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美学国土|品读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作品:青松吐翠

2024-01-18 22:39 《东瓯》杂志  主页 > 趣旨 > 美学国土 > 生态文学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主旨栏题:生态文学
栏头署书:乔惠民
国土名片网钤印及美学国土-生态文学栏目主持:王子盧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新宇、张扬




品读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作品:青松吐翠
 
来源:《东瓯》杂志 | 李朝俊  2023年08月03日23:33
草原,森林,高山,河流;蓝天,白云,风雨,雷电;花草,树木,虎豹,鱼虫;植物,动物,生物……自然中的生态世界,一经眼过心达笔写,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在读者眼前。
 
生态视角,深情笔法,写出青松吐翠,写出山河壮丽,写出天人合一,写出纯天然的华章。
 
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熟悉,对祖国的深情,对文字的崇尚,作家李青松落笔纸上,敲击键盘,激扬文字,击中编辑,激动读者!
 
结识青松先生,从作家作品始。
 
那篇《塞罕坝时间》,让我知道中国有个塞罕坝,塞罕坝有群默默绿化沙漠的人!塞罕坝今日成为森林天地,鸟语花香的人间天堂。
 
作家这篇“林海无语,丰碑无言”的作品,激起读者们对塞罕坝的无限神往。我就是冲着“塞罕坝的森林是翡翠”,“塞罕坝的森林是绿肺”的文学魅力,踏进了这个蒙语“美丽的高岭的”。知道了“坝是汉语,台地的意思。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即可表述为美丽的高岭台地。塞罕坝是一种有高度、有广度、有厚度的美”。
 
那篇《哈啦哈河》,开篇的文字“向西向西向西。偏北偏北偏北。拐拐拐。向北向北向北。偏西偏西偏西。”
 
稔熟的生活,轻松的笔法,天然的视角,大开大合的篇章,我仅读过两段,心里感觉:妙语连珠,通天接地,触动人心!一气读毕,又复读一遍。心生感言:作品大气磅礴情真意切,文学功力深厚,有沈从文孙犁汪曾祺贾平凹之风范!
 
那篇《北京的山》,开篇是山,结尾是山,山水互换,文史相照,情景交融,知识宝典,散文山巅,妙不可言。
 
将北京的山,用“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笔法,写得“横看成岭侧成峰。”用“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情感,让读者透过文字,看得见山水相依,看得见峰岭如史,看得见自然的船扬帆向大洋!
 
一句“翻过一山,又是一山”,把北京“群山连绵,如屏如壁”,立刻现在人们的眼前;一句“山,从不言说,只以四时行焉,只以草木荣枯暗喻自然法则的不可抗拒。”立时让人们思索对待山的态度,进而思考对待人生的态度!
 
最吸引我的,让我爱不释手的,是青松先生最新力作《相信自然》。写山,写水,写禽,写兽,写鱼,写虫,写人,写物,写自然中的一切,写他人想象不到的东西……
 
青松先生的作品,如松针,青青锋利。有人说,读青松先生作品,第一遍看句子,第二遍看故事,第三遍看道理。这道理如松针,清新中锋利无比,让人随作家对自然的了解、积累、认识形成的生动故事,在春风春雨春潮中,或有“润物细无声”的感悟,或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警醒!
 
读者读着,读到了智慧来眼前,读到了思考的方向:“在我们的世界存在之前,就存在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就是自然。”(《鳇鱼圈》)“出现问题的湖泊不仅仅有乌梁素海……居延海干涸……滇池全湖出现富营养化,严重污染……太湖蓝藻暴发……洞庭湖、巢湖、鄱阳湖的生态系统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乌梁素海》)“生态是个整体,生态与每个生命息息相关。从海藻、微生物、小虾、小鱼、乌贼、海豚、抹香鲸……直至人类,都有一根看不见的线连着呢。”(《乌贼》)“很多时候,当危机到来之时,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危机。或许,那种‘带鱼连尾’的情景,早已成为遥远的传说了。”(《带鱼生猛》)
 
