞。研讨会围绕“新时代生态文学观与生态报告文学创作”主题展开。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主持会议。与会者认为,优秀的生态报告文学要关注深层次生态问题,通过作品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在生态保护上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白庚胜在致辞中说,对生态文明的重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召开全国生态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正当其时,对构建生态报告文学理论体系具有开创性意义。
 
生态文学要有自觉的生态意识
 
“当下,生态文学非常热,讨论得也比较多,但这次专门讨论生态报告文学创作话题,机会难得。”丁晓原说,此次研讨会除邀请了作家、学者外,还有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者、管理者参会,这样会让讨论更加充分。
 
东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峰表示,全国生态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在东台举办意义重大。东台因海而生,因海而美。这里有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有原始风貌保留完好的沿海湿地东台条子泥,成为数百万只候鸟栖息、繁衍的天堂乐园。东台因海而兴。大海赋予了东台生生不息的力量,也磨砺了不惧风浪、勇立潮头的胸怀。
 
东台黄海森林公园中心林场党委书记崔静介绍,黄海森林前身是建于1965年的东台林场,几代林工经过56载持续奋斗,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从特到精”的发展之路,在贫瘠的盐碱荒滩上建成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人工平原森林。2015年成功建成了国家森林公园,实现了从“卖苗木”到“卖风景”的嬗变。变化的是人们对生态理念的认识,不变的是林场人践行绿色发展的决心。
 
作家李青松认为,盐城的历史进程可归结为三个字:“盐”“垦”“绿”。“盐”给盐城带来了财富,到了一定时期又“废盐兴垦”,这是因为生态发生变化了。如今这里的“绿”让他感到惊奇。李青松从1987年就开始研究和创作生态文学,他认为生态文学已经不只是文学圈的事,而且以自觉、鲜明的生态意识影响着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生态文学首先的要素是自然,自然是生态文学的前提。作家在书写生态文学作品时,一定要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进行书写。生态文学作品的主题应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之美。
 
像追寻真理一样去追求真相
 
作家高建国说,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强的系统性,单枪匹马地推进很难奏效,要在党的领导下成系统、按体系地进行治理。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高度,唤起人们的忧思和责任感。生态报告文学创作要强化问题意识,推动生态建设中一些矛盾问题的解决,要唤起全社会的关注,提升大家的道德自觉、文化自觉。
 
作家陈启文表示,他在为创作生态文学作品而进行的采访中,遇到很多悖论。人类在几十年前要向荒原进军,要与天斗、与地斗,把大自然作为对手、敌人,要去战胜他们。我们现在意识到了要保护生态,这一次不是为了战胜自然,而是要保护自然。很多事情需要更深入地去追问、去思考。现在很多好的生态文学,能够从追问开始,去深入追寻真相。他说:“我们从追问开始,不一定得到终极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像追寻真理一样去追求真相。”
 
作家任林举认为,生态观有很多种定义,一种生态观对应着一种人的行为,也对应着一种生态文学取向。在多种生态观中,他认同和谐、系统的生态观。生态文学的写作者要有系统、科学、正确的生态观。生态文学与生态问题密切相关。生态文学能够发挥的作用就是,通过对人的观念、情感、思想行为的干预,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类和生态之间的关系。
 
作家许晨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我们由此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如今,“海洋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东台条子泥是鸟类的栖息地、中转地,候鸟从东亚到北美、大洋洲往来迁徙。哪个地方自然环境好,就到哪里去。我们要以国家生态自然保护区创建为契机,认真创作文学作品,宣传海洋城市盐城,宣传盐城的海洋生态。
 
生态文学是开放的叙事
 
评论家汪政认为,生态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什么是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何实现?生态和谐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文学如何书写生态问题?这些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讨。我们每一个写作者,包括每一个研究者,只能在自己有限的设想和人类文明所提供的有限背景当中,作出有限的思考。“生态”不仅仅是作为内容的“生态”,更是作为方法的“生态”。在生态报告文学书写中,要把生态作为一个方案,追求它的多样性、丰富性。只有这样,生态报告文学发展的道路才会越来越广阔。
 
评论家王晖认为,生态报告文学不仅仅是文学的问题,还是一个系统问题,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话题非常宏大。优秀的生态报告文学作品中应该有反思性,它绝不仅仅是科学报告,还应该有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有对人类命运的反思和批判。
 
评论家傅逸尘说,生态问题需要用历史的眼光,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生态保护绝非含情脉脉的美好,过程非常残酷、惊心动魄。宝贵的生存权、发展权非常重要,尽管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对生态文学作家的思想、眼光和知识,是非常特别的考验。生态文学创作不一定非得强调动物或植物的视角不可。在生态保护、生态重建的进程中,许多人也遭受伤害,付出惨重的代价,这同样值得去关注和思考。中国的生态文学要打破固定的思维,要有一种整体、宏阔的认知,要有历史性的眼光,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格局。
 
《中国作家》纪实版编辑部主任佟鑫说,一种文体的自立,不仅需要创作上的实践,也需要有理论的伴行、提升。报告文学这种文体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报告文学研究的深入推进密切相关。许多作家、评论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发表了真知灼见,相信可以从理论到实践,进一步推动生态报告文学在新时代的再发展、再繁荣。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强说,《盐阜大众报》作为中共盐城市委机关报,要在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等方面讲好盐城故事。
 
马克思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生态观,应该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和谐。研讨会末尾,丁晓原总结道,这次研讨会有两个关键词:生态观、生态报告文学。对于新时代的我们而言,和谐生态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