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文冠果产业发展分析
申登峰
(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20)
①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 olia又名木瓜,是我国北方特有的一种优良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寿命可达200余年,胸径可达90 cm,树高可达8 m。文冠果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甘肃省陇东及东南部天然次生林区,其种子含油率为30%~36%;种仁含油量为55%~67%,其油分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其中油酸占57.16%,亚油酸占36.9%。亚油酸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血管硬化的药物,香味浓郁,是高级保健食用油。2001年以来利用文冠果油富含亚油酸的特点,以文冠果油为基质,附加增白、去皱、保湿等成分,生产出高级化妆品。按摩行业利用文冠果油亚油酸含量高、皮肤渗透力强、保健功能显著等特点,也把它作为按摩用的底油[1]。文冠果果皮可以提取糠醛,种皮可制活性炭,花味甘可食,叶子经加工可作饮料,油渣经加工可作精饲料等。其籽油制备的生物柴油相关烃脂类成分含量高,内含C18的烃类占93.4%,而且无硫、氮等污染环境因子,符合理想生物柴油指标,是我国北方地区制造生物柴油的首选树种[2],尤其是燃料用油十分紧缺和健康环境脆弱的今天,大力发展文冠果种植对保障能源安全和人民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文冠果花量大、色彩艳丽、花期较长,是一种理想的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
1 文冠果的分布
1.1 文冠果在全国的分布文冠果原本是我国淮河、秦岭以北特有的珍贵树种。在我国天然分布于 32°~ 46°N,100°~ 127°E,南自安徽省萧县及河南南部,北到辽宁西部和吉林西南部,东至山东,西至甘肃、宁夏,集中分布在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等地[3],辽宁、吉林、河南、山东等省均有少量分布。文冠果作为陕西、山西、甘肃一带的乡土树种几乎遍布全省各地,但由于浅山区野生文冠果大都呈大灌木状态,已被当地老百姓开垦、采伐得所剩无几了[4]。
至2003年山西、陕西、湖北、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河南的文冠果栽培总面积约 25万hm2,其中内蒙古赤峰市翁旗中部分布有1 800 hm2保存较完整的人工文冠果林(40年左右)。至2008年,甘肃、陕西、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和山东等地相继建立起文冠果基地。
在引种方面,多年来我国许多地区都进行了文冠果的引种尝试。从1968年开始,陕西蒲城、内蒙古的翁牛特旗、新疆建设兵团、青海湟水流域、甘肃的兰州市和河西地区、江苏灌南县、河南嵩县、山东济宁市和莱芜等地均进行了文冠果引种,并获成功,均能正常开花结果。在引种的同时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确定了其适栽范围,同时对引种种源、栽培管理措施等也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系统的文冠果引种与栽培技术体系[5]。
1.2 文冠果在甘肃的分布灵台、合水、清水、庆城、镇原等县都是甘肃文冠果的最佳适生区,在这些区域都有树高7~10 m。直径30~45 cm,树龄数百年的文冠果大树[6]。文冠果在甘肃省天然分布较集中的面积约1万hm2,主要集中分布在陇东及东南部各次生林区,包括子午岭林区的合水、宁县、正宁、华池等县,其中仅合水林业总场就有140 hm2,占地面积最大的分布在蒿咀铺林场的西拉沟,面积为30 hm2以上。平凉市的崇信、达溪河,黑河流域的灵台、泾川、华亭等县,天水市渭河流域中上游的清水、武山、秦城等县(区),陇南的西和、礼县均有天然分布,多呈小片或散生,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康乐县北部、东乡县东北部、永靖县南部、临夏市西部山地,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迭部县都有零星分布。
近20年来,甘肃省引种的文冠果生长良好,其中河西走廊风沙区武威市的民勤县、张掖市的临泽县、敦煌市等地也有少量引种,在背风或风沙小的地段生长良好,在风沙大的地段生长较差。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定西市的安定区、通渭县,兰州市的榆中县、城关区、安宁区都有引种,且生长良好。
2 文冠果的适生条件
