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桓公山|齐桓公角色塑造之体验(作者:孟阳英

2024-06-20 14:58 《大众文艺》杂志  主页 > 趣旨 > 文化地理 > 人文国土 > 桓公山 >

打印 放大 缩小






齐桓公角色塑造之体验
 


《大众文艺》杂志 2016年12期 
 
作者:孟阳英 (诸暨市文化艺术中心 311800)
 
齐桓公角色塑造之体验
 
孟阳英 (诸暨市文化艺术中心 311800)
 
表演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
 
一个演员一生中在舞台上要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今天扮演乞丐,也许明天就会扮演皇帝。我在新编的原创大型历史越剧《鲍叔牙》中 就扮演了一个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国君—齐桓公。
 
《鲍叔牙》是历史题材的大戏,与以往的越剧中的才子佳人戏有很大的区别,对于演惯才子佳人的我来说要去塑造一个春秋时期齐国的一 位国君无疑是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激发我的创作动力想要去演好这个角色。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演员的创作不应该是自我表演,而总是在塑造一个与自已完全不一样的,截然不同的角色。这就是演员与角色的距离,或称之谓演员与角色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演员必须从“我” 走向角色的过程,达到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熟读剧本,了解角色,走进角色
剧本是演员二度创作的基础和依据。演员认识角色,理解角色,走进角色,都是从剧本的文学形象开始的。
 
我接到《鲍叔牙》剧本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认真、反复地熟读剧本,从字里行间中去寻找剧作者对剧本所提供的人物命运、主题精神和现实意义。
 
越剧《鲍叔牙》取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并同时在齐国为官,当时齐国的国君齐囊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小弟公子小白。说来正巧,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被召,当上了他们兄弟两人的师傅。后齐国发生内战,齐襄公被杀死,在鲍叔牙的帮助下,公子小白当上了国君,他就是历史上的齐桓公。
 
齐桓公封鲍叔牙为相,掌握全国政务,鲍叔牙坚决推辞并力谏管仲,提起管仲,齐桓公便咬牙切齿,原来在公子纠与小白争夺王位的时候,为保公子纠能顺利登上王位,管仲曾向小白暗中射了一箭,幸好此箭射在小白的衣带铜钩上才保得一命。从此小白和管仲结下了“一箭之 仇”。鲍叔牙却认为管仲的才华胜过自已,劝小白,你要是不记“一箭之仇”,真心实意请他回来。他也必定可以为你“射天下”,齐桓公听从鲍叔牙的劝谏,请回了管仲,管仲见齐桓公有如此胸怀,不计前仇,非常信任他,就决定帮齐桓公治理国家了,管仲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番改革,几年时间,齐国富强起来了。此时,鲍叔牙却悄悄的站在了齐桓公和管仲的背后。当我看到剧本结尾的台词 “多少年,多少代,争权夺利,唯有你鲍叔牙甘为人梯”时,我被感动了,是啊,当代缺乏的精神 却在几千年前祖先的身上看到了。一下子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剧本,爱上了我所扮演的角色。
 
后人赞美管仲的才华,赞美鲍叔牙的甘为人梯,亳无私心,识才举贤的品德,更赞美齐桓公听贤言,识贤士,用人不疑,豁达大度的帝王风范。
 
二、体验和体现相结合
在戏剧表演体系中体现固然十分重要,但演员不能光凭自已的形体、声音去表演,我们必须投入自己的心灵和感情。通过情感体验去深层地观察、分析人物的外部动作、习惯、语言而慢慢地充实自己内心,使人物在自己心中“丰满”起来。由外而内抓住人物,从外部着手,一旦有了外形,在演出时,有时会觉得这个人物的瞬间就是角色了。
 
