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手工美学
署书: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导读:李新宇(国土名片网编研员)
浅析贵州丹寨石桥与者相小屯传统手工古法造纸的比较研究
作者:周继业
摘要:我国的造纸文化渊源流长,已有千年历史。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了我国传统手工造纸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样性的特点。贵州由于在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开发相对来说比较晚,故民族传统手工艺在很大程度上被保留了下来的居多,其中黔东南丹寨石桥古法造纸和贞丰者相小屯就是比较典型的鲜明例子。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传统手工业大部分濒临失传和消失的状态,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本文将通过对贵州丹寨石桥与者相小屯传统手工古法造纸的比较研究,来更深层次的挖掘我国造纸术的文化内涵,为贵州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起到借鉴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使我国造纸文化能够源远流长。
关键词:文化渊源;古法造纸;比较研究
一、相同点
(一)造纸种类
我国的造纸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据记载,在南宋元代之时贵州手工造纸就已经存在了,而具有明确文献记载则是在明代。贵州手工造纸按照原料来分主要分为白纸(皮纸)、竹纸和草纸。丹寨石桥与者相小屯的传统手工造纸均为皮纸,其销量范围广,影响深远。
(二)造纸渊源
丹寨石桥与者相小屯的传统手工造纸文化渊源有着相同的文化根源,它们均都属于“古法造纸”,并分别保留着一套完整而古老的造纸工艺,即完整保留着蔡伦式的造纸作坊,被誉为东方文明古法造纸的“活化石”。然两者在原料采用上还是略有区分,其中贞丰者相小屯造纸在以树皮为原料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仙人掌,并在造纸过程中还需要用到石灰、草木灰等,使其其自己呈现独有的造纸工艺。
(三)国家非遗
丹寨石桥与者相小屯的传统手工造纸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传统手工艺面临现代产业的冲击下,我国民族传统手工艺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浪潮下,丹寨石桥与者相小屯的传统手工造纸都是在2006年首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它体现了重要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差异性
(一)文化底蕴
造纸术是一种文化,也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其文化传承已达一千年之久。丹寨石桥古法造纸从唐朝中期传承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传统手工艺保存完好,它主要是在吸收汉族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苗族进行创新,主要以树皮为原料造纸,是我国目前传统手工造纸示范基地。然贞丰者相小屯迄今则只有200多年历史,据说是从清年咸丰年间,皮北兴之父到安南(今黔西南州晴隆)学习造纸技术田小屯后开始建槽造纸,并通过师徒、父子时代相传至今。两者文化底蕴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化渊源和文化传承截然不同。
(二)民族分布
丹寨位于黔东南苗族自治州南皋乡,主要居住着苗族和汉族,其中苗族占据80%。该村有三个自然寨,居住着千余户人家,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贞丰县位于北盘江南岸,是贵州省布依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县,而者相在贞丰县的东北部,是中国第二批特色小镇之一。它是个汉、布依、苗族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约近一半左右。
(三)地域环境
贵州丹寨石桥与贞丰者相小屯古法造纸均离不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越的地理环境,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造纸工艺。丹寨石桥主要生产白皮纸和彩色皮纸,而贞丰者相小屯主要生产的是白棉纸。丹寨石桥村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主要是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占80%。石桥地处南皋河两岸,此地山清水秀、河水清澈透明。在先民借鉴汉民族造纸技术的基础上,主要是利用当地丰富的构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为原料制作而成。而贞丰者相小屯生产的“白棉纸”同样离不开自身独特的天然地理环境,有着自己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其地域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良好、水质清澈,为生产白棉纸提供了优质丰富的水源。尤其是境内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适合构皮树的生长,使构皮皮质质嫩、纤维均匀丰富,其中山中生长的大量的仙人掌,并含有丰富的胶汁,它是制造优质白棉纸必不可少的原料。由此可见,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造纸工艺,两地均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丰富植被资源和水利资源。
(四)传承方式
丹寨石桥造纸技艺是仅凭师傅的言传身教世代相传,一般需要三到十年才能熟练掌握。截至目前,石桥村主要有黔山古法造纸和易兴古法造纸两个合作社,分别是由代表性传承人王兴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和潘玉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带头成立的。然贞丰者相小屯生产的白棉纸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其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师徒相传、父子相传。在贞丰者相小屯乡刘氏一族一直是白棉纸生产技艺的主要传承者,传承至今已有10代。分别为:第一代刘万玉;第二代刘顺益;第三代刘德林;第四代刘清演;第五代刘明贵;第六代刘廷贞;第七代刘贤林;第八代刘继志;第九代刘世阳;第十代刘梦。
(五)銷售方式和产地
丹寨石桥古法造纸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创造出了自己独有的彩色皮质,同时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创出了品牌效应。其中王兴武等生产出的九大系列160多个品种,其产品远销日本、法国、西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为当地人们缓解了经济困难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而贞丰者相小屯乡的白棉纸则主要是销往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全国各地。
总结:本文通过两者的比较研究,为的是更好的分析并因地制宜更好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为我国传统手工古法造纸提供一定的借鉴发展平台,为我国造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指明方向,更进一步的引导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传统手工古法造纸停滞不前和面临失传的现状,使我国传统古法造纸文化和技艺能够永远长久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贾晨超.古法造纸的出路与前景——以贵州省者相镇小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的传承与保护为例[J].美术大观.2013.07.15
[2]王文波.贵州丹寨县石桥村苗族古法造纸工艺调研及产业开发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2019.05.
作者简介:周继业(出生年—1979 ),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北唐山,当前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泰国攻读应用艺术研究与创作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画,主要从事工作: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