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集体经济 实现共同富裕的白沙实践 | ||||
|
||||
|
||||
全国人大代表、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 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是一个坐落在太行山余脉的山区村,位于武安市最南端,与峰峰矿区接壤。改革开放40多年来,白沙村始终坚持把群众牢牢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坚守“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初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昔日的穷山村,建成了集体年收入5亿多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0万元,群众全部住进集体公寓,生活全部实行供给制的现代化美丽乡村。
美丽白沙迎宾大道 这是一片生活富足、乡风文明的宜居福地,更是一方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创业热土。1982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上项目谋发展,集体经济的雪球越滚越大,群众生活越来越好。2001年探索总结出“一制三化”农村工作运行机制,实行民主管理。2019年全村土地集中流转,成立4个农业合作社,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初具雏形。白沙村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工业发展党支部、农村工作党支部、园区牧业党支部、商贸旅游党支部,全村共有党员109名。白沙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幸福村”等几十项国字号荣誉。这些成绩和荣誉,成为新时代赶考路上最生动的白沙答卷! 就是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美丽乡村,在40多年前,却是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当时这里流传一段歌谣:“吃水爬井坡,做饭烧柴禾,糠菜半年粮,麻籽豆擦锅。”早日拔掉穷根,早一天过上富裕的生活,是白沙人朝思暮想的事。
白沙村村容村貌 1982年,28岁的侯二河挑起了白沙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上任伊始,侯二河立下誓言,一定要让白沙村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正是因为他引领的企业发展之路与国家的快速增长之路路径相通,顺应了大环境大发展的潮流,从而带动了一系列村办集体企业蓬勃发展。2009年10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60周年国庆盛典的礼炮声,侯二河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代表,光荣地登上了雄伟的天安门观礼台。从那一刻起,他下定决心,要竭尽全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增砖添瓦。 白沙的今天应该记住这位功臣——侯二河。在他40多年的农村工作中,从未离开过白沙。他领导的班子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立了一整套集体统一经营和承包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既顺应了发展要求,又保全了集体利益。白沙村艰苦创业、奋力开拓、锐意拼搏的创业历程,是中国农村农业发展和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缩影,是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进范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生动印证。今天,随着中国梦的启航,白沙又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以工业反哺农业,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新白沙,让理想照进了现实。集生态环保、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魅力白沙,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史诗。
白沙村现代农业园区 40年拼搏奋斗,40年风雨兼程。在侯二河传奇的大半生中,谱写着一首首华美而又神奇的篇章。生活的磨难、创业的艰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他始终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敢为人先、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永无止境”是侯二河做人做事的真实写照。他曾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村官”“全国道德模范”“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千名好书记”和“武安市人民功臣”等荣誉称号,并先后当选为第十一届、十三届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党建强村 点燃发展“红色引擎” 多年来,白沙村党委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抓发展固党建”的理念,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为目标,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选优配强班子,打牢发展根基,健全制度规范,整合资源,凝心聚力,正确引导全村党员示范带动村民干事创业。 用政治学习统一思想。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建立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提升班子成员的政治水平、理论水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推动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走深走实。村“两委”成员碰头会每天一次,企业管理人员会每周一次,“两委”联席会半月一次,村民代表会每月一次,全体村民大会一年两次,每月25日为党员学习日。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教育,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促进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保持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用红色文化育心铸魂。白沙村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红色资源富集。村委会红色文化广场中心矗立着毛主席铜像,铜像高6.5米,基座高3米,总高9.5米,寓意“九五至尊”。红色文化一条街、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浮雕墙、廉政主题公园、爱国强军主题公园……红色文化符号布满大街小巷,爱国爱家爱集体的思想观念自幼植入内心,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村民都明白“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村党委每年都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青年优秀员工到革命圣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地参观,让他们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国情怀,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切美好皆须奋斗。 用评议考核遵章守制。国有国法、村有村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白沙村管理制度汇编》250多项制度、38万字,党员干部每人一本,村民每户一册。随着形势发展变化,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不断完善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两委”成员天天有讲评,企业单位月月有考核,党员干部半年评议考核一次,全村年终一次总结表彰大会,用评议、考核和奖励激发干劲和热情。