2.1 文冠果的生态习性分析文冠果喜光,也耐半荫;耐严寒,可在低温干旱条件下生长,如在最低气温-44.4℃的哈尔滨能安全越冬[3]。文冠果花期为5月初至5月下旬,此时晚霜已过,可避免霜冻。文冠果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荒、石砾地、粘土及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但以肥沃、深厚、疏松、湿润而通气良好的土壤生长好。文冠果深根性,主根发达,萌蘖力强。在土壤疏松的地方根深可达10~20 m,能够吸收土壤深层水分,但以黄土类土壤黑垆土和黄绵土生长最好。文冠果的一年生苗主根深1 m以上,有较大的侧根20多条,但不耐水涝,在低湿地不能正常生长[7]。
文冠果的垂直分布一般多在海拔400~1 400 m的山地和丘陵地带,但调查结果表明,文冠果在甘肃省的垂直分布范围比文献资料报道的更广泛,子午岭林区天然分布线的海拔为1 300~1 600 m,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山地分布的海拔为1 800~2 300 m(高海拔区域均分布在背风向阳的小气候环境处),且在这2个地区均能开花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文冠果能够生长发育的地方并不等于它的最佳生长条件。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山峁上海拔约2 400 m处生长的文冠果,树龄19年,树高仅 1.6 m,地径2.1 cm,长势弱,年年受冻害,呈枝梢萌生,不能结果[8]。小气候环境好、海拔700~1 800 m、土层深厚的黄绵土和黑垆土上、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是文冠果的最佳生长环境,文冠果果实体积大,产量较高。
文冠果在降水量375 mm以上的地区可以生长开花结果,但产量极低,须辅以灌溉和保水措施。在降水量400~500 mm的地区若采用反坡梯田或大鱼鳞坑等集雨保水措施栽植也可以形成经济产量[9]。若管理措施跟上,在降水量500~700 mm地区可以形成经济产量。
文冠果对风沙的敏感性较强,不耐风沙吹打。风沙不但影响文冠果树生长,同时直接影响坐果率,因此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不宜发展[10]。
2.2 甘肃文冠果天然分布区气候条件分析甘肃省文冠果的天然分布量较大的地区均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区,土壤以黑垆土、黄绵土为主。年均降水量为450~650 mm,光照、气温、年日照时数、年活动积温等完全可满足文冠果生长发育的需求,因此,可在海拔1 800 m以下地区大力发展文冠果旱作种植(表 1)。
综合分析认为以上区域是文冠果的最佳适生区,可以作为甘肃省文冠果雨养经济林的核心发展区,在海拔1 800 m以下的区域可规模发展。
甘肃省中部地区白银市的会宁、靖远、平川等县(区),兰州市的红古、榆中、皋兰 、西固 、永登、西固等县(区)降水量较少,气候条件相对较差,若具备灌溉条件,可以适度发展文冠果产业。在补充灌溉时,在文冠果生长期土壤的含水量一般不宜超过10%[11]。定西市的陇西、临洮、漳县等县,在海拔1 800 m以下的背风向阳地段(若条件较好,最高海拔不宜超过2 000 m),可以作为一般发展区,适度发展文冠果产业。2.3文冠果优先发展区现有适宜种植的土地资源分析
表1 文冠果天然分布区部分县区气候特征
根据调查,甘肃省文冠果优先发展区现有宜林荒地面积61.6万hm2,庆阳市7县区现有宜林荒地面积31.8万hm2,平凉市7县区现有宜林荒地面积13万hm2,天水市5县区现有宜林荒地面积8万hm2,陇南市2县区现有宜林荒地面积3.8万hm2,临夏州4县现有5万hm2。除去不适宜文冠果发展面积(陡坡地、石质山地、阴坡地、低湿地和高海拔地等),庆阳市7县区有20万hm2,平凉市7县区有10万hm2,天水市5县区有4.7万hm2,陇南市2县有1.5万hm2,临夏州4县有2.8万hm2;另外,文冠果是经济树种,群众还可以在田间地头、地埂、四旁和插花地造林;甘肃省文冠果优先发展区有适宜文冠果造林适宜面积39万hm2。因此在该区域发展文冠果产业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可以规模发展。
甘肃省文冠果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截至2009年,甘肃省各地已发展文冠果经济林面积8 286 hm2,按甘肃省文冠果发展计划,3年后文冠果种植面积将达到3.33万hm2。
3 文冠果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建议
3.1 制约因素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人工栽培文冠果。过去广大农民一直把文冠果称之为“北方油茶”,只作为单纯的木本油料来对待,对其药用、鲜食、加工等价值从未重视。文冠果是单株生产能力本身有限的小乔木,且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下,产量很低,加上文冠果花的不孕率高、坐果率低的自身因素,人们普遍认为文冠果是“效益不高”的“低产”树种,因而群众重视不够,所以影响了文冠果的栽植的发展。
