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庄】清皖籍诗人华衮名句:吾乡也有杏花村,不是唐时卖酒樽

2022-06-19 22:03 天下口碑数据库 搜狐-善本古籍  主页 > 名片 > 诗酒大国 > 京西诗酒庄 >

打印 放大 缩小

诗林墨海记忆库乔惠民书
乔宏立提供原文
与桂强芳、牛崇荣、乔惠民共研

原件《皖雅初集》封面(国家文化出版社原副社长乔宏立提供)


原件《皖雅初集》卷十目录(国家文化出版社原副社长乔宏立提供):


原文清代皖籍诗人华衮诗《过池阳杏花村有感》:
吾乡也有杏花村,不是唐时卖酒樽。
(国家文化出版社原副社长乔宏立提供)


清代皖人华衮诗《过池阳杏花村有感》云:
“吾乡也有杏花村,不是唐时卖酒樽。”
国家文物出版社原副社长乔宏立采集,与桂强芳、牛崇荣、乔惠民共研。






研究背景资料:
杏花村志十二卷简介 

代贵池人郎遂出于对乡土的热爱,编纂了《杏花村志十二卷。自康熙十三年(1674年)春月起稿,至康熙二十四年夏授梓成书,先后历经11年。在编纂过程中,“凡夫、缙绅、幸布,无不咨询;巷议街谈,无不茹纳”,考据书目一百余种,约请参与考订的各州府文人学士一百零三人。

杏花村志十二卷,卷以列村中、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人物、闺淑、仙释、题咏、词赋、宸翰、文章、户牒、族系、传奇、杂记等十六个子目。全书重点内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其一,详审山川。代中叶,当时的池州府城,山水秀,景色宜人,整个的生态和自然植被完好。郎遂在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之后,将杏花村的山川形势及胜古迹分布绘成总图,置于卷首,并将杏花村区域内的自然风光区分为十二景,这十二景是“平天春涨”、“白浦荷风”、“西湘烟雨”、“茶田麦浪”、“三台夕照”、“栖云松月”、“黄公酒垆”、“铁佛禅寺”、“昭明书院”、“杜坞渔歌”、“桑柘丹枫”、“梅州晓雪”。上述每个景点附诗并插以图画,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其二,考微掘隐。杏花村古迹虽遭明末左兵之乱,但至康熙间,大部分残旧的实体或遗址尚可寻找,这给郎遂提供了不少考古的条件。于是,他“剪荆劈棘”、“问酒黄垆”,在志书中记古迹70余处,并向读者作负责的记述。如记“广润泉断石”云:在杏花村南,濒湖。嘉靖间,村农得之田内,郡丞张邦教访置演武场前,建亭榭以表之。又云:“明季左兵之乱,好事者以断石移于今秋浦楼,乙酉以后,刘梅根州丞曾访而未得也,郡邑志皆称尚存者,亦此,以待后人援求耳”。

其三,广征博采。《杏花村志了自唐诗人题咏贵池杏花村的诗歌千余首,占全书份量的三分之一。诗歌的形式分七绝、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律、七律、五言排律诗、五言绝句等,充分体现了池州这个“千载诗人地”的传统文化特征。

其四,备载户籍。《杏花村志》使用明时期的户籍资料,记述了郎氏族系,对此,时褒贬不一,但这对于当代研究人口变动和社会发展,无疑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杏花村志》除上述重点内容以外,“传奇”、“杂记”也颇具可读性。如“传奇”辑至德人王尔纲的杂剧《杏村醉雨》,剧中人杜牧春日出游,在杏花盛开的村庄与牧童、舟子、酒保吟歌对话,抒发情怀,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郎遂《杏花村志》问世后,世人誉为“开编纂村志之先河”,雍正间,被编入钦定《四库全书》。宣统己末,大、刻书,贵池人刘世珩又将《杏花村志入他校勘印刷的《贵池先哲遗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杏花村志》的评述云:“按杜牧之为池阳守,明日出游,诗有‘借问酒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从言风景之词,犹如杨柳芦获洲耳,必指一村以实之,则活句反为滞相矣”。对于《四库全书》编者的评述,刘世珩却持不同意见,他在重刻《杏花村志》的“跋”中说:“提要谓为滞相,亦一偏之见”,又云:“村之著,始于杜牧之春日出游一诗,今村又以赵客而成书,亦因赵客而传,郎氏子姓,聚族而居焉”。刘氏言简意赅的评述高度概括了郎遂热爱乡土,编纂《杏花村志》的历史功绩。

