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十年礼赞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点睛导读)
8月2日,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举行“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委书记王君正,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出席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各项事业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以及西藏迈向新的征程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新闻发言人,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主持新闻发布会。
汪海洲
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新闻发言人,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中国这十年·西藏”主题新闻发布会。
本场主题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牢记总书记嘱托 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的自治区领导有: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先生,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先生,我是本场新闻发布会主持人,自治区党委新闻发言人,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两位发布人将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各项事业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以及西藏迈向新的征程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中央驻藏新闻媒体、自治区主要新闻媒体和拉萨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
首先,有请王君正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王君正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委书记王君正: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和新闻界的各位朋友见面,向大家介绍西藏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西藏各族人民,对新闻界各位朋友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重视、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新闻界的朋友们,向中央和国家部委、援藏省市、中央企业对西藏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十年,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亲临西藏视察指导,为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自治区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推动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族宗教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西藏是国家重要的安全屏障,西藏稳定涉及国家稳定,西藏安全涉及国家安全。我们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坚持警钟长鸣、警惕常在,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以科学化的机制和常态化、法治化的理念,把维稳工作做在日常、做到基层,有力捍卫了政治安全、维护了社会安定、保障了人民安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制定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全面推进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实施“四大工程”“六项行动”,有形有感有效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工作,十年来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0个、模范个人189个,自治区级模范集体1794个、模范个人2657个,拉萨、日喀则、林芝、昌都市和阿里地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学前儿童、中小学生和基层组织中全面推广普及,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增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已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
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持续在“导”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等多项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在编僧尼实现医保低保、养老保险、意外伤害险和健康体检全覆盖,90%以上的寺庙实现通路、通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广大僧尼的学习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各族信教群众更加自觉地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藏传佛教界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广大僧尼遵行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四条标准”,自觉做爱国爱教的先进僧尼。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的原则,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3倍,年均增长9.5%以上,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形成。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现代服务、高原生物、边贸物流、高新数字“七大产业”发展,努力在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万公里,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05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357公里,川藏铁路全线开工,拉林铁路建成通车,复兴号飞驰雪域高原;隆子、普兰、定日机场建设加快推进,开辟国内外航线150条、通航城市62个,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600万人次;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建成投用,西藏之水点亮了万家灯火。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乡居民生活全面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8362元、5698元提高到46503元、16935元,分别增长了1.5倍和近2倍。西藏是全国“三区三州”中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们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尽锐出战、攻坚克难,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6万人易地搬迁,大部分农牧民群众生活实现了从水桶到水管、从油灯到电灯、从土路到油路的进步,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坚持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各级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不断深化,15年公费教育全面实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19岁,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各类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果。
三、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生态惠民利民富民。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出台并实施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和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实施意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厚植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目前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续加强。建立五级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和“绿色围城”、水系改造,深入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和“四旁”植树行动,加大森林、湿地、草原和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全区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7%以上,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以上。“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创造多项世界纪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取得重大成果。
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区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地质公园3个、国家森林公园9个、国家湿地公园22个,自然保护地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8.75%,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到60.8万平方公里、全区50.6%的区域列入最严格保护范围。
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为目标,零审批零引进“三高”企业和项目,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扎实开展沿江沿河村居生活垃圾污染治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获得全国“优秀”等级。
生态惠民持续有力。坚持生态为民、生态富民,建立生态补偿机制,2016年以来累计为群众提供生态岗位70万余个,年人均补助3500元,更多群众吃上了“生态饭”。
四、边疆发展、边防巩固、边境安全。边境地区是国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沿阵地。我们坚持以解决稳边固边急需、反蚕食斗争急用、边民群众急盼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争取边境地区发展建设专项政策和帮扶资金,将边境一线村边民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1.26万元。
加快边境地区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建成624个边境小康村,所有一线乡镇和行政村通公路,主电网人口覆盖率达到92%以上,通宽带率和4G信号覆盖率达到100%。
各族群众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把对党的无比忠诚、对祖国的赤诚热爱融入每一寸国土、铭刻到每一座界碑,谱写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篇章。
五、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做好西藏工作,关键在党。我们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铸魂育人,深入开展述学考学评学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全覆盖,广大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要求,牢固树立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不断完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注重在一线发现、培养、选拔、使用干部,在维护稳定最前沿、经济发展主战场、生态环保主阵地、固边强边第一线选拔使用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人才队伍。
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突出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村居党组织和带头人队伍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区党员总数达到43.3万名,现有党的基层组织2.2万余个,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攻坚行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74%、97%以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机制,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9388件、涉及1163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967人,涉嫌犯罪移送检察机关390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不断巩固,形成了不敢腐的强大震慑,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逐步显现。
各位朋友们,西藏十年巨变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伟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充分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西藏才会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站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一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汪海洲:
感谢王君正书记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前请通报所属新闻机构。
请中区第一排右起第二位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西藏分社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社西藏分社记者:
在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锚定“四件大事”,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的工作举措,请问主要考虑是什么,当前取得了哪些进展?