同时,甘肃省没有文冠果种苗繁育基地,然而周边省份内蒙古赤峰、陕西杨凌、河南灵宝市都有规模化种苗繁育基地。目前,甘肃省对文冠果仍然没有进行系统的优良品种引种推广和示范园建设,加之宣传不到位,群众对文冠果产量、价值和经济效益的认识不足,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
3.2 建议
3.2.1提高产量 通过文冠果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优良品种的引进和良种繁育基地的建立,科研及推广体系的建立健全,为甘肃省的文冠果产业发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近年来广大科研工作者从生长环境及生理机制方面,解决其落花落果问题。通过整形修剪、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使用生长调节剂、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和合理施肥灌溉等措施,来改善文冠果的生长环境和改进栽培技术,都能大大提高文冠果的坐果率及产量。
同时,新品种的推广也可以解决文冠果产量低的问题,例如“文冠果1号”克服了野生品种座果率低、产量低、品质差的弊端,具有早期丰产的特点,在栽培条件下,5年生园种子产量达4 500 kg,而2年生园只能达到 2 250 kg,待8~10年后单株产量为300~450 kg,个别达750 kg,种子15 000 kg以上。又如,“文冠果2号”树势强健,为短枝型品种,坐果率极高,早果,特大型果,种子粒大饱满,产量高,无大小年。此外,“文冠果3号”兼备观赏、丰产性能。“文冠果4号”属长枝型品种,树势强,两年结果,具有腋花芽结果习性。“文冠果4号”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文冠果产业发展坐果率低和产量低的瓶颈问题[8]。
3.2.2加强文冠果优良品种的繁育工作 由政府组织引进文冠果的优良品种,建立文冠果良种繁育基地,繁育和筛选出适合甘肃发展的抗旱、抗寒、含油率高的高产优良品种,为甘肃省的文冠果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建议首先为甘肃省文冠果核心区核心发展区首先引进优良品种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科研及推广体系,在核心发展区引导群众大规模发展。随后根据市场的发育程度、群众发展的积极性和优良抗旱、抗寒品种的选育程度,适度在甘肃省的中部地区的一般发展区,发展文冠果产业。
3.2.3尽快建立文冠果产业发展科研推广体系通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优良品种,建立文冠果丰产示范园等工作,形成一整套适合甘肃省文冠果文冠果产业发展的丰产栽培技术和果园管理经验,并建立文冠果的科研机构和推广体系,为甘肃省的文冠果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目前正值甘肃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阶段,由于甘肃省生态条件比较脆弱,群众对宜林荒山投资热情程度不够高,希望能通过文冠果的产业发展,引导群众对宜林荒山投资热情,不仅能带动群众致富,同时能够保障我国生态安全,提高国民生活品质,真正实现林权制度改革富民的目的。
[1]张联祥,徐生荣.漫话文冠果[J].中国林业,2005(4):46-47.
[2]侯元凯,刘松杨,黄琳,等.我国生物柴油树种选择与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1):7-13.
[3]高洁.文冠果丰产栽培技术[J].山西科技,2007(5):153-154.
[4]牟洪香,于海燕,侯新村.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在我国的分布规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626-3628.
[5]薛培生,沈广宁,赵峰,等.文冠果栽培现状及发展前景落叶果树[J].落叶果树,2007,39(4):19-22.
[6]贾增波,于洪波.我省文冠果资源和发展情况的调查[J].甘肃林业科技,1981(4).
[7]张毅萍,吴国英.文冠果根系调查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88(5):564-567.
[8]申登峰.甘肃黄土高原区文冠果种植发展研究[J].甘肃林业,2008(6):34-36.
[9]罗建国,赵新英,谭炳香,等.文冠果无灌溉栽培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8(2):12-14.
[10]吕占杰.谈谈文冠果适地适树问题[J].内蒙古林业科技,1978(4):29-30.
[11]伍海芳.青海高原文冠果的引种试验和良种选育[J].青海农林科技,1982(2):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