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惠民书:中华源 (天下口碑数据库插播)
-------------------------------------------------------------------------------------------------------
原标题:历史理论研究者应深入考古现场
9月27—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相关研究人员在所党委书记张冠梓同志的率领下,赴内蒙古赤峰市开展了“中华文明史探源及边疆民族治理”调研活动。此次考察内容主要涉及代表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红山文化遗址、代表中国古代北方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二道井子遗址,以及代表不同历史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文化的辽上京遗址、辽祖陵遗址。调研过程中,历史理论研究所一行就相关文化遗存的发掘、保护和研究工作作了深入、细致的了解与探讨。直面考古现场、连线远古文明,带给参加调研的诸位同志豁目开襟的体验和认识。
历史理论研究所是在党中央关怀下成立的新所,以开展中外历史理论研究为职志。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路径问题、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与治理问题都是历史理论研究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而中华文明早期探源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治理与此有着直接关系。但相关领域往往是考古学者和民族史研究者的专场,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志对此关注尚显不足。此次调研活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展开的。
内蒙古赤峰地区作为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12000多年前就发展出旧石器时代的上窑文化。其后又先后出现兴隆洼、赵宝沟、富河等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更是出现了灿烂辉煌的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可以说,赤峰地区自上窑文化后就逐渐发展形成了新旧石器时代的完整文化序列。不仅如此,随后出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更是上承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向下延伸到商周之际,有1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同样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代表。这意味着,自旧石器时代到文明时期,赤峰地区衍生出了前后相继、未曾中断的史前文化,并有相应的文化遗存作为佐证。这在整个中华早期文明发展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历史理论研究所一行此次调研所选取的几处文化遗址,在赤峰史前文化遗存和历史时期文化遗存中具有典型意义。红山文化因发现于赤峰市红山而得名,分布范围广,以农耕文化为主,并发展出较高水平的陶器、石器、玉器制作工艺,尤其是成组玉器及玉龙的出现,开启了中华民族龙的崇拜、玉的习尚。而红山文化晚期则已出现比原始社会氏族组织更高的社会结构,即进入了考古学意义上的古国阶段。二道井子遗址作为罕见的史前文化聚落,遗存有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的土质城堡,并发现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而夏家店下层文化则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代表。作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二道井子遗址长期为海内外学界和媒体所关注。与之相仿,辽上京遗址作为契丹辽王朝的都城,是中国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都城,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考古研究表明,辽上京这座距今1000多年的“草原上的皇城”曾经是繁荣的大都市,在辽国军事、政治和经济文化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相关遗址与遗物被视为契丹政权推行汉化政策的折射与见证。因此,辽上京遗址对于我们了解契丹辽政权的制度、文化,以及10—12世纪北方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辽祖陵是辽朝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帝陵,是辽代皇室祭祀的重要场所,也是各国使臣出访辽上京的拜谒之地。陵园目前保存较好,尤其是其奉陵邑祖州城历经千年而垣墙犹在,成为辽祖陵体系规模宏大、建制完整的生动说明。辽祖陵在承袭汉唐陵寝制度部分精髓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鲜明特色,成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一个重要代表。辽上京和辽祖陵遗址的重要学术文化价值,越来越为近年的考古工作所证明。目前,当地政府和学术机构合作,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上述文化遗址所呈现的北方民族史前文化和游牧民族政权文化,令相关同志大开眼界,深化了大家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模式说和多民族统一国家治理方式的认知,也极大地增进了他们对考古学、边疆史地研究相关理论和史实的兴趣与关注。这次调研活动无疑是历史理论研究与考古实证工作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是推进历史理论工作者眼光向下、走进实证研究一线的积极探索。鉴于赤峰地区丰富完善的历史文化遗存,参与调研的同志就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加强学术研究与地方社会发展科学互动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在赤峰现有诸多文化遗址和博物馆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二园一街一基地”,即建设上京遗址公园、辽太祖陵遗址公园、契丹文化街,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契丹辽文化国际考古研究基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多功能国情调研基地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