杏花村志

•周疆

杏花村曷为有志也。闻之区胜,概虑其久而洇没。于是,志以传之。若杏花村,自唐刺史杜牧之题而后,虽三尺童稚,孰有不知者,曷为而须乎志也。虽然古今无不敝不迹,而有不敝之。至于迹既泯,而徒之曰:“杏花村”也。无以传也。此郎子赵客《杏花村志》之所为作也。赵客为池阳旧族,居是村者累叶矣。博学能文,克绍先人遗绪。而复虑其所居之村,久而莫识所传也。爰即村之前后左右,以及其中之胜情异迹,为之志。其景志、其人志、其事业文章、往昔废兴、出处变异之事,举凡村中景物,无不假史公之笔。写道子之生,积腋有年。而志以成,于时乙丑秋仲。请政于余,余见其好古,深思阐发前人,能以千秋胜事,旷然置诸耳目之前。与九子、齐山诸记载,盖相揖让焉。今而后知杏花村得牧之而始著,牧之赖赵客而益传矣。

康熙岁次乙丑季秋月西湖周疆竞庵氏题于秋浦公署

徵杏花村诗文

•郎遂

吾池杏花村,自昔开荒于唐始著。推村之所由立,想树实之甫。以繁影争茂于灵山,阳春流丽英,比隆于魏郡。物产多珍,无须擅美。含章遂尔盛称,原野读书,可坐招儒者。乘兴间,即是仙人;贤刺史好游,特长吟歌雨中,所见以纪事。有行人取道看遥指,向村里求酤于悬帘。因杜之诗,以成古迹。入牧童于风韵,亦至今传,时属偶然。动称佳话,思追寒食,节届明。矧四时之烟光,幻飘湖上。即三台之山顶,俯眺江干。行春乎?行秋乎?赏心结伴。望南耶?望北耶?极目何思。若以境内之景幽艰,文选楼址遗梁昭明,故栖神于西庙。乃其空中之施结构。冶金像躯,在宋绍兴,传铁佛于高冈,瞻玩人谈,徘徊自得。问黄公于前古,尚寻酒味于井垆。慨顾守于近今,久圮亭于瓦砾。杏当更种,六出为;彩待成林,三玄为号。虽曰有兴有废,而废以重兴;每于为往为还,而还仍复往。游观未厌,触感而歌;为风人之致辞,广其绣句,斯胜地之不朽。藉此片言,集以全篇,镂应备志。

西樵子郎遂谨启

胡子正与《杏花村续志》

胡子正(1860-1923),字东溪。贵池县港口胡村(今属刘街乡)人。青年时期游学于省内各地。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本县成立四乡公所时,被推为所长;光绪三十年,与邑人王源瀚、高丙麟等同筹建贵池县立高等小学堂于县城九华街(今贵池中学东侧)。胡任学堂国文师。翌年,学堂改县立高等小学校,胡任校长。增设音、体、自然等现代教学内容。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公元1911年11月15日)武昌起义36天和省城安庆宣布独立6天后,贵池知县桂岩(旗籍)已逃。胡以四乡公所所长身份,邀集商学界商议,决定当日在县城悬挂白旗,宣告贵池光复。当月二十八日,于县署成立贵池县临时参事会,成立县临时议会,胡被推为会长。同年十一月初,撤销县临时参事会,成立县临时议会,胡被推为议长。民国元年(1912)以胡为首,几次派代表赴省城安庆、京都南京控告军阀浔军黎宗岳部大肆骚扰贵池城、抢却县立高等小学堂的罪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此发布查究贵池小学损失各物手令,派兵严惩黎宗岳部滋事之元凶,此即为震惊全国的“大通之役”。民国2年10月10日,胡子正出版其手稿《池阳光复记》;民国4年,由他编纂的《杏花村续志》付印。