白沙村一角(教育园区) 产业兴村 激活发展“源动力” 白沙村过去是“吃水爬井坡,做饭烧柴禾,糠菜半年粮,麻籽豆擦锅”的穷山村,如今,经过40多年的艰苦创业、改革创新,集体企业已达30多家,工农商牧旅多业并举,竞相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白沙村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决心在新发展的征途上有更大作为。 让工业强起来。1982年白沙村依靠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筹办了全村第一家村办石子厂,开启了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的探索之路。由于资金短缺,该企业采用了村民承包的形式进行经营,这种产权制度使承包企业收益显著提高。而这种经营方式的结果,使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与村集体共同富裕的目标背道而驰。白沙村“两委”及时发现问题,在保证承包户利益的前提下,由村集体收回石子厂,归集体所有,并由村集体进行统一经营。至此,白沙村初步构建出村集体经济制度现实形式的雏形。但随着村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新上项目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限于管理经验匮乏等原因,白沙村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采用企业收入归集体、企业内部定额指标加奖惩的方法,形成集体经营、团队管理的独特模式,既体现出集体的优越性,确保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以及收益用于集体,又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集体经营、团队管理的模式本质上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体现,也是白沙村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村内现有规模型企业30余家,均采用这种模式管理,极大地盘活了集体资产,丰富了集体收入。2021年全村固定资产达到18亿元,社会总收入25亿元,全年实现利润5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万余元,充分体现出集体经营、团队管理模式下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制度的优越性。这种管理模式并不排斥市场要素,相反是对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有益补充。
集体经营、团队管理,能够把控白沙村的整体发展方向,确保产业发展能够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虽然白沙村曾以矿业、冶金产业为支柱,并得益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蓬勃发展,但由于这些产业的高污染和不可持续性,白沙村集体秉持“两山”理念,着眼未来,前瞻性地积极规划村工业企业的转型发展。2013年,投资4700万元建起了高活性旋转窑白灰厂二期工程,标志着村办企业向活性清洁生产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9年,村企又新上了机制砂厂、免烧砖厂……白沙村几乎每年都有新项目、上企业。通过整合工业企业资源,关停并改造了一批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的工业企业,白沙村成功地实现了产能优化和结构调整,打响白沙品牌的同时也为白沙的产业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基础。除此之外,村集体还积极引导和扶持新高端工业企业发展,在集体经济机制下,于2022年投资5.1亿元建设了火焰山工业公司的纳米氧化钙新项目,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实现了产品提档升级,标志着白沙村工业企业在集约式转型发展中达到了更高水平。 让农业跑起来。党建引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在“党委+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下,白沙村推动农业产业转型有了底气。围绕“绿色农业、规模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开展工作,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竞争力。 首先围绕工业反哺农业,白沙村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村“两委”在发展中体会到,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是推动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农业产业化转型、农产品附加值增加的基础。近年来,白沙村的大田农业基地在现有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基础上,利用村集体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大力改造和提升:兴建智慧灌溉设施,硬化田间道路,把2000余亩的大田农业基地建设成为了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村内新建了10万立方米的储水设施,满足了全村农作物的灌溉需求,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白沙村还引进国内先进理念,积极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沟通,对村现代农业园区的整体景观和数字化、智能化温室改造项目进行高规格规划设计和建造;村内建设了物联网平台,并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大数据传输系统。历经10年陆续投产建设,目前白沙村基本夯实了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 其次,白沙村围绕农业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以科技务农和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着力做好基本产业链的纵向延伸。