汪海洲:
这个问题请王君正书记回答。
王君正:
感谢您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感谢您的提问。2021年11月底,自治区召开第十次党代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面总结历届党委在推动西藏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明确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提出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的“四个创建”目标,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走在全国前列。提出这一奋斗目标的考虑主要有:一是为了坚决贯彻落实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视察西藏时提出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四个创建”的目标,就是以项目化、清单化、载体化的方式,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不断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四个创建”是实现西藏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有机的、有效的载体,也是符合西藏发展实际、经过实践探索出来的路子。三是为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把西藏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来思考,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大格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特殊性,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西藏自身特有的优势,主动融入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大格局之中,努力为全国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例”是从西藏实际出发,总结多年发展经验提出来的奋斗目标,也是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机制的一个具体体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四个创建”提出以后,全区上下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认真学习、统一思想,自觉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入全面系统领会好“四件大事”的内在关系上下功夫,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推进“四件大事”向纵深发展。
通过努力,“四件大事”“四个创建”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西藏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人民安居乐业,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四个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急于求成,把“四件大事”“四个创建”作为为西藏人民谋幸福、谋福利的具体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把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汪海洲:
谢谢王君正书记的回答。请继续提问。请中区第二排左起第一位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西藏总站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西藏总站记者:
西藏着力创建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积极推进边境基础设施建设,请问目前该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果?
汪海洲:
这个问题请严金海主席回答。
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
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
首先感谢媒体朋友对西藏边境建设的关心和提问。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强边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我们的、必须做好的“四件大事”之一。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在深化区情认识、准确把握“五期叠加”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把“四件大事”在西藏具体化、实践化,鲜明提出了“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的具体抓手,其中创建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是“四个创建”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各部委、援藏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水平稳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供水方面,21个边境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84.5%,17个边境县城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供电方面,主电网延伸到了全部边境乡镇,边境群众用上了安全稳定的电。道路方面,所有边境县通油路,所有边境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通讯方面,通宽带率和4G信号覆盖率达到100%,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联通世界。住房方面,624个边境小康村已经全部建成。大家知道,西藏边境吉隆县吉隆镇居住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叫达曼人,大概是200多人。这个特殊群体,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他们没有国也没有家,过着流浪人的生活,直到2003年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从此才过上了稳定的生活。现在这个村的群众都住上了崭新的二层楼房,人均住房面积都在40平米以上,而且所有家庭都通了水、通了电、通了电视、通了网络,人均收入达到了一万六千元。我到这个村调研的时候,他们发自肺腑地讲:“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党的恩情。”
还有大家熟悉的、历史上的“三人乡”,就是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和父亲三人坚守在祖国的边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特殊关怀下,玉麦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三人乡”现在变成了有67户240多人的这样一个规模的乡镇,老百姓的收入也在两万元以上。
这些都是在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边境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边境建设目前也在深入推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边境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会更高,老百姓会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汪海洲:
谢谢严金海主席的回答。请继续提问。请中区第一排左起第二位记者提问。
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提问
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
西藏是一个藏、汉、回、蒙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族群众亲如一家,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请问西藏是如何加强民族团结的?