第三场“出逃”是小白的出场戏,这时小白年纪还小,十五六岁,但年纪虽小,他已关注国家政事,体恤百姓,目睹了兄长齐襄公的残暴和荒淫。小小年纪不惧强暴,敢于直言相劝,却遭兄长齐襄公的怒骂,并被赶出宫门……。这是人物的第一次出场,也被称作人物的第一次亮相,尤为重要。这一出场,几次反复排练,最后,我设计的是:小白一边叫着:“兄长,你再听我一言吧……”一边在齐襄公的怒骂声中,被内待推出宫门,摔倒在平台上。他起身欲再冲进宫去劝兄长,却被闻声赶来的鲍叔牙拉住,小白此时见到师傅如见亲人一般,满腹的委屈、无奈、无助、失望,一泻而下,声略带小孩哭声的沙哑声:“师傅……”猛地扑向鲍叔牙的怀抱。
 
这样的处理和表现,既体现了小白当时的年龄和处境,也表现了他和鲍叔牙师徒间犹是亲人的人物关系,为后来的剧情发展做了很好的铺 垫。
 
第八场“力谏”是齐桓公和鲍叔牙之间最重要的一场转折戏。这场戏情节跌宕起伏,矛盾突出。当齐桓公咬呀切齿地说:“如果我非要杀了他呢”时,迫使鲍叔牙说出:“国君,倘若要杀管仲,你就先杀我老臣吧。”然后,跪到在地上。这一跪,齐桓公是非常震撼的,他没有想到鲍叔牙会以死相谏,心理犹如五味杂陈,欲加其罪,但往事历历,十多年的风雨同舟,涌上心头,与鲍叔牙之间的关系是君非君,更似亲人。这里我通过一大段唱腔,运用自己唱腔的长处,充分发挥了流派的特色,在唱这段唱腔时,声音低徊抑郁,深沉,把人物内在的情感涌动,由内及外,用声音,加上肢体语言来塑造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做到声情并茂,形神兼备,真切感人。让人物角色之间能感受到对方心中的情感,而为之动容,坦诚相对,互诉肺腑之言,让观众深深地感受到了齐桓公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感情而感动,也把戏推到了高潮。
 
体验并不是目的,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表演的真实和充实。内心感情最终要通过外部动作表露出来,而外部动作又总是有其内心活动的依据。可见,两者关系是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内在感情有时能帮助激发产生相应的外部动作,而外部动作也能反过来激发产生相应的内在情感。所以,把体验与体现结合起来去创造角色,才是真正的创作方法。
 
三、运用程式为塑造人物服务
戏曲艺术的特征是:戏曲是从高度程式化的歌舞演故事。
 
戏曲的身段,对于中国戏曲的表达十分重要,是戏曲艺术特有的种表现形式,程式化身段是前艺人将生活进行有意识的艺术加工,并通过手、眼、身、法、歩等动作进行提炼加工。
 
在舞台上运用程式动作应做到“恰到好处”。按照剧本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演剧风格进行,具体的合理的运用,一切都要以内容为尺度来衡量程式化动作,力求无过,亦无不足。
 
剧中“箭仇”是场重点戏,导演对这场戏的舞台调度,程式动作的运用进行了很好的设计。这场戏的规定情景可分内、外两部分。内部:是兄弟两人内心都非常焦急,拼命赶路回齐,谁先回到齐国,谁就能获得齐王的继位。外部:回齐国的路之上,地势险峻,山路崎岖,这一内外给演员提供了充分的表现空间,在这个巨大的空间里,导演要求我们把人物的矛盾冲突,内心的急切,山路的险要等等,利用戏曲程式化动作淋漓尽致地充分的表现出来。
 
开场,小白在鲍叔牙的护领下,双双跃马疾弛,在传统的“水底鱼”锣的配合下,我们连续运用了“甩鞭”“通鞭”“绕鞭”“打鞭”等一系列程式动作来表现“上坡、下坡、转弯、上崖……”等情景。导演对传统的“趟马”的程式动作进行了有选择的提炼和运用,加入了舞蹈元素,演起来,既附合剧情又富有美感。
 
在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时,大叫一声“啊”!扔掉马鞭,手捂胸口,一个“抢背”摔下马背,起身口喷鲜血,然后紧接着一个“僵尸”倒地,使戏变得非常惊心动魄,扣人心扉,获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
 
当然,一切程式化身段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都应该不断创新,给予传统程式新的生命。从人物出发,根据剧情出发,合理运用程式身段,使它成为戏曲演员塑造人物必不可少的种手段。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