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桓公山|刘余莉:对饮酒的误解以及酒文化的真正含义

2024-06-19 18:32 搜狐号-刘余莉  主页 > 趣旨 > 文化地理 > 人文国土 > 桓公山 >

打印 放大 缩小




对饮酒的误解以及酒文化的真正含义 

2019-12-11 12:00
很多人说,饮酒可以减轻压力。其实,这句话似是而非。因为饮酒其实是自我麻醉。什么时候才需要麻醉自己?人生有痛苦的时候。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并没有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唯有尽到自己该尽的责任,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本分,处理好五伦关系,人生才会越走越充实,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够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用酒来麻痹自己,躲避痛苦,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还有人说,饮酒能够交朋友。其实,通过饮酒结交的朋友都是酒肉朋友。有酒有肉时是好兄弟,遇到急难的时候就消失了。因此,我们结交朋友一定要以道义相交。
 
 
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中国真正的酒文化呢?
 
《左传》记载,鲁庄公二十二年,陈国发生了动乱,太子御寇被杀。公子陈完流亡到齐国,齐桓公任命他做卿。陈完辞谢说:“我是流亡到齐国的人,您收留我就是很大的恩惠了。我怎敢接受这么高的官位呢?”最后,齐桓公任命他做工正,即主管工匠的官职,陈完接受了。
 
 
齐桓公收留公子陈完
 
随后陈完请齐桓公喝酒。两个人喝得很高兴,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齐桓公说:“我们再点上灯接着喝酒吧。”如果是普通人,看到齐桓公喝得这么高兴,一定会答应他的要求。但是陈完却没有答应。他说:“臣只选择在白天来招待君主,不敢在夜晚陪君主饮酒,所以不敢听从您的命令。”这就等于直接拒绝齐桓公了。
 
陈完还陈述了拒绝的理由,他说:“ 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中国人说无酒不成席。那酒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它是来帮助完成礼仪的,表达敬意的,不能够没完没了地喝下去。这才符合义,才是适宜的。能让君主完成礼,同时又避免君主饮酒过度,伤害身体,这是对君主真正的爱护,才可以被称为是仁。
 
 
陈完说完后,齐桓公自然不好意思再继续喝酒,所以这场酒席也就到此结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国君的要求,若是太过分了以致违背了礼,都应婉言拒绝。做什么事情不能过度,要有分寸,符合于礼的节度。
 
所以理解中国的酒文化,要明白酒是帮助完成“礼”的,要点到为止,而不是让人沉湎其中,以至于最后伤身败德。
 
因此古代有一种酒杯,杯上有两个立柱。仰首倾爵之时,这两个立柱就会顶着饮酒者,提醒饮酒人要节饮,切不可贪杯。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酒文化,并不是简单地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是促人转恶为善,转凡成圣,让人的境界不断提升。学了《群书治要》也就可以明白,真正的酒文化是“酒以成礼,不继以淫”。
 
(节选自 海口广播电视台大型人文节目《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第九集)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