汪海洲:
这个问题请王君正书记回答。
王君正:
西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亲如一家。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部署实施了“四大工程”“六项行动”,有形有感有效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工作,大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关系非常和谐和睦,为社会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意识,深刻理解“三个离不开”的内涵,真正做到各民族亲如一家,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二是立足实际,抓好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指针。我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西藏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战略性任务全面推进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规划(2021—2025年)》《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九进”实施方案》以及《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地(市)、模范县(区)、模范单位考评命名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模范区创建提供了依据、遵循和制度保障。
三是创新方式,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及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强化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坚持以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四是务求实效,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以模范区创建“九进”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为平台,创新开展“六个一”主题活动,全面深入推进模范区创建,拉萨、日喀则、昌都、林芝市和阿里地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市)”,其他市也正在创建中。十年来,全区获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0个、模范个人189人;获自治区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794个、模范个人2657人;63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家基地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五是依法办事,提高民族事务整体工作水平。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依法治藏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营造做好民族工作的良好环境。
汪海洲:
谢谢王君正书记的回答。请继续提问。请中区第三排右起第一位记者提问。
中国新闻社西藏分社记者提问
中国新闻社西藏分社记者:
西藏地广人稀,人口分散,请问这十年自治区在解决农牧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主要有哪些举措?
汪海洲:
这个问题请严金海主席回答。
严金海:
感谢您的提问。教育是国之大计,关系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构建起村有幼儿园、乡有寄宿制小学、县有初级中学、地市有高级中学这样一个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二是不断改善农牧区基层学校办学条件。记者朋友们如果有机会到基层去,您看到的最漂亮的房子肯定是学校。三是落实农牧民子女上学优惠政策。西藏现在实行的是“学前3年+9年义务+3年高中”的15年公费教育,这个恐怕我们内地发达省份也是做不到的。同时我们实行“三包”政策,就是“包吃、包住、包学费”,现在年生均补助达到了4200元。四是稳定基层教师队伍。教师职称评定向乡村学校、高海拔地区学校倾斜,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标准现在月人均达到1000元。五是推动信息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成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实现教育光网全覆盖,西藏边远的地方也可以享受到城市的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组团式”教育援藏成效非常明显,西藏学校的学生和我们援藏的发达省份的同年级学生,可以实时享受一样的教育,也可以实现互动。因此,西藏各类教育目前蓬勃发展,相信未来学校教育质量会进一步提升,我们会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
汪海洲:
谢谢严金海主席的回答。请继续提问。请中区第二排右起第二位记者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西藏记者站提问
经济日报西藏记者站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时期,发展速度更快、发展质量更高。请问西藏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汪海洲:
这个问题请王君正书记回答。
王君正:
感谢您的提问和对西藏经济工作的关心。在当前形势下,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融入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我们需要重点从两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个方面,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经济工作的能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越是经济社会形势复杂,领导干部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能力就越发重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从西藏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出发,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
一是领导干部要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领导干部谋划经济发展,只有提高政治站位,对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领会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政绩观,善于把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及时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意识,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领导干部要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提高立足经济发展全局、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应对经济发展变局的能力。
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更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是领导干部提高经济工作能力的科学指引。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新发展理念,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增强坚持实事求是路线的自觉性,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提高掌握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能力。
三是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经济工作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国发展进入风险易发多发期,面对发展不确定性,做好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领导干部必须把防范风险意识上升到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福祉的高度来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患生于疏忽,祸起于细微”,没有意识到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关键在防,既要防范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又要防范熟视无睹的“灰犀牛”事件,提高预判防范处置重大风险的能力。面对变幻莫测的经济形势,做好经济工作,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作为,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之心,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好。