杏花村续志序

•方汝霖

贵池居皖江南岸,湖山间,颇饶古迹。如齐山、溪、相公墩、百牙山诸胜。远近人士,莫不啧啧称道。然皆未若杏花村之之著也。夫杏花一寻常植物,随处有之。村距郭西里许,偌大平原,一览可尺。绝非武陵桃源,会稽兰亭之比。居于是者,亦未必矜奇炫异。谓可传播于无穷,乃千余年来“杏花村”三字。独脍炙人口不少衰。主试文宗,往往引作诗赋命题。而骚人墨客游其地者,辄发为咏歌,有流连不尽之致。此何自昉哉?盖实由于杜牧《明》一绝耳。按牧唐会昌间为吾池刺史,公余之暇好游览。所谓齐山、溪、南堤、金碧洞者,罔不至焉。至则罔不题焉。杏花村之咏,殆亦犹是,独其传至今日。屡遭兵燹之余,鞠为茂草。而人犹知有是村者,毋亦尔时。杜公来此问酒其,而劝农其实,故民有不能忘者在耶!然益可见,地以人传之说,为不虚矣。村之户籍,前无所考。元明时,大抵为郎氏族居地;至初,有赵客者,始创为志,凡十二卷,惜岁久锓版不存。邑人胡君子正笃志人也,因旅沪刘公聚卿喜刻乡先哲遗书,函索此篇,君为觅得原本寄之,既又以郎书历今已二百余年,蹭事迹,不无可,遂仿其例,续若干篇,未三阅月告成,袖以示余,且徵序焉。余自惟三十年奔走,值世多故,退园,不亲笔研久矣。又乌能为益于君。牧君与余弟汝金,交久且厚,每朝夕过从,相与论及此村,有不禁感慨系之者。爰不揣谫陋,勉弁数言,以志胡君追述古迹之能详,而乐刘公嘉惠故乡之无已也。故并及之。

中华民国四年夏节倦还生方汝霖云耕氏撰

杏花村续志跋

末民初•胡子正

余辑续志成,客有过而问之曰:吾池杏花村,西郊之一村耳。赵客俨然而志之。不知者,方将目为好事,然犹得曰:尔时村中状况,或尚不无可纪;故赵客特秉笔焉。若今日者,直一片荒芜而已,无所谓杏花,并无所谓村也。何续志为?且子非村人。非若赵客有里居之关系也,而从而续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余应之曰:是诚然。然余所以续志之者,非他,以吾池杏花村之传自唐刺史杜樊川始也。《明》一绝,千载读之,犹可想见其情景。仆何人斯,生长此邦,而顾漠然视之耶?况此志,既有人作之于前,而无人述之于后。前辈苦心绝而莫续,倘亦非赵客意乎?且后之人设更有不忘此村者,以怀古之思,作光复之计。俾杏花春雨,重见江南。则是编,又安知非行春之太守,遥指之牧童,所心许也乎?语罢,客嘿尔而退。因次其言,跋于篇。

时中华民国四年六月东溪胡子正

刘世珩

刘世珩(1875-1926年),字聚卿,又字葱石,号继庵。刘瑞芬之子。16岁考取秀才,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光绪二十七年,以道员指分湖北,被两江总督刘坤一奏调江苏,委管江南商务局兼南洋保商事宜。

辛亥革命后,刘世珩退居上海,在草鞋滨购地数亩筑“楚园”,以贮金石书画。并精于校刊古籍,刊有《聚学轩丛书》5集38卷、《暖红室汇刻传奇》51种,《玉海堂影采无椠本丛书》22种、《宜春堂影宋无巾箱本》8种,及《赐书堂江订刻曲谱》、《一印一砚庐金石丛书》等。此外,他还精心搜集了自唐的贵池先贤旧著遗稿31种,整理校勘后刊成《贵池先哲遗书》214卷。刘世珩所校刊的古籍大都为罕见的学术著、稿本、或濒将绝版的珍本、善本。每书都自撰序跋,勘校精确。

刘世珩素以才识见重于当世,谭嗣同、张蹇、梁鼎芬、王鹏运、吴昌硕、李伯元、况周颐、缪荃孙等与刘交往甚厚。

刘世珩生闰著作除由他主编的《贵池哲遗书》外,还有《贵池治表》、《年谱》、《刘世珩谱》等。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