青松先生的作品,如松果,颗颗纯香。一粒松仁香味在口,一篇美文回味在心。鹿儿跳,鱼儿跃,鸟儿叫……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作家用精彩的文学语言,用思想跳跃的火热情感,将自然的主人们跃然纸上,使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情火花爆燃,在视野拓展延伸中明白相信自然如同相信自己,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自觉或不自觉间种上了爱自然的种子。
 
“只见大象开始用前掌刨地,用象牙掘地,渐渐地,土里就露出了三根白色的东西。”(《象牙》)“虽远隔千山万里,雄虎对自己配偶的定居点,何时发情,仍了如指掌。冬末春初,只要雌虎发出吼声,不出几日,雄虎就到了。”(《遥远的虎啸》)“花椒是一种野生灌木,早年间,没人拿它当回事。它被当薪柴,砍下来背回家,填灶口烧饭了。”“退耕还林,让一丛丛花椒重新覆盖了山岭。”(《九叶青》)“苔藓分明长着耳朵。它能听到水声风声雷声,能听到山林里竹笋拔节的声音,能听到藤蔓伸腰打哈欠的声音,能听到花开朗笑的声音。”“苔藓在改变着世界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世界。它是植物里的涉禽,喜阴喜湿喜水。它知道水的来处,知道水的去向。”(《苔藓笔记》)
 
青松先生的作品,如松苔,枝枝新颖。赋予大自然鲜活的生命,是青松先生作品的鲜明特征。无疑是身在其位,无疑是情在其中,无疑是品德使然,青松先生是生态保护的参与者、推动者,在走遍祖国大地中,去体验、体会、体察,用脚当笔用汗做墨,写出动情动人惊天动地的作品。一篇篇作品,如新生的松苔,鲜嫩枝干里汁液满满,旺盛生长时枝叶清新别致。
 
“从容不迫的生活。敬畏自然相信自然,从自然中来,到人的灵魂里去。”这是《相信自然》编辑点题之语,的确,在青松先生的笔下,性情温和的花尾榛鸡、贪吃的黑熊、森林里的精灵松鼠、暴躁的哲罗鱼、聪明的马鲛鱼、古老的水杉王、传奇的哈拉哈河、恐怖的黑蚂蚁、知恩图报的喜鹊……在作品中一一展开,美如自然纪录片。
 
从《人民日报》,从《光明日报》,从《人民文学》,从《北京文学》,或从全国各地大报名刊上,读青松先生的作品,都让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起呀——!——起呀——!”(《万掌山木屋》)将鸟鸣声,从“啾啾”,到“克克”,至“喳喳”,一笔越千万年,留史成新声!散文《万掌山木屋》里“起呀——!起呀——!”,开写鸟之音新语汇!
 
这“起呀——!起呀——!”的鸟鸣,让人心生向往,有立马想去云南万掌山的冲动。
 
作家青松先生的作品,若青松乔木根植祖国沃土,枝展蓝天苍穹,如画如卷如景来到读者眼前,来到读者情感世界里!文学家的想象,史学家的冷峻,科学家的严谨,思想家的智慧,将宏观宇宙天地,微观花鸟鱼虫,从陆地到海洋,从北国到南方,巨眼妙笔,纵横驰骋,一派大山里的万物,一派大平原的风景,一派海洋上的画卷!
 
李青松先生的文字,宏观视野,通体架构,仰看星汉,俯听松涛,自然生成,一个“大”字可观之。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大山大林大草原大自然。用独创的文学的视角,写出自成一体的文学天地。无才华写不出祖国的大美风光,无情怀难有气势磅礴行文之眼界,无追求岂会踏遍这千山万水祖国各地?!
 
碎片浅读信息时代的今天,能读到李青松先生甘冽如饴的作品,这是读者的幸运!
 
我读青松先生的生态文学作品,我写品读作品后的感悟心语,应该是幸运者之中的最幸运的人呢。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