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农业产业链上游,加大科技要素的投入,对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提升整条产业链价值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白沙村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建成了占地约500余亩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后又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在园区内建起了60多座现代化日光温室和春秋大棚,实行高投入和集团化管理模式,在蔬菜品种的培育环节,充分选择优质、高效、营养丰富的优良品种;在生产培植和操作环节,全部采用有机元素作为培养基,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病虫害防治,从源头上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白沙村配套建成的粪污处理厂,拥有日处理量1000余吨的能力,能够实现自产作物有机肥,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白沙村同中国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多家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起合作关系,聘请技术团队对农产品种植技术进行指导,进一步提升科学种植水平,白沙村依靠独有的“党委+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发展模式,在资金、人才等方面下足功夫,走出了一条作物产量高、产品质量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龙头企业以加工和流通农产品为主,处于产业链条的顶端,是农业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它在与农户关联的同时,也将农产品的产供销等环节进行有机结合。为了提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白沙村投资8500万元,建成了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河北省龙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宗农产品种植、加工、存储与销售。引进世界和国内先进的小麦面粉加工设备,投产了玉米面粉、小米、食用油、红薯淀粉及粉条、粉丝、皮渣和饲料加工等生产线,已注册的品牌,无公害农产品将陆续走向市场,形成白沙村的农业品牌。在畜牧业方面,白沙村向生猪产业上游延伸,建设高端精品猪饲料项目,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采用饲料加工—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分割—熟食加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建设生猪屠宰标准化车间,提高屠宰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种猪供应基地。
恩泽楼 白沙村还为农业产品流转、经营、销售积极开辟第三产业,成功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销售额和农民收入。白沙村借助当地良好的道路及区域位置优势,将采购、销售、仓储等业务剥离出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加快建立冷鲜肉产品流通和配送体系,组织品牌猪肉产品产销对接,深入开展品牌猪肉产品进超市、进京津等活动,筹建肉食品加工厂、特色农产品加工厂项目,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以当地生态粉条、粉丝、皮渣、面粉、种猪等为特色,依靠好品种、优品质、高品位的共同支撑,打造出“金猪宝”“孚应园”等自己的农业品牌。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不断拓展新的营销方式,打通新零售渠道,进一步拓展市场,打响当地特色农业品牌,探索出农业品牌化运营新路子。在白沙村“十四五”规划中,村党委提出了建设存栏26万头的楼房养猪场及饲料厂、有机肥厂、沼气发电站等配套项目,以及改造提升农业现代科技园区、发展田园综合体等相关项目规划。在未来三产融合的道路上,白沙村将进一步加强“党委+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提升工业反哺农业水平,助力白沙农业做大做强。 让商业活起来。村集体成立锦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持续壮大电商产业规模,围绕当下直播电商的发展现状、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邀请专家与企业负责人开展专题座谈,深入探究如何使直播电商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为拓宽销售渠道,先后与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及小程序等平台接洽,持续培训“业余”主播,吸引“宝妈”群体参与到直播销售,增加了营业额,带动了直播产业发展。白沙人民体育馆暑期推出一系列充值优惠活动,每天前来健身的体育爱好者络绎不绝。人民超市、人民蔬菜店、人民饭店、佳乐比折扣店等全部采用支部统筹、集体经营、团队管理的模式,让村集体商业发展既规范又有活力。 让旅游旺起来。从2004年到2023年,连续2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白沙村始终紧紧围绕着“三农”,明确了“农业为本、制造业为抓手、服务业为辅”的原则,其中重点提出了特色旅游产业,包括如何壮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历了四大阶段:从观光旅游,到乡村休闲,再到乡村度假,发展到目前已经是“乡村旅游+”阶段。白沙村发展乡村旅游既包含了特色的红色文化景观、也包含了若干创意的旅游产品,同时满足都市人健康化、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如乡村餐饮、乡村体验、度假体验、乡村节庆等。白沙村红色文化氛围浓郁,邯郸赵文化尽显古韵,还有沉浸式的现代休闲农业,白沙特色小吃一条街、乡村民宿等,白沙旅游业如火如荼,将会吸引更多游客参观游玩。
白沙村智能温室 民主治村 念好和谐“三治经” 白沙村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程,将法治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坚持村民集体自治与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健全学法制度和村规民约,推行村规民约奖励制度,完善村务公开内容。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村民大会,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重大决策及时向村民大会通报,将村级事务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持续发挥党建制度优势。 依托廉政主题广场、法治一条街、爱国强军主题公园等,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微信工作群等平台,白沙村将基层治理与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持续组织开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讲座,普及防范和警惕电信诈骗、法律援助相关法律知识,引导村民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观念,营造平安、和谐、文明的乡村法治环境,让法治精神根植民心。 与此同时,白沙村开通“美德银行”,给每个农户发放美德存折,从行孝、积善、讲信、从俭、尚勤等方面细化条款,采用“积分制”对村民日常行为和参与乡村重要事务情况进行量化,所得积分可兑换相应奖品,并作为评优和发展党员、任用村组干部的重要依据。