第二个方面,就是立足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的原则贯穿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始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经济发展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二是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三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四是提高开放水平,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五是深化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动力。六是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和创新发展。
汪海洲:
谢谢王君正书记的回答。请继续提问。请中区第三排左起第一位记者提问。
西藏日报记者提问
西藏日报记者:
西藏高寒缺氧、环境较为恶劣,但是目前西藏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19岁,请问这十年来西藏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汪海洲:
这个问题请严金海主席回答。
严金海:
谢谢您的提问。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各级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切实保证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是加快构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了覆盖自治区、地市、县区、乡镇、村居五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以农牧区医疗制度为基础、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依托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特别是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西藏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参保人员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最高报销比例达到90%。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642家,医疗机构床位数增加到1.7万张,卫生健康从业人员增加到2万多人。这种巨大的变化和进步,只有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才能看得更清楚。和平解放之前,西藏只有3所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的官办藏医机构和少量私人诊所,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不足百人,如今西藏已经建立起健全的医疗服务、妇幼保健、疾病防控、藏医藏药等服务体系,实现了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
二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目前实现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400多种中病不出地市,常见小病在县级医院就能得到及时治疗。像昌都市人民医院,也是西藏第一所现代医院,也是十八军进藏之后建立的第一个医院,当年在一座民房里面挂牌,日门诊量也不过20人次左右,现在已经成了三甲医院,每年手术超过6000台。像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区,过去医生常常是点着蜡烛值夜班,医院里面唯一能够检查的项目就是血常规,现在核磁共振、CT这些现代化的医疗器械设备都已经配到位。全区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45.5/10万和7.5‰,都是历史最低值。包虫病、大骨节病、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一些西藏的地方病也得到历史性的消除和防治。
三是创新传承发展藏医药事业。全区共有47所公立藏医医疗机构、3个国家级藏医区域诊疗中心、1所藏医药大学(这也是全国唯一的一所藏医药大学)、17家藏药生产企业,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部医典》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藏医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实现藏药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
四是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无论我们做了什么工作不要紧,但是我们的结果很重要。目前,西藏是唯一的新冠肺炎“零感染”地区。我们守护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底线,是全国31个省区市中唯一的一块“净土”。
现在社会上有人认为,西藏高寒缺氧、紫外线强,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事实是不是这样?其实最近甘肃甘南州新冠肺炎也是散发,这个地方也是纯牧区,海拔在3600米。前一轮青海泽库县也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这个地方海拔是3700米,比拉萨市还要高。这说明我们西藏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部门都是履职尽责,做好了“外防输入”这项工作,才确保了连续30个月“零感染”。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汪海洲:
谢谢严金海主席的回答。请继续提问。请中区第四排左起第二位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西藏记者站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西藏记者站记者: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保护好高原生态环境,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要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请问自治区是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汪海洲:
这个问题请王君正书记回答。
王君正:
谢谢您的提问。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保护好青藏高原是我们最大的职责、最大的潜力,也是最大的贡献。如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决不为当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决不为经济利益牺牲生态环保利益,真正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第二,依法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制定《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等政策法规,实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不断提高依法治藏水平,做到保护有理、保护有据。
第三,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发展全过程,制定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坚决反对“三高”项目上高原,做到零引进、零审批、零落地。加强重大开发建设活动环境执法监督,重点行业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率达到100%。严控资源开发强度,将河流河段94%以上纳入禁止开发区,合理有序培育新兴产业、推进旅游资源开发。
第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设立了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地质公园、9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8.75%以上,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到60.8万平方公里,全区50%以上的区域列入最严格保护范围。严格按照要求建立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技术标准,扎实开展沿江沿河村居生活垃圾污染治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获得全国“优秀”等级。今年年初,中央环保督察组对西藏生态环境进行了督察,对我们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五,坚持生态为民、生态富民,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机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各类生态补偿资金近300亿元,让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2016年以来累计为群众提供生态岗位70万个,年人均补助3500元,昔日的砍树人变成了今天的造林人、护林人,往日的放牧员成为了今天的野保员、草监员,保护与发展实现了“双赢”。
第六,加快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高原生态旅游,积极推动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的生态价值转换。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接续基地,积极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贡献西藏力量。大力发展高原绿色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到1014个,建成了一大批生态农牧业特色基地。
汪海洲:
谢谢王君正书记的回答。请继续提问。请中区第四排右起第一位记者提问。
光明日报新媒体记者提问
光明日报新媒体记者:
西藏有着古老而悠久的文化,请问西藏是如何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
严金海:
感谢您的提问。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坚持把文化认同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大力宣传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纽带、心灵归属,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创新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一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建设加快推进。先后制定《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拉萨市老城区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使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藏戏、格萨尔、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特别是从2019年起,国家拨专款3亿元用于布达拉宫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目前,一期项目已经结项验收,二期项目已经开工,累计完成古籍文献建档录入近5万册,超过120万页。布达拉宫、萨迦寺收藏的贝叶经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受到法律的保障。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和藏语文课程,藏文成为全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民族风俗习惯也得到充分的尊重,藏历新年、拉萨雪顿节、那曲赛马节等一大批群众性文化传统节庆得到继承和创新。
二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现在7个地市都有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县区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全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超过99%。同时,我们立足西藏实际,建立了76支县区的艺术团、5492个行政村的文艺演出队,深受基层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三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电影《我的喜马拉雅》等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最近每天晚上都在上演,观众高达五六千人)、舞台剧《金城公主》等深受区内外群众和国内外游客的喜爱。推出舞剧《太阳的女儿》、歌舞晚会《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话剧《共同家园》《八廓街北院》等一大批彰显时代精神、体现西藏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一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和展览进入全国和国际的文化市场,西藏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我就介绍这么多。
汪海洲:
谢谢严金海主席的回答。请继续提问。请中区第一排右起第一位记者提问。
西藏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西藏广播电视台记者:
今年以来,西藏各级各部门推进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走深走实,请问目前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汪海洲:
这个问题请王君正书记回答。
王君正:
谢谢您的提问。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再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果不落实,就会变成空中楼阁,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自治区党委开展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目的是针对西藏工作实际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进一步把责任压得更实,把作风改得更好,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要求落实下去,把自治区的部署落到基层。
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得到了全区上下的一致赞同。各级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重点任务,强化担当作为,聚焦“四查四问”、抓好“八个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扎实推进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规矩意识、纪律观念意识明显增强,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正在树立起来,求真务实、务求实效、真抓实干的作风不断巩固。总体来看,全区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进展顺利、有力有序、成效初显。
一是高度重视、广泛参与。各级各部门及时进行动员部署,坚持把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部署,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了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有人督。全区党员干部热烈响应、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推动了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向纵深发展。群众普遍反映,各级各部门作风有了很大改善,干部的责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级各部门围绕“四件大事”“四个确保”,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自觉在全局中谋划、大局下行动,切实把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细化实化为具体的责任清单、工作台账,以作风转变推动工作落实、以狠抓落实提升工作成效。现在,干部的责任更加明确,自觉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在其岗尽其职。
三是靶向发力、解决问题。各级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重点节点,紧盯基层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从群众最盼的实事做起,从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社会各界切实感受到了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和新成效。
四是因地制宜、创新载体。各级各部门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因地制宜,拿出有效办法,对照“四查四问”要求,不断推进内容、形式、方法创新,组织开展了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的转作风、抓落实工作。
五是组织有力、严督实导。常态化开展暗访督查,着力督学习、查作风,督任务、查责任,督进度、查漏洞,督成效、查落实,以严的主基调释放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任务的艰巨性、标准的严肃性,坚决防止作风问题反弹回潮,工作落实时紧时松,不断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强化工作落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