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白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村民生活细处入手共育文明,创新思维做好新时代移风易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有效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评选“星级家庭”“最美家庭”“绿色庭院”等,让传统美德、良好家教家风在文明乡村建设中释放新活力,提升村民的荣誉感、自豪感。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提升村民综合素养。“积分制”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乡村治理中的常见问题,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共建和谐美好家园,营造文明向善社会氛围,实现了“小积分”发挥“大作用”的积极效果,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白沙村现代化大田种植 民生惠村 织就幸福“保障网” 集体经营、团队管理,让村集体将企业利润用于公共服务建设,为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持。2003年,白沙村决定由村集体主导,实施旧村改造工程,村内相继建成康乐小区、同心小区等住宅小区10个,小区标准配备暖气、空调、有线电视、网络。村民享受福利分房制度,2020年全村720户村民全部入住村内楼房和别墅,人均住房面积达52平方米。同时,村内实施平房改造后,村庄占地面积由630亩缩减到410亩,腾出来的地用于旅游、种植等项目,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的收益。秉承“幼有所育”和“学有所教”,白沙村建有高标准的现代化幼儿园、市教育局直属小学和现代化初级中学。村民子女入托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一切费用。白沙村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建立了合作医疗、大病救助、意外伤残保险等健康保障机制。村内建有设备先进的医疗卫生所,为村民提供一年两次的免费体检,切实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白沙村人民体育馆 依靠村集体企业的发展红利,白沙村着力为村民打造丰富的文娱生活,河北省首家农村数字化电影院、首家设施完备的村级广播电视中心、首家藏书超过3万多册的农村图书阅览室相继在白沙村落成。2019年白沙村又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了现代化的白沙人民体育馆。如今的白沙村已经实现住房、教育、医疗、社保集体兜底全覆盖。 实践证明,集体经营、团队管理的模式有利于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打造美丽乡村。按照规划布局,白沙村经过数年建设,累计投资8亿元,打造出七纵、五横、两亭、一场、四园格局的都市化村庄,修建了环村人工湖、惠通桥、万清园、红色文化广场等。2021年,白沙村投资50余万元,建成了11座水冲智能化公厕,分布在公园、广场、采摘园等旅游景点周围,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 白沙村采用“广就业、工资制、福利化”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吸纳外来投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目前已拥有集体企业30余家,直接为村民提供了超过6000个就业岗位。村党委强调全民就业理念,将社会福利和村内就业相挂钩,在确保每一个村民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的同时,也实现了人不外流,全员共建美丽白沙,形成了完善的村庄经济体系。目前全村有九成以上村民在村办企业工作,全村适龄劳动力就业率达100%。实行工资制,是白沙村党委为推动村庄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解决村民收入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方面,村民工资制的实行,为村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让村庄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工资制以按劳分配为原则,激发了村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村民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侯二河(左二)与学生交流未来智能化发展 白沙村集体企业坚持不分红,以分配公平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原则,将企业利润以福利的形式向村民发放,村民享受“九免费、八补助”等17项福利,且随着白沙产业的进一步振兴还在不断增加。 在乡村建设的实践中,白沙村将农民组织起来,让村社集体成为对接国家资源、激发农民积极性、推进全面振兴的平台。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硬任务,用集体经济来启动和助力乡村振兴。因此,壮大集体经济也成为白沙鲜明的发展模式。 规模种养一体化是白沙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方向。白沙村年出栏26万头楼房式智能化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已被列入2023年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工程。项目建成后,白沙村将实现产业转型,形成一个饲料加工—种猪繁养—生猪养殖—屠宰分割—熟食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以及水肥还田的全产业链经济。到十四五末,白沙村的农副产品(米面油、薯类制品、各种豆制品)和肉制品(高端火腿等)都会通过电商平台及其他渠道对外销售,建成冷链物流仓储基地,直播带货打造网红集散地,培育绿色生态健康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一站式服务体系。除此之外,白沙村还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区域品牌。 白沙村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探索其应用潜力和应用价值,以文化为魂、生态为本、创新为术、田园为意、村落为形,千方百计地保护生态资源、传承文化理念、增强品牌优势。一是将村内红色文化作为亮点,大力开展研学活动,建立区域公用品牌,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带动乡村整体品牌效应;二是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重视自身的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利用微信、微博、直播等多种方式,全面宣传自身优势。 白沙村将建立特色优势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思路,丰富休闲农业业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周边荒山治理与绿化,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线路、打造田园综合体、增加儿童户外游乐设施等。同时,依托本地工业优势,做“工业+”和“农业+”的文章,做好工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开发工业游和农业游相结合的独特休闲农业模式,进一步拓展休闲农业体验项目等。白沙村正以实实在在的措施推进高质量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最新最美的诗篇! 《中国村庄》杂志 第9期 